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孤单的少校》:在孤单中叙述成长的力量

时间:2010-07-19

这部融合了游戏、现实与传说的儿童小说,写出了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对个体归属感的追寻

提示:本文共有 39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孤单的少校》是我省儿童文学作家薛涛最新创作的儿童小说力作,讲述了被互联网冲击的一代少年儿童,如何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归现实生活,完成自我认知与身心成长的故事。

这部融合了游戏、现实与传说的儿童小说,写出了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对个体归属感的追寻。作者在故事中着重刻画城镇男孩的群像,目的是让儿童,尤其是男孩回归童年、回归人性、回归个体,并十分关注儿童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空间与生活压力,以及儿童隐秘性的内心需求,呼唤孩子们重新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与自然心性的联系。小说具有浓厚的东北地域特色,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呈现了东北这片神奇土地的森林与河流,同时又饱含深情地关怀儿童的内心需求,描绘和刻画他们寻找与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

作者薛涛,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协,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泡泡儿去旅行》《满山打鬼子》《小城池》《九月的冰河》《形影不离》等。作品曾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科书。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评价说,这是一本属于阳刚男孩子的书,同时也是北方气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书。它遮蔽起了许多深层的东西,用儿童世界的激越幻想替代了乡村的平庸现实,用虚拟的战争游戏建构起文学场景。用马克·吐温式的幽默说出了少年情怀与远方的渴望。

谷仓、树屋、兄弟连、飞机、叛徒、护林员,甚至失踪的小行星和素食主义的长白狼……一切都亦虚亦实,亦庄亦谐,亦小说亦童话,在看似不经意的顽童游戏中有严肃的思考,在调皮的叙述中有诗意的嵌入。

薛涛。 本人提供

【对话】

薛涛:少时思考些无用又无解的事,

或许才是最有用的事

辽沈晚报:您创作《孤单的少校》的初衷是什么?有读者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复杂,对此您怎么看?

薛涛:是创作冲动驱使我写出了这部作品,不写不行了。常常是舍不得睡觉,生怕把哪些细节丢了。后来,里面的人物完全站立起来,他们在我的操纵下一个个复活了,上校、“我”、乒乓是最早站立起来的。少校来得要晚些,后来也加入进来。每天,他们都在自行安排情节,我几乎沦为他们的“速记员”,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命令我,“该写写我了。你为什么偏袒乒乓,我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嘿,我是上校,我要一个阅兵仪式!”“最终我将飞往何处?大地还是夜空?”我一边为他们做“记录”,一边产生了思想,那些思想是复杂的,同时也是模糊不清的。我看不清,也不想看清。我写不透彻,也不想写得太透彻。我只负责给出一个路径,让读者自己去追寻,期待他们能够苏醒、顿悟。

写这部作品,越写到后面,越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反省我与人、与物、与天地,以及到最后我与自我的关系。特别是这个小说要结束的时候,我觉得不是我写了这部作品,好像是故事中的人物把我从床上拉起来,他说你别睡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或者说你晚点睡,你在这多坐一会儿,把今天的事写完,然后我们一起去睡觉。我觉得我是被那些人物推着、拉着往前走,然后完成了这部作品。

《孤单的少校》是我童年的一个生命的记忆,一个生命的体验,但不是我童年的回忆。我在写这本书之前,有一个小学同学找我叙旧,在我们聊到尽兴之时,我突然想起来,他是我小时候的“敌人”,我们在不同的阵营里打架,这是少年与少年之间的战争。我觉得,人在少年时期能思考一些有关命运、归属、方向等悬而又悬,看起来无用又无解的事情,或许才是最有用的事。

我也承认这部作品确实很复杂,为此我感到自豪。我对这部作品有很多困惑,那是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想清楚,所以让我评价这个作品有什么主题、有什么思想、有什么精神指向、有什么审美追求,我是一概不知。但是我仍然感到自信,就是我能够让一部作品里面产生那么多困惑感,那么多不确定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一位作者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事情。

辽沈晚报:“少校”一直与同伴经历着一场热热闹闹的游戏,他为何又是孤单的呢?

薛涛:每一个独立的灵魂都是孤单的,就像悬挂在天幕上的星辰,看似与其他星星构成一个个星座,其实仍然有自己的轨迹。这便是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我就是我,不能与他人混为一谈。这也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一个价值观。

书中的少年,每一个都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他们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我期待读完这部作品,每个读者(尤其是小读者)都能建立起独立的精神领域,为自己的灵魂涂上独特颜色的、结实的质地。

辽沈晚报:《孤单的少校》关注当下城镇少年的成长,尤其对他们的游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是否与您童年的经历有关?您认为网络游戏与您童年的游戏有何不同?

薛涛:书中的游戏的确与我童年的经历有关。小时候男孩成灾,一大堆一大群,分布在河边树下、院里院外。我们有一个不为大人所知的社会,这里面有一套规则,我们在这套规则下生活。“打打杀杀”,既是游戏,也是庄严的“正事”。我们的童年是“打”出来了,为自己的尊严而“打”,为弟弟的尊严而“打”。我们在“打”中锻炼意志,也建立交情。我们“打”得一本正经,“打”得殚精竭虑,终于“打”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童年。

书中的游戏也与小侄现在的童年有关。他在网路上有一个游戏的世界,我明白那是他们的“社会”,他们的“社会”与我们的“社会”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只是媒介变了。恰恰是媒介变了,玩法也不一样了。我总觉得,他们的“社会”比我们的更加虚拟,完全是一个没血没肉的“社会”,可是他们正沉浸其中。

辽沈晚报:您的作品,尤其是近期作品,多以东北为背景,这块充满“童话人格”的土地,为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素材?

薛涛:这块“童话人格”的土地就是我的命,如果让我失去这块土地,我的创作将毁于一旦、不复存在。每当我描写一段对话,我的耳边就萦绕着现实中他们说话的情形。每当我描写一片风景,我的眼前便是晨曦与夕照,连绵的山脉,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哪怕是描写一片叶子的坠落,我也能听见金属的撞击声。

书里提到羊肠河,地图上的这条河流和村落对应着天上的星图。连书中的地名我都舍不得虚构,它们就印在这块大地上,太阳镇、月亮镇、银河书库、桃花吐、李千户、横道河子……为何必去虚构一些不高明、不讲究的地名呢?我想不是我浪漫,而是我祖先取地名的时候太浪漫主义,他们把宇宙中的名称都拿到了地上。这块大地还有什么没馈赠给我呢?它给我了关于创作的一切,故事、细节、人物、对话、风景、情怀,还有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也给了我足够的创作冲动。

辽沈晚报:阅读在您的写作及人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您认为阅读是否应该从儿童抓起?

薛涛:阅读在我的写作和人生中处于闲情逸致的位置。我的写作不依赖阅读,我反而对阅读有着警惕。我更注重去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中寻找灵感。没有比你所处的现实世界更精彩、更绚烂、更深厚、更博大。现实世界非常慷慨,他不会对你吝啬。

如果你感觉枯竭和乏味,那并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那是你手中的挖掘工具出了问题,你的感觉器官出了问题。书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重构。如果我有能力直接向世界乞讨灵感,我不会向书索取什么,这时候,书像一个二道贩子,他贩卖的经验和思想都是二手货。

辽沈晚报:请您为小读者推荐几本书。

薛涛:戈尔丁的《蝇王》。这本书深刻,不营造虚假的美好,把人性撕开了给人看。触目惊心的阅读体验,会丰富阅历。

还有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这本书你也许永远都不会懂。可是有什么关系呢?跟着作家一起困惑,在困惑中有所领悟和感动,这就足矣。

【点评】

《孤单的少校》是一部童年生态反省的小说。一群孩子冲出课堂做起课外的游戏,他们非常想找一片自由的天地,让自个儿的梦想展开翅膀。也是自说自话的把那些成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变成他们心目当中的战斗,战斗是假模假样的,但是孩子却假戏真做,寄托着心灵的渴望,这些游戏当中孩子们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无奈的呼喊,但是也有可怜的、可贵的快乐。这是一种成长,也表达了这些孩子心灵渴望自由的一种内涵。

这也是一部叙述角度十分独特的长篇小说,分了三个部分《左岸太阳右岸月亮》《兄弟连》《小行星与银河》。这不是一部靠情节推进的小说,而是靠意识推进,最后变得很空灵,好像面对着这个世界既看得通透,又是儿童视角,又觉得很无奈。所以最后的悲剧让“少校”感到孤单,因为他感到了现实的骨感。

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需要成长,其实就是需要真实。儿童文学要求更深意义的真实,而真实的对立面在我们的儿童文学里,不是虚假的,而是简单。《孤单的少校》给我们带来的丰富性、复杂性,就是儿童文学在将来怎么写得真实的一个重要的提示和启发。

——著名作家、剧作家 张之路

《孤单的少校》是男孩的战争游戏,是少年的生活和成长。少年们在社会、在自然、在成人和他们的同龄人的陪伴下,最终相互地理解、认同,彼此地接纳,在竞争、在冲突中宣泄他们青春的热情和内心的忧伤,建立了友谊,同时也建立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作者想赋予少年们的责任与担当,也就是他们需要生长的,无论是对国家、对民族还是对他们自己的阳刚之气和未来可能的壮怀激烈。这也许就是《孤单的少校》的厚度和锐度。

《孤单的少校》在群体和个体形象的塑造上是饱满和鲜活的,各不相同,也有着丰富的构成,很立体。也许这些形象都有作家自身经历,包括内心自我认定的一种设定,也有乡土、特定区域的投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看到的是朴实和尖锐、睿智而机敏,冷幽默但其中有着的是孤傲的、自信的精气神。也许这为我们的儿童文学画廊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形象,进一步地让我们的儿童文学有时代和社会的新鲜的面貌。

书里包含了作者对生活、对文学,包括对少年儿童的热诚,对理想和美学的坚守,包括对他自己创作道路和个性的坚持,以及他对自己能力的坚信。孤单的少校亦如薛涛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数是有他自己的精神写照的,也许在这个作家心中有一个永远的少年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孤单的但坚定地前行,在儿童文学、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无问西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晖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 编辑 崔陶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孤单的少校》:在孤单中叙述成长的力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击疫情原创歌曲《我们不孤单》讴歌中华民族患难与共的精神力量

抗击疫情原创歌曲《我们不孤单》讴歌中华民族患难与共的精神力量

疫情,你和我,中华民族,直到永远,患难与共,心田,信念,手挽手,爱心,西市区,真情,点亮生命,心中有爱,火期,歌曲,护家乡,生命,空间,祝福,心手相连,沿海产业基地,盼团圆,侯琳琳,凯王,刘佳慧,岳雨,杨光,赵晓,金玉倩,韩瑞祥

2015-10-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个人,比喻,力量,军队,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全局,原指,孤立无助,情况,木头,独身,身体,对敌,单独行动,孤立无援,关羽,一把刀,一力承当,东吴,孑然,众人,单枪独马,势力,单刀,单身,外力,大楼,意见,孤舟独桨

2020-07-01 #长篇故事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个人,比喻,力量,军队,孤苦伶仃,全局,原指,孤立无助,情况,木头,独身,身体,对敌,孤立无援,无依无靠,关羽,一把刀,孤舟独桨,一力承当,东吴,势力,单刀,单身,外力,大楼,孤孤单单,孤儿,孤军,孤弱,孤身只影

2020-07-03 #长篇故事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个人,比喻,力量,军队,孤苦伶仃,全局,原指,孤立无助,情况,木头,独身,身体,对敌,孤立无援,无依无靠,关羽,一把刀,孤舟独桨,一力承当,东吴,势力,单刀,单身,外力,大楼,孤孤单单,孤儿,孤军,孤弱,孤身只影

2020-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个人,比喻,力量,军队,孤苦伶仃,全局,原指,孤立无助,情况,木头,独身,身体,对敌,孤立无援,无依无靠,关羽,一把刀,孤舟独桨,一力承当,东吴,势力,单刀,单身,外力,大楼,孤孤单单,孤儿,孤军,孤弱,孤身只影

2013-02-02 #小故事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形容一个人孤单的词

个人,比喻,力量,军队,孤苦伶仃,全局,原指,孤立无助,情况,木头,独身,身体,对敌,孤立无援,无依无靠,关羽,一把刀,孤舟独桨,一力承当,东吴,势力,单刀,单身,外力,大楼,孤孤单单,孤儿,孤军,孤弱,孤身只影

2008-01-08 #小故事

星座故事:孤单与悲伤的天秤座

星座故事:孤单与悲伤的天秤座

天秤座,天秤,优雅生活,个人,内心,天平,大有,好的,童话里,爱的,生活品位,代表,人生,不屑于,与生俱来,事物,习惯,事情,正义,力量,伪装,倾向,堡垒,完美主义,抵抗力,思维,心情,想法,感触,方式

2018-08-17 #短篇故事

「疫线故事(91)」深夜里 我们不孤单!

「疫线故事(91)」深夜里 我们不孤单!

病房,老师,主任,护士长,医疗队,曹主,力量,山东省,患者,物品,病区,领导,工作,援助,张艳艳,杨菊,医务人员,小组,心情,战友,故事,疫情,精神,监护室,贵州,记录本,质量,走廊,黄冈市,齐鲁

2015-01-2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