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疫”考下的吉林答卷丨致敬!最美逆行者

时间:2010-07-02

接到任务后,省内6个地区7户企业开足马力,连夜加工,在48小时内完成了加工和装载任务

提示:本文共有 68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2020年3月22日《吉林日报》7版

(响应党中央号召,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向湖北省捐赠当前疫情防控急需的酒精500吨,吉林优质大米100万斤。接到任务后,省内6个地区7户企业开足马力,连夜加工,在48小时内完成了加工和装载任务。沈阳铁路局集团公司紧急编组一趟专列,使来自全省六地区的物资能统一到达湖北省武汉市舵落口站。2月14日,专列从长春出发,把我省2700万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湖北人民。)

新春佳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湖北告急!武汉告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山松水,战旗猎猎。

前线战“疫”,吹响号角。白衣战士,誓言铿锵。

我省先后派出13批次医疗队,跨越千里,驰援武汉。

来自我省各地医院的1209名骨干医务人员,与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共同奋战、夜以继日,用精湛的医术,用勇敢、坚毅、信念和辛劳的汗水,谱写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英雄壮歌!

疫情就是号令,责任重于泰山

“我必须去武汉,这是我的使命”

大年初一,省卫生健康委罕见下发紧急指令:全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干部、医务人员、职工,停止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岗位!

全省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计划,也正在运筹帷幄之中。

春节,是团圆;出征,是离别。

大年初一,20时25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邓秋霞一家,正在与老人团聚。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后,她走到丈夫身边悄悄说:“老公,我要去湖北支援了。”双方父母和她的姐姐、弟弟都怔住了。接下来,全家人的晚餐结束了。

邓秋霞说:“此行,我深知艰险,有朋友问我怕不怕,说实话,没来得及去思考,只是每每接到大家的问候时流泪,流泪不是害怕,只是每次都有一股暖流涌上来。”

除夕夜值班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护士赵雪文疲惫地回到家。他已经两年没有与家人在一起过春节了。

刚到家不久,手机传来紧急通知:医院将组建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号召大家积极报名,12点之前截止。赵雪文一看时间,11点50分,来不及犹豫,打开电脑填写报名申请书。

妻子正在给10个月大的女儿准备辅食。见到赵雪文神色匆匆,便问怎么了?赵雪文对妻子说:“我要去武汉了。”

妻子迟疑了一下,低声说:“为什么是你?”赵雪文说:“我是党员,是科室危重症技术督导,有9年ICU护理工作经验,我也是科里唯一的一个男护士,我去最适合,也最应该去!”

妻子嘴角微微颤抖了一下,眼睛里噙满眼泪,默默拿出行李箱,为赵雪文准备衣服、食物和一些消毒物品。她低着头轻声对赵雪文说:“平安回来!”

接到院里报名支援武汉的消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护士袁莉,毅然决定报名。看着眼前玩耍的孩子、忙着家务的父母和身边的爱人,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

“我要去武汉,我必须去武汉!”袁莉自己知道,这不是一时冲动,更多的是责任。在家人担忧的眼神中,她匆忙收拾好行囊,参加完体检和培训之后,便登上直飞武汉的飞机。飞机起飞的一刹那,她眼中满是泪水。

“爸爸、妈妈、孩子、老公,对不起!这个春节不能好好陪伴你们,更让你们担心了。但这是我的使命,等我平安回来,再陪你们好好吃饭、唠唠家常!”

大年初二,下午3点10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由12家医院的135名医护人员、2名机关干部组成的137人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列队出征。“不畏惧,不退缩,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铿锵誓言在上空回荡。

带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嘱托,带着2700万吉林人民的深情厚谊,白衣战士踏上千里驰援的征程,成为最美逆行者。

驰援武汉,我省医疗系统尽锐而出!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我敬畏生命,却不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月27日清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我省援鄂医疗队驻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衣红亮,醒来两秒之后“恢复记忆”:已经身在武汉。

“脑子里第一刻想到的不是病毒带来的恐惧,而是群里同事、家人及朋友们的关心和牵挂。想到院里和科里配备的物资,小到指甲刀、暖宝宝,大到全套的防护用具,顿时泪湿眼眶……我敬畏生命,却不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与时间赛跑。到达武汉后,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整理物资、医院对接、防护培训、临时党支部建立、生活住宿安排、医疗轮班表制订……

当地,室外温度在0℃至3℃左右,不供暖的室内跟冰窖一样。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不能使用空调。

执行严格的防护操作流程。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鞋套一层一层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武装”完毕,已浑身是汗了。带双层口罩,呼吸不顺畅。经过清洁区、缓冲间,推开最后一道门,便是病毒最集中的区域——污染区。

省人民医院呼吸内二科医生乔云峰说,每天都是“干干爽爽进去、湿漉漉地出来”。

“既然有勇气来,就要有勇气克服各种困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护士徐艺纯说,“上岗时如果去厕所就要重新穿脱一遍防护服,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宝贵物资,所以上岗时只能穿纸尿裤来解决。想到这,感觉有点尴尬。”

工作之余,估计孩子还没睡,徐艺纯与孩子视频连线。孩子的第一句话总是问:“妈妈啥时候回来?”说着说着,就用小胳膊抹眼泪,好像不愿意让妈妈看见似的。徐艺纯不忍心,只好匆匆挂断视频。

刚到武汉时,有人问感染科护士长朱媛:“你来了,两岁的孩子咋办啊?”朱媛转过头,忍着眼泪说:“跟我说啥都行,就是别跟我提孩子,行吗?”

1月29日,午夜1点多,吉大一院医疗队领队王广,此时坐在床头默默地翻看着手机里同岳父的合影,再次红了眼眶。

随医疗队抵达武汉5小时后,病危的岳父在长春去世。得到消息的那一刻,王广对岳父的歉疚之情,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这个有着18年重症医学工作经历的硬汉,为了这场战“疫”,只好将病危的岳父托付给吉大二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

ICU护士赵杰,因穿戴防护服、戴隔离帽子,耳朵被磨出了水泡。“我有碘伏!”“我有创可贴!”“要不买点红霉素软膏涂一下?”在这个战场上,大家不是来自同一所医院,互相之间还不熟悉,但并肩战斗在一起,更像是一家人。

呼吸科主任安东善,今年59岁,是省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在来武汉的第9天,他对记者说:“每天工作强度大,脱下隔离服、护目镜、手套、口罩、帽子,汗水直往下流。所有人都迎着困难上,往前冲,丝毫没有退缩!”

2月16日中午,抵御气温偏低,为我省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紧急筹备的物资运抵武汉。

吉林省支援武汉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周正说:“尽最大可能解决我们一线医护人员的生活所需,保障好他们的日常生活。”白衣战士的背后,有吉林人民的牵挂!

“目前,已有2批约16吨急需的生活物资、4批约41吨医疗防控物资陆续运抵武汉,前线物资需求紧张状况已得到缓解。”吉林省支援武汉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牟宗良介绍说。

2月2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给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发出慰问信。信中说:“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我们为每天传来的前线捷报而欢欣鼓舞,更期待你们早日凯旋,盼望每一位战友平安归来!”

不辱使命,敢打必胜

“在这里,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

在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对接时,对方问我省医疗队,能否收治危重患者?吉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永杰,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不接重患我们干啥来了!”尹永杰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久,现在走路还不利索。

在武汉,我省医疗队撑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工作的“半壁江山”。

医院一共有18个疗区、1000张床,我省医疗队承担了其中5个疗区的救治任务,一共250张床,医治的全部都是重患和危重患。“在救治工作这个任务上,我们绝对是主力。”吉林省支援武汉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省卫健委人事处处长张诚说。

驰援武汉的第23天,已有11名患者出院。医疗队为他们开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病房里,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依靠和希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科护士韩莹说,有一次,我给一位阿姨打针,她笑着对我说:“虽看不见你的长相,但我可以记住你的眼睛。”那一刻,我特别感动。

2月17日,在重症病房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护士们给患者送来了自己节省下来的苹果、桔子、牛奶等。礼物虽轻,但对于这些没有亲人陪护的重患来说,却是莫大的慰藉。患者们很感动,连声说着“谢谢,谢谢”“你们是最好的!”

2月6日,凌晨1点,武汉下雨。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管护师段雅玲,开始给自己分管的患者输液。

当来到一位60多岁的大爷身边准备给他打针时,老人突然问:“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段雅玲说:“吉林省。”当给老人接续点滴时,老人哽咽着小声说:“吉林,几千里远呐,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

“当时我就停住了,透过模糊的眼罩看着他感激的目光,心里真是暖暖的。我冲他做了个点赞的手势,内心在说:放心吧,大爷!我们来了,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在这里,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

张雅男,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有着全科的护理经验。在武汉前线的病房里,她是患者心目中的亲人。

第一天当班的时候,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时候,有一个女患者突然从病房跑出来,情绪特别激动,说她爸在别的医院住院病危,她现在要出去看他,怎么劝都不行。

张雅男问她,怎么去?她说爱人来接她。张雅男说,你爱人现在是健康的,你出去跟他接触,传染他怎么办?去医院看你父亲还会遇到其他人,传染给其他人怎么办?听张雅男说完,女患者愣了愣,渐渐安静下来。

看着她无助的样子,张雅男走上前对她说,你放心,无论哪个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努力救治你父亲。女患者很感激,抱住了张雅男。张雅男也抱住了她,不停地安慰她。

张雅男给她的不止是一个拥抱,更是战胜病魔的信心。后来,那位女患者对张雅男说,当时你应该把我推开。张雅男说,没关系的,我穿着防护服呢。

护理工作平凡而伟大。护理人员为患者送药、注射,有时要给患者喂水、喂饭,甚至要为患者处置大小便。

医疗队队员李婷婷说,每当看着患者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开病房,我们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2月7日晚,吉大一院第五批医疗队130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经过一天的培训准备,2月9日21时,正式进入重症疗区。从23点开始接收第一名患者,到第二天早晨近7时,共收治50名危重患者。

“我是他们的领队,也是他们的学长。我会一直陪着他们,与他们并肩作战!我在每个人的防护服上都写上‘吉大一院’和他们各自的名字,我们吉大一院永远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吉大一院副院长吕国悦声音沙哑,与记者连线时这样说。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疗队队长付广双说,刚开始时,还是很不适应的,有惶恐也有焦虑,甚至有的队员失眠,得靠吃安眠药入睡。

“有家乡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这辈子,值!”

这句话,表达了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的共同心声!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不能让‘舍小家为大家’成为一句空话”

2月16日,凌晨1点57分,吉林省支援武汉前方指挥部成员抵达驻地,搬运完随行保障物资后,立即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总指挥高山要求,积极发挥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支援湖北抗疫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全体成员、各队领队以及随行记者,一定要做好防护,保证自身安全,一定要做到“零感染”,一个人也不能掉队!

在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出征仪式上,吉大一院ICU二组医生、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南,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誓言:冲锋在前,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在前线工作的20多天里,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李南说:“我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重症科医生,到前线发挥自己的作用、救治患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不能让‘舍小家为大家’成为一句空话。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来到这里以后,非党员同志表现得也都很积极,不少同志还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入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月1日,松原市中心医院的党员活动室里,回荡着响亮的入党誓词,周海英、朱迪、彭诗媛3名即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庄严宣誓。她们都是松原市中心医院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

在即将奔赴抗疫第一线的时刻,她们将入党申请书交到了院里。周海英说:“我想用实际行动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践行入党誓词,真正展示党员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我在武汉,我是党员。”张艳,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中日联谊医院口腔科护士长,一名“70后”党员。女儿的不舍,爱人的叮嘱,都为她增添了勇气。唯有年迈患有心脏病的老母亲,是她最大的牵挂。

张艳是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她的桌面上放着53份火线入党申请书。那是“80后”“90后”一线医护人员向组织递交的赤子之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一院人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继承着白求恩精神。该院派出的214名医护人员中有59名党员,先后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

在参战的党员中,有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资深专家;有出发时再过两周就退休的后勤保障工人;也有孩子才6个月大、还没断奶的妈妈;有不能给老人“尽孝”的女婿;还有推迟婚礼、剪掉长发的准新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鼓舞了非党员医护人员。该院战“疫”火线上,有77人提交入党申请书,3名入党积极分子提交思想汇报,成百上千份请战书递交到院领导班子成员的案头。

集智协作显优势 科技利剑驱疫魔

“为一线医疗队提供技术支持,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阻击战”

2月4日,上午11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应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派出32名队员,乘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车辆驰援武汉。

这是一支精锐作战队伍。救援队车辆共5辆,包括检验车、检查车、能源保障车、宿营车、生活保障车,具有急救、门诊、外科救治、监护治疗、化验和医疗供应等功能,能满足边远地区紧急就医的需要,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

“我们救援队自2016年组建以来,已多次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医务人员有着丰富的急救经验和业务能力。”吉大一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亓玉伟说。

2月12日下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该院的多学科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集聚在一起,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疗队视频连线。

视频中,针对医疗队救治的50名高龄患者、3名重症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结合患者病情、武汉一线救治条件,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修改优化诊疗方案。

吉大一院院长、呼吸科专家华树成说:“我们一直和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对复杂病例及时进行会诊交流,充分发挥我院多学科优势,为一线医疗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阻击战!”

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冠肺炎远程多地视频会诊平台开始启用。只需人手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导致的病房内外无法沟通、医护人员相互隔离无法交班会诊、无法协调布置工作的难题,实现危险最小化、资源最大化。

2月13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支援武汉医疗协调会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副院长秦彦国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会后,一些省份的领队饶有兴趣地向他请教具体使用方法。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控”这个陌生词频频进入大众视野。作为我省“感控”领域的知名专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孙丽萍出征武汉,担任感染防控组组长。她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孙丽萍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一些很小的细节,比如如何放置消毒剂、各种标签如何粘贴,我们都和护理组一起探讨决定,最后拿出最佳解决方案。每个细节看上去都微不足道,但是任何一个小小的环节,都关乎到队员的生命安危。

2月16日,本报赴武汉一线记者传来好消息:仅用5天时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主创新、开发设计了有创呼吸机插管和吸痰过程中的防喷溅装置。在最危险的操作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含高滴度病毒的气道分泌物喷溅所造成的感染风险。加工完毕的隔离防护装置运抵武汉,已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目前,我省13批医疗队共1209名医务工作者,正奋战在重症救治、方舱诊疗、院感防护、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病患转运等各条战线上。

医疗队队员中,有的在出发时还有十几天就要退休;有的已经63岁高龄;有的家里老人有病需要照顾;有的家里孩子没有人看护;有的自己刚做完手术还没有完全恢复;有的因为在病区不能喝水患上肾结石;有的脸、鼻子被口罩勒破结痂;还有的甚至累得昏倒……

截至3月7日24时,累计诊治1506人,其中重症225人,累计治愈出院225人。全队无一人感染。

他们,是吉林的勇士,吉林的骄傲!

……

2月23日,19点整。“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大型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时拉开帷幕。在这个夜晚,在这一刻,全省各城市楼体灯、繁华街道户外大屏幕,瞬间全部点亮。

华灯齐放,为冷清的城市带来绚丽光彩。楼体灯滚动播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大屏幕滚动播放“最美逆行者”视频。家乡人民以这种方式表达心愿:

致敬!最美逆行者!

期盼!平安凯旋!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侯增文 刘怀/文 丁研/摄 编辑:赵树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疫”考下的吉林答卷丨致敬!最美逆行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最美巾帼逆行者|李南:ICU人的执着与坚守

最美巾帼逆行者|李南:ICU人的执着与坚守

李南,患者,医护人员,时候,工作,医生,疫情,武汉,老人,医疗队,一线,呼吸机,面罩,队友们,同志,爸爸,病房,交流,重症医学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吉大一院,第一时间,那一天,都会,使命,党员,全身,时刻,时间

2018-12-18 #短篇故事

最美“逆行者”子女的福利来啦!免费开通古诗文有声课程

最美“逆行者”子女的福利来啦!免费开通古诗文有声课程

古诗文,吉林省,作者,平台,学生,孩子,有限公司,诗词,经典,国之栋梁,徐青,韩老师,中小学生,地保,工作人员,吉林日报,疫情,专业人士,公益,公交车,内容,功能,军人,古诗,国学,对象,文化传媒,教育界,标准,武装警察

2012-08-08 #故事阅读

“珲春勇士”讲述最美逆行者故事

“珲春勇士”讲述最美逆行者故事

患者,武汉,故事,移民,警察,防护服,救治,姜莹莹,康琳琳,文婷,沙坨子,赵树凯,责任编辑,中法,同济医院,吉林日报,使命感,一线,专业,中国结,任务,使命,女护士,剃光头,信心,全体,多长时间,医疗队,区内,办法

2010-10-12 #故事大全

长春上演“灯光秀”致敬“最美逆行者”

长春上演“灯光秀”致敬“最美逆行者”

医护人员,大屏幕,市民,湖北,楼体,长春市,员凯,吴军,吉林日报,长春市委,我省,医疗队,作品,广场,宣传部,宣传教育,正门,所作,标语,来源,海报,绿园区,白衣天使,精神,第一线,英雄,贡献,风险,活动,公益海报

2019-08-15 #小故事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9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9

防控,人员,疫情,工作,梁晓,妇幼保健院,博的,对车,环城路口,侦查学,一线,体温,人民,母亲,信仰,保驾护航,公安局,信息,吉林省,大队,客运站,岗位,敦化市,洮北区,院长,白城市,父亲,生命,知识,秩序

2020-06-07 #故事阅读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9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9

防控,人员,疫情,工作,梁晓,妇幼保健院,博的,对车,环城路口,侦查学,一线,体温,人民,母亲,信仰,保驾护航,公安局,信息,吉林省,大队,客运站,岗位,敦化市,洮北区,院长,白城市,父亲,生命,知识,秩序

2011-04-08 #故事会

春城最美巾帼逆行者 “五朵金花” 奔赴武汉金银潭!

春城最美巾帼逆行者 “五朵金花” 奔赴武汉金银潭!

武汉,护士,吉大一院,王博,疫情,医疗队,神经内科,最前线,责任,孩子,头发,母亲,患者,时候,工作,刘欣,吕雪,李婷婷,李娜,重大疫情,五朵金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管理部,一线,人民,北湖,医院,妈妈,女儿,护士长

2017-07-22 #小故事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5

探寻防疫工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致敬最美逆行者!5

疫情,双阳区医院,发热门诊,华冠,母亲,父亲,预检,露水河,24小时,医务工作者,岗位上,新型冠状病毒,华海,宫克,杨红,红月,一区,区医院,侦查学,一线,使命,医院院长,护士,吉林省,实际行动,定点,坚守岗位,工作岗位,挑重担,机构

2020-05-1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