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年级数学名人故事

时间:2010-06-21

小学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3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篇一:名人故事作文300字5篇三年级阅读

名人故事作文300字5篇

2015 04 16

篇一:名人故事

一天,列宁8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列宁去姑妈家做客,那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很盼望列宁和他们在家里玩捉迷藏了,这一次,列宁当抓的了,大家都藏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列宁看见自己,列宁找到了一个小朋友,他藏在了沙发后面,列宁继续找,又找到了一个,他藏在了柜子里面,柜子还有一点空,列宁从那里看见了这位小朋友,第三个小朋友藏在了哪里呢?列宁找啊找,终于在一个箱子里找到了他,他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一件事让他们没有了兴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谁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厨房做饭的姑妈来到这里,姑妈着急的问: 都没有受伤吧! 他们说: 我们没有受伤姑妈,可是打了一个您心爱的花瓶! 没事,姑妈说。

我想问问是谁把花瓶打碎的?他们都低下头说: 不是我! 列宁也低下头说: 不是我打碎了花瓶。 姑妈说: 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伙伴们和列宁都说: 我们记住了! 列宁回了家,躺在床上,妈妈走过来问他: 怎麽了,儿子? 列宁将这件事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 那你给姑妈写封信吧! 列宁写了封信,过了几天,姑妈回信了,信上写着: 列宁,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篇二:名人故事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三:我读的名人故事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 不听话 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 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

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 为什么 ,然而每次问 为什么 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 不懂就要问!

篇四:名人故事

冯玉样1882 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 冯玉样死了 ,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 门上字牌则换成 冯玉祥活了 。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样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

篇五: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者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位名人,她虽然不像那些大红大紫、家喻户晓的名人有名气,她却是我心中的偶像。她就是我的阿姨 许红莲。

阿姨是一位有名的 数学家 。阿姨从小就勤奋苦学,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永不退缩,脑袋里装的几乎是知识,没有一点杂丝。所以每次我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去请教阿姨。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思考题不会做,就去请教阿姨。阿姨一看,在草稿纸上 挥 了几下,就大功告成了,然后把步骤慢慢地讲给我听,直到我听懂为止。我心想:阿姨真是 神机妙算 ,只可惜没去当老师,却成了我的 家教 老师。

从那以后,我就很佩服阿姨,佩服她的 神机妙算 ,佩服她的刻苦学习,佩服她讲解时的娓娓动听。

我应该学习阿姨坚持不懈的精神,经历每一件事都要做好。记得阿姨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篇二:三上收集 名人故事资料

语文 学科三 年级实践性作业(收集名人故事资料)

班级:( )姓名:()

篇三: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假设法: 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它们腿的差:4—2=2(条)24÷2=12 只 兔35-12=23只 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 x只。

4x+235 x=944x+70 2

x=942x=24x=1235 x=35 12=23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大约在公元5世纪。这本书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算术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 70=24(只)。现在,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 12=23(只)。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 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 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编辑本段]例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7)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解:设男生有X人 女生有(50 X)人。3x=120 5 2(50 x)3x=115 2*50+2x3x=115 100+2x3x=15+2xx=1550 15=35(人) 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 100=140(千克)140/(4 0.5)=40(个)60 40=20(个)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问小毛做对几道题?这道题可以设小毛做对X道,那么做错(20 X)÷2,没做(20 X)÷2,然后用做对的乘5减去做错的乘1,等于67。方程:5X (20 X÷2×1=67 X=14 小毛做对14道4.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

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2对翅膀;蝉6条腿,1对翅膀),三种动物各几只?解:方程假设蜘蛛为x,蜻蜓为y,蝉为Z那么 x+y+z=188x+6y+6z=1182y+z=20由此算出 x=5 y=7 z=6 所以 蜘蛛是5只 蜻蜓是7只 蝉是6只

[编辑本段]详细解法

一,基本问题"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 "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例1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我们设想,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244÷2=122只.在122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122 88=34只),有34只兔子.当然鸡就有54只.答:有兔子34只,鸡54只。上面的计算,可以归结为下面算式:总脚数÷2 总头数=兔子数.上面的解法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能够这样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鸡的脚数分别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当其他问题转化成这类问题时,"脚数"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计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一般解法.还说例1.如果设想88只都是兔子,那么就有4×88只脚,比244只脚多了88×4 244=108只.每只鸡比兔子少4 2只脚,所以共有鸡88×4 244÷4 2= 54只.说明我们设想的88只"兔子"中,有54只不是兔子.而是鸡.因此可以列出公式鸡数=兔脚数×总头数 总脚数÷兔脚数 鸡脚数.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88只都是"鸡",那么共有脚2×88=176只,比244只脚少了244 176=68只.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4 2只脚,68÷2=34只.说明设想中的"鸡",有34只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兔数=总脚数 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 鸡脚数.上面两个公式不必都用,用其中一个算出兔数或鸡数,再用总头数去减,就知道另一个数.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通常用这样的思路求解,有人称为"假设法".现在,拿一个具体问题来试试上面的公式.

标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年级数学名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20-05-21 #长篇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20-06-14 #经典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20-08-25 #故事大全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13-04-27 #故事阅读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10-10-01 #短篇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11-09-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数学名人故事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家轶事趣事

维纳,伯格曼,钥匙,数学,英语,麦克阿瑟,哥德尔,贝塞克,维奇,爱因斯坦,数学问题,学生,小女孩,座位,数学家,新居,名人故事,没想过,伯格,德尔,杨绛,钱钟书,地凑,好的,英国剑桥大学,一战,伤痛,习惯,个人,举止

2015-03-03 #故事阅读

数学王子高斯 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名人故事视频

数学王子高斯 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名人故事视频

高斯,后世,名人故事,数学王子,作出了,历史,人们,故事,贡献,表率,视频,发展,影响,外国名人,中外名人,为社会,小朋友们,多了解

2020-06-14 #经典故事

数学王子高斯 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名人故事视频

数学王子高斯 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名人故事视频

高斯,后世,名人故事,数学王子,作出了,历史,人们,故事,贡献,表率,视频,发展,影响,外国名人,中外名人,为社会,小朋友们,多了解

2020-06-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