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回不回国?12位留学生讲述海外“抗疫”故事

时间:2010-03-31

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海外确诊人数超过14万例,增长趋势十分严峻

提示:本文共有 79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海外确诊人数超过14万例,增长趋势十分严峻。

海外留学生不知不觉进入hard模式:突如其来的停课、一票难求的回国航班、戴与不戴口罩的抉择……前段时间还在担心家人健康的留学生们,而今成为了被担忧和嘱咐的对象。

处于海外疫情之下的他们,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采取了怎样的防护措施,又有着怎样的烦恼与期待?RUC新闻坊邀请了12位目前身处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以下讲述顺序按照截至北京时间3月20日10时的该国累计确诊病例数据由高至低排列。

01

“你的家人还好吗?你的城市还好吗?”

@UNIQUEViola 博洛尼亚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

这边是2月底开始封城,3月初封的国。原本我周末有一个教中文的兼职,它早在2月初左右就停了。博大是封城后就停课了,于是我的理论课都搬到了网上,一些实践课也暂时搁置。

现在除了零零星星有去买食材的人之外,路上就都是警车、警察。要出门的话,得写一张自我声明,内容包括家庭住址、目的地、要经过的街道、出行时间等。如果警察检查就必须出示,要是不带这张纸,就可能被罚款。

我不清楚确诊患者治疗的费用是政府出还是保险出,但他们都不用自己掏钱(编者注:根据外媒报道,意大利目前并没有提供完全免费的治疗方案)。这边有一个政策是,中小企业疫情期间暂停抵押和贷款,税延后几个月再缴。另外如今经过宣传,出门就没有见到几个不戴口罩的。即使没有口罩,人们也会用很厚的围巾把整个脸裹住,只露出眼睛。我感觉大家对所有的防疫要求都挺配合的。

最近蛮多不怎么联系的朋友都会来关心我一下。但我自己没有很担心,因为知道这边采取了一些措施。确诊人数固然涨得很快,是因为严重的疫区如米兰那里,除了民众自行上报以外,政府也在排查。而且意大利老龄化程度也比较厉害。

生活上没有明显的不便,就是没有配送服务挺麻烦的。我看到国内新闻说,小区可以统一买菜送到家。这边一直以来没有这个传统,但有在学习如何慢慢把外送服务做起来,我看到一些超市已经在开发外送APP了。

我没有想过回去,怕路上被感染。我有一些朋友3月初回的国,现在还在国内隔离,排队做核酸检测,因为航班上有一例确诊患者。他们自己现在也特别担心,不知道万一感染了该怎么办。

受访者住所门上的贴纸

图片来源:@UNIQUEViola

我们这边每家每户都贴上了一张纸,上面写着ANDR TUTTO BENE,意思是“一切都会变好的”。纸上还画上了小彩虹。我们家邻居也帮我贴上了,我觉得还蛮感动的。有的人可能认为华人是病毒的来源就将矛头指向他们。这栋楼虽然就我一户是华人,但我没有被人质问过什么。他们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反而会关心地问我,你的家人还好吗?你的城市还好吗?

02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叶铮铮 中国人民大学 伊朗伊斯法罕

我是在中国留学的伊朗留学生。虽然伊朗新年快要到了,但人们现在大都在家自行隔离,聚会也取消了。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开始变得很乏味。不过日复一日的忙碌使我平时很少有机会陪伴家人,这段时间让我和家里人生活得很是融洽。

现在我无法回到中国,上课都在线上,因为时差还不得不凌晨起床上网课。最近我开始学着换一种方式看待现在拥有的时间和机会。比如我喜欢摄影,不能出门的情况下我就在家看摄影教学的视频,房顶和院子也变成了我的拍摄地点。用中国的一句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目前伊朗大中小学都停课了,人们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大部分娱乐休闲场所暂时关闭,政府也取消了一切大型活动。原来人们都要去柜台办理银行业务,现在很多都改在线上办理了。特殊时期里,一些没有工作的租户无法交付房租,业主便给了他们免房租的福利。

因为在中国上学,本就对那边的疫情十分关注。现在疫情发生在伊朗,我就会关注之前中国的抗疫措施和经验,比如日常的消毒和卫生工作该怎么做。伊朗本国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华人留学生们,还组织翻译了中国使用的防疫资料。我也会看关于COVID-19 的科学研究,来丰富自己对这个病毒的知识。

伊朗志愿小组会将中国的抗疫资料翻译、分享到ins平台上

图片来源:“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公众号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意大利和中国的朋友向我表示希望一起战胜困难。疫情可能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方的变化。但对我来说,是两个国家、两个“家”的变化——伊朗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第二个家。之前我非常担心中国的朋友和同学们,而现在我非常担心伊朗的家人们,不知不觉心理上产生了恐慌情绪。为了缓解担忧,我每天都会联系我的朋友们,用空余时间做些运动,在网上学习新知识。就只是日常陪伴着家人,都会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03

“我停课了,转机三次的机票都要3万了”

@季渤淞 慕尼黑大学 德国慕尼黑

德国目前很多大学还在放寒假,而我在假期还有一门实验课要上。3月17日我早早出门到了教室,做好了沉迷实验的准备,却被告知这门课要暂停一段时间,大家要keep in touch(保持联系)。在这件事之前,我一点都没有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但以后应该尽量不会出门了。

德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封锁陆地边界、暂停中小学上课、禁止1000人以上活动等,目的都是延缓疫情发展。

德国同学和我聊过疫情相关的事。我认为疫情严重,他们不以为然,还会打开维基百科,告诉我肺炎就和流感差不多。当我以武汉举例证明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时,他们只说,sorry to hear that(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可能因为目前新冠肺炎在德国的死亡率还比较低吧(编者注:截至3月19日14时,德国公布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23%)。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流行性感冒

我买了消毒液,但是出门不会戴口罩,坐车时看到有人咳嗽就立马下车。家人很关心我的健康,经常会问我实验课停没停,还会主动给我买回国机票。上周家人给我买的直飞机票是1万9,我嫌太贵就给退了;现在我停课了,转机三次的机票都要3万了。好不容易买到1万出头的票,那趟航班又说不让使用中国护照的乘客转机……

受访者当地时间3月18日朋友圈截图

另外我的签证快要到期了。慕尼黑外来人口太多,延签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七月份。如果回国就要重新办签证,而且不能保证百分百通过。每每考虑到签证、机票和下学期的课程,回国的念头就开始动摇。无论疫情发展得如何,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个明确的打算吧。

04

“科研依然是我生活中的重心”

@Simon 亚利桑纳州立大学 美国坦佩

感觉一开始是华人比较关注疫情,当地人觉得无所谓。随着疫情蔓延,人们逐渐在意了起来——街上人变少了,超市里抢购东西的人变多了,实验室里的美国同学也经常谈论疫情。前几天我和朋友去超市囤生活用品,走了三家超市才找到厕纸,而且每间超市都人满为患。

亚利桑那州目前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了。这周我们博士生也不再去实验室,而是在家办公。学校发了好几封邮件,让大家注意防护、勤洗手、上学校网站查看关于病毒的最新消息。

我暂时还没有回国的打算。回国的话,不但科研没法继续,再来美国还可能比较麻烦。目前我会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防护,自己也学着烧饭,不再去食堂吃了。其他方面一如往常,每天的重心还是在科研上。就是担心万一封了实验室,以后做不了科研会很焦虑啊。

05

“现在出门到处都是警察”

@W同学 巴黎某大学 法国巴黎

法国这边疫情蔓延得挺快的。上周老师还通知一定要去上课,这周学校就停课了。快到考试周了,很多老师都说要更改考试形式。一些本要做展示的课,如今没有办法上了。本来我还要去线下奢侈品店调研,现在它们都关门了。所以我感觉学费交得有点不值了,毕竟线上教学效果肯定是没有线下的好。

我出门就会戴口罩,有人对我指指点点,但并不会说什么。感觉12日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之后,法国人才对疫情重视起来。之前都是该吃吃,该玩玩,生活没有任何影响。目前的政策人们也并不完全遵守,很多公司还要求员工去上班。一个在三菱住友银行上班的师姐,今天(16日)还是去工作了。

16日下午军队开进了巴黎,坊间传言是要封城了。现在出门到处都是警察,出门前还必须打印或手写一个出入证明。如果不带证明,就会被罚款38-135欧元。我感觉这边抗疫政策很混乱。前几天我听电视讲话说邮局正常开门,但今天(16日)去寄东西时,得知邮局明天就关。我的口罩还在运送路上呢,看来现在只能原样寄回国了。

出入证明范本

图片来源:@W同学

06

“现在你在的这个国家更危险”

@时光 延世大学 韩国首尔新村

其实2015年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时期我也在韩国留学,真没想到居然在留学生涯中遇到两次“大灾难”……目前除了酒精和口罩购买比较困难以外,其他物品还是很容易获得的。只是感觉coupang(一家韩国的电子商务企业)网站上的食物和饮料补货时间变长了,消毒类产品也明显涨价了。

饮料售罄截图

图片来源:@时光

因为长期宅在家中,我对韩国疫情治理措施没有实际接触过。目前我了解到的有,公共场合设置免洗手消毒液、根据出生年份尾数购买口罩、改善病毒检测方法等等。发现确诊患者后会对其所到之处进行消毒,不限国籍提供免费治疗。接着会向韩国所有民众进行短信警告提醒,并在各区的官方网页和SNS上提供确诊者的移动路线。

口罩购买通知和确诊者移动路线提醒,

收到短信后手机会有短暂鸣笛警告声

图片来源:@时光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韩国对疫情的应对算是比较全面和快速的,防疫措施履行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很明显少部分的韩国民众并没有意识到病毒的重要性。我觉得目前是韩国能做到的最大程度努力了。

个人能采取的保护措施大概只有勤洗手、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了。1月底,在便利店打工的中国小伙伴和我就都开始戴口罩了。那时送便当的司机哥哥还因为戴口罩这事和我开玩笑。后来疫情变得严重了,店长开始关心我口罩够不够用了,那位哥哥也提醒我:“你父母跟你说没……现在你在的这个国家更危险”。

我没有回国的打算。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出门,只要有水有电有食物,哪里待着都一样。我的朋友们考虑到学业和回国路上的风险,也都决定留下来。我觉得留学生们千万不要太慌张。一股脑想要回家的话,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恐慌。现在除去每周打工的两天,我就在家做做饭,看看电视剧,顶多就是戴着口罩出门囤货。保持乐观心态,希望大家能一起加油等春暖花开。

07

“希望大家不要那么仇视回国的留学生”

@姜沁媛 日内瓦大学 瑞士日内瓦

虽然我已经不用再去学校上课了,但买菜做饭还得自己动手,于是我每个月都必须乘坐公交车前往瑞法边境的亚洲超市囤货。我感觉路上比较危险,所以出门一般会戴上口罩。瑞士人很有分寸,他们顶多看我两眼,不会破坏社交上的礼貌。

这边的年轻人真是闲不住,特别是学生,总是要去社交。之前一个认识的捷克小哥加了我微信问我:“你想出去玩吗?最近很多人因为疫情都不愿意出去玩了,但我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我回复他:“不,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宿舍楼有两个美国同学,因为撤侨快要回美国了,于是现在疯狂游欧洲。我最近看到她们都害怕,感觉上厕所的次数最好也减少一些。

家里人很担心我。之前他们十来天都不会和我视频,现在总是疯狂给我发消息,而且不会注意时差。家长的关心给了我很大压力,因为有时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指导和安抚作用。我们本就紧张,父母一关心更紧张了,但还要反过来安抚他们,和他们解释为什么不需要那么紧张。

我有动过回国的念头。但看了看学校的政策,发现回国学业必受影响。况且现在航班不仅少,而且随时会取消。大多数航班还需要中转,途中感染风险比较大。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写了回国体验,全程20多个小时都戴着口罩,中途不敢吃也不敢喝,真的非常疲惫辛苦。

有人可能会说,“你有病了就回国”或者“平时在国外享受,一有事情就知道回国了”。我个人觉得很多留学生回国是希望能够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般也是确定自己没有感染才会回国的。之前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海外华人也有积极地为国内购买口罩和防护服。还是希望大家不要那么仇视回国的留学生。

08

“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把锅烧热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伦敦

在鲍里斯宣布英国进入抗疫延缓(delay)阶段之前,英国一切如常,仿佛一个没有被疫情打扰的国家。延缓政策实行后,感觉民众的意识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囤卫生纸、意面和洗手液了,伦敦街头也没什么人了,几天之内变化蛮大的。

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和意大利的新闻,所以很早就备好了生活必需品和消毒用品,口罩、饮用水、护目镜、防护服也都买全了。口罩是出门必戴,防护服打算坐飞机回国穿。

我已经抢好3月20号回国的机票了。不过能飞的航线的确特别少,机票价格变动又很大。直飞航线是基本没有了,转机一次的航班,我眼睁睁看着票价从5千涨到1万五,转机两次的航班耗时长达30个小时……

英国本国人对延缓政策也怀有蛮大争议的,学院院长在邮件中形容它“pretty strange”(非常奇怪)。我们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对现状更加担忧了,而且政府工作的很多方面又接触不到,政策的对与错也只能由时间来证明。

相较于疫情,我更担心就业问题。不过如今很多公司的面试转为线上,给了留学生更多的机会,隔离期间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学习。

我理解那些不满留学生回国的情绪。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能力,但我认为言论并不能改变任何一方的行动。我们只要配合工作人员安排,按照规定检测隔离,不瞒报病情,就是对自己和身边人都负责。即便有困难,我也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希望上天眷顾我,让我成为最幸运的仔,千万不要被交叉感染!

09

“关闭学校之后,我反而踏实了一些”

@尤理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荷兰鹿特丹

说实话,在荷兰宣布关闭学校之后,我反而踏实了一些。之前别人都正常工作,只有我因为担心疫情宅在家,也只有我把会议推掉。不过身边的外国同事都很友好,并对我表示理解。现在大家都不出门了,我反而能安心在家工作了。

然而需要与人接触的事务便无法开展。我目前在做一项心理学实验,需要与被试接触,准备四月份收数据的。如果欧洲疫情这两个月没有好转,我大概就要延毕了……

政策变得很快,属于走一步看一步。最初只是遵循世卫组织建议,倡导大家勤洗手。3月10日开始提倡人们保持距离,之后就是断断续续的停课和停业。在官宣停课的那一天,鹿特丹很多超市都空了,人们开始大量囤货。

我对疫情比较关注,每天都会刷相关信息。前几日荷兰首相吕特发表电视演讲,说要搞群体免疫了。通过防护措施减缓感染速度,建议重症才联系家庭医生,让医疗系统不至于崩溃。目前确诊患者中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在医院治疗,还有很多轻症患者没有得到检测。不太清楚荷兰人现在对群体免疫有什么看法,之前他们都表现得很淡定,一度认为媒体在过度夸大。我身边的同事认为是over panic(过度恐慌),可能他们觉得自己免疫力非常棒吧。

留荷学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几个博士生给一个国际会议的组织方发了邮件表达担忧;隔壁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还设计了用来装饰口罩、化解警惕与尴尬的贴纸,我也打印了一些贴在自己学校;还有一些中国留学生自发分析疫情,分享在个人公众号上。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生设计的一组贴纸,内容是戴口罩的种种原因(均来自于调研结果),人们可以随意组合贴在口罩上打造属于自己的slogan

图片来源:“MossX”微信公众号

我1月14日曾回过国,经历了国内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时期。后来时不时听到航班取消的信息有点慌,很怕航班禁飞耽误学业,因此决定在2月6日回了荷兰。之后按照大使馆要求自行隔离了两个星期。然而刚结束隔离没多久,欧洲开始出现病例了。

这次疫情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生命的脆弱,人类世界的复杂。我重新认识了文化、政治、权益、自由这些宏观却又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概念。疫情之后,想去和朋友们下顿馆子,想去学校健身房,想去list(清单)里的博物馆。想要珍惜时间抓紧做好手头的工作,也想要变得更开阔,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0

“日本患者的检测标准确实很高,

我认为它有弊也有利”

@L同学 东京大学 日本东京

我知道国内有很多人批评日本政府不向中国“抄作业”。可是中国的成功只是一种模式而已,不是说别的国家“抄中国的作业”才叫做对了作业,它们可以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日本患者检测标准确实很高,比如得连续出现高烧症状,通过医生的推荐、保健所的允许才可以检查,并且还要接触过疫情区的人等等。我认为它有弊也有利。坏处当然就是导致一些潜在病例只能在家隔离,好处就是整个社会还在正常运转,这可能有利于长期抗疫。

日本的反应也是一种正常反应,不那么及时,但是有它的考量,也不是不能理解。有些人认为日本停止中国渡航的时间太晚,但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实在是太深了,没有办法立刻在早期做出切断的决策。虽然加藤胜信(编者注: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在国会上出了洋相,但点开厚生劳动省的网站,可以看到每天都在更新病例数据、公布患者出行路径,让我觉得日本政府的应对举措起码是透明的。

11

“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轨道”

@Annora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温哥华

虽然3月13日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就发通知说所有课程转移到线上,但学校并未彻底关闭,也没有要求留学生撤离。学校的基础设施仍在运转,餐厅都在照常经营。不过一切都有可能变动。

UBC归卑诗省管理。学校给学生发邮件说,卑诗省卫生部门认定疫情危险系数比较低,目前它对于新冠肺炎的政策是,严重感染者可以寻求医务救治,但不能保证轻症患者被疫情监测系统覆盖。我个人觉得管测力度是有些放松的,主要还是指导性地告诉大家什么情况需要在家隔离,约束性措施我目前没了解到。

温哥华这边情况还没有特别糟糕,我基本能够保持安全状态,甚至还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我个人觉得疫情之中不要受到情绪化言论的影响,要保持各方消息畅通。我会尽量和国内保持充分联系,持续跟进之后的学习进程,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轨道。

12

“我对人们的态度很是担心,

尤其是年轻人的态度”

@Y同学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赫尔辛基

这边政府是3月13日才意识到问题好像有点严重,开始下达一些措施。17日芬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边境和学校将悉数关闭。我们学校16日开始取消50人以上的公共活动和课程,目前(18日)几乎全面停课,所有课程尽可能用远程学习替代。

我对措施本身感觉还好,但是对人们的态度很是担心,尤其是年轻人的态度。一些其他国家的同学还是约着晚上去喝酒蹦迪。之前是在Facebook上公开地发布活动,现在政策出来了,他们就私底下悄悄地你跟我说、我跟你说,该去哪里喝酒蹦迪。

他们觉得年轻人不太容易被感染,被感染了也没事。我有一个俄罗斯籍的好朋友,她前几天跟我说I just don’t care(我真的不在乎),我差点当场跟她翻脸。你自己可能不被这个病毒影响,但是你会携带病毒传给老年人和其他抵抗力弱的人。如果这时候还想出门玩的话,我就会生气,因为这很自私。

一个比较搞笑的点是,芬兰这边人很爱蒸桑拿。他们觉得100度的桑拿房可以杀死体外的病毒,让自己变得健康,好像……也不无道理是吧?

就目前全球这个情况来说,我对疫情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芬兰这边可能还好,不会像意大利那样发展得特别糟糕,因为人太少了,而且至少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公众的态度也许会慢慢地转变吧,看到同辈的人将来都不出门,可能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出门了。

透过海外留学生的视角,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瘟疫面前全球各地的应对举措,以及经历了担忧、期待、理解等思绪后,留学生们的生活日常。他们是一些人眼中相隔万里的他者,但同时更是苦难下同舟共济的亲人。如果更多的声音能予以关注和理解,或许就能让更多的人放下揣测和恐慌。

哪一个故事让你感同身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经历!

本期编辑:欧阳婕 李虹萦 牟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回不回国?12位留学生讲述海外“抗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留学生在海外|社交网络上 留学生建立了中国抗疫故事专属账号

留学生在海外|社交网络上 留学生建立了中国抗疫故事专属账号

中国,郭源,医护人员,图说,医生,同学,学校,疫情,社交,隔离,中才,多来,张文宏,李文亮,生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个人,众人,人数,事情,人员,充满希望,位置,作息,全球,分校,勤洗手,同胞,原则,口罩

2007-03-30 #经典故事

小留学生们回国了 用一个真实故事了解这些小留学生们的世界观

小留学生们回国了 用一个真实故事了解这些小留学生们的世界观

中国,澳洲,父母,学生们,事情,朋友,三观,儿子,叔叔,孩子,小孩,时候,高铁,教育,中国人,小留学生,中国发,包机,侄女,偏见,留英,婶婶,实力,留学生,观点,就没有,这个词,盛气凌,英大,连贯

2009-07-17 #经典故事

留学生回应:我们反对马里兰大学女留学生的偏激演讲

留学生回应:我们反对马里兰大学女留学生的偏激演讲

中国,杨某,美国,问题,国家,留学生,民族,时候,中国人,姑娘,空气,老师,言论自由,在我,欧洲,个人,白人,社会,种族,群体,老外,言论,国家和,时间,印象,国人,地方,性别歧视,新鲜空气,权力

2016-05-18 #小故事

[留学朋友圈]英国留学生讲述伦敦地铁里的温暖故事

[留学朋友圈]英国留学生讲述伦敦地铁里的温暖故事

地铁,宠物,站点,伦敦地铁,都会,人士,手机信号,朋友,残障,火车,老奶奶,英国,爱学习,在英国,在伦敦,大家好,好的,比你,编者按,中国,上海,人文,云梦,事情,主人,乘客,人们,人员,停车位,信号

2016-03-12 #长篇故事

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

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

留学生,中国,我与中国,征文活动,视角,发展,生活,中国故事,陈泽,仪式,中文,中国通,书籍,作者,历史,征文,形式,国故,国情,外国,学生,学者,意大利,新书,据介绍,文章,文化,教育部,时间,景色

2008-07-03 #故事会

海外留学生的“打工故事”

海外留学生的“打工故事”

徐文,柏盛,艾伦,生活费,老爷爷,美国,学子,客人,时间,环境,服务员,交流,工作,生活,中国,学生,小费,技能,自费留学,日语,每天晚上,爷爷,留学生,能力,语言,餐厅,更顺畅,独立生活,吴思颖,特拉

2010-07-06 #长篇故事

两个女留学生的故事……

两个女留学生的故事……

留学生,隔离,意大利,测体温,素质,医护人员,中国,地方,口罩,报备,疫区,见识,飞机,咽拭子,巨婴,工作人员,在路上,大闹,大使馆,第一时间,还可以,差距,全世界,体温,信用,全程,国人,化名,小时,封国

2009-02-15 #小故事

留学生买彩票被骗1万4 无奈报警求助 留学生:我的上帝呀

留学生买彩票被骗1万4 无奈报警求助 留学生:我的上帝呀

大卫,留学生,对方,方式,男子,彩票,提现,学生,存款,朋友,钱款,亏损,指导,买彩票,我的上帝,做事情,浏览网页,久大,卫正,卡里,向大卫,后大卫,得可,时大卫,中经,了头,脑上,世界,一段时间,个人

2017-01-09 #小故事

留学故事:澳洲的中国留学生 代购也是一种勤学方式

留学故事:澳洲的中国留学生 代购也是一种勤学方式

澳洲,奶粉,东西,产品,专业,朋友,时候,中国,保健品,海关,职业,很多人,这个东西,这些东西,好的,节目,价格,十块钱,地方,小车,整版,日本,欧洲,比国,法律,水性,油性,话题,记号,调包

2019-08-2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