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

时间:2010-03-08

老革命军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61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3 分钟。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的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小学的校园里秩序井然,魏校长在 校园里检查着各班的情况,他来到一个班的教室门前,发现这个班比别 的班特别的肃静,便推门走了进去,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 同学们见校长进来,便都停了下来,校长看了看同学们,突然问道: “你们读书为了什么?” 有人回答:“为家父。” 有人回答:“为明理。” 有人回答:“为了光宗耀祖。” 这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庄重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的连声称赞:“有志者应当这样。” 这位同学就是周恩来。他的这一回答,是灵机一动随便想出来的吗? 不是。 周恩来生于1898 年。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 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少年的心。 他12 岁离开了南方的家乡,来到沈阳的伯父身边。一出沈阳火车站, 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哪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 里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伯父:“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 伯父回答:“中华不振啊!”“中华不振”,12 岁的周恩来不能完全懂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是他 听说过,列强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大家都来抢着吃。 到沈阳后,他曾去看过东郊魏家楼一带日俄战争的遗迹。一位同学 的祖父悲愤地向他讲述了战争的经过和人民受到的灾难。两个帝国主义 国家打仗,战场竟是中国的土地,倒在血泊的竟是中国人民,这是何等 的奇耻大辱! 在沈阳,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压死了中国人,竟扬长而去。中 国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违反交通规则。群众非 常气愤,纷纷上前质问,警官却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 重分量。所以,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个上联“勿做列强之奴仆”,要他 对出下联时,他说出了“誓当中国之主人”。 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升官 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敲门的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门敲 不开,书对他们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短浅的眼光,当然不 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就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 书。1913 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 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 “我生活在20 世纪列强竞争的年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天天紧 逼,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 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 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虽然小小的年纪,在他的心里却装着整个 国家的安危,整个民族的解放。有了这样的胸怀,才能产生伟大的志向, 成就伟大的事业! 聂荣臻革命的起点 1919 年,在四川江津中学读书的聂荣臻,因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斗 争,被当局和校方视为“不法”学生,被迫离开学校。为了拯救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的祖国,他决定去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富国强兵做 贡献。 当聂荣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他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儿子的做 法,因为他们就这一个儿子,舍不得他远离家乡,更担心他漂洋过海会 发生意外。聂荣臻耐心地对父母说:“如果是为了我们一家,我读完书, 找个工作就够了。可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要看到我们国家。如今国 家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丧失主权。为了祖国的崛起,当今无数爱国 志士纷纷去欧美寻求真理,寻求报国方略。我也是堂堂一热血男儿,怎 能无动于衷?” 一席话,说得父母心悦诚服,终于答应了儿子出国求学的要求。 1920 月,聂荣臻来到了法国,并且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到工厂做工。1921 年10 月,聂荣臻又转到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聂荣臻参加了“二八运动”、“拒款运动”等学生 斗争,认识到中国经济命脉和工业系统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即使科学 技术学得再好,成为工程师,也不能救国! 这时,聂荣臻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书。 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他开始认识到,要想把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之 中拯救出来,使人民丰衣足食,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在沙洛瓦劳动大学补习班期间,聂荣臻和刘伯坚等接触较多,经常 在一起谈论资本主义的弊病,谈论社会主义革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 理,思想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久,他向刘伯坚表明了希望加入“旅 欧少年共产党”的愿望。 1922 月,由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聂荣臻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始了革命的征程。后来该组织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 支部”。1923 年初,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聂荣臻参加了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后,聂荣臻放弃了在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的机会,于这 年的暑期来到了巴黎,把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他白天到工厂做工,晚 上和放假从事团的活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团员进行共产主义教 育,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后来聂荣臻回到了祖国,成为了革命队伍中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为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革命的起点正是在法国和比利 时勤工俭学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 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 徐向前英明的选择 1919 年春,徐向前以特别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 校速成班,当时他刚好18 开学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了。许多学生纷纷走出校门,上街 游行示威,宣传演讲。徐向前不爱说话,就和一些同学走街串巷,张贴 标语,听听演讲。 四”运动的发生,对年轻的徐向前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以前他总是热衷于自己的学业,课余时间看小说,此时,他开始热衷于 读书看报,关心国家政局形势。他从报刊上读到了“苏维埃”、“工农 政府”这些词,颇感新鲜。徐向前知道了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 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徐向前的心里逐渐萌发了改造黑暗社会,建立新 社会的念头。 不久,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教书。这时,他 “打倒军阀,改造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教学中,他 经常向学生们讲述历史故事和当今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认识社会。 孩子们都愿意听,并非常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但这件事传到了段校长 的耳朵里,他不准徐向前讲这些东西,徐向前不服,跟校长争吵了起来, 学校便把他辞退了。 后来,徐向前听说黄埔军校招生,高兴极了。这时他朦朦胧胧想革 命,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经过上海的初试和广州的复试,徐向前考入 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学生第一次参加东征时,徐向前在入伍生第三期当排长。 当时同学中有一个口号:“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 后来,黄埔军校政治科迁到武汉,组成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徐向前在这个学校担任队长。 在武汉军校期间,许多青年胸怀壮志云集而来,徐向前遇到不少黄 埔军校同学和山西老乡。这些人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常常到他这里谈论 国家大事。由于每星期几乎聚会一次,大家戏称为“星期日聚餐”,说 是“聚餐”,其实并非吃喝玩乐,而是借此研讨革命,谈论主义。大家 聚在一起开展辩论,从辛亥革命到三民主义,从《共产党宣言》谈到《资 本论》,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 聚会时,徐向前总是少言多思,仔细听大家发言,有时插几句话, 提几个问题。遇有争论和难于理解的问题,他就找一些书来读。 经过几个月的思索、比较、学习和同志们的帮助,他对共产主义和 共产党有了更新的认识,下定决心走共产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1927 月,经樊炳星、杨得魁介绍,徐向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为改造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历程,并为中国革 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英明选择,使他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 尊敬的革命领导者之一,并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邓小平的理想选择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横行,中华民族危 在旦夕。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中华儿女远渡重洋,到欧洲寻 找党,寻找真理。邓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1922 月,邓小平来到法国蒙达尼附近夏莱特市的哈金森工厂做工。蒙达尼是先进学生云集之地,是旅欧中国学生共产主义组织的发源 地之一,在哈金森工厂,也聚集了具有先进思想的勤工俭学的学生。 当时,邓小平还未参加他们的活动,但却耳濡目染地逐渐接受了革 命思想,并开始阅读《新青年》等书报,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参 加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并申请参加革命组织。1922 年夏,邓小平被吸 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在法国的青年中,各类思潮都很流行,特别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大为 流行。邓小平虽然年纪轻,却从未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他每次听到别 人争辩时,总是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 1923 年初开始,周恩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社会主义青 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者,李富春、蔡畅等人也已成为活跃的革命工作者, 而邓小平虽然年纪轻,刚步入共产主义事业殿堂,还是个尚未完全成熟 的革命者;但他热情、活跃、向上,坚定地迈开了革命的步伐,在周恩 来等领导的带领和培养下,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3 月11日,邓小平又来到了科隆市,根据革命需要,他一边 做临时工,一边开始在巴黎专职从事青年团旅欧支部的工作。 邓小平加入团组织后,不仅思想有了提高,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 新。当时他才20 岁,虽然年轻,却很老练,才气横溢,身体强壮,精神 饱满,说话爽直,铿锵有力。由此可见,一个人有了崇高理想和追求, 有了明确的信念和奋斗目标之后,就像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一样。 邓小平在苏联学习时对自己总结道:“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的 辱骂,使我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略有感觉,由 于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后来,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 共产主义的知识,一方面又受了革命的宣传,同时加上自身感受的痛苦, 于是加入了革命组织。我从未受到过其他思想的侵入,一直就是相信共 产主义的!” 正是由于邓小平一开始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选择 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所以在其70 多年的历程和岁月里,历尽艰难而 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贺龙一心向党 1927 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 月中旬,汪精卫也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一时间,反革命屠刀到处飞舞,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是,中国共产党仍在继续战斗。 1927 月27日,在南昌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准备 举行武装起义。7 月28 日,周恩来风尘仆仆,赶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驻地,找到贺龙军长,把前敌委员会关于起义的行动计划告诉了他,向 他征求意见。 当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早已有了入党要求。那是在1926 年北伐军从广东进军到湖南常德时,党中央派周逸群带一个宣传队到贺 龙的部队去做工作,贺龙对周逸群说:“我要参加共产党和改造部队。” 周逸群答复他说:“共产党的门是敞开着的,只要够条件,一定有人找 你。”从此以后,贺龙一直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一心跟党干革命。 这次他听了周恩来的一番话,深深感到党对自己的信任,便非常高 兴地说:“很好!我坚决听从共产党的领导,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 干!”周恩来当即代表党的前委任命他为起义军总指挥。贺龙非常激动, 表示决不辜负党对他的信任,搞好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以后,国民党方面知道贺龙不是共产党员,就大肆造谣污 蔑他,说他参加南昌起义是“谋叛长官,希图权位”,是“投机”,有 “野心”。贺龙理直气壮地说:“老子跟着共产党打天下,骂老子‘投 机’,老子就要‘投’到底!” 当时,不仅敌人,就是我们党内的一些负责人,也认为贺龙参加南 昌起义,是企图取代他的上司张发奎的地位,没有真正了解贺龙的胸怀。 但贺龙信仰坚定,光明磊落,作战勇敢,表现了高尚的品质和自我牺牲 精神,完全具备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 起义部队南下路经瑞金时,由周恩来和周逸群介绍,贺龙光荣地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听了介绍人关于吸收自己入党的谈话,非常激动地表示:“我非 常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感谢组织上给我以政治生命,我保证听从党 的领导和指挥,我贺龙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叛党。”接着,在瑞金小 学内,面对鲜红的党旗,贺龙向党庄严地宣誓:“永远听党的话,永远 跟党走,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终生。” 贺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南昌起义失败后,党中央准备派贺龙到苏联去学习,他说:“中国 字我都认不了几个,恐怕学不了俄文,党相信我,还是让我回湘西搞武 装斗争更好!”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样,他回到了湘西开辟革命 根据地。 蒋介石对贺龙恨之入骨,悬赏10 万大洋买贺龙的头颅,各处盘查十 分严格,贺龙在群众的掩护下,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安全地到达 了洪湖地区。 贺龙的许多亲友不理解贺龙的做法,认为他脱下笔挺的军装而穿粗 布衣裳,脱下皮鞋而穿草鞋,当共产党不值得。贺龙很生气,坦然地说: “我找的是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终于找到了。我要跟 党走到底!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前程,个人的幸福,而是国家民族的前程, 人民的幸福!共产党为的是人民,一定会取得成功!” 陈毅和他的《梅岭三章》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逮捕 和杀害,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当时,陈毅的处境十分危险,反动当局四处张贴告示悬赏他。陈毅 的亲友劝他说:“大革命失败了,以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看来中国 搞共产主义是以后的事,现在搞共产主义要杀头的!”陈毅面对亲友的 劝告和当时恐怖的氛围,他的共产主义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他回答说: “搞共产主义是一番大事业,这个事业的成功,总要有人牺牲来铺平革 命道路,我已经做好的思想准备,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决走到底,哪怕 是牺牲,我也为能当革命的‘铺路石’而感到光荣!” 南昌起义失败了,蒋介石派出重兵,对朱德和陈毅率领的起义军进 行围追堵截,斗争异常激烈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士气逐步低落, 一些士兵经受不住考验,开小差离开了革命队伍,有的军官也对革命失 去了信心,悲观动摇起来。 一天,一些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找到陈毅,劝他一起离开革命队伍, 陈毅严肃地告诉他们自己要留下来,革命到底。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这支革命队伍,陈毅召开了全军大会, 亲自作政治动员,他慷慨激昂地说:“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 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最终一定会胜利,我们要经得起 失败的考验!”他的话大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后来,这支队伍在朱德 和陈毅的领导下,终于冲破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 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 红军被迫长征后,陈毅身带伤病,率领游击队同围攻的敌人展开了 游击战。特别是在梅岭,敌人围困、封锁、搜山,给游击队带来了巨大 的困难,陈毅多次险遭不测。有一次,敌人放火烧山,妄图逼陈毅出来 投降,霎时,熊熊大火把陈毅和警卫员包围起来,后来,大火竟烧着了 他们的衣服。他们毫不畏惧,一边扑打火舌,一边割草改变火势,最后 战胜大火,顽强地生存下来。 就是在这极端艰苦和危险的形势下,陈毅满怀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以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不朽篇章——《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整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毛泽东背粮 1928 年冬,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和经济封锁,为 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毛泽东委员号召红军运粮上山,储备足够的粮食, 准备对付来犯的敌人。 挑粮上山是个艰巨任务。从宁冈到大井、小井,往返上百里山路, 还要翻越上千米高的黄洋界,别说肩膀上挑着粮担,就是空手走一趟, 也累得不得了。 尽管挑粮上山是如此艰辛的劳动,毛泽东全然不顾,毅然加入了运 粮队伍的行列。一天上午,毛委员背了满满一袋粮食,大步走在挑粮上 山队伍的最前面。来到黄洋界,已是中午时分。向上望是群峰高耸,往 下看是万丈深渊。毛泽东背着一袋沉重的粮食,却走得又快又稳。战士 们看到毛委员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非常心痛地说:“毛委员,让我们 来背吧,别把您累坏了。”毛委员一手护住口袋,一手擦着汗水,笑着 说:“你们担得够多了,再加上我的,不是要把你们累坏吗?不要紧, 我背得动!” 过了黄洋界,来到五里排的大槲树下,毛委员招呼大家放下粮担休 息一会儿,问大家累不累,大家齐声回答不累,其中一个战士还蹦了几 蹦,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另一个战士说:“现在累一点不要紧,我们粮食存足了,就不怕敌 人进攻。他们要敢来送死,就把他们消灭在黄洋界下!” 毛委员点点头说:“说得对!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就是要不怕苦 不怕累。我们今天挑粮是为了革命,将来我们还要挑更重的担子。” 毛泽东望了望远方,接着问大家:“站在这里能看到什么地方?” 同志们回答:“可以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 毛委员又问:“再往前看呢?” 大家说:“远处看不到了。” 毛委员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江西、 湖南,还可以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我们背粮上山,就是为了把中国革 命进行到底。” 大家听了毛委员的话,感到浑身增添了使不完的力量,他们挑起粮 担,唱着山歌,跟着毛委员又继续前进了。 朱德的扁担 1928 年冬,是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湘赣两省的 敌军正策划着,对根据地进行新的反革命“会剿”。 井冈山军民团结一致,积极备战。井冈山人数本来不过两千人,粮 食不到万担,五千多名红军上山之后,吃饭就成了头等大事。特别是在 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红军连红米饭、南瓜汤也难以维持了,常用清水 煮野菜和竹笋充饥。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前委作出一个决定,动员红军掀起一个群众性的挑粮上山运动。 挑粮上山,就是到盛产稻谷的宁冈去买粮,然后把粮挑回井冈山。 这就得从红四军军部驻地桃寮出发,经黄洋界哨口,到宁冈以东的柏露 村一带,往返50 多公里。一条盘山小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险峻之 处十分陡峭。 这时,红四军军长、年纪已40 多岁的朱德,也要同大伙一起下山背 粮。战士们看他为革命操劳日渐消瘦,还同大家一起下山背粮,实在于 心不忍,都劝他不要去,但谁的话也不管用。 一天,天刚透亮,去挑粮的人们便开始吃饭。朱德昨晚处理了几个 文件,直到深夜才和衣睡下。听到开饭的哨音,他立即来到饭场。 警卫员追赶来对他说:“军长,你一夜都没合眼,今天就别去挑粮 “谁说我一夜没合眼,我睡得很香嘛!去,一定要去!”朱德坚定地回答着。然后,盛了一碗红米饭,同几个战士围着一盆南瓜吃起来。 “就打那么一小会儿盹,还说睡得香呢!”警卫员嘟囔着。 “不能把军长累坏,这回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再去了!”另一个战士 小声说。 “说得容易,谁能拦得住军长?”警卫员仍站在那里撅着嘴。 “我倒有个主意,咱们把军长的扁担藏起来,他不就去不成了吗?” 一个鬼点子多的小战士说。 “对呀!好主意!”说完,两个人一起溜出了饭场。 朱德吃完饭,提着两只箩筐,怎么也找不见自己的扁担,问警卫员, 警卫员直摇头。 朱德纳闷了:怪事,刚才还在嘛!他走到战士当中,冲着大家喊道: “谁拿错了扁担?”连喊几遍,无人答言。那个出点子的小战士躲在人 群中捂着嘴笑,一会儿,又嚷道:“扁担丢了,就别下山挑粮呗!” 朱德找到军需处长,对他说:“赶快给我搞一根扁担,写上我的名 字。不然,这个抄,那个拿的,到时候又找不到了。” 军需处长为难了:扁担都拿去挑粮了,哪有多余的。后来,他和房 东大娘商量,花了一个铜元,买下一根老毛竹,一劈两半,做了两根扁 担,一半自己用,另一半给了朱德军长,还按军长的意思,特地在扁担 上写下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朱德拿到新扁担,看着上面的字,高兴地笑了,冲着警卫员说:“谁 再拿我的扁担,我就不客气了,要狠狠地刮他的鼻子!” 警卫员们互相挤了挤眼,谁也没说什么。 朱德军长挑起箩筐,走进了挑粮队伍的行列。 毛泽东救细仔 井冈山地势高,山峰陡峭,冬天来得早,不到11 吹,田里的水就结上了一层薄冰。一天,马源坑村袁贵山的细仔吃过早饭,兴冲冲地独自到洋桥湖去 玩。从他家到洋桥湖有半里多路,全是田埂小路,又窄又滑,走着走着, 一不小心,失足跌进了水田里。细仔身子往田里一落,砸碎了薄冰,两 只脚陷进了稀泥里,连水带泥没过了大腿。细仔急了,挣扎着往外爬, 但越挣扎越往下陷,他吓得大哭了起来。 毛泽东从老乡屋里出来,走在通往自己住处的小路上,他正好听到 细仔的哭声,赶紧向哭声方向跑去。来到近前,发现细仔还在挣扎着、 往下陷,毛泽东一边劝他不要乱动,一边挽起裤子,不顾冰水的寒冷, 来到细仔跟前,把浑身泥糊糊、水淋淋的细仔抱上岸。这时,细仔已经 冻得铁青,哭不出声了。毛泽东把细仔抱到朱水秀婆婆家。他看到屋里 有好些芦萁茅,忙对婆婆说:“这些芦萁茅卖些给我,好吗?” 水秀婆婆看到毛委员两腿是泥,怀中抱着一个满是泥浆的细仔,弄 不清是怎么回事,忙说:“这茅草是我上山砍的,拿去就是了。” 毛泽东顾不得多说,把钱塞到她手里,抓了一把茅草,让婆婆帮助 点上火。水秀婆婆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帮忙把火生起来。毛泽东抱 着细仔在火边暖和着,轻轻地唤着:“细仔,细仔!” 水秀婆婆端来一盆热水,毛泽东脱掉细仔沾满泥浆的衣服,把他身 上洗净,又脱下自己的上衣,给他穿上。 还没等毛泽东把衣服扣子全部解开,水秀婆婆赶忙制止了他,并跑进里屋,拿出几件孙子穿过的衣服来。趁婆婆给细仔穿衣服的当,毛泽 东问:“这是谁家的细仔?”婆婆告诉了他。 毛泽东让婆婆照看一下细仔,自己拿起细仔的脏衣服,走出门外, 直奔水塘边。水塘里没有完全结冰,但水还是很凉的。毛泽东把一身泥 水洗得干干净,又回到水秀婆婆的屋里。这时,细仔已暖和过来。正一 口一口喝婆婆喂他的热水。 毛泽东向水秀婆婆道了声:“谢谢。”便抱起细仔,提着湿衣,向 细仔家走去。水秀婆婆听说谢她,反而唠叨起来:“谢我干什么,好像 来到细仔家,细仔向父母说了事情的经过,细仔的父母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救细仔的感人故事,也从此被百 姓传为佳话。 朱德军长为民挑水 1929 月的一个傍晚,朱德带领一部分红军,在瑞金和长汀县交界的古城村宿营。 这天,漫天飘着雪花。朱德穿着和士兵一样的灰色旧棉袄,打着绑 腿,穿着草鞋,笑容满面地走进一栋土墙矮屋里。 矮屋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她姓龙,自从去年 家里人被白匪残杀后,把耳朵气聋了,从此,村里人便叫她聋婆婆。她 岁的孙女桂香看见进来一个红军,便像见了亲人一样,招呼他们坐下烤火。朱德亲热地把桂香抱在怀里,一面抚摸着她那稀疏的头发,一 面大声和聋婆婆攀谈。 过了一会儿,朱德走进厨房,看见锅灶冷冷的,两只豁了口的破瓦 缸里一点水也没有,朱军长想:“一定是聋婆婆腿脚不方便,挑不动水 了。”于是,他便悄悄地挑着水桶,打开后门,到小溪边挑了两担水倒 在缸里。最后还挑了一担水放在厨房里,然后,他回到屋,笑吟吟地和 聋婆婆打了声招呼,便告辞了。 朱德走后,聋婆婆和桂香要去打水做饭,走进厨房一看,水缸水桶 都是满满的,聋婆婆一下就明白是谁干的了,心里又感激又高兴。吃过 饭,她取出几个鸡蛋,带着桂香,去找帮她挑水的人。 军队这么大,人这么多,到哪里去找那个红军呢?聋婆婆一琢磨: 那个红军穿得很破,又没有架子,而且又熟悉厨房的事情,肯定是个做 饭的伙夫。于是,她便来到了伙房。 伙房里,红军炊事员正忙着烧水、切菜、做饭。聋婆婆一进伙房, 与一个年轻的炊事员打了个照面,便问道:“小同志,你们那个‘老伙 夫’在这里吗?” 小炊事员一愣,奇怪地问:“我们这里都是年轻小伙子,哪里有什 么老伙夫?” 聋婆婆没听清,正要再问,正好朱军长的警卫员端着个木盆进来打 水,被机灵的小桂香看见了,高兴地叫喊着:“奶奶,那个‘老伙夫’ 总跟这个叔叔在一起!” 小炊事员心里有点明白了,连忙插嘴说:“啊!对了,那个‘老伙 夫’刚才走了,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 小桂香听了,急得扯住小邹的衣袖不放。 正在这时,朱德笑盈盈地走进来了。桂香扑过去,叫了一声:“老 伯伯。” 聋婆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老伙夫”,便连忙把红布包着的鸡 蛋塞进他手里,说:“同志,你给我干了那么多活,这山沟里也没有什 么好吃的,几个鸡蛋,请收下吧!” 朱德亲切地在她耳边大声说道:“没什么,老婆婆,鸡蛋留给您自 己吃吧!”说着,把鸡蛋放在桌上,含笑走了。 聋婆婆见他不收鸡蛋,便转过身对红军炊事员生气地说:“这个老 同志看不起我这老婆子。”没待她说下去,桂香已经从一个红军炊事员 口里知道了“老伙夫”是谁,连忙尖着嗓子在她耳边喊道:“奶奶!那 个老伯伯不是伙夫,他是朱德军长,是队伍中最大的官!” 聋婆婆不敢相信孙女的话,她惊异地问小炊事员:“他真是朱军 小炊事员点了点头。“朱军长给我这个穷老太婆挑水?”聋婆婆喃喃地说着,心里激动 得久久不能平静…… 朱德临危不惧 1929 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江 西的敌人派出两个旅的兵力跟踪追击;广东军阀也派出一个旅沿途堵截。 连续行军,几番恶战,红四军不但没有摆脱尾追的敌人,反而与敌人的 距离越来越近,有时只隔一天路程,形势十分危险。 一天,天刚蒙蒙亮,红四军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寻邬疾进。突然, 一阵激烈的枪声从右前方传来,紧接着一队人马冲了过来,把红军截成 两段。原来,赣敌李文彬十五旅避开红军后卫营,插到前方,从右侧发 动攻击。敌众我寡,来势凶猛,红军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军长朱德被 断在后面,与先头部队失去了联系。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朱德临危不惧,沉着果断,立即指挥部队绕 过敌人的主力,迂回前进,他亲自率领一个警卫班担任后卫,掩护大部 队迅速脱离险境,与前面的部队会合。 敌人端着枪,嚎叫着,一窝蜂似地冲上来,子弹雨点般倾泻在阵地 前沿,朱德指挥警卫班,集中火力,近距离杀敌,连续几次打退敌人的 疯狂进攻。战斗持续了好长时间,朱德估计大部队已走远,便带着警卫 班撤离阵地,且战且走。敌人拼命追击,警卫班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了, 最后只剩下3 个人。 面对严峻的险境,朱德勉励两上战士一定要坚持到底。他自己亲自 握紧机关枪,迎着蜂拥而来的敌人,不断地扣动扳机。 敌人伤亡惨重,进攻的节奏明显减弱,朱德便趁机带领两个战士, 边打边撤,最后,沿着一条草丛中的小路,潜入山里。 朱德用他的机智勇敢,终于摆脱了敌人。 当会合的红军部队翘首张望,急切盼望朱军长平安归来时,朱德赶 到了!毛泽东、陈毅等迎上前去和他紧紧握手,祝他脱险,胜利归来! 邓小平访贫问苦 1930 年夏,红七军从黔桂边境回师右江,给敌人杀了个回马枪,收 复百色、奉议、恩隆等县之后,队伍就集中整训。这时,邓小平为了部 队的整训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头发长得老长也顾不得去理。可是,他 还是千方百计挤出茶余饭后的时间,经常深入到村里去访贫问苦,尽可 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有一天,邓小平来到一个贫苦群众家,这算是什么家呀!邓小平站 在门口,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房顶是用茅草盖的,由于雨淋日晒,茅 草已经霉烂不堪。东边穿了洞,西边开了孔,怎能遮风挡雨!再看四周 墙壁,也是用稻草拌泥巴糊起来的,只要轻轻一捅,就会穿个大窟窿。 越看他的心里越沉重,群众的生活太艰难了,正想说什么,突然从 屋里传出几声咳嗽。接着,又是一串使人心碎的呻吟。邓小平心里一震, 一头钻了进去,走近一看,一个老大娘躺在床上,正急促地喘着气。 他关切地询问着老大娘:“得了什么病?家里有几口人?”老大娘 哪里还顾得上说话,陪同的赤卫军梁连长了解病人的情况,替她回答道: “她叫梁姆蕊,原来家有 口人,由于天灾人祸,男人受苦受累,被折磨死了。从此,她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儿女 在无法度日,她流着眼泪,把8岁的男孩子和10 岁的女孩卖掉,和大儿 子相依为命,一把粗糠,一把野菜活了下来。”听到这里,邓小平再也 听不下去了,他立即转过身,对老大娘安慰了一番。 回到驻地,邓小平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 200 个铜板拿出来, 交给赤卫军梁连长,要他转交给老大娘。 第二天,邓小平亲自带领战士,上山去割茅草。茅草割回来以后, 他又率战士为老大娘翻修房子。仅一天多的功夫,一个低矮破旧的小屋 不见了,老大娘住上了一个明亮、整洁、崭新的小草房。 老大娘望着这崭新的小草房,手里攥着邓小平送她的铜板,老泪纵 横,连声称赞红七军是穷人的救星,把邓小平当作贴心人! 邓小平东江脱险 1930 年初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东吞村头的大树下,陈鼓涛领着一 个40 多岁的老乡对邓小平政委说:“这是向导黄大龙同志!” “哦!老黄同志,你辛苦了!”邓小平政委紧紧握着老乡的手说。 前几天,陈鼓涛知道邓政委要去东兰武篆革命根据地后,总是放心 不下,因为自打红七军去攻打贵州后,右江一带“剿共大队”活动很疯 狂,这一路又是羊肠小道,山高路险。于是,他找了一个熟悉这一带地 形的向导,又增派了赤卫队一个班配合红军警卫排护送。 为了方便行动,预防发生意外,邓政委把队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 赤卫队一组作前卫;邓政委带着警卫排一组在中间;另一组做后卫。一 路上,邓政委和战士们谈笑风声,还经常帮战士扛枪,战士们很受感动, 越走越有劲,一点也不感觉累。 天黑的时候,队伍到了东江村。晚饭后,邓政委听说东江村群众革 命觉悟高,于是便带小张到农民家里了解情况。 深夜了,邓政委刚回到屋里,准备睡觉,忽然村头南面山上响起了 枪声,紧接着村口小河上也有枪声。这时,叶排长向邓政委报告:“村 头村尾都发现敌人,我们被包围了!” 邓小平政委沉思了片刻,叫小张把向寻找来,详细地了解了地形和 分析敌情:东江村四周环山,只有一条道路通往东兰,现在敌人把道路 堵住了,如果天亮前冲不出去,将有全部覆没的危险,情况是严重的。 叶排长问邓政委怎么办,邓政委毅然决定率领部队突围出去,然后, 他和大家一起研究突围方案。 深夜 名队员往村口的山头上引诱敌人,其余的在邓政委指挥下,向村南面小路前进。敌人满以为 红军不敢突围,等到天亮那就插翅也难飞了。当他们突然听到村口山边 的枪声,便急忙从南面调兵增援。趁敌人慌乱之时,邓政委带领战士们 迅速向南面发起猛攻。敌人知道上当了,又急忙从村口山头上掉头回来, 妄图把红军重新包围。 在这紧急关头,突然村南面敌人的背后枪声大作,敌人乱作一团。 原来,陈鼓涛与邓政委告别后,得到报告,说思林县保安团慌慌张 张调集人马向东江方向追去。陈鼓涛当时估计,邓政委一行被敌人发现 了。于是,他二话没说,迅速地把赤卫队集合起来,紧跟在敌人的后面。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快要接近东江村时,见敌人分成两路,包围了东江 村,当敌人从村口山头退回南面还未站稳脚跟时,陈鼓涛就率领赤卫队 赶到,向敌人开火了。 枪声逐渐稀少,敌人被赶跑了。邓政委紧握陈鼓涛的双手说:“谢 谢你们!” 这时,东方露白天已经亮了。邓政委和陈鼓涛带着队伍继续赶路。 毛泽东背伤员 1931 年,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打败了公秉藩、王金钰 的部队,敌人立刻乱了阵脚,红军则乘胜向东追击。 一天,红军和孙连仲的部队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孙连仲的部 队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队,他依据有利的地形,凭着险峻的山头进行殊死 抵抗。红军连续发起三次冲锋,都没有攻上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毛泽东见此情景,赶紧派一支部队从侧面包抄敌人。派完了兵,他 走出指挥所。 警卫员吴洁清被眼前的激烈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红军很少打这样 的恶仗,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却攻不上去,真让人心焦。他全神贯注地 观察着战斗的进展情况,当他省过神来的时候,毛泽东却不见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吴断定毛泽东走不远,他一定是利用战斗的间 隙到后方帮助炊事员送水送饭,或者帮助运输队搬运弹药。小吴径直向 后方走去,来到炊事班,没人见到毛泽东,跑到运输队也没人见到毛泽 东。这下小吴可急了,赶紧跑到前沿阵地去找,还是没找到。战争环境 这么复杂,他会去哪里呢?小吴暗暗责备自己,不够尽职。想着,想着, 脑门上渗出汗来,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转。突然,他发现一个人背着伤 员正向后方慢慢走去。小吴眼睛一亮,那人不就是毛泽东吗! 原来,毛泽东从指挥所出来,心里有些担心,决定亲自到前面去看 看,接近前沿阵地时,看见一位伤员卧倒在地上。他赶紧跑过去,扯下 自己的衣襟,蹲在地上,给伤员包扎好伤口,然后背起伤员就往救护队 伤员看见毛泽东有些面熟,就问:“同志,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毛泽东怕说出自己的真实身分,伤员不让他背,就含含糊糊地说:“我 们都在一支部队,经常见面的。” 伤员趴在毛泽东的背上,心里猜想,按他的年龄和文质彬彬的外表, 肯定是位首长,但他又想不起来是谁,只是摇摇头,像是埋怨自己的记 性太差。 毛泽东背着伤员正走着,小吴赶上来了。老远就喊:“毛委员,您 快歇歇,让我来背。”毛泽东没有停脚,只是吩咐小吴找副担架来。伤 员一听背他的人是毛委员,哧溜一下从毛泽东背上滑下来,任凭怎么说, 也不肯再让毛委员背了。毛泽东只好放下伤员,看着小吴流露出一副埋 怨的神情。 这时,只见伤员两眼看着毛泽东,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说: “毛委员,您太累了,我自己能走,不用您背,也不用您抬。”说着, 挣扎起来就要自己往前走。当他站起来时,只觉得腿部钻心般疼痛,根 本无法迈步。毛泽东一把扶住伤员,说:“同志,你受伤了,不能再走 了,我背你、抬你都是应该的。” 伤员感动得热泪盈眶,掏出自己的毛巾,请毛泽东擦擦脸上的汗水。 正在这时,担架队过来了,毛泽东要了一副担架,和小吴把伤员轻轻地 放在担架上,对他说:“放心吧,你去安心养伤,这一仗我们一定会胜 伤员看着毛泽东,默记着他的话,感动地说:“谢谢毛委员,我一定好好养伤,争取早日回到前线,杀敌立功!” 毛泽东就是这样关心每一位革命同志,爱护每一位革命战士,所以 深受人们的爱戴。 贺龙二救警卫员 1931 月,贺龙率领红三路军经过兴山时带走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男孩,他就是后来当了老总警卫员的张昌华。 1935 年11 月,贺龙率领部队从桑植出发开始了长征。部队日夜行军, 极为艰苦,部队到达芷江竹平铺时,恰逢春节,贺龙命令部队就地驻扎 过春节。夜晚,战士们分别到老乡家宿营,贺龙和警卫连住进了刚攻下 的地主的宅院。 半夜里,贺龙被一阵密集的枪声惊醒,他急忙提起双枪跑到楼下。 警卫连已和敌人交火,贺龙边还击边指挥撤退。撤至后院时,他听到前 院仍枪声不断,猛然想起睡在楼上的张昌华还没有撤出。“快,三排跟 我去救张昌华!”说完,贺龙带头冲向前院。这时,张昌华正被敌人火 力死死压在楼门口不能动弹。 贺老总见状,命令二排立即向左运动,把敌人火力引开,他趁机冲 进楼门,一把拽过张昌华迅速撤出。紧接着,贺老总带领警卫连又从后 院冲出重围,然后会合大部队,甩脱了敌人的追击。 途中休息时,小张耷拉着脑袋,怏怏地走到贺龙身边说:“老总, 昨天都怪我睡得太死了,险些让您……”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贺龙 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鬼,红军可是不兴哭鼻子的哟。你上次 救过我,我可没哭哟。”说得张昌华破涕为笑。 1936 月,队伍进入了草地。由于粮食带的少,不久就吃光了。有时战士们连野菜、树皮也难以吃上。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不少同志得 了疾病,有的同志走着走着就倒下了。贺龙同战士们一样,身体一天不 如一天。张昌华作为贺龙的警卫员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晚上,张昌华趁贺龙睡熟后,悄悄牵过贺龙的枣红马离开了营 地,他想给首长打几只野羊补补身子。他在草地上骑着马找啊,找啊, 到了后半夜也没见到野羊的影子。由于小张的身体太弱了,一头从马背 上栽了下来,昏倒在地上。枣红马围着他转圈圈,抬起前蹄嘶叫,直到 天亮,才奔回营地。 清晨,贺龙起来不见了张昌华,正在纳闷时,听见远处传来枣红马 的嘶叫声,抬头看见枣红马正向营地奔来,直觉告诉他张昌华出事了。 他迅速提起枪,翻身上马。枣红马驮着贺龙跑到张昌华昏倒的地方。老 总飞身下马,一摸,小张还有呼吸,便立即把他抱上马鞍,飞快地返回 营地。经抢救,张昌华终于脱离了危险。醒了之后,见到贺老总,眼泪 又掉下来了。贺老总幽默地说:“这小鬼,当个演员保证合适。”大伙 都笑了,张昌华也笑了,但脸上还有泪珠呢。 毛泽东夜乘小船闯汀江 1932 月,毛泽东为了与前线红军早日会合,决定连夜由福建河田沿汀江坐船赶赴上杭。 汀江,位于福建西南部,是福建省有名的几条江之一。从河田到上 杭,这段水路水宽流急,中间要经过一个山峡,两岸山崖陡峭,江面礁 石林立,一般白天行船,人们都是小心翼翼,夜间行船如闯鬼门关。此 外,这段水路大部分是新区,中间还要经过一段白区,所以相当危险。 听说坐船去上杭,警卫员很担心,劝毛泽东走旱路,不要坐船。 毛泽东说:“走旱路要 天后才能赶到,走水路一夜半就可到达,事情紧急,危险也得走。” 警卫们无奈,只得做好准备,等待出发。 夜晚,毛泽东等来到江边,船工们已在等候,这时刮起了北风,一 阵紧似一阵,从江面上涌起一层层水浪,扑打着船身,小船在风浪中像 打秋千般地摇荡着。 老船工有些忧虑说:“红军同志,你们看,今天的天气突然变坏了。 这样的大风大浪,就是白天行船也很危险,夜间行船危险可就更大了!” 毛泽东大声地笑起来,他对老船工说:“老人家,我们顺流而下, 正用得着大风大浪。当年诸葛亮借东风,费了很大劲,今天我们不必登 上七星坛,风就来了,这是个便宜事,您就放心大胆地开船好罗!” 老船工迟疑了一下,鼓了鼓劲说:“好吧!”接着,他就招呼同志 们上了船。 船很小,一只船只能坐10 多人。老船工见毛泽东年纪大,首长模样, 就让他坐在中间。警卫员坐在四周,将毛泽东团团围住。 小船箭一般地向江心驶去,船到江心,更觉风大浪猛,只听到风卷 着浪,浪推着浪,隆隆作响。小船随着起伏的波涛一会儿跃起来,一会 儿落下去。每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随时准备着应付发生的意外。 毛泽东则安详地坐着。他怀里抱着一个挎包,不时和战士们交谈着, 看他那神态,仿佛不是坐在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小船上,而是坐在老乡 家的炕上。 警卫们看到毛泽东那若无其事的样子,一颗紧绷的心,也渐渐轻松 下来。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老船工突然大喊一声:“同志们,坐稳当些, 要进山峡了。” 这时人们听到远处传来滚滚的波涛声,震耳欲聋,松弛下来的心一 下子又绷了起来。山峡真是名不虚传,原来宽阔的江面,到这里突然收 紧,活像一个咽喉。宽宽的一江水,一下子拥挤在这个狭窄的过道上, 咆哮着,撞击着崖壁、礁石,弹回来又泼在大家身上,每个人的衣服都 老船工一言不发,紧紧握着舵把,直到穿过了礁底,才如释重负,告诉大家,已安全过了最危险的一段。大家一听,松了口气,赶紧清除 舱内积水,还没将舱内的水除尽,突然岸边响起了两声清脆的枪响。这 时候,大家才明白,船已进入白区境内。 老船工立刻熄灭了灯,凭他娴熟的技术,在黑暗中轻轻地划着小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

毛泽东,贺龙,朱德,敌人,邓小平,红军,婆婆,徐向前,邓政委,陈毅,革命,周恩来,聂荣臻,毛委员,张昌华,警卫员,伤员,共产党,部队,小吴,中国,同志,军长,扁担,队伍,水秀,陈鼓涛,共产主义,战士,同学

2011-09-12 #故事大全

老一代革命家《邓子恢》 精彩传奇的人生经历

老一代革命家《邓子恢》 精彩传奇的人生经历

邓子恢,中饰,解放军艺术学院,电视剧,刘之冰,毛泽东,陈灿,毕业于,代表作品,演员,电影,刘佩琦,吴兰辉,王姬,王雪萍,福田,陈国辉,黄品沅,中共中央,老一代,主席,主持人,全能冠军,天仙配,妻子,居文沛,少林,战友,影视剧,新四军

2019-04-20 #长篇故事

水瓶座幸运财神爷是老一代长辈图

水瓶座幸运财神爷是老一代长辈图

卡思迪莱服饰,企业,定点,国家,服装,服饰,江苏,综合型,生产,多个部,利星,梅赛德斯,无锡,品牌,国产轿车,汽车贸易,进口,企业服务

2020-08-06 #长篇故事

扣圈知名林小软小软组花名册老一代林小软2548229824一代林小软354284376二代林小软340

扣圈知名林小软小软组花名册老一代林小软2548229824一代林小软354284376二代林小软340

小软,林小,代林,花名册,老一代,疑似,二维码,客户端,回复,杀手,帐号,系统,神话,视频,高清,违规,直播

2020-09-14 #小故事

卖80万个包子才够还贷!《安家》揭露新老一代的买房辛酸事!

卖80万个包子才够还贷!《安家》揭露新老一代的买房辛酸事!

夫妇,严叔,房产中介,电视剧,孙俪,罗晋,徐文,房子,老严,店长,上海,内心,包子,姑姑,才能,父母,老两口,辈子,贷款,雷厉,老顾客,剧情,再加,买房人,业绩,中国式,中国,全款,儿媳,作风

2010-10-06 #小故事

《新世纪福音战士》老一代二次元粉女神绫波丽 你们了解她吗?

《新世纪福音战士》老一代二次元粉女神绫波丽 你们了解她吗?

绫波丽,人类,波丽,女神,动漫,公元,感情,装备,微笑,介绍一下,三无少女,全球变暖,年有,林原惠美,赛博坦,在哪里,女主角,人们,习惯,丰润,三无,人群,代表,冰山,内衣,冰雪,动画,地球,地位,声优

2018-04-25 #长篇故事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的故事。打草 剪羊毛 架着勒勒车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的故事。打草 剪羊毛 架着勒勒车

乌兰牧骑,歌舞剧,故事,打草,剪羊毛,勒勒车,材料,文化,老一代,经历,观众,创作,启示,生活,讲述了,民族,网民

2020-08-31 #故事会

斗罗大陆:昊天宗宗主唐啸真的变老了 唐昊兄弟俩是老一代了

斗罗大陆:昊天宗宗主唐啸真的变老了 唐昊兄弟俩是老一代了

唐啸,唐昊,昊天,宗主,弟弟,武魂殿,压力,形象,实力,时代,宗宗主,动漫世界,原著,大叔,姿态,封号,感觉,时间,时候,杂谈,变得更加,才能够,要知道,来当,里可,新形象,八字胡,为情所困,众人,内容

2014-07-1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