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杨葵:我来人间读闲书

时间:2009-10-27

关于读闲书的名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摘要]所谓闲读书并不是指人闲下来才读书,是读书的那个心态要闲下来,心里特别忙乱的时候,宁可不读书。

特约记者 唐山

杨葵是个忙人,偏偏只读闲书。

杨葵忙,因为他的面太宽。要抄经,要策展,要编书,要讲课,此外还有各种活动。

偏偏杨葵又是个太认真的人,做媒体特约的年度图书榜评委,他坚持看完所有备选书才肯投票。这意味着要一口气看完十几本书。

也许正是因为太忙,在杨葵心中,特意为“闲”保留了一片空间,那就是读闲书。

读书对杨葵来说不是难事,看看他的书架,就知他是骨灰级读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陈寅恪先生的书,杨葵收齐了。从历代笔记小说,到米兰·昆德拉,从《存在与虚无》,到漓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那些老书勾勒出那一代人从封闭到开放、从震惊到融入的精神历程。

杨葵总在抱怨记忆力下降,可那么多藏书,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他马上就能说出原来放在哪里。

在杨葵看来,读书无需正襟危坐,一生读好一百本书足够,关键是慢慢读、反复读,真正让阅读配得上作者写作时花费的时间。

闲书中的天地究竟有多宽阔?且听杨葵一一道来。

杨葵在势象空间的书房一角

那时大学生就能当土豪

我中学时开始淘书、看书,好在父母很支持。那时北京城还没今天这么大,骑单车,每月能将主要的书店都逛一遍。那会儿腿儿勤,精力也充沛,买二三十本书,高高兴兴回来看。当年逛过的那些书,现在很多已经没了。

后来考入北师大,有助学金,每月好像是十八块五,发饭票不发现金,够吃饭了。我又没别的不良嗜好,家里给的四十块零花钱基本都用来买书、抽烟,偶尔和同学下馆子,五块钱能吃得很不错。

后来我有一点稿费,那时稿费很管用,千字三十块,写个两千字,就是六十,很大的一笔钱了。我还得过一次以校长陈垣先生命名的奖学金最高奖,奖金七十块钱,够买好多书。

当年我把每月买书的账单都记下来,后来写进文章,先发表在《读库》,又收入我的散文集《坐久落花多》。有读者看到了,说杨葵你太土豪了,一个月能买那么多书。

其实不是我土豪,当年书便宜啊。一本齐白石的《寄园日记》,不过一块四,《波兰斯基回忆录》,定价四毛三,打折后,才两毛钱。我记得还买过一本南斯拉夫作家的小说,叫《德利纳河上的桥》,五分钱买的,厚厚的精装本。在北师大星期天的旧书摊上,买过一本顾炎武的《京东考古录》,才一毛钱,也是精装本。

那时我一天常常读七八个小时的书。

书法家是杨葵作家之外的另一个身份

曾被书中的世界所震撼

当年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一本书,是美国人宾克莱的《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上高中时买的。看了很多遍,还包了书皮。这本书第一章是说20世纪的道德思潮,第二章是马克思和共产主义,第三章是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第四章是存在主义,第五章是人道主义,第六章是宗教存在主义,第七章是元伦理学与道德判断……

从这个目录就能看出,马克思与其它学说是并置的,彼此是并联的关系,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马克思那是唯一高高在上的,怎么可能有别的主义能跟它并置呢。这本书让我很震撼,很多东西此前从没听说过,也从没想过。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种震撼感可能特别可笑,因为他们选择太多样,太自由了。通过《理想的冲突》,我才知道还有存在主义,但对更年轻的人来说,面对的是思想大爆炸,存在主义只是其一。

老有我这个年纪的人感慨今天年轻人不爱看书,反过来想想,原因之一其实是我们那个年代太闭塞了,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对书的需求就特别大。现在媒体发达,今天年轻人靠和朋友聊天、靠视频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况且过去不读书也没别的事可干,电视就俩台,又没游戏厅之类,现在不读书还有无数的事可干。

杨葵在势象空间的书房

从不觉得读书有多了不得

我对自己读书有个总结,就是涉猎广,但对哪行都没深入。这跟性格有关系,也和我后来从事的职业有关。

大学毕业后,我到作家出版社当编辑,前辈老师教导说:当编辑要做杂家,不需要你在某一门上特别专,但什么都要略知一二。

图书编辑要面对各专业的稿件,没时间一一深入,但对不同学科都要有个大概印象,遇到问题知道该去哪里查资料。

总之,我被迫变成了一个读闲书的人。所谓读闲书,就是闲翻翻,什么都看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为某些东西所羁绊,读书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必把读书当成压力。就像进门来了一个客人,你问人家喝点什么,这是习惯,你坐下来就拿本书,也是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以后,确实带来了乐趣。有书带领着,你能够随着作者而思考,可能你想的跟书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书有一个带动作用。

其实我从不觉得读书是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有人读书为经世致用,为成大材,但这种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读书只是为了情趣的熏陶,是非常生活化的一件事。非像学者那样去读书?离大家的正常生活太远了。

现在媒体特别爱说中国人每年平均读书量下降了多少,我不太以为然。确实,图书销量在下降,但种类多了,过去找本好书多难,现在每年新出的好书你根本看不过来。

虽然纸书阅读量下降了,但阅读电子书就不是阅读了吗?比如我在朋友圈读到别人引用孔子,这不等于我也阅读了吗?这种阅读可能比读书更有效,虽然有点毁眼睛。

专业之外读一百本书就够了

金克木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书读完了》。金克木先生家我去过,真的只有一套《二十四史》,我没看到还有其他书。他说真有需要看的,就去图书馆借,但现在也没什么需要看的书。

当然,我们跟金克木先生没法比,但我觉得,他说的是读书的一个高境界,老先生们一辈子都在读书,读到最后,他们得出了这个体会。

我觉得,人真的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很多年前我就对坐拥书城没什么兴趣了。之所以我还有这么多书,因为这些书跟我有情感上的连接,真不是为了收藏。

与其坐拥书城而不好好读,不如只留一百本书。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专业之外,一辈子读一百本书足够了,当然,这一百本要精挑细选,最好都是经典。

书不必读得多,但应该读得慢。

读书这事,少一点,精一点,慢一点,不要老想着把这本书迅速读完,好像完成一个任务似的。

让书和你长在一起

我看一些人在网上聊某本书,聊得头头是道,恰好我也看过那本书,觉得里面很多细节的东西、作者非常用心写的东西,反而被聊书的人忽略了,他关注的只是一些大而无当的、立论性质的东西。

一个作者写一本书,可能要写一年,你三天就读完了,你怎么用这三天去匹配人家的一年呢?在书中,作者可能精心构造一些东西,期待有人能体察到,如果你读得太快,就全错过了。

当然,一本书看上一两年也不现实,但可以看慢一点,多看几遍。慢慢你就能知道一个大概,而这些大概又是比较实在的,不是那些主题思想、段落结构之类的宏大叙事。

在今天,人得到信息太容易了,有人找我做音频节目,一次三分钟,可这三分钟里讲的东西可能是我很多年的积累,网友听这三分钟,就能全知道?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只是起个介绍的作用,千万别以为我是在代你读书。

真正的好书,反复读不会腻的,我自己编过一本书,叫《观待与割裂》,编的时候已看了四五遍,后来一直在读,每次读都会发现,怎么读了这么多遍,居然没注意到还有这么一句话,而这句话又如此重要。这说明,通过阅读,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深入。

书在反复读时,真的会对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让人觉得自己和这些书长在了一起。

读书要趁早

从小看书,一直到前两年,我从没烦过读书,这两年有点难受了,因为记忆力极度衰退,此外眼睛花了,看书位置不一样了,感到很别扭。

读需要记忆的书,还是要抓紧时间。我今年五十岁,到这个年纪,再使劲也记不住了。年轻时读首诗,读完全记得,现在脑子里能想起来的唐诗宋词全都是年轻时看的。这两年也一直在看,可就是记不住,一句都没有。

读书会给人一种特别的喜悦,读过的人都会知道。

现在每天一个多小时应该是有的,就是习惯,我在读书上从没给自己下死命令。我真的不觉得我在阅读上花的时间多,至于说划算不划算,关键看用什么东西来衡量,那杆秤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这杆秤就是高兴,读书高兴,就划算,读每个字都心生欢喜,还不划算啊?

觉得读书是愉悦的,这就对了,别把它弄成特别悲苦、特别凝重的事,我在国外很多公共场合,看好多人都在看书,眉头舒展,神态轻松,那种状态让人觉得是健康的读书。老把读书当成经国大业,有点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论读书,有几人能读过王国维先生?他却跟自己的孩子们说,读书不必太悲苦,尽量不搞学问这一行,干点实实在在有意思的事。

所以王国维的孩子基本没走学术道路,唯一例外是他的二儿子,先在邮局工作,后来搞诗词研究,结果“文革”时喝敌敌畏自杀了。王国维其他几个孩子都活到了九十多岁,日子过得都挺好。可见,读书还是读轻松一点好,别太累。

杨葵在一心讲堂带领大家抄经

忙人才能读闲书

至于读闲书,都是在忙的时候读的。钱锺书先生好像说过,当年写《围城》时忙忙叨叨,搁后来闲的时候,反而写不出来了。

我也是这样的,越忙效率越高。所谓闲读书并不是指人闲下来才读书,是读书的那个心态要闲下来,心里特别忙乱的时候,宁可不读书。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闲下来?这不是靠下决心、定计划就能解决的,否则不又成了一桩累事?我觉得关键在专注力,专注力不够,心就闲不下来。老想手机在旁边,该看看了,那还怎么闲读书?

所以就要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人不是想专注就能专注的,人的本性是要往下坠的,要想提起来,就得训练,训练自己能把自己提起来。

这两年我抄经,每天不停,专注力比原来提高不少,一到那时,人就变得非常轻松。现在我拿起一本书,基本能做到不想别的,就专注在这件事上。

闲也是需要修炼的,有专注力的那个闲,才是真有质量的闲。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杨葵:我来人间读闲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半卷闲书一壶茶 人间至味是清欢

半卷闲书一壶茶 人间至味是清欢

成都,公园里,地方,故乡,桂花,一杯茶,人民公园,长板桥,鹤鸣茶社,个人,人生,城市,好友,时光,茉莉花茶,青春,长廊,高温,在成都,我来说,板桥杂记,张艺谋,公子徐,南曲,孙克咸,尹春,方新,朝南,李十娘,董小宛

2018-06-25 #经典故事

读古人十大闲书 赏古人十大雅事

读古人十大闲书 赏古人十大雅事

古人,作者,李渔,陆羽,推背图,故事,文人,镜花缘,李汝珍,纪昀,内容,时候,预言,世界,闲书,浮生六记,闲情,林语堂,袁枚,这本书,三昧,人间,后半部,圣人,沈复,道人,闲人,雅事,雨天,雪花

2016-05-22 #小故事

轻松好读的明清十大闲书 我读了五本 你读了几本呢?

轻松好读的明清十大闲书 我读了五本 你读了几本呢?

闲书,作者,李渔,故事,聊斋志异,古人,内容,镜花缘,李汝珍,纪昀,小窗幽记,浮生六记,闲情,一法,这本书,时候,部分,林语堂,袁枚,阅微草堂笔记,人间,人生,后半部,文字,有闲,沈复,聊斋,闲人,生活,黎海滨

2009-07-08 #故事阅读

吃茶读闲书 听雨看落花落花闲书心境

吃茶读闲书 听雨看落花落花闲书心境

岁月,人生,心境,我心,机甲,落花,驾驶者,有一种,生活,一壶,一笑,少一些,一杯酒,读一,习惯,一生,人世,伊人,光阴,小草,往事,心灵,总会,成绩,日子,时间,星星,晶石,样子,欲望

2014-01-05 #经典故事

读闲书札记

读闲书札记

时候,爸爸,言情小说,初中,妈妈,闲书,古诗,周记,小学,念诗,夏洛,世界,印象,拼音,寓言,普通话,老师,评论,马小跳,记忆点,都会,札记,习惯,作业,技能,时期,杂志,语音,高中,不记得

2020-06-13 #故事大全

读读闲书

读读闲书

素食,李渔,豆腐,食品,袁枚,人们,古籍,寻常百姓,小菜,点心,肉食,膳食,荠菜,蒸饼,蔬食,闲书,身体,饮食,论述,渐近自然,乾隆,嘉庆,尤喜,宋仁宗,尤佳,苏东坡,薛宝辰,赵祯,齐民,崇俭

2011-04-12 #经典故事

读闲书记

读闲书记

闲书,书籍,老师,书本,卷烟,时间,炕头,说法,舅舅,一本书,柜子里,了学,和归,张可,才明,新买,李自成,李姝,简·爱,责编,中一,少年文艺,绿牡丹,作者,一段时间,三国演义,万物,伙伴,书脊,世间

2015-05-22 #故事阅读

读闲书

读闲书

陈先生,大学,方式,杨基,校园里,闲书,内容,一面之缘,事情,九十年代,兴趣,人们,先生,渠道,名字,原因,哲学,校园,广州市,常人,娱乐场所,学人,对象,文字,彻底改变,忧思,意思,意义,戏剧,感觉

2015-06-1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