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晏子二桃杀三士 是真的吗?

时间:2009-06-02

第一,人们都知道他个子矮,长不满六尺

提示:本文共有 71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晏子其人

说到晏子,几乎可以说他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第一,人们都知道他个子矮,“长不满六尺”。那时候的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七寸,不满六尺也就合四尺多一点,一米四十左右;第二,他机智,善于随机应变。“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九》)这是“晏子使楚”的故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这是晏子与楚王的论辩。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不长对方的志气,又利用对方无礼的玩笑以退为进,使辱人者自辱,这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机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过这样的话:“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对晏子如此忻慕,甚至甘心情愿为他做“执鞭”的奴仆,可以想见晏子的为人。

司马迁忻慕晏子什么呢?在晏子的传记中,司马迁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赎救越石父”。越石父是当时的一个贤者,不幸沦为奴仆。一次,晏子外出,在路上碰到了正给主人干活的越石父。晏子卖掉了驾车的马,为他赎了身。到了家门口,晏子“弗谢,入闺”,招呼也没打一个,就自己进去了。越石父见晏子对他无礼,立刻要走。晏子很奇怪,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给别人做了三年奴仆,是我把你赎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越石父说:“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很虚心地接受他的批评,“延入为上客”。其二是“御者改过”。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间窥视其夫,只见其夫“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不久,车夫回家,刚一进家门,她便要求离婚。车夫十分奇怪,她说:“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车夫听了妻子的批评,深深自责,并认真改正。晏子见车夫前后判若两人,便问是怎么回事。车夫据实以对,晏子认为车夫勇于改过,为人诚实,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很清楚,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晏子能接受批评,重视贤才;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车夫,实际上还是说的晏子。说晏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说晏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但,这些还仅仅是讲了晏子的一个方面,而且还不能说是主要方面。司马迁说:“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逸事。”原来司马迁认为有关晏子的事迹,“世多有之”,所以在晏子列传中也就不再多谈。这也可以见出在司马迁的时代,晏子的事迹还是广为人知的。那么,晏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要知道晏子,必须把他重新放到他所演出过的历史大舞台上去。

晏子名婴,字平仲,生于春秋时的齐国。在他之前齐国出过两个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是太公望,即姜太公;一个是管仲。太公望是齐的开国元勋,他奠定了泱泱大国齐的版图。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九盟诸侯,创造了煌煌大业。但到了晏子的时候,也就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约在公元前581—前500年间)的时期,昔日的繁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对外,霸业早失、晋国的军队甚至打到齐国都城临淄;在内部,齐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崔杼所杀,“踊贵屦贱”的典故正出在此时。而最大的冲击还不是宫廷政变、主子更替,这时,一股新的势力,一个新的阶级正在兴起。田氏(田桓子)是齐国新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作了许多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向民众征收赋税,使用小斗;贷粮给民众,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一小一大便减轻了对民众的剥削。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民众认为“宫室骄暴,田氏慈惠”,“政出公室,民思田氏”,于是“归之如流水”。晏子所维护的整个阶级动摇了,晏子哀叹道:“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田氏乎!”狂澜既倒,晏子虽然看到了齐国必将归于田氏,但他绝不甘心,齐国先辈的风流业绩,不能不让后来的贤哲思慕,他要将先辈的业迹恢复并继承下去。

他首先在国君方面努力。他看到贵族荒淫奢侈,便提出减免赋税的主张,他竭力反对国君对百姓人力、财力的过分榨取。一次,齐景公与晏子登高眺望,齐景公看到壮丽的山河、如织的游人,便说:使我的后代世世保有这个江山该多么好啊!晏子见机而作,针锋相对地说:自古以来明君只有利民,百姓才会拥护,子孙才会永保江山,而您“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景公问晏子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晏子毫不客气地揭露了景公奢侈的情况,他说:“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胜乘也;衣裘襦裤,朽弊于藏,不胜衣也;醯醢腐,不胜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夫藏财而不用,凶也。”在晏子的谏诤下,齐景公罢了大台之役,停了路寝之台,撤了长城庲之工。

他还极力劝谏景公省刑。晏子看到“踊贵屦贱”的社会现实,认识到这样下去“民归田氏”固不必说,还会激起更大规模的奴隶暴动,统治者自身就会彻底毁灭,因此他提出“民诛”的主张。一次,晏子陪景公出游,在麦丘遇见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景公请老人为他祝寿。老人祝福了景公,祝福了景公的后代,景公还要他再祝福一次,老人说:“使君无得罪于民。”景公大为不满,说:我只听说有老百姓得罪国君的,哪里有国君得罪老百姓的道理呢!晏子说:“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晏子春秋·谏上十三》)一番话说得景公大为惊恐,是呀,桀纣这样的国君,是国君杀的哪,还是百姓推翻的?景公马上表示:“寡人过也。”

为了达到薄敛省刑的目的,晏子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君谏诤,充分显示了他的原则性和为达到目的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景公最心爱的马死了,景公大怒,要肢解养马人。晏子深感景公残暴,但他并不一语道破,而是巧妙谏诤。他问景公:“尧舜肢解人从身上哪一部分开始呢?”尧舜何尝肢解过人呢?景公明白了晏子的话,便说:“那就把他关起来,等着处死。”晏子说:“这个养马人还不知道他犯了什么死罪,请让我给他说清楚。”于是晏子当着景公面对养马人说:“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个死罪;你养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个死罪;而你使得国君为了一匹马就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残暴,邻近的诸侯听到国君这样随便杀人,一定看不起我们;你看,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得百姓恨国君,使得邻国要加兵我们,这是你的第三个死罪。你赶快进牢房等死吧!”晏子的话景公句句听在心里,他反复掂量,只好说:“快把他放了吧,不要损害我仁义的好名声。”

晏子不但谏诤国君,力主节用省刑,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留传至今晏子不更旧宅的故事可以想见晏子俭朴的美德。晏子身为相国,但住的房子还是从先人那里继承来的低矮的旧房。齐景公很过意不去,便要给他换一座高大明亮的宅第。晏子不同意,说:“我的先人住在这里,我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住在这里已经过分了,怎么还能住更好的房子呢?”过不多久,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利用这个机会派人迁走了晏子左右的邻居,在原地重新盖了一座大宅第。在出使回来的路上,晏子听到了这个消息,便把车停在城外,随即派人请求景公把新宅拆掉,请邻居再搬回来。经过多次请求,景公勉强同意了,晏子才驱车进城。还有一件事,也反映了晏子的美德。一天,景公在晏子家喝酒,正喝得高兴,景公看到了晏子的妻子。景公说:“嘻!你的妻子又老又难看。我有一个女儿,年轻美丽,你娶她做妻子吧!”晏子听后,离开酒席,十分郑重地说:“如今我的妻子确实又老又难看了,但过去我也曾看到她年轻美丽的模样。何况,一个女人在年轻美丽的时候把自己托付给你,就是防备年老体弱的到来,我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呢?”十分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景公的爱女。在晏子作相的整个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景公见他的车子旧了,给他送去新车;景公见他的马瘦弱,给他送去健马;景公见他吃的差,给他送去美味鲜货……,这一切,他都一一退回。晏子的声誉越来越高,但他照样勤恳谦虚。景公的宠臣梁丘据感叹地说:“我到死怕也赶不上晏子了。”晏子说:“赶上我没有什么难的。俗话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不过常为不止,常行不休罢了!”

晏子心中有个目标,这目标就是使国家富强。他忠君,他希望维护国君的权威,但这权威必须是为国家。为了国家,他富贵不淫,勤勤恳恳;为了国家,他威武不屈,大义凛然。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庄公因为荒淫无道,被崔杼诛杀。之后,崔杼为了专权,滥杀异己,一时朝臣人人自危,纷纷逃亡。只有晏子不畏强权、不怕淫威。他的手下人问他:“死吗?”晏子说:“光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死?”手下人说:“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逃亡?”手下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君主为国家而死,我们也就为他而死;为国家逃亡,我们也就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个人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我哪里能为他个人死,为他个人逃亡?但我们又能回到哪里去呢?”正说着,崔杼的大门打开了。崔杼与庆封勾结,立年幼的杵臼(即景公)为君,为了弹压朝臣,正设坛立盟。崔杼的家兵拿着戟剑逼迫着每一个大臣宣誓服从崔、庆,气氛十分恐怖。崔杼已经杀了七个人。轮到晏子宣誓,晏子仰天长叹道:“呜呼!崔子为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坚决拒绝宣誓。崔杼说:“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晏子毫不畏惧,他厉声回答:“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不变)矣!”(《晏子春秋·内杂上五》)说罢枕庄公尸股而哭。崔杼迫于晏子的巨大声誉,只好放晏子回去。

晏子一生经历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世,显名于诸侯,博得了“管晏”合称的美誉。宋人曾把管晏相比:“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礼义。晏子之为人勇于义,笃于礼,管子盖有愧焉。然晏子事灵、庄、景皆庸君,功业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之于桓公,其所成就,当与郑子产比耳。”(苏辙《栾城集》)晏子主张薄敛省刑,他为政清廉,生活朴素,直言敢谏,正直无私,晏子死于公元前500年,距今将近二千五百年了,但他的风采依然让人怀想,这岂不是历史给他做的公正结论吗?

以上就是对晏子生平的客观事实,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先秦诸~,一代贤相,光辉绚丽,确实可以与屈子,孔子,孟子,老子等尊称为子,然而璧有微瑕,美中不足的是下面这则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景公在位期间的故事,说的是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三人,人人武艺高强、勇力盖世,也都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国相晏子(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著有《晏子春秋》)经过他们三人面前,这三人没有一个人起身搭理晏子,很不够礼貌。晏子就对齐景公说:“这三人都骄横无礼,长此下次,必致祸患,不如将他们除去”。齐景公很宠信晏子,就对晏子说:“既然如此,那你就看着办吧!”。于是,在一次齐景公宴请鲁昭公的筵席上,晏子就对齐景公进言,席上还余剩两枚桃子,国君何不赏赐给三位勇士,让他们三人根据自己的功劳大小来分食呢?齐景公就批准了。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是位智人呀,让国君依据我们的功劳大小来分食桃子。然而,桃子不够分,没分到桃子的人就会被证明没有功劳。”于是就说:“我跟随国君打猎的时候,曾搏杀过野猪与老虎,以我的功劳,没人能比得上的。”说完,就上前接过一枚桃子。田开疆接着说:“我曾两次带兵击退过敌军,以我的功劳,更是没人能比得上的。”说完,也上前接过了一枚桃子。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一起渡黄河,半途中从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鼋,一口就咬住了国君马车的左边那匹马,将马匹拖入到了滚滚黄河中,是我跳进波涛汹涌的黄河里,拼命杀死了大鼋,才使得国君的性命转危为安。以我的功劳,才该分食桃子,你们两位又怎么能比得了?何不退还桃子呢?”说完,就抽出了利剑。

公孙接与田开疆说:“我们两位都没你勇敢,功劳也比不上你,拿了桃子不让,就是贪婪,让了还不自杀的话,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于是,这两位都把桃子退还了,而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状就说:“你们两位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独活,这就是不仁;我出言羞辱了你们,而自我夸耀,这就是不义;我痛恨自己的言行,不自杀的话,就是不勇;如此,我还有什么颜面苟活於世呢?”说完,也拔剑自刎了,这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二桃杀三士漫画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千百年以来,虽有很多人都为此而佩服晏子的智谋之高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晏子手段之毒辣而为三位勇士叫屈。诸葛亮平生最爱吟的一首诗(史载其“好为梁甫吟”)《梁甫吟》便是依此而作。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首诗据说是诸葛亮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诸葛亮所作,但是诸葛亮平生是最爱吟这首诗,却是无疑的,由诗中的“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句,可见诸葛亮也是对这三位勇士之死而极为感慨的。李白在《惧谗》一诗中也有:“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如果说这三位勇士自恃战功、有些倨傲,那是可以相信的。但是,如此知“仁”、知“义”、知“耻”的三位勇士,晏子说他们将不利于国君、为祸於齐国,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至于有些人说这三位勇士是“权臣”,那更是无稽之谈;这三位只是作为齐景公的私人保镖、全无根基,又不操持国政,还谈什么权臣呢?真正的权臣,是那些有深厚家族根基的卿大夫,是可以替代齐国的“田氏”那些家族。

而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也说明了齐景公对三者的态度。

这三位勇士其实就是遭到了晏子的误解,着了晏子的“道”了。诸葛亮与李白等也都认为这三位勇士是中了谗言而死的。三人分食两桃,必有勇士分不到桃,而分不到桃的勇士必视之为耻辱。而“士”是可以杀不可以“辱”的,所以其必将会愤而自杀。一旦,三人中有一人自杀,其余的两位也就都必然感到羞愧,而基於义气,也都会自杀。这就是“二桃能杀三士”的原因所在。我每读至此,都为这三位勇士的高贵精神所感动。今人,或许会有人笑之愚蠢,但我却被这鲜血涂抹的绚丽而深深感到震撼!

记载于晏子春秋,更注明了出处,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说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较高。

而晏子同学,当初除了耽于对自己智谋的沾沾自喜时,齐国实际痛失三位勇猛侠义的国士,灵魂深处是否有一丝悸动和震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晏子二桃杀三士 是真的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晏子“二桃杀三士”

晏子“二桃杀三士”

晏子,功劳,桃子,公孙,齐景公,勇士,古冶子,田开疆,勇气,图片,网络,古冶,使者,力士,家伙,水流,表表,齐国,长幼,对外,有一次,力大,张飞,晏婴,景公,李逵,管仲,齐庄公,齐景,齐灵公

2014-06-08 #故事大全

晏子是如何做到用“二桃杀三士”?

晏子是如何做到用“二桃杀三士”?

晏子,齐景公,齐国,功劳,国君,桃子,三杰,相国,性命,鲁国,金桃,这三个,故事,勇士,兄弟,机会,老虎,资格,三个人,这么大,那一个,景公,鲁国国,传奇色彩,二桃杀三士,一霸,东西,不合情理,主文,人称

2014-12-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晏子为什么要用二桃杀三士?

晏子为什么要用二桃杀三士?

晏子,齐景公,齐国,崔杼,国君,家族,猛士,公子光,二桃杀三士,公子,名声,庄公,贤明,齐灵公,太子,丞相,外人,妻子,情况,手段,攻伐,公孙,古冶子,力大,多大,子公子,栾氏,田开疆,鲍氏,高氏

2019-08-05 #故事大全

晏子“二桃杀三士”:一个阴险小人干掉了三个君子 不值得吹捧

晏子“二桃杀三士”:一个阴险小人干掉了三个君子 不值得吹捧

晏子,孔子,古冶子,齐国,公孙,田开疆,齐景公,国君,春秋时期,二桃杀三士,景公,智者,桃子,功劳,功绩,小人,样子,父亲,三个人,这三个,名节,大臣,形象,懦夫,气量,田氏,贤弟,鲁昭公,上大夫,相国

2008-08-17 #短篇故事

晏子的二桃杀三士 为何会成功?剖析这故事背后的人性

晏子的二桃杀三士 为何会成功?剖析这故事背后的人性

晏子,阳谋,功劳,桃子,诸侯,对方,面子,公孙,古冶子,田开疆,计谋,郭解,推恩令,人性,二桃杀三士,奉天,实力,急性子,弱点,故事,时候,田氏,贵族,贪欲,财富,曹操,齐景公,阴谋,国君,大小

2016-07-29 #故事会

被后世人争论不休 “二桃杀三士”究竟是晏子的功绩还是污点

被后世人争论不休 “二桃杀三士”究竟是晏子的功绩还是污点

晏子,公孙,晏婴,田无宇,田氏,齐国,二桃杀三士,国家,崔杼,田开疆,典故,晏子春秋,后世,武士,公孙虿,古冶子,陈无宇,功劳,国君,大义,开疆,权臣,阵营,上田,和公,子毫,归田氏,智瑶,栾施,诸葛亮

2013-01-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晏子用“二桃杀三士”筑皇权 铁道部用此谋略 通吃国际高铁巨头

晏子用“二桃杀三士”筑皇权 铁道部用此谋略 通吃国际高铁巨头

铁道部,智囊,桃子,高铁,冯梦龙,晏子,齐景公,巨头,公孙,田开疆,谈判,故事,二桃杀三士,技术转让费,谋略,核心技术,文白,德国西门子,国际,兄弟,单价,同生共死,时速,智慧,正版,珍藏版,誓言,西门子,智囊全集,长客

2007-06-13 #长篇故事

冰冷的皇权:晏子用计 二桃杀三士 仅因为三人桀骜不驯吗?

冰冷的皇权:晏子用计 二桃杀三士 仅因为三人桀骜不驯吗?

晏子,公孙,齐景公,笔者,齐景,二桃杀三士,齐国,事情,内心,功劳,晏子春秋,桃子,齐王,伴君如伴虎,古冶子,大可,晏婴,曾为,景王,李世民,田开疆,程咬金,能彰显,齐桓公,在朝,一把刀,春秋战国,时期,三朝元老,一家之言

2011-06-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