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学问不代表人品 历史上凿壁偷光的匡衡 不该是我们的榜样

时间:2009-04-25

如果不出意外,匡衡这辈子就应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提示:本文共有 23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从前有一个叫做匡衡的小孩,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整日在田间地头劳作。

如果不出意外,匡衡这辈子就应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匡衡没有就此认命,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想尽办法来读书。没钱买书就去借,甚至于给有钱人家打短工,用书作为报酬。

虽然有书了,但是白天匡衡要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晚上虽然有时间,但是家里太穷,没钱买油点灯,根本看不见书上的字。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便是在与隔壁家的墙上凿一个洞,借着隔壁家从洞里透过来的光亮,继续看书学习。靠着这样一股刻苦努力的精神,匡衡最终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想必大部分朋友都听过,在我们小时候,时常会被老师或者大人们当作教育我们刻苦学习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主人公匡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正如故事里所讲的那样,历史上的匡衡确实是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在当时乃是有名的大儒。尤其精通《诗经》,几乎是品读《诗经》的权威。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此外,匡衡还成功步入仕途,封侯拜相,位及人臣,成为当时的权贵。观其生涯经历,绝对的励志,堪称让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然而,这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凿壁偷光的故事虽然很励志,但这并不是匡衡成功的根本原因。

匡衡所处的时代是汉朝,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制,举荐为主,考试为辅。首先,你得需要有人推荐。其次,还得通过考试选拔,通过考试之后,才能被任命官职。

而举荐考察的范围很广,学问只能是依据之一,当时选拔人才更加看重这个人的德行。此外,这种制度因为其在选举上的主观性,需要被选拔人才有着较高的曝光度和名声,所以往往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家族子弟会被选中。

匡衡出身贫寒,虽然刻苦努力,但是却得不到系统的学习,更没有很好的上升路径。后来还是拜了博士为师,得到了推荐资格,但是考试却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匡衡考了九次,最终才中了一个丙科,当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卒史,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档案管理员。

所以,匡衡虽然是一代大儒,但这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光辉的前途。

匡衡之所以能位及人臣,更多的是因为遇到了贵人,那个人是当朝太子,汉宣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汉元帝是个文艺青年,平时没事儿就喜欢读读《诗经》,下下棋,刚好匡衡在这方面颇有造诣,所以和汉元帝关系不错。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匡衡攀上了太子这个高枝,自然是官运亨通。

汉元帝即位之后,将匡衡召入京城,没事儿就陪自己下下棋,吟诗作对。是故,匡衡近水楼台先得月,逐渐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心腹。升迁之事,难时有若“闺中望月”,易时有如“垂手摘星”。有了皇帝这么一个平台,匡衡的仕途也就通顺许多了。

当时汉元帝柔仁好儒,不喜严法,好施德政,一心想要改变父亲汉宣帝刘洵采严法治国的策略。而匡衡抓住机会,凭借着极佳的文采和良好的口才,陪着汉元帝唱戏。他引经据典,诠释儒道,一句“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直接给了汉元帝施行仁德之政的最好借口。

匡衡的表现得到了汉元帝的赞赏,是故屡屡升迁。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被汉元帝任命为丞相,总理朝堂政务,位列三公。

此时的匡衡,可谓是站上了人生的最巅峰。一个曾经连灯油都买不起的穷小子,如今却是位及人臣,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却是很励志。匡衡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天下人的榜样,带起了一股好学刻苦之风,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匡衡的成功并不是依靠学问才干,而是阿谀奉承,世故圆滑。

有句话说得好,苦读经典,可以把人变成一个口若悬河的高手,却成不了真正的脊梁。像匡衡这种精于言辞、善于逢迎,靠写秀才文章而一路高升的人,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平日里溜须拍马没问题,但若是要治国修身,却是差了些意思。

匡衡凭借着皇帝的喜爱,登上了高位,然而他的才能却配不上他的地位,政绩平平不说,连为文人最基本的骨气和原则都没有。

汉元帝晚年宠信宦官石显,此人结党营私,嚣张跋扈。匡衡身为丞相,又是儒学大师。整天标榜着担纲正义。然而面对石显,他却选择了顺从,不仅不对其跋扈行为加以制止,反而是同流合污,曲意逢迎,丝毫没有了平时他所标榜的大义,当初凿壁偷光学到的东西或许都还给孔老夫子了。

正是因为石显乱政以及匡衡的不作为,汉元帝执政后期,国力渐衰,朝纲不正,民不聊生。

有趣的是,后来汉元帝驾崩,即位的汉成帝并不喜欢石显。石显因此而失势,此时匡衡过河拆桥比谁都快,立刻联合朝臣弹劾昔日的队友,最终石显在队友的攻击下倒台。就这样,匡衡踩着石显在新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了一波。

虽然曾经因为和石显沆瀣一气,匡衡丧失了不少的人气。但是这次扳倒石显,匡衡乃是首功,人气重回巅峰。当时匡衡的人气有多高?他的儿子杀了人,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为其请愿求情。在民意面前,连皇帝都不得不妥协。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终究换了,口味也就变了。汉元帝喜欢匡衡的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汉成帝却不喜欢。匡衡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的权势更多的是建立在皇帝对他的宠信之上。当他不再受到宠信,曾经那些被他压在脚下的同僚们纷纷站了出来,撕掉了匡衡的伪装。

当初匡衡被拜为安乐侯,封地三十一万亩。然而匡衡并不满足,他凭借权势,在原有封地上,又扩地四万多亩。这使得大量百姓的土地被占,怨声载道。当年汉元帝在位时,匡衡位高权重,无人敢招惹。如今汉成帝即位,失势的匡衡权势不再。于是他非法扩张封地的消息便被公诸于众,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匡衡原来是一个大贪官。这位满口孔孟之道的“圣人名师”,原来只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

最终匡衡被剥夺官职爵位,贬为庶民,再度沦为童年时的一无所有。最后,孤苦无依的匡衡,病死于家中。配合匡衡的结局,再看当初匡衡的凿壁偷光,励志的故事也变得不再纯粹。

这也证明了那句话,学问并不代表人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问不代表人品 历史上凿壁偷光的匡衡 不该是我们的榜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时候,邻居,元帝,史高,车骑将军,西汉时期,偷来,博士,大司马,烛光,郎中,有学问,家境贫寒,在汉,感动了

2013-10-07 #短篇故事

还记得“凿壁偷光”的那个孩子匡衡吗 后来的结局讽刺了多少人?

还记得“凿壁偷光”的那个孩子匡衡吗 后来的结局讽刺了多少人?

匡衡,元帝,凿壁偷光,丞相,孩子,历史,后人,学问,汉元帝,群臣,蜡烛,告老还乡,并封,太子,御史大夫,经学家,还记得,好的,家有,做到了,一生,专家,中华文化,个人,光照,仕途,乐安,人无完人,儒术,俗话

2013-11-02 #小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光亮,邻家,过去了,匡衡凿壁,凿壁偷光,墙壁,照明,灯烛,文章,启示,光的故事,中没有,上一篇,下一篇,觉得很,感谢你,告诉我们,有学问,更多精彩,还是读书,勤学苦练,在书,长大了

2020-06-13 #短篇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光亮,邻家,过去了,匡衡凿壁,凿壁偷光,墙壁,照明,灯烛,文章,启示,光的故事,中没有,上一篇,下一篇,觉得很,感谢你,告诉我们,有学问,更多精彩,还是读书,勤学苦练,在书,长大了

2015-08-28 #故事会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光亮,邻家,过去了,匡衡凿壁,凿壁偷光,墙壁,照明,灯烛,文章,启示,光的故事,中没有,上一篇,下一篇,觉得很,感谢你,告诉我们,有学问,更多精彩,还是读书,勤学苦练,在书,长大了

2009-06-06 #故事大全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启示

匡衡,光亮,邻家,过去了,匡衡凿壁,凿壁偷光,墙壁,照明,灯烛,文章,启示,光的故事,中没有,上一篇,下一篇,觉得很,感谢你,告诉我们,有学问,更多精彩,还是读书,勤学苦练,在书,长大了

2018-06-19 #经典故事

古代类似与“匡衡凿壁偷光”

古代类似与“匡衡凿壁偷光”

李密,董仲舒,隋炀帝,陈平,哥哥,时候,车胤囊萤,专心致志,传为美谈,刘邦,武子,车胤,发现了,在路上,角上,少年,宫廷,侍卫,书房,以夜继日,公安,兄嫂,后世,名相,夜读,大嫂,学问,少时,差使,思想家

2016-09-21 #故事阅读

“凿壁偷光”的匡衡 长大后干了什么 老师不敢告诉你 为啥?

“凿壁偷光”的匡衡 长大后干了什么 老师不敢告诉你 为啥?

匡衡,小时候,长大之后,故事,刻苦学习,宰相,成就,时候,权力,皇帝,老师,老家,语文老师,给我们,长大后,家里面,都会,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人品,事情,人世,人为,人才,凿穿,功绩,土地,太穷,地位,学习成绩

2017-11-2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