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雷峰塔倒 西湖却没有干涸 专家还发现了一件国宝 至今不能打开

时间:2009-02-21

但从历史角度看,雷峰塔却遭遇了近千年的劫难,最终轰然倒塌;雷峰塔倒,西湖却没有干涸,考古队还在废墟下发现了一座地宫

提示:本文共有 23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佛教传入中土后,对历史颇有影响,虽然也有“盛世见佛祖,乱世看道门”这样的争议,但留存至今的佛宝文物却是举不胜举,这就引出了一座著名的佛教建筑,雷峰塔;说起这座塔,其本身就颇为传奇,尤其“白蛇传”的出现更是将其渲染得流光溢彩。但从历史角度看,雷峰塔却遭遇了近千年的劫难,最终轰然倒塌;雷峰塔倒,西湖却没有干涸,考古队还在废墟下发现了一座“地宫”。

追溯历史,其实雷峰塔算不上年代久远,至少比其他古塔还算“年轻”,其始建于五代十国,由吴越国最后一位君王“钱俶”所建;说起吴越国,疆域大概在今天浙江沿海一带,开国君王“钱镠”早年落难,曾受浙江天目山昭明寺僧人的帮助,或是感恩,或是崇敬,吴越国一直沿袭着信奉佛教的传统,直到最后一位君王“钱俶”。

吴越国自君王到百姓都信奉佛教,大肆营建寺庙、佛塔自不必说,“雷峰塔”的营建还曾由文武百官共同商议,最后选址在西湖旁夕照山上,这也是“雷峰夕照”的典故;夕照山还是古杭州城的西关,因此又称“西关砖塔”,今天的考古队又在其《严华经》石刻后面发现了钱俶的亲笔提跋,内容大概为王妃产子,修塔以谢诸佛,并祈求国泰民安,由此又有“皇妃塔”、“王妃塔”这样的称谓。

据史料记载,钱俶最初计划将雷峰塔修成“千尺十三层”,但终因财力不足改成了七层;虽说如此,最初雷峰塔还是金碧辉煌,婀娜多姿的,其塔身为八角形,外面还设有木质结构的檐廊,属于典型的“八面玲珑”楼阁式佛塔。据载最初的雷峰塔内还有阶梯直通塔顶,凭窗而望,西湖风景可一览无余;不过,再如何气势恢宏的建筑,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变迁,北宋宣和年间,方腊在杭州西南清溪一带起兵,一路风卷残云,“三吴都会”的杭州城沦陷,雷峰塔也难逃劫难。

不管怎么说,方腊终究是汉人,对雷峰塔或许还稍有留情,可到南宋就没那么幸运了;金兵欺宋南逃,两军以钱塘江为界展开拉锯战,雷峰塔再次受到摧残。好的一点是,南宋为祈求平安,当时的官府又对雷峰塔进行了修缮,不过由原来的七层减到了五层,仍立在西湖南岸;再到宋灭明兴,雷峰塔总算太平了一阵子,可明嘉靖年间,战火再次烧到了西湖。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流窜至杭州城外,当时的倭酋怀疑雷峰塔内藏有明军,遂一把大火将雷峰塔身外的木质结构烧尽;再往下说可就有意思了,或许有朋友还记得《白娘子》里的一句诅咒“雷峰塔倒,西湖水干”,这样的预言竟在1924年真的出现了。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内有各路枭雄互相厮杀,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古有“祸不单行”之说,百姓在这种时局动荡的情况下又遭遇天灾,浙杭一带大旱,且蛇鼠横行,瘟疫不断。

据说当时浙江“蛇患”严重,也不知是谁联想到了“白蛇传”,再加局势动荡,遂有流言“雷峰塔下蛇妖出世”;或许是百姓对未来充满彷徨与无助,竟出现“雷峰塔砖能避蛇患”的流言,久而久之形成了“辟邪”、“宜男”、“利蚕”等地域文化。一时杭州百姓对雷峰塔展开了拆解,甚至有人千里赶赴雷峰塔取砖,结果可想而知,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终于轰然倒塌。

或有朋友问“雷峰塔倒了,西湖水干了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史载当时浙江大旱,一说西湖水位极低,一说彻底干涸;今天来看,西湖面积颇大,遭遇大旱后,有些地方或许会干涸,不过貌似和“雷峰塔倒”没多大关系。或许正是史料记载的模糊,促使“雷峰塔”又多了一层神秘色彩,但现实中倒下的雷峰塔,至此无人问津;1999年,浙江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

古有“十塔九地宫”之说,雷峰塔有地宫不奇怪,奇怪的是其倒塌后近百年居然没有人发现;简单地说,雷峰塔地宫也是考古队员无意间发现的,据说入口由一块1500斤的巨石板压着。撬开石板后,露出的地宫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约1米。这次发掘出土了500余块,约3万字左右的石刻佛经,专家判断应为千年前的吴越国遗留文物;除此外还有大量金银玉器、铜铁佛像、古币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占到地宫2/3面积的一具“铁函”。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考古队在提取铁函的过程中还发现淤泥中有丝织品和纸制品,虽然已经残缺不堪,但依然能看出上面典型的佛教符号、图案等;由此专家判断,铁函中应该还有“铜函”,甚至是佛教中至高无上的“金棺银椁”。这里稍作解释,“金棺银椁”是释迦摩尼圆寂后的专用葬具,佛教中只有“佛祖”才能使用,再加上专家在石刻文字中的发现,铁函内成殓的很可能是吴越国王钱俶,在修建雷峰塔时专门迎请的佛祖“发髻舍利”。

当然这还仅是专家的“推测”,3月15日铁函正式开启,展现在眼前的有铜镜、鎏金银盒等6件文物,其中一件“鎏金银阿育王塔”让专家兴奋不已;简单地说,这尊“阿育王塔”高35厘米,边长12.6厘米,大致呈方形,塔身四面镂空雕刻;其内容大致为: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器形十分精美。

专家推断:“金棺银塔”其意义等同于金棺银椁,这尊阿育王塔内成殓的应该就是“佛螺髻发舍利”;除此外,考古队还发现了诸如铜质如意云纹饰品、青铜莲花座佛像、罗、玉器、玛瑙、琉璃、铁函等近60件珍贵文物,还有近千枚的“开元通宝”古钱币。谁能想到,一座千年前的佛塔底下还藏有这么多的宝贝;更有谁能想到,雷峰塔倒近百年,这些国宝文物居然还能遗留至今。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问“鎏金银阿育王塔打开了没有?佛祖舍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这里解释一下,鎏金银阿育王塔至今没有打开,“佛祖舍利”是什么样子也无人得见;至于原因,一说阿育王塔机关重重,现代技术难以打开,一说专家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及对宗教的尊重,因此暂不开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雷峰塔倒 西湖却没有干涸 专家还发现了一件国宝 至今不能打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雷峰塔倒 里面没有“蛇妖” 西湖水也没干 专家却找到一件宝物

雷峰塔倒 里面没有“蛇妖” 西湖水也没干 专家却找到一件宝物

雷峰塔,阿育王塔,佛家,古塔,宝物,专家,塔基,鎏金银,人间,土砖,基座,塔身,民间,白蛇传,珍贵文物,百姓,结构,舍利塔,西湖,吴越国,次大,考古专家,下藏,发现了,银塔,传说,口口相传,年间,色彩,至宝

2009-09-29 #经典故事

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 没有出现“白素贞” 却意外发现舍利!

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 没有出现“白素贞” 却意外发现舍利!

雷峰塔,白素贞,文物,考古队,雷峰塔下,阿育王塔,地宫,塔身,青石板,鎏金银,许仙,那白,雷锋,发现了,国宝级的,杭州西湖,浙江省博物馆,电视剧,压住,东西,世界,专家,历史,传说,博物馆,全身,佛经,后人,名人,名气

2007-02-09 #小故事

杭州西湖 因白蛇传而出名 专家却意外在雷峰塔下发现了东西

杭州西湖 因白蛇传而出名 专家却意外在雷峰塔下发现了东西

发现了,雷峰塔,雷峰塔下,专家,秘密,地宫,文物,白蛇传,白娘子,没有发现,阿育王,景美,塔下,杭州西湖,匠人,人蛇,东西,中古,入口,做工,佛像,传说,全国,古话,发源地,印度,景色,吴国,时候,我国

2017-09-09 #短篇故事

雷峰塔倒下了 里面并没有白娘子 一件旷世珍宝却让专家欣喜若狂

雷峰塔倒下了 里面并没有白娘子 一件旷世珍宝却让专家欣喜若狂

雷峰塔,舍利,保俶,杭州西湖,宠妃,头发,民间,西湖,诗句,谶语,释迦牟尼,雷锋塔,史奇,乾隆,史第四,塔里,吴越王,登塔,雷锋,钱弘俶,雷峰,美人,专家,人们,倭寇,价值,佛祖,导语,名声,塔身

2016-08-01 #故事大全

西湖的雷峰塔倒塌 却没有飞出白娘子 千年镇塔之宝终于重见天日

西湖的雷峰塔倒塌 却没有飞出白娘子 千年镇塔之宝终于重见天日

雷峰塔,塔身,佛教,古塔,法海,白娘子,砖块,白素贞,许仙,金山,雷峰,杭州西湖,丈夫,专家,关系,佛经,位置,中装,功效,地宫,小青,小金,头发,时候,思想,心态,战乱,数量,文物,民间传说

2011-06-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雷峰塔经历近千年的历史 1924年倒塌 重建后专家在地宫发现国宝

雷峰塔经历近千年的历史 1924年倒塌 重建后专家在地宫发现国宝

人们,雷峰塔,时候,法海,许仙,西湖,文物,吴越王,雷峰塔下,塔下,神话故事,爱妃,白娘子,铜制品,研究,乌泱泱,塔里,金山,雷锋,发现了,受欢迎,人群,关系,倭寇,佛像,价值,佛经,君王,地宫,士兵

2019-09-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体验游雷峰塔 因白娘子而闻名却没有半点关系 鸟瞰西湖却是最美

体验游雷峰塔 因白娘子而闻名却没有半点关系 鸟瞰西湖却是最美

雷峰塔,姐姐,直播,地宫,杭州,西湖,视频,白娘子,塔内,一下吧,中会,景点介绍,净慈寺,塔上,都会,价格,味道,景区,时间,样子,游客,素面,舍利,鎏金,银质,发掘出来,吴越忠,塔高,根皮,登塔

2013-0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雷峰塔倒塌后 出土了很多稀世珍宝 却没有发现白娘子

雷峰塔倒塌后 出土了很多稀世珍宝 却没有发现白娘子

雷峰塔,雷锋,夕照,文物,名字,舍利,白娘子,经卷,很多人,来这里,吴越忠,宋庆元,龙莲,发现了,西湖风景区,浙江省委,阿育王塔,杭州市,初建,人们,专家,全身,价值,光辉,佛像,功效,各界人士,原样,原址,原貌

2017-09-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