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时间:2008-12-06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简介

提示:本文共有 26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药王故里]陕西耀县药王山太玄洞明代孙真人彩塑

1.志学于医 槐荫苦读

从小体弱多病。他先后两次患热病,一次患冷痢。每当他面黄肌瘦,饱尝病痛之苦的时候,母亲总是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给他熬药喂药。父亲也背着他翻沟过岭去找医生。次数多了,支付不起医药费用,就只好变卖家产。看到,由于自己的病,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困难,心里难过。他从自己幼年的痛苦经历认识到疾病对人的危害,体会到医生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于是从很早就萌发了学医的愿望。

孙思邈天资聪明,“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他在离家较远的私塾土窑洞里上学,不仅在课堂上用心学习,还经常在家乡的鱼儿岭一棵槐树下读书。通过刻苦用功,使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从孙思邈的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虽然沧桑变幻,他当年读书的窑洞早已湮没,但这棵“千年古槐”现在依然旺盛地生长在他的家乡孙家原,成为历史的见证,供游览观赏,留给世人不尽的缅怀和无限的遐思,激励学子敬业奋斗。

2.冲破世俗

少年时的孙思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排除封建等级观念,敢于冲破当时盛行的儒士书生通过读书而进身于仕途的世俗,敢于批评鄙视行医救人的极不合理的社会偏见。他不随波逐流,不屑混迹官场、沽名钓誉,而从解除人民痛苦的角度出发,以“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为念,胸怀济世之志,准备把毕生精力贡献于医学事业,他的思想境界和眼光就远远地高于当时的世俗之辈。

3 .寒秋涉水

孙思邈把贫苦农民和病患者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一心一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主张:若有疾厄者来求救时,医生不能先顾虑自己的得失而瞻前顾后,宁肯自己跋山涉水,饥渴疲劳也要去救等待医诊的病人。

孙家原村南边有一条涧沟,水流湍急。为给沟那边的群众治病,他不顾激流险阻,不顾深秋河水的冰冷,时常淌水过河。有一个“火烧涧沟水”的故事,指的就是这方面的事迹。说的是天神为了让孙思邈给对岸的病人治病,在他过河时,用火把水烧干,待他过去了再复原。孙思邈长期为劳动人民“济疾解危,一心赴救”多少年如一日,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4.药材种植

对于中草药的研究,是孙思邈坚持终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他很早就开始在家乡上山采药。为了采药,他攀悬崖、穿峡谷,跑遍了家乡的山岭沟壑。他还在家乡开辟了药材园,种植药材,从下种、施肥、收采到炮制、贮藏等,不仅精心操作,而且有详细的记录。他把药材分为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菜、米、谷等几大类,记载了八百余种药名。他按药物功用,将药物分为65类,以“总摄众病”,“临事处方,可得依之取决”。很有实用价值。直到千年之后的现在,孙思邈的这些记载,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5.衡山采松脂

唐贞观年间,孙思邈从江州到南岳衡山。衡山流泉飞瀑,峰峦苍翠,有“五岳独秀”之称,是历代帝王祭祀之地。衡山盛产银杏、金银杉等珍贵草木,为孙思邀考察医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孙思邈在衡山,为了采集松脂,于立夏那一曰,从山岭向东跋涉“四百八十里,又南行入谷五十里”,到“有大石四十余丈之处,见南面有大松三十余株”,终于采到了“不见日月之松脂”。又将其带回炼制成“衡山松脂膏”,服之使人可以“耐寒暑,“五脏补益”。这些生动的事实足以可见孙思邈当年采药时用心的专注和经历的艰难。

6 .友人论学

令狐德棻,初唐著名的史学家,主编《周书》、《晋书》等,历任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他与孙思邈是同乡人(今陕西耀县),在京城期间两个人交往甚为亲切,时常相聚谈古论今。令狐德棻了解孙思邈的渊博学识,深知其思想早已超出医学范畴。在他们的谈论中,孙思邈把哲学思维和医学相结合,由哲理会通医理,阐发了 “妙解阴阳”、“ 慎以畏为本”等一系列真知灼见,让令狐德棻非常折服。孙思邈在同令狐德棻的谈论中,也吸收许多文史方面的知识。

7.魏征问史

孙思邈见多识广,有极其渊博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历史,更是通晓备至。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诏书,令名臣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孙处约等人编纂南北朝以来齐、梁、陈、周、隋等五代历史。在撰修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魏征、令狐德棻恐有遗漏,多次访问和请教孙思邈,请他对前代史实提供咨询。当时孙思邈年岁已高,但他“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在解答魏征等人的疑难时,口以传授,把南北朝各国的情况从总体到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如同他亲眼看见过一样,使朝野上下深表钦佩。

8.屠苏药酒

唐朝初年,中国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日夜奔忙,抢救瘟疫病人。经过半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过了不久,瘟疫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孙思邈经过潜心研制,拟出了一个以大黄、肉桂等配伍的药酒配方,取名为“屠苏药酒”。人们喝了这种药酒之后,瘟疫再也没有复发。孙思邈为了普及防疫知识,防止此配方神秘化,他找来一大张黄绢,把屠苏酒的处方及炮制方法都清楚地书写在上边,张榜公布在屠苏庵的山门柱子上,让人们广泛传抄。人们十分赞叹孙思邈的重普及、不保守的可贵精神。后来,岁未饮屠苏酒,深化为习俗,在江南各地很流行,此习俗并传到日本。

9 .悬丝诊脉

相传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难产而生命垂危。当朝太医虽竭力医治,却不见效,唐太宗急得坐卧不宁。徐茂公建议请孙思邈来看病,唐太宗便派遣使臣星夜奔赴太白山,诏孙思邈进京。孙思邈被引入后宫。因封建礼仪,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孙思邈只能一边向宫娥细问其病情,一边要来太医的处方病历认真阅读。之后吩咐取一条红丝线,自己捏着一端,另一端穿过竹帘,系在皇后的手腕上,为皇后“引线诊脉”。原来皇后是胎位不正,于是让宫娥把皇后扶近竹帘,孙思邈选定穴位后,猛扎一针,皇后疼得浑身颤抖,不一会儿,婴儿呱呱出生了。皇宫内外好不高兴,对孙思邈更加敬佩。

10 .封官不仕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召见了孙思邈。孙思邈奉诏上殿,气质俨然,神姿焕发,容颜甚少。太宗感到惊异,便走下宝座,发自心底地赞叹道:“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 ,欲授孙思邈以爵位,请留朝廷效力。但孙思邈“固辞不受”,说:“臣谢恩。只是臣立志博集方药,为民解疾救苦。不敢领此赐封。”太宗又厚赐黄金万两,孙思邈更是婉言谢绝。他这种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深为唐太宗敬佩和喜爱,便依他的夙愿,让他在京城住几年后,任其到天下各地,畅通无阻地去采药行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孙思邈,太白山,唐太宗,病人,令狐德棻,太白,老虎,人参,医学,皇后,葱叶,敬德,魏征,龙君,五灵脂,人们,公元,悬崖,疾病,猎人,瘟疫,药材,药物,衡山,产妇,医生,家乡,徒弟,药王,穴位

2015-05-26 #故事大全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孙思邈,衡山,药材,世俗,家乡,松脂,病人,医药,医生,孙家,山岭,涧沟,用心,疾苦,经历,药物,从江,唐贞观,向东,孙思邀,思邈,村南,过岭,志学,体弱多病,世人,书生,中草药,主张,也要去

2007-10-20 #故事大全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孙思邈,令狐德棻,唐太宗,皇后,瘟疫,衡山,病人,药材,药酒,魏征,世俗,人们,医学,处方,家乡,屠苏,松脂,知识,唐贞观,习俗,京城,医药,医生,公元,历史,太医,孙家,宫娥,山岭,耀县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孙思邈,令狐德棻,唐太宗,皇后,瘟疫,衡山,病人,药材,药酒,魏征,世俗,人们,医学,处方,家乡,屠苏,松脂,知识,唐贞观,习俗,京城,医药,医生,公元,历史,太医,孙家,宫娥,山岭,耀县

2020-09-03 #经典故事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2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2

孙思邈,太白山,太白,老虎,唐太宗,人参,皇后,葱叶,龙君,瘟疫,病人,屠苏,药酒,徒弟,人们,尿道,降雨,一草,习俗,处方,太医,宫娥,扑拉,毛驴,竹帘,老翁,行云,配方,骨刺,只剩下

2018-08-24 #故事会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2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2

孙思邈,太白山,太白,老虎,唐太宗,人参,龙君,五灵脂,葱叶,徒弟,悬崖,病人,疾病,绳索,龙王,千金翼方,尿道,栈道,秘方,降雨,一草,养性,名贵药材,咬断,夜叉,小蛇,寒号鸟,扑拉,山民,恶疮

2009-05-19 #故事阅读

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

孙思邈,病人,公元,李世民,洪洞,医术,洪洞县,百姓,医学,穴位,药王庙,孙真人,尉迟恭,隋文帝,备急千金要方,脚气病,东西,医书,夜盲症,富人,山门,张村,药王,穷人,米糠,麦麸,唐高祖,孙为,贾奇,名医生

2020-06-30 #短篇故事

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

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

孙思邈,病人,公元,李世民,洪洞,医术,洪洞县,百姓,医学,穴位,药王庙,孙真人,尉迟恭,隋文帝,备急千金要方,脚气病,东西,医书,夜盲症,富人,山门,张村,药王,穷人,米糠,麦麸,唐高祖,孙为,贾奇,名医生

2020-06-3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