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活在传媒时代的苗族史诗《亚鲁王》

时间:2008-08-10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1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活在传媒时代的苗族史诗《亚鲁王》朱伟华1, 刘心一2( 1.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 贵州贵阳550 0 0 1)摘要: 20 12年初流传在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口传英雄史诗《亚鲁王》 ( 第一卷)出版, 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 为当代中国I: 2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加唱诵《亚鲁王》 送灵仪式, 理解参与者如何在言语交流中共同完成意义的生成和情感的传递, 体会仪式中过去与现实的“共在” 、 神话岁月 与传媒时代的无缝衔接。 《亚鲁王》 既是苗民的“圣经” , 又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和” 族系家谱“, 对其整理发掘研究, 将会对中国史诗学甚至国际史诗学发展, 提供有价值的学理思考。关键词: 贵州麻山; 苗族史诗; 亚鲁王中图分类号: 120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1—7 33X ( 20 12)0 6—0 112—0 4M ia o E th n icG r o u ps H e r o icE p icK in gY a lu in th eE r a o f M e d iaZ H UW ei. h u a l. L IUX in —y i2( 1. S c h o o lo fL a n g u a g e A r ts; G u iz h o uN o r m a lU n iv e r sity , G u iy a n g550 0 0 1 C h in a ; 2 . S c h o o l o fIn te r n a tio n a l T o u r isma n d C u ltu r e , G u iz h o u N o r m a lU n iv e r sity , G u iy a n g550 0 0 1; C h in a )A b stra ct: 缸愕Y a lu , a sa no ldsto r y , h a sb e e n circu la tedinM a sh a na r e a inG u iz h o up r o v in c e th r o u g h m a n y g e n e r a tio n s. Ine a r ??ly2 0 12 . w ith th e f irst v o lu m ep u b lish ed , th eh isto r yo fM ia o w ith o u te p icw a sr e w r itte n , th isis ag r ea tS u c c e s s inp r o te c tio no fth eo r a l cu ltu r a lh e r ita g e . T h r o u g hf ieldstu d ya n dp a r tic ip a tin gth esp iritu a l c e r e m o n yo fch a n tin g K in g Y a lu , itis u n d e r sto o d th a th o wth ep a r tic ip a n ts c o m p le teth ep r o c e sso fm e a n in g g e n e r a tio na n d e m o tio n a l tr a n sm issio n th r o u g h v e r b a l c o m m u n ic a tio n ; a n dth e ” C O —e x iste n c e ” o fth ep a sta n d th ep r e se n t . a sw e ll a sth e se a m le ssn e ss o f th ea g eo fm y tha n dth e e r a o fm ed ia 。 C a nb e e x -p e r ie n c e d th r o u g hth ec e r e m o n y . K /n gY a lu is n o to n lyth e ” B ib le ” o f M ia op e o p le , b u tth eire n c y c lo p e d iaa n dg e n e a lo g ya sw e 〕/. T h e e x p lo r a tio na n d r e se a r c h o fK in gY a lu c a np r o v id ev a lu a b le th e o r e tica lth o u g h tsf o r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e p icstu d yh o m ea n d a b r o a d .K e yw o r d s: M a sh a n a r e a in G u iz h o up r o v in c e ; M ia oe th n icg r o u p ge p ic ; K in gY a lu20 12年2月 21日, 在初春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一次隆重的出版成果发布会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 不但包括报纸和网站在内的国内主要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就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都发来贺信。 在当今出版物多如牛毛的传媒时代, 这部享有如此殊荣、 引起高度关注的出版物不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政治经济类著述, 而是流传在贵州偏远山区的苗族英雄口传史诗《亚鲁王》 第一卷。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朝戈金研究员所言: “在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出版史上, 像苗族史诗《亚鲁王》这样一面世便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情况颇为罕见。 ” 〔 1〕提到史诗,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两部荷马史诗, 它们历史悠久广为人知, 几乎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而我国最著名的“三大史诗” , 即藏族的《格萨尔》 、 蒙古族的《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 经过若干年多国学者的共同努力, 现在也已整理翻译出版进入人们的视野。 “史诗” 这种只产生在人类早期、 与“神话” 无法剥离的特殊文体, 在现代社会基本是以“过去时” 存活于文本和特殊活动中, 而且因为收稿日期: 20 12—0 9 一10作者简介: 朱伟华( 19 54 一), 女, 贵州贵阳人, 戏剧学博士,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文学艺术、 地域文化。 刘心一( 19 8 4一), 女, 贵州贵阳人, 旅游管理在读博士,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万方数据资讯发达已变成“地球村” 的当今世界, 似乎也不太可能“活态” 地留存这种“史前文化” 。 所以这部传诵在贵州麻山地区苗族史诗《亚鲁王》 的被发现, 近乎一个“奇迹” , 它的发现和出版, 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 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 而这个“奇迹” 在贵州西部最贫困的麻山地区“诞生” , 却有其必然性。 《亚鲁王》 执行主编余未人说: “随着现代化, 传承数千年的民间文化正一点点被遗忘、被忽略、 被蚕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 贵州省的麻山深处苗家依旧在传承古老的英雄史诗《亚鲁王》 ,只是文化界不知道。 ” L 2J2l世纪在现代传媒聚焦下闪亮“登场” 的古老史诗, 其生存历史和活态现状更值得我们追索思考。苗族是个很特殊的民族, 首先是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 自古就是中国主要民族之一。 据20 0 5年人口普查统计, 全国苗族共有89 4 0, 116人, 在我国56个民族中, 仅次于汉族、 壮族、 满族和回族, 居第五位, 目前国内的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 个省( 区、 市), 其中以贵州省最多。 其次, 苗族是历史悠久苦难深重的民族, 苗族历史发展起点较高, 但后来却长期处于滞缓和后进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连续的大迁徙和生活环境不断变异,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的情形周而复始, 打乱了苗族社会自身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则是从炎帝、 黄帝大战蚩尤, 禹征三苗和商、 周“挞伐” 蛮荆, 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对苗民的“征讨” , 无不给这个民族带来灾难和生产力的破坏。 而贵州正因为自然环境的险峻贫瘠, 成为许多苗民的避难地。再次, 不断迁徙形成分布地域的辽阔和分散, 各地区、 各支系相互间山水阻隔, 苗族很难形成稳定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 未能建立起自己相对独立的民族政权, 至今在全国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治区,这使苗族缺乏如藏族、 维吾尔族那样独立的话语权。 而各地区、 各支系苗族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同, 更造成苗族社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伍新福著《中国苗族通史??序》 中提到:“在湘西、 黔东、 桂北、 川东南等地区,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较为明显; 而贵阳以西的苗族社会经济却几乎没有变化。 ” 口1最后, 是语言的复杂性。 苗语分东部( 湘西)、 中部( 黔东)、 西部( 川黔滇)三大方言, 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 川东南、 鄂西南、 黔东北等地区使用; 中部方言在黔东南自治州、 黔南自治州东部、 湖南西南部、 广西Jo u r n a l o f G u iz h o u 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 S o cia l S cien ce)融水和三江等县使用; 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复杂、 分布地域最宽广、 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 该方言有7 个次方言, 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和川南、 桂西北及云南各地, 而传诵《亚鲁王》 的麻山次方言, 就是西部苗语7 个次方言之一。 语言的分区使苗族自身沟通都不畅通, 而这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苗族, 却迄今没有文字, 这给传承本民族文化带来极大困难,而《亚鲁王》 就是完全靠口诵流传下来的。《亚鲁王》 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传承至今, 它的发现与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的大环境有关, 更与一批有文化自觉的学者和本土苗族子弟的努力分不开。 20 0 9 年余未人在贵州麻山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亚鲁王》 , “当时就被这部用心灵记录、 用口头传唱的民族历史记忆经典作品所震撼。 ” 旧1这部史诗的流传情况引起贵州当地政府、 贵州省文化厅、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等的高度重视。 史诗搜集者杨正江是土生土长的麻山苗族人, 20 0 2年他带着从小听到的《亚鲁王》 故事进入贵州民族学院开始了民族文化的专业学习, 20 0 6 年毕业后他几乎把霉茎萎薹笑盛裟器。 从I--_ ,20092009咽词。 ” 旧1通过杨正江和专家们3年的采集整理, 共年正式进入《亚鲁王》 的翻译整理工作, “从年起, 我先后走访了4 0 余名歌师, 用了长达一年一的时间录音、 聆听, 最后综合了5名歌师的唱10 8 19 行的《亚鲁王》 第一卷出版发行了, 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但余未人指出: “不要把这个版本看做是《亚鲁王》 搜集整理的终结, 这只是一株探索之树结出的第一季果实。 ” 心J20 12年5月 16 至17 日, 我们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行人再次来到贵州紫云县考察《亚鲁王》 后续书稿整理情况, 并参加一次唱诵《亚鲁王》 的送灵仪式。 《亚鲁王》 不像其他民族英雄史诗那样吟诵起来气氛热烈、 声调悠扬, 因为《亚鲁王》 是作为葬礼上唱诵的内容。 东郎陈兴华说: “我们麻山苗族人相信, 要在葬礼上把祖先的历史和回归祖先的路线传授给逝者, 逝者的亡灵才能穿越时空, 回到祖先之地。 ” 唱诵活动贯穿送灵仪式始终, 苗族史诗经由传承人群体东郎在葬礼上的口头演述而传承至今, 其意在通过演述英雄祖先亚鲁王的坎坷经历和历史足迹, 指引亡灵一步步回到先祖故地。 也就是说, 史诗演述是整个丧葬仪式活动的组成部分。 从叙事结构上万方数据朱伟华, 刘心一: 活在传媒时代的苗族史诗《亚鲁王》看, 《亚鲁王》 的情节基干和故事线索像一棵大树根须茁壮、 枝叶繁茂。 史诗开头部分的创世和族源叙事像树根和树干, 这是不同异文的《亚鲁王》所共享的叙事主干, 同一性程度较高。 再往后, 亚鲁的儿孙及不同姓氏家族的迁徙路径和历史记忆各异, 就像枝叶一样呈现出演述文本异文众多的现象。 已出版的《亚鲁王》 第一卷主要是创世纪和亚鲁王帅领部族来到现在聚居地的情况, 在紫云亚鲁王研究中心, 我们看到通过对16 8 名重点东郎诵唱内容的筛选, 反映亚鲁王12王子迁徙史和定居麻山地区的迪德伦王子、 欧德聂王子的第二卷近6 0 0 0 行译稿已基本定稿。 因为《亚鲁王》具有类似“指路经” 的社会文化功能, 由此决定了史诗演述的主要功用不在于娱乐民众, 而在于为亡者唱诵, 成为苗民生死转换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 。 对于恪守传统的苗族民众而言, 在葬礼上演述《亚鲁王》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故事讲述”或“娱乐活动” , 而是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人生仪礼。 《亚鲁王》 的口头演述与仪式紧密结合, 不在娱人, 而在为亡灵“指路” , 其文学性、 神圣性和审美属性, 都皿磊慕鬻黧篓淼鏊笋囊对象的亡者), 大家通过亲自参与一整套民俗生史诗的接受而言, 若干参与者“共同在场” ——演述者东郎和角色各异的受众( 包括作为主要叙事活的事件及其进程, 在言语交流中共同完成意义的生成赋予和情感传递。在葬礼仪式中最震撼的是“砍马” 活动, 以象征当年亚鲁王率众征战与迁徙的艰难过程和血泪史, 并由战马送亡灵归家。 因而, 史诗演述既是仪式化的, 又是嵌入仪式的——仪式行为规范着史诗演述活动, 仪式延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每次具体史诗演述的进程。 当我们在紫云县宗地乡大地坝村蜂糖组韦老长葬礼上观察聆听诵唱仪式时发现, 葬礼的每个环节、 每项物件均可在《亚鲁王》中找到来源和对应: 指引回家的精美刺绣太阳旗、上路的草鞋、 糯米团干粮、 稻谷种、 弓箭、 藤盔等等必需品一样不缺, 构成一幅完整的生活图像。 为回家准备的生活用品是那样细致人微: 要带一头猪, 必须是纯黑猪, 要母猪, 还要是小猪, 便于回家养育繁殖; 要有一只鸡, 在前面引路, 逢水遇河驮亡灵飞跃; 要一匹马为坐骑, 必须为纯色, 最好是枣红色……, 一切都可以在传唱的亚鲁王故事中■—●■—■■一20亚军雨期。 0总一第179期)l找到依据。 尤其令我们惊叹的是, 在苗民们身边的动物、 植物, 都在亚鲁王故事中提到, 它们都有一个追随亚鲁王迁徙而来的故事, 并因为犯错而与亚鲁王有个约定。 如在“砍马” 活动前, 东郎会吟唱“砍马经” , 讲明马的祖先亚多王与亚鲁王的承诺: “多王央求说: 我的好主人, 听我说分明, 人老就上天, 去会老祖先, 上天那条路, 有匹大岩山,岩上有石板, 若是不骑我, 难上岩石山, 待人死了后, 才把我来砍, 死者骑我背, 上那岩石山。 妻死砍我妻, 夫死砍我夫, 子死砍我子, 孙死砍我孙。 ” M ¨ 67 。 68在仪式的每个环节, 都会诵唱相应内容。 我们真切地感到, 在那些表面看来不无血腥味的仪式背后, 是一种万物有灵的尊重和平等。据杨正江介绍, “亚鲁王与动物和植物” 是正在收集整理的另一卷《亚鲁王》 内容, 这是让我们极其期待的, 也是这部苗族史诗非常独特的贡献。据史诗搜集者杨正江介绍, 在麻山苗族地区, 现在仍有30 0 0 多名歌师在传唱《亚鲁王》 , 仅我们到的这个村就有7 5个东郎, 包括去世的韦老长本人也是, 这是因为每个家族都需要有自己的东郎。 在配合《亚鲁王》 出版的《( 亚鲁王)文论集》 中, 收了8 位歌师的口述史, 基本都提到学习的原因是便于为自己家族的老人“开路” 。 如巴茅寨歌师黄老华就说: “我去学开路, 是为了给家族老人办事时有个根据, ……如果不是我们家族的, 就不懂得把我们的老人指到哪里去。 ” 〔 4 124 7 而在诵唱时, 不但要从开天辟地的创世纪和亚鲁王的伟绩说起, 还要将家族谱系一一梳理, 一直唱到亡者。 据称现在麻山地区的苗民, 都是亚鲁王子孙的后裔, 所以戈岜歌师梁老四说: “来听的人很多, 有寨上姓吴的、 有姓梁的, 还有其他姓的人, 大家都想听听自己家族的来源或者了解亡人家族的来源, ……有个部分唱到亚鲁以前开辟过哪些场坝, 都分布在哪里, 都卖些什么。 ……然后唱到亡人以前去过哪些场坝, 平时都喜欢买些什么。 唱到有些环节, 孝女就会不自觉地哭起来, 在场的亲戚都会流泪。 ” H 怛那。 计划中的另外两卷《亚鲁王》 , 即是分别讲述亚鲁王的子孙和麻山各家族的。 在这里没有其他神灵, 有的只是祖宗崇拜, 一切都那么遥远, 一切又那么切近, 正像我们在砍马仪式中看到的, 那株可上达天庭陪亡灵归家的“神树” 被砍倒前, 苗族民众将用一缕细线从树梢一直牵到丧家。 《亚鲁王》 的口传即是这细而不断的文化血脉, 将开天辟地的神话岁月 与电灯电万方数据话的当今时代无缝衔接, 传诵中的一切都活在当下, 村民们甚至能指出一些征战的发生地, 让我们看回龙山上与亚鲁王战败的荷布朵留下的遗迹……, 《亚鲁王》 既是他们的“圣经” , 又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还是他们的族系家谱, 让我们感到一种非常奇异的过去与现实的“共在” 。 这便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亚鲁王》 传唱至今的重要社会根基, 也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内容。与其他流布范围更广的史诗传统相比, 《亚鲁王》 的传播地域相对狭小、 边界相对清晰, 带有明显“地方性” 的叙事特征。 相较于大多数史诗都是“民族性” 史诗, 《亚鲁王》 具有一种“小传统” 的稀有样板意义。 但在紫云县政府关于《亚鲁王》 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中提到, 史诗除主要流传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外, “分散流传于邻近的罗甸县、 长顺县、 望谟县、 惠水县、 平塘县, 此外, 贵阳市、 花溪区、 清镇市、 龙里县、 黔西县、 大方县、 威宁县、 平坝县、 镇宁自治县、 关岭自治县等贵州西部苗族地区及四川省、 云南省、 广西省、 泰国、越南、 老挝、 新加坡等东南亚和美国、 法国、 加拿大的苗族社区也有少量流传。 ” ” o 若真如此, 已发现的传唱内容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对于苗族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文化深厚但又缺乏文字记载的民族, 或许《亚鲁王》 口传史的整理发掘, 将会在民族的“神话” 与“信史” 之间搭架起一座桥梁, 这是令人憧憬的愿景。 就语言要素而论, 《亚鲁王》 的叙事古奥难解, 许多语词的含义连演述者自己也不甚清楚。 特定“语域” 中口头叙事传统与古语词之间的内在关联, 虽然为意义阐释设置了障碍, 但也为研究其口头传播的记忆图式和叙事法则, 尤其是研究史诗演述与语言流变( 西部苗语方言)的文化语境和社会情境, 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语言材料。 同时我们发现, 《亚鲁王》 之活态存在于麻山地区, 某种程度上“得益” 于苗族缺乏文字, 如果是记录于文本上的内容, 反而有可能束之高阁, 只为少数人关注。 口述不能像文字那样长距离地超越时问和空间, 但口述却因社会记忆和身体操演而生动可信生生不息, 因交流方式的直接亲切拥有最广泛的受众。 口述史的操演过程本身就是社会记忆过程, 这种记忆不是单纯的大脑或心理活动, 而兼有身体活动和身体记忆,社会记忆并非只存在于大脑中, 它存在于表演、 仪Jo u r n a l o f G u iz h o u 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 S o cia l S cien ce)式等行动之中。 口述史不用像文字史那样要“落实到行动上” , 因为它的操演本身就是社会行动,口述史靠操演来复现和传承, 歌师的诵唱不断加深、 重现、 重构地方社会记忆, 在诵唱现场让时间和空间合一, 远古与当下合一, 这种唱诵是一种“立体的” 社会记忆, 它不知不觉地进入听众的身体, 占领听众的精神。 因而, 《亚鲁王》 的内容是那样深入地渗入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 造就他们的人格和世界观, 奠定他们的认同基础。在当今传媒时代,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 口述和传媒结合, 形成音像多媒体, 以大大超越旧时文本的方式扩展时空, 并以高度可塑性与文字结合, 成为音像字的“三位一体” 。 但口述永远不会过时, 口述可以有更大更多的隐喻时空, 有更深更广的民间基础, 有更加灵活的社会适应, 有更加人性的临场发挥。 行走在麻山苗民间, 听着那不知所云的诵唱, 心里一再想到的是, 即使预计的《亚鲁王》 后五、 六卷都如愿出版, 抑或还能发掘出更多异文出版, 但要想真正读懂这部史诗, 所有文本的阅读都不能代替现场仪式的参与和感受, 对这种“活态” 文化, 你必须也活在其中, 才能有所感薯釜轰善器言筹鬈豁瓣蠢茎姜羹困有价值的叙事传统进行持续而切近的观察, 进而有其独特的历时性轨辙和共时性流布, 给学界提 一出了新课题, 要求我们作出科学、 准确的回答。 如果中国学者能长期深入麻山苗族地区, 对这个极总结和抽绎出某些学理, 那么, 将不仅为中国史诗学建设添砖加瓦, 且会对国际史诗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理思考。 ” 1J参考文献:〔 1〕朝戈金. 媒体对《亚鲁王》 报道不科学〔 N 〕. 中国社会科学报,2 0 12 —0 3 —2 3 .〔 2〕高剑秋. 发现和出版《亚鲁王》 : 改写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历史〔 N 〕. 中国民族报, 2012—02—24 .〔 3〕伍新福. 中国苗族通史??序〔 M 〕.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19 9 9 .〔 4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 余未人执行主编. 《亚鲁王》 文论集〔 M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 11.5〕20 12年5月 16 日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亚鲁王》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Z 〕. 20 12.责任编辑郭利沙英文审校孟俊一万方数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活在传媒时代的苗族史诗《亚鲁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

亚鲁王,亚鲁,岩盐,董冬,苗族,宇宙,集市,人类,盐井,王来,史诗,始祖,英雄史诗,先祖,井里,地方,女儿,技术,王后,王妃,宇空,一锅,盐水女神,万物,世界,井盐,巴人,方言,时代,条件

2014-12-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历史,故事,东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少数民族,学者,外界,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09-04-02 #短篇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东郎,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外界,少数民族,学者,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11-05-29 #短篇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东郎,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外界,少数民族,学者,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08-01-10 #长篇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亚鲁王,史诗,苗族,仪式,苗人,麻山,葬礼,地区,研究,历史,故事,东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苗族史诗,墓葬,祖先,迁徙,亚鲁,中国,习俗,代王,传说,信仰,少数民族,学者,外界,文化,数学,时间,棺木

2009-01-21 #小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

史诗,历史,苗族,亚鲁王,江格尔,上第,新发现,摘要,口头文学,柯尔克孜族,玛纳斯,部长,藏族,蒙古族,遗产,重大成果,当代文学史,当代中国,文化价值,格萨尔王传,英雄史诗,长篇史诗

2009-11-06 #故事会

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问世

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问世

亚鲁王,史诗,苗族,英雄史诗,麻山,紫云,苗人,东郎,贵州省文化厅,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历史,文化遗产,自治县,贵州省,迁徙,部分,工作,研究,兴华,云麻,亚鲁,冯骥才,杨正,江格尔,汉苗,赫章,地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科院

2011-08-02 #小故事

苗族史诗《亚鲁王》英雄母题研究

苗族史诗《亚鲁王》英雄母题研究

亚鲁王,母题,研究,史诗,英雄,相结合,婚恋,婚姻,文章,亚鲁,分析,形态,禁忌,祖源,研究方法,信仰,历史,动力,学位,心脾,故事,文化,本论,精神,绪论,苗族,重点,过程,规范研究,章简

2008-11-1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