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逆行非洲29天 平安归来的12位湖南医疗专家经历了什么

时间:2008-07-08

今日中午专家组凯旋,他们乘坐祖国包机从赤道几内亚飞抵海南三亚,并在此进行隔离、休整

提示:本文共有 22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5月11日,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带着祖国的重托,奔赴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他们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湖南救治特色做法,与当地人民携手抗疫。

今日中午专家组凯旋,他们乘坐祖国包机从赤道几内亚飞抵海南三亚,并在此进行隔离、休整。专家组成员自豪地说:“我们向祖国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胜利凯旋后,专家组手书感谢信,致谢国航CA046航班全体机组成员。受访者供图

缘起

非洲求援,辞家驰援

5月,非洲新冠肺炎病例数加速增长,50多个国家超过10万例确诊病例。医卫系统薄弱,缺乏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系统认知,非洲“抗疫”的前景令人担忧。

多个非洲国家向“老朋友”中国求援。

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湖南从全省9个部门和单位抽调了12名专家组成国家专家组,援非抗疫。

5月11日,中国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举行的送行仪式上。新华社发

5月11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专家组成员出征前与家人话别。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抱着她爸爸——湘雅三医院检验科一位教授,说什么也不放手,就是不肯让爸爸走。见此情景,大家的双眼都红了。

送别的领导嘱托专家们:“湖南这个专家组代表的,是中国!”专家组成员带着重任奔赴非洲。

5月11日,工作人员正在装载援非抗疫物资。新华社发

礼物

万字建议书馈赠津巴布韦人民

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当地时间5月11日下午,专家组抵达津巴布韦。来不及倒时差,大家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此前,津巴布韦曾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专家们不辞辛劳,毫无保留地向津方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中津共建的奇诺伊医院是中津友谊的见证之一。受访者供图

实地走访、捐赠物资、专业讲座、现场互动、视频连线……在津期间,专家组总结出12000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递交给津方。

专家组领队、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代表专家组向津方提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受访者供图

“专家组来自中国湖南,那是毛主席的故乡,象征着两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再次印证了中国是津巴布韦的全天候伙伴。”津巴布韦卫生部莫约部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对津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更是一份拯救生命的技术性文件。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是怎么做到让3万多名医护人员不顾危险赶赴武汉的?是用工资吗?”在不同场合,专家组多次被津方官员、医护人员、世卫组织驻津官员问及同样的问题,这个灵魂之问引发了专家们的思索。

“肯定不是工资。”专家组成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孙爽斩钉截铁地回答,“穿上白衣的那刻,我们注定有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天地仁和,止于至善,这是医者的良知。这是我的答案。”

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彭玥的答案简单明了:“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中国!”

为表敬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专程致信感谢,为专家们签发国家荣誉证书。

赞誉

“中国专家组是希望之光”

当地时间5月25日,专家组结束在津巴布韦的任务,转战赤道几内亚。

专家组抵达时,该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1000例。当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近我国疫情刚刚暴发时的湖北,而无症状感染者的潜在风险更是难以评估。专家组将防护等级由黄区升至红区的全面战时状态。

专家组接连走访当地多所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随时解答疫情防控问题,在最前线为当地抗疫提供支持,并捐赠急需防疫物资。

赤道几内亚总理奥巴马接见了专家组,他深情地说:“赤道几内亚现在在黑暗中行进,我们需要一道光引领前进的方向。中国专家组就是给我们带来希望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向抗疫的胜利。”

专家组向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医院捐赠防护物资。受访者供图

专家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疫情防控、救治、培训、科普等方面编写了《赤道几内亚抗疫国家建议书》。赤道几内亚卫生与社会福利国务部长恩圭马称赞专家组是“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抗疫经验传播者。

祝益民向赤道几内亚递交《赤几抗疫国家建议书》,留下一份“带不走的中国技术”。受访者供图

没有来非洲之前,专家们无法想象将经历什么。

洁净的水源是奢求,停电是常态,不要说工作,连生活都变得非常艰难;防护物资匮乏,医生连自己的防护都没有办法保证;当检验试剂都耗尽的时候,还要想办法去诊断患者……

一个月来,专家组在非洲大陆驰行3600公里,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指导医院和防疫机构改善分诊流程、优化诊疗方案;他们开展救治和防控培训24场,服务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在电视台录制抗疫科普节目,在电台、网络讲述抗疫故事,线上线下互动、国内国外联动,听众和观众逾360万人次;他们向当地民众普及预防知识、深入隔离病房与临床医务人员讨论病例;向政府高层建言献策,答疑解惑,提交两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他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别代表处、英国国际发展署等国际组织对话,将中国的成功经验、湖南的实战成效向世界分享。

12位专家为中非友谊再添温情,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授、主任医师)、领队祝益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教授、一级主任医师、专家组组长胡成平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外事官员唐凌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李春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副教授王文龙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彭玥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副教授章迪

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徐芙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孙爽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张玉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邓志红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孙倩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逆行非洲29天 平安归来的12位湖南医疗专家经历了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医者仁心 愿平安归来

医者仁心 愿平安归来

武汉,疫情,背影,医疗,肺炎,工作,新型冠状病毒,义无反顾,郑霞,中共党员,最前线,最核心,来到了,春风,吹遍,一线,人体,专家,亲人,人群,医生,医技,信心,全副武装,决心,家伙,呼吸困难,呼吸道,天波府,家人

2010-02-19 #故事阅读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中国力量为非洲人民带去新的希望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中国力量为非洲人民带去新的希望

中国,专家组,肺炎,委员会,非洲,中国力量,祝益,方案,津巴布韦,湖南省,防控,专委会,医疗,医疗队,委员,国家,建议书,建议,急诊,湖南,病例,疫情,秘书,负责人,领队,培训,援外,监测,赤几,李琪

2008-03-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中国力量为非洲人民带去新的希望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中国力量为非洲人民带去新的希望

中国,专家组,肺炎,委员会,非洲,中国力量,祝益,方案,津巴布韦,湖南省,防控,专委会,三湘都市报,医疗,医疗队,委员,国家,建议书,建议,急诊,湖南,病例,疫情,秘书,负责人,领队,培训,援外,监测,赤几

2020-03-17 #故事大全

经历过后 人生值得……广州医生谈援汉

经历过后 人生值得……广州医生谈援汉

吴义,医疗队,病人,经历,医生,危重症,疫情,汉口医院,人生,医院,广州日报,没底,死亡率,病区,全媒体,平安归来,专家,共识,医学科,喊声,广州,心情,战友,时间,武汉,病床,酒店,肺炎,重症,管理

2007-05-17 #经典故事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丨我们都是战士 坚守也是奉献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丨我们都是战士 坚守也是奉献

巴塔,孙倩,中国医疗队,为他们,三湘都市报,几内亚,湖南省,疫情,物资,肺炎,赤道几内,首都,马拉博,主管医师,力所能及,李琪,胡元,在赤道,责编,卫生部,记者,中国,专家组,专家,专业,医疗,人员,全球,分队,名片

2009-05-17 #小故事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看到了中医在非洲的蓬勃生机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看到了中医在非洲的蓬勃生机

中医药,中医,医疗队,非洲,赤道几内亚,孙爽,三湘都市报,卫生部,中国,专家,中药,医院,时候,津巴布韦,模型,队长,香囊,李琪,张玉,从武,新布,江志,解香囊,陈香,副部长,责编,古巴政府,呼吸内科,大使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2-08-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丨国际抗疫彰显中国精神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之专家抗疫故事丨国际抗疫彰显中国精神

疫情,中国,精神,防控,习近平,中非,人类,中国精神,专家组,全球,肺炎,共同体,国际,命运,国家,湖南省,医疗,人民,方案,卫生健康,专家,世界,民族,理念,生命安全,践行,负责任,坚定不移,中方,团结合作

2017-12-31 #故事大全

信阳市中心医院首批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信阳市中心医院首批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疫情,患者,医护人员,宾馆,信阳市中心医院,市委党校,信阳,经历,关怀,救治,张克俊,为我们,市公安局,一线,仪式,人民,人员,党校,力量,后勤保障,危重症,局长,生命安全,生命,白衣天使,观点,肺炎,重症,风险,医护

2015-09-2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