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书法领域的“二王”指的是哪父子二人?

时间:2008-06-05

王羲之父子二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王献之(344 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给我们学习了解王献之书法留下宝贵资料。参考资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书法领域的“二王”指的是哪父子二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米芾书法取法晋唐 倾力追慕二王 为何晚年大骂二王

米芾书法取法晋唐 倾力追慕二王 为何晚年大骂二王

米芾,书法,二王,个性,古人,仕途,中秋帖,王献,王圣教,王献之,王羲,王羲之,沉着痛快,草书,风格,是这样,海岳名言,各各,天成,宋士,宋万,宋四家,尤可,张颠,朴野,益多师,苏东坡,董其昌,诸凡夫,郁勃

2009-06-05 #故事阅读

当代书法家中写字最好的 有二王神韵?

当代书法家中写字最好的 有二王神韵?

米芾,曹宝麟,二王,赵孟,先生,书家,坛上,精熟,评委,是一位,书法,人物,功力,实际,月入,笔下,程度,苏轼,观念,路子,风樯阵马,在书,展览,了学,戴尧天,曹先生,灵逸,沈培,简淡,黄庭坚

2011-05-31 #经典故事

为什么他可以被大家称为能与“二王”比肩的书法家?

为什么他可以被大家称为能与“二王”比肩的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楷书,布局,章法,二王,书法家,后世,文字,笔意,通篇,颜氏,可以看出,结体宽,唐京兆,向以博,微微,连贯,颜师古,颜书行,颜杲卿,中国书法,上都,和意,新风格,诸家,临沂,丰采,五世,代表

2010-03-13 #故事会

学欧楷不懂书法史怎么行 欧阳询书法渊源探析 跟二王魏碑有何交集

学欧楷不懂书法史怎么行 欧阳询书法渊源探析 跟二王魏碑有何交集

欧阳询,索靖,魏碑,虞世南,二王,江总,书法,影响,楷书,长安,经历,章草,智永,王羲之,王羲,钟繇,马观,一体,公元,建康,草书,衡州,九成宫,所以说,王羲之书法,这期间,龙藏寺碑,唐张怀,习风,任太常

2008-11-07 #经典故事

造诣直追“二王” 吴琚的书法好在哪里?即得米芾神韵又自成一格

造诣直追“二王” 吴琚的书法好在哪里?即得米芾神韵又自成一格

吴琚,书法,二王,米芾,造诣,诗词,得米,神韵,法度,气势,自成一格,笔意,笔法,所以说,云壑,吴七,唐宋两代,宗宪,宋四家,在哪里,郡王,当然了,导语,书学,七绝,书法家,侄子,作诗,代表作,取法乎上

2011-04-17 #故事阅读

苏轼赞他的书法当与钟繇 二王并行 从《三帖卷》看其超逸入神

苏轼赞他的书法当与钟繇 二王并行 从《三帖卷》看其超逸入神

张季明,米芾,局部,行书,襄阳,宋四家,二王,海岳,王献之,钟王,书法,书卷,外史,善书,众家,字元,太原,成就,绘画,沉着痛快,根基,所长,极速,祖籍,纸本,精品,苏轼,风樯阵马,诗文,运笔

2011-10-07 #故事大全

米芾书法真牛 瞧不起二王 苏黄蔡都不及他 宋徽宗也欣赏

米芾书法真牛 瞧不起二王 苏黄蔡都不及他 宋徽宗也欣赏

米芾,宋徽宗,书法,二王,蔡京,王羲之,王略帖,官家,居官,棺材,砚台,一只小船,众香国,宋四家,中来,周官,孙祖白,宋万,宋徽,王献之,有才,新得,谢主,隆恩,中不,自成一派,老和尚,读一,非常道,中排

2007-08-28 #故事大全

米芾的书法对王铎在二王上的造诣 到底有多大的帮助?

米芾的书法对王铎在二王上的造诣 到底有多大的帮助?

王铎,二王,米芾,书法,作品,创作,传统,圣教序,规模,典范,基础,方式,特点,笔法,风格,过程,作品中,于崇祯,堂奥,宗羲,梁尚书,王羲之,王献之,王之,王筠,赵孟,董其昌,发现了,一生,书学

2015-08-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