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列夫托尔斯泰为何要从军?是时代的诉求也是孤独青年的英雄情结

时间:2008-05-19

本文试图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剖析这位伟大艺术家所处社会的时代因素,家庭生活经历与个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探讨归纳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参军缘由,也

提示:本文共有 60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托尔斯泰的从军经历包含着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兼容并蓄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剖析这位伟大艺术家所处社会的时代因素,家庭生活经历与个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探讨归纳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参军缘由,也力求从更全面的视角深入理解他的军旅题材小说。

征服:铁血俄国的时代诉求

列夫·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形成的初期,世界上各大列强都企图通过掠夺别国领土或者建立经济、政治霸权的方式而凌驾于别国之上。沙俄也是积极活跃于其间的灾难制造者。它不光用武力镇压着欧洲的民主势力,而且还不断地向外进行着侵略扩张。17 世纪末彼得大帝开展了一系列“富国强兵”式的改革运动,这一举动也促使了俄国征服战争的爆发。依据史料,我们可以发现,此次改革不仅为俄国军队的胜利奠定了正确而坚实的基础,还促使俄军得以高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战绩。

随后在 18 世纪初期,彼得大帝就率领着俄国陆军和年轻的海军战胜了强大的瑞典军队,从而打通了通向波罗的海的“黄金之路”,为俄国人赢得了渴望已久的出海口。同样,在后来与普鲁士进行的“七年战争”中,俄国军队也在战争中屡屡获胜,士兵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的品格也为军队赢得了新的荣誉。并且在 18 世纪后半期,俄国通过两次俄土战争不仅掠夺了大片领土,还取得了土耳其给予的众多特权。这既实现了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也为其南下侵占巴尔干半岛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以说,18 世纪俄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战争对其历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首先直接体现为俄国疆土的扩张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俄罗斯帝国的疆土大为扩张了,疆界长达一万七千余俄里,帝国的人口从二千五百万增至三千七百万”。然后,彼得大帝、苏沃洛夫等著名统帅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天才的指挥才能,当时军队英勇顽强品格、无所畏惧的战斗意志以及强烈的军人荣誉感,为后世的俄国民众和军人树立了极佳的榜样,也创立了良好的传统。最后,几位著名统帅将前人作战经验的理论加以总结并与实战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战术思想和独立的军事艺术原则的军事论著,这为后世的俄国军官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19 世纪的俄国主要爆发了四次大型战争,首先是俄法战争。俄法战争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当初为了遏制拿破仑力图称霸并征服整个欧洲的野心,俄国先后与素有间隙的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典等国组成了第三、四、六、七次反法同盟,并于 1815 年 3 月 18 日在滑铁卢会战中彻底将法军击败。这一系列的俄法战争中最有名的当属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卫国战争爆发时,拿破仑一世已经在欧洲大陆赢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但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并让死敌——英国臣服,法国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大陆封锁”政策。然而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对法国扩张的戒心,他在参与政策一段时间后就退出了联盟,并成为欧洲大陆上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俄国的敌对行为招致了拿破仑的愤怒,也促使他萌生出通过战争迫使俄国投降的念头。1812 年 6 月,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开始率军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国由于防守薄弱且兵力不足的原因,名将库图佐夫采取了策略性撤退和焦土政策,把法军必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这一策略打乱了拿破仑速战速决的设想,也令他以战养战的计划破产。所以他只好深入俄国境内,期望能够以占领首都莫斯科为条件逼迫俄国投降,并签署对自己有利的条约。但当法军进入俄国腹地后,就遭到了军民的有效抵抗。再加之俄国寒冷的空气让远道而来的法国士兵开始水土不服,厌战情绪日见滋长。最终,在 1812 年 10 月,法军被赶出了莫斯科,而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也以丧失了五十多万人的惨败而告以终结。俄法战争之后,俄国也一跃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其次是高加索战争。这次战争是因为高加索山民反抗沙皇政府兼并车臣、达吉斯坦及西北高加索的殖民政策而爆发的,在发起人卡齐·穆罕默德及后期领导者的带领下,山民们为此顽强抵抗了五十多年。高加索反抗战争的后期领导者沙米尔虽然灵活运用多种战术,多次带领着高加索的山民打败俄军。但最终还是由于人数差异,1859 年被围困于山区的沙米尔在无奈之下只好被迫宣布投降被俘。然而反抗的战火生生不息,直至 1864 年俄国军队占领了穆里德教派的最后一个基地——克巴达,战争才宣告结束。高加索至此才最终被征服,完全处于俄国的掌控之下。

再次是俄土战争。俄土战争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17 世纪,当时两国就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其前后断断续续长达 241 年。19 世纪,两国之间共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之外,其余都是俄国胜利。这四次战争对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一,俄国借此确立了其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第二,俄军在战争中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经验,丰富了俄国的军事学术;第三,通过战争的洗礼,俄国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组织陆海协同以及大规模会战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体会,战役的诸要素得以发展;第四,新型武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能,也促使了工业的革命性变革。

最后是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其实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尔其、撒丁王国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导致的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内部瓦解时,虎视眈眈的俄国就企图通过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来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侵占巴尔干半岛的绝佳机会,而这也方便俄国在欧洲势力的不断扩大。但英、法两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却极力反对俄国的扩张,于是战争就由最初俄土两国之间的对抗升级至俄国单独面对英、法等多国的战争。虽然俄军将士们顽强抵抗,并在前期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但俄国最终还是在1855 年 9 月 8 日英法联军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后宣告战争失败。

拥有着天才的将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爱国军民的热情,因此“征服”成了这一时代铁血俄国的诉求和渴望。再加之这一系列战役大多都是取得了胜利,这让俄国人对于日后的强大以及美好未来充满了盲目信任。他们坚信可以征服一切,而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摧毁俄国。所以当俄国面临战争的威胁时,无论是军队将士还是普通百姓都会义无反顾地投身至战争之中。而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托尔斯泰,不管其愿意与否,无疑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四次战役中,托尔斯泰就亲身参与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役。当然,这只是列夫·托尔斯泰参军的一方面原因。如果说俄国时代因素的影响让托尔斯泰感受到了参军的命运诉求,那么源自于骨血中的爱国主义则是让托尔斯泰从小就具备了成为军人的基础。

传承:军人世家的耳濡目染

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上层的一个军事贵族家庭,他的先祖、外祖父都是曾经在沙场浴血杀敌且名声纵横军界的显贵人物。托尔斯泰可以说是名将的后代,或者说是“将门少爷”。对于托尔斯泰从军的家庭背景,我们可以一起来追溯一下他的家族历史。

列夫·托尔斯泰的先祖彼得·托尔斯泰生于 1645 年,是一位俄罗斯人。因为他的聪明机智彼得·托尔斯泰甚得彼得大帝的宠信,还曾在禁卫军里任职,并参加过 1696 年的亚速战役和 1710 年的俄土战争。彼得·托尔斯泰的曾孙伊利亚·托尔斯泰伯爵,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祖父,而列夫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就将他塑造成老罗斯托夫伯爵的形象。列夫的父亲尼古拉也是一位军人,他在拿破仑侵略俄罗斯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却不顾父母的反对和劝阻一心从军。从军之后,他参与了 1812 年卫国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并最终以中校身份退伍。对于父亲,托尔斯泰如此回忆:“象很多在亚历山大执政初期在军队中服务的人一样,他(尼古拉·托尔斯泰伯爵),不是一个现在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但是由于自尊心的缘故,他认为:在亚历山大执政的后期(反动时期),或者在尼古拉一世治下,是不可能在军队中服务的。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我们家里没有和任何政府官员有亲密的往来。在童年时候,我自然一点也不懂这些事,但是我知道我的父亲决不在任何人面前低声下气,也决不在任何人面前改变他那活泼、有趣、常常是戏谑的声调。我所目睹的这种自尊心,加深了我对他的爱与赞扬。”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父亲的这种生活态度也确实对他产生了影响,这也让我们不难理解他日后愤然退伍的决定。

另一方面,列夫·托尔斯泰的母系是沃尔康斯基家,他们据说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统治者的后裔。所以,托尔斯泰与很多俄罗斯贵族中的第一流家庭都有着亲戚关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祖父尼古拉·沃尔康斯基公爵多次在军中任职,他由最初的小小的军官在多次擢升后,官拜上将。托尔斯泰曾经这样回忆他的外祖父:“仆人和农民对他的重要与聪明,都是极其尊敬的,以至在我常常向他们问起他的时候,虽然他们有时说我父亲的坏话,但对我的外祖父,他们全都一致赞颂,说他聪明,又能办事,对于农民的福利正如对他那庞大的家庭的福利一样地关心。”

托尔斯泰除了相貌与沃尔康斯基公爵相似之外,他还非常喜欢外祖父的某些性格,曾经不无得意地讲过外祖父的故事。因此,托尔斯泰特意依据自己对外祖父的印象塑造了包尔康斯基伯爵这一人物形象。同样的,在《战争与和平》里,我们也可以在玛丽亚这个人物身上读出托尔斯泰母亲的影子。母亲的善良给了托尔斯泰很大的影响,他那反战思想的精神源泉自是继承于他的母亲。托尔斯泰的女儿在她写的《父亲》一书里说的:“托尔斯泰的这种善良性格是从哪儿来的呢?从母亲那儿来的吗?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托尔斯泰也许继承了他的祖父伊利亚·安德烈耶维奇伯爵的一个极其出色的品质。据说这位老伯爵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请求。他的孙儿也大有乃祖遗风,非常难得拒绝别人的请求。毫无疑问,他还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和蔑视权贵的正当的自尊心。”

去军队磨练似乎已经成为了托尔斯泰家族的惯有习俗,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一辈,更是有大哥尼古拉从军作为示范。崇武与爱国,这两种精神可以说是托尔斯泰这一俄罗斯军人家族最为显著的传承。在列夫九岁的时候,父亲尼古拉第一次带他去了首都莫斯科。当时年幼的托尔斯泰从父亲这位 1812 年卫国战争参与者的谈论中,第一次了解到了莫斯科民众面对拿破仑这位入侵者英勇不屈的业绩,这在他那颗稚嫩的心中洒下了爱国主义这一情感种子。关于这件事,托尔斯泰也在《回忆录》一书中记载道:“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当我看见莫斯科那些教堂和房屋时心中赞叹不已,这种赞叹也是由父亲向我谈论莫斯科时那种骄傲自豪的语调引起的。”此外,一些关于家族先人英勇从军的故事以及家人们对1812 年战争的描述,都在年幼的托尔斯泰脑海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不仅影响了托尔斯泰性格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他世界观的形成,这种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托尔斯泰决定放弃学业而去高加索从军这一行动。

追求:孤独青年的英雄情结

托尔斯泰可以说从小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父母的早逝,第二个家庭教师的不理解以及相貌的不起眼,让这个比别人更加早熟的孩子感到异常的自卑和孤独,这也注定了他极度渴望被人关注和爱。渴望荣誉、被人关注的情感和虚荣心的驱动加强了他成为军人的决心。正如他在日记里所倾诉的:“有的东西我过于喜欢,那就是荣誉。我的虚荣心非常强烈,而又极少得到满足,所以我常常担心,如果要我在荣誉和德行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可能选择前者。”

此外,托尔斯泰兴趣广泛,他从十四岁起就沉醉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惊险故事之中。在喀山读大学期间,他更是对文学十分喜爱,并阅读了大量的作品。所以对于作品中的战争和英雄,托尔斯泰充满了崇拜和向往。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品和作家主要如下:

首先是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作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荷马史诗“它不仅在希腊成为进行公民教育的教材和文艺创作的典范,而且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毋庸置疑,荷马史诗作为欧洲最早描写战争的优秀文学典范是没有理由不引起托尔斯泰的高度关注的。《托尔斯泰传》的作者莫德在其传记里写道:“从第一次欧游到第二次欧游归来的时间里面,他读的书和作家们的作品有勃朗特;荷马,他越来越喜欢荷马了……”。托尔斯泰他本人也曾在给不同的文学分类时,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和《战争与和平》一同归入“关于在一个历史背景上表现的风度”这一类。通过仔细对比《伊利昂纪》和《战争与和平》,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伟大的史诗般的巨著有着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诸如两者都是以重大的战争为背景;两部作品所描绘的场面之巨大、气魄之雄伟,都使其无愧于“史诗级巨著”;两者都描述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战争场面,并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的战斗精神;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者都写出了具体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生动刻画了主要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他们众多的异曲同工之妙中,我们不难看出荷马史诗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之深。

接着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托尔斯泰曾经亲口说过,他对于战争的最早的理解来自于司汤达。他承认,司汤达在《帕尔修道院》里对主人公在战场上的感受及主人公对历史事件复杂认识的描写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托尔斯泰说:“我非常感激他(司汤达),他教我了解战争。重读《帕尔修道院》里关于滑铁卢之战的描写。在他以前有谁这样描写过战争呢?那就是说,描写得像真的战争一样?你记不记得法布里克骑马经过战场而懂得了‘虚无’”司汤达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现实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托尔斯泰所继承,并融入他自己的战争观之中。这种继承使得托尔斯泰突破了对战争浪漫化、英雄化描写的既定套路,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原貌,表现出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最后是托尔斯泰的远房表亲——普希金。在很小的时候,托尔斯泰就对这位诗歌天才的诗作甚是欣赏,并能极富感情地朗诵并默写它们,对普希金的其他作品例如《唐璜》之类的书他也热情赞颂,自然普希金的思想和观点对托尔斯泰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普希金曾在作品中对库图佐夫的历史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只有库图佐夫一个人能够指挥波罗底诺战役;只有库图佐夫一个人能够作出这种英明的主动撤退,诱使拿破仑陷入一片火海的莫斯科,等待着覆灭时刻的到来:这一切只是因为只有库图佐夫一个人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并且这样奇妙地证明,他没有辜负这种信任。”托尔斯泰对于普希金这些方面的观点也是心领神会,并将它展示在自己作品的一系列辉煌的场面和情节之中。

托尔斯泰本身对于军队和战争在一开始是抱有着憧憬和幻想的,再加之本渴望只身在莫斯科成就一番功名的他却一无所获。所以托尔斯泰决定听从大哥尼古拉的建议,和他一同前往高加索,在军队中谋求一番新的事业。正如小说《哥萨特》中这样写的:“为了要孤独,为了要尝尝困苦的滋味,在困苦中考验自己,为了要经历危险,在危险中考验自己,为了要以劳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一下子摆脱旧的轨道,一切都重新开始,包括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幸福。那边才有幸福!他这样肯定,并且怀着憧憬未来幸福的兴奋心情,匆匆地奔向那个他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为何要从军?是时代的诉求也是孤独青年的英雄情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人物,作家,列文,主角,作者,故事,每一个人,作品,信仰,观点,托尔斯泰,小说,读者,安娜卡列尼娜,世界,主次,个人,名著,地位,女性,心理,文学,木偶,篇幅,着重描写,结局,绅士风度,绝色美女,身份

2012-07-24 #故事阅读

下面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简要阐述.骄傲的鹿 列夫?托尔斯泰一只鹿到小河边来

下面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简要阐述.骄傲的鹿 列夫?托尔斯泰一只鹿到小河边来

乔布斯,苏格拉底,哲学,苹果,智慧,人生,精神,一生,人类,化身,哲学家,故事,知识,启示,乔布,意义上,给我们,与众不同,苹果公司,世界,人们,大众,大脑,态度,时代,狮子,箴言,路口,诱惑,一生中

2020-07-08 #故事会

下面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简要阐述.骄傲的鹿 列夫?托尔斯泰一只鹿到小河边来

下面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简要阐述.骄傲的鹿 列夫?托尔斯泰一只鹿到小河边来

乔布斯,苏格拉底,哲学,苹果,智慧,人生,精神,一生,人类,化身,哲学家,故事,知识,启示,乔布,意义上,给我们,与众不同,苹果公司,世界,人们,大众,大脑,态度,时代,狮子,箴言,路口,诱惑,一生中

2020-07-15 #经典故事

如何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 写出好故事?

如何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 写出好故事?

故事,开头,情节,人物,节奏,读者,托尔斯泰,作者,主人公,结尾,视角,好的,情绪,时刻,距离,小娥,徐峥,谢玉,冲突,有些故事,圆形,悲剧,时候,结局,警察,生活,理查德,王宝强,陈忠实,好的故事

2012-07-17 #长篇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环俄留学」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环俄留学」

托尔斯泰,农民,作品,俄国,贵族,思想,生活,小说,创作,观点,作家,玛丝洛娃,农奴制,地主,亚斯纳亚,安德莱,波利亚纳,社会,艺术,战争与和平,革命,高加索,公爵,改革,沙皇,人类,世界观,评论,列夫·托尔斯泰,尼古拉

2020-08-02 #短篇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写过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列夫托尔斯泰写过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伊万,托尔斯泰,童话,俄罗斯,院子,卡列,安娜,宁娜,葛崇岳,先生,儿子,内容简介,和平,处所,材料,牲口,诗人,影响,是一位,加夫尼,尼雅,尔斯,斯泰,托尔,木犁,玛拉,罗良,罗斯,谢苗,中国作协

2020-07-31 #长篇故事

列夫 托尔斯泰的《穷人》请大家快一点「环俄留学」

列夫 托尔斯泰的《穷人》请大家快一点「环俄留学」

托尔斯泰,农民,作品,思想,安德莱,俄国,生活,贵族,公爵,观点,小说,人类,社会,创作,玛丝洛娃,评论,地主,作家,农奴制,艺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战争与和平,东西,埃尔,玛丽亚,革命,安娜,学校,行为

2020-08-02 #故事会

列夫 托尔斯泰的《穷人》请大家快一点「环俄留学」

列夫 托尔斯泰的《穷人》请大家快一点「环俄留学」

托尔斯泰,农民,作品,思想,安德莱,俄国,生活,贵族,公爵,观点,小说,人类,社会,创作,玛丝洛娃,评论,地主,作家,农奴制,艺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战争与和平,东西,埃尔,玛丽亚,革命,安娜,学校,行为

2020-08-2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