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现实主义作品何以绽放魅力——话剧《柳青》背后的故事

时间:2008-05-18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新华社西安6月18日电题:现实主义作品何以绽放魅力话剧柳青背后的故事新华社记者蔡馨逸我想圪蹴会儿,好久没有在皇甫的土地上圪蹴了

提示:本文共有 13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6月17日,演员在表演话剧《柳青》。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新华社西安6月18日电题:现实主义作品何以绽放魅力——话剧《柳青》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

“我想圪蹴会儿,好久没有在皇甫的土地上圪蹴了。”当舞台上,柳青在阔别已久的神禾原上缓缓蹲下,极具穿透力的板胡声响起,台下不少观众悄悄擦拭起眼泪。

17日晚,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柳青》在获得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后再次与西安观众见面,“柳青精神”又一次在观众心中燃起火种。

“我以前不了解柳青,也不了解那个时代,但这部话剧让我认识了柳青,更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他信念坚定、心怀人民、热爱生活、不畏困难,一言一行都是在把‘大写的人字写进魂里头’,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看完话剧后,90后观众周新尧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话剧《柳青》用艺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作家柳青为了文学创作,毅然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条件,俯下身子、扎根西安市长安区皇甫村14年,最终创作出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感人历程。

谈到创作初衷,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柳青的事迹和精神具有现实价值和激励作用,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为了走进柳青的精神世界,编剧唐栋花了两个多月搜集资料,研读《创业史》;主创团队多次拜访柳青的女儿刘可风;演员们数度到皇甫村采风,导演和主演还在村子里住下。艺术创作的金刚钻得到生活的泥土里刨,是话剧中柳青对妻子马葳说的话,也是话剧《柳青》创作过程的写照。

戏剧评论家胡安忍认为,《柳青》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现了柳青从一个带有一些“洋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与乡亲们心连心的“庄稼人”的过程,触及到了柳青的精神演化。这个变化不仅反映在他由县委大院搬到皇甫村的土庙,脱下白衬衣和背带裤换上对襟袄和中式裤,在农贸市场上向农民学习“捏码子”,还精准地体现在“圪蹴”这个泥土气息浓厚的动作上。

“圪蹴”是陕西关中方言“蹲”的意思,也是关中农民习以为常的动作。柳青的扮演者林波说,“圪蹴”是专门设计的动作,它表现的不仅是柳青像其他农民一样蹲下,还代表他把自己的身段下沉,把县委副书记的官架子放下,从动作行为到内心感受都去贴近农民。

实际上,不只是柳青,舞台上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有血有肉。马葳的贤惠、王三的倔、王家斌的耿直、雪娥的泼辣无一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观众随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愁。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农民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但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农民也有他们的快乐。”导演傅勇凡说:“他们的生活可能困窘,但他们不缺乏真心真性真情。农民同样有他们的爱恋、他们的讲规矩与好面子,这就是我理解的现实主义。”

话剧《柳青》从策划选题到创作排练,历时3年,“排好《柳青》剧目,学习柳青精神”的标语一直挂在西安话剧院的排练室里。“从柳青身上我真切学到了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精神,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精神,是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从的方向。”林波说。

胡安忍表示,话剧《柳青》的魅力,也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它能够观照现实,反映时代风骨,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激发出人们心底积极向上的力量。

6月17日,演员在表演话剧《柳青》。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6月17日,演员在表演话剧《柳青》。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6月17日,演员在表演话剧《柳青》。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现实主义作品何以绽放魅力——话剧《柳青》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剧本歌颂着崇高——话剧《麻醉师》《柳青》创作背后的故事

剧本歌颂着崇高——话剧《麻醉师》《柳青》创作背后的故事

柳青,唐栋,话剧,创作,陈绍,剧本,形象,故事,编剧,麻醉师,人物,人民,创业史,作品,小说,素材,主人公,冰山,命运,文华,文学创作,陕西,观众,西安,刘可,皇甫村,西京医院,西安话剧院,文化,五个一工程

2012-06-11 #故事会

十二艺节|话剧《柳青》:致那个用14年写下《创业史》的他

十二艺节|话剧《柳青》:致那个用14年写下《创业史》的他

柳青,话剧,作家,创业史,农民,唐栋,创作,皇甫村,西安话剧院,剧中,动作,大奖,团队,妻子,干部,小说,庄稼人,快板,文华,长安县,主创,接地气,包永,刘可,和建,扎农,基层干部,上海外高桥,新时代,文化艺术中心

2020-06-05 #短篇故事

用诗诠释杨柳青年画 再现西青传统文化魅力

用诗诠释杨柳青年画 再现西青传统文化魅力

七律,杜平,王昭君,华山,弟妇,撑伞,画师,钟馗,舒袖,西施,传说,冷宫,图片,吴王,围棋,子侄,将进酒,弯弓,昭君,桑园,汉元帝,潼关,玉女,皇帝,笙歌,输掉,桑园寄子,钟馗嫁妹,宋太祖赵匡胤,徐步

2011-10-27 #短篇故事

上海国际艺术节|聚焦改革开放40年 现实主义作品集结展演

上海国际艺术节|聚焦改革开放40年 现实主义作品集结展演

作品,故事,许村,生命,工程师,拆违,上海戏剧学院,大时代,小巷总理,全剧,折射出,社区,话剧,创作,生活,云峰剧院,中国,上海,上海市长宁区,板块,人物,事件,城中村,团队,导演,小人物,时代,现实主义,沪剧,病房

2016-06-27 #短篇故事

讲述作家柳青的故事 电影《柳青》西安盛大开机

讲述作家柳青的故事 电影《柳青》西安盛大开机

柳青,电影,乡土,影片,魅力,皇甫村,创业史,观众,陕西省,人民,全国,心路历程,深入生活,芦苇,记者,陕西,创作,多吉,成泰燊,田波,霍廷霄,电影人,艺术总监,国际信托,北京青年,家国,股份有限公司,电影制片厂,追梦,财政部

2014-07-29 #故事阅读

从“城中村”改造到老年医疗问题: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从“城中村”改造到老年医疗问题: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许村,故事,作品,生命,戏剧,拆违,时间,中国,版块,话剧,题材,王隽,王佳健,终极关怀,上海戏剧学院,上艺,云峰剧院,戏剧社,上海,剧照,城中村,基层,导演,工程师,民众,演员,艺术节,病房,改造,上海国际艺术节

2012-05-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戏骨朱旭吕中神演绎隔离故事!人艺17年前抗非典话剧《北街南院》上线

老戏骨朱旭吕中神演绎隔离故事!人艺17年前抗非典话剧《北街南院》上线

疫情,北京人艺,作品,非典,故事,观众,朱旭,全本,剧中,话剧,视频,网友,现实主义,为背景,北街南院,舞台上,任鸣,于震,何冰,吴刚,夏立言,张万昆,岳秀清,王俭,杨立新,濮存昕,龚丽君,寻常人家,中年人,事业

2014-04-21 #故事会

杨柳青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杨柳青镇,样式,编辑,题材,中国北方,石家大院,中国,年画,年间,建筑,文昌阁,民俗文化,灯笼,魅力,乾隆,于明,崇祯,津京,民间艺人,千年文化,不一样,别具风格,和发,杨柳青广场,都会,二十四孝,光绪,人物,剪纸

2007-02-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