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列宁 高尔基的故事

时间:2008-04-23

高尔基打碎花瓶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20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5 分钟。

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 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 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 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 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 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 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 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 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 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 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 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 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小学《语文》课本上一共学过6 篇关于列宁的课文:《认真学习》、《诚实的孩子》、《蜜 蜂引路》、《列宁怎样作文》、《列宁和卫兵》和《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1978 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 课是《绿色的办公室》,我没学 过。二年级时的基础训练里还有一篇文章,讲到列宁在狱中把面包捏成墨水瓶,曾经作为后 来课本里的正式课文,题目是《四个墨水瓶》。 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登山》和《三只灰雀》,是列宁的故事。 认真学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诚实的孩子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 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 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 “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 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 孩子。” 蜜蜂引路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 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 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 “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怎样作文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 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 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 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 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 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 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 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列宁和卫兵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 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 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 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 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 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 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 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 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 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 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 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 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 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 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 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 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 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 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 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 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 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 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 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 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 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 榜样。 高尔基的故事其他高尔基故事—— 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于尼日尼诺 夫戈罗德城(现名 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高尔基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 祖母家贫,十一岁的高 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 船上帮厨,做过脚夫、锯木 工、园丁、面包师等等以维生计,少年时期曾参加倾向民 粹派的大学生秘密团体;这一切 就是高尔基的“大学”。二十岁后,高尔基开始在祖 国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罗斯”, “看一看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在长期 的流浪期间,他一面做工,一面组织秘密小组,进行 革命宣传。一八九二年九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 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九十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如《马尔华》、《柯诺瓦洛夫》、《切尔卡斯》等)。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 燕之歌》(1901年);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 九十年代末,高尔基的创作思想臻至成熟,这时期高尔基发 表了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接着,《三人》1900也问世了。 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 《消署客》1904、《太阳的孩子》1905、《野蛮人》1905、《仇敌》1906等等。 一九0 六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高尔 基在许多作品中无情地抨击了作为旧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识(如中篇小 罗夫镇》,1909;《马特威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高尔基 发表的重要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罗斯漫游记》等。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 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 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 的大学》于一九二三年写成。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事》1925, 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 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 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 动,他曾担任《红色处 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一九三四年 第一次苏联作家 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在他的关怀 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1934 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他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 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俄罗斯作家申塔林斯基在前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档案中,发现列宁和斯大林统治时期有 关作家艺术家的大量秘密档案,皆属苏联政权的高度机密,多年被封锁,申塔林斯基把这些 史料整理成一本书,1993 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1995 年英国伦敦出版克罗福特译自俄文的 英文节译本《克格勃文学档案》,对了解斯大林时代苏联作家、艺术家遭受的种种迫害实情 以及死亡的真实原因和日期,都是第一手史料;倍受赞扬、地位首屈一指的高尔基,虽未被 监禁过,同样受到克格勃的秘密监视,苏联秘密警察总部档案室存有大量关于他的秘密材料。 跟列宁闹翻 高尔基被前苏联当局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也跟列宁有 “伟大的友谊”,但从克格勃档案 里看,高尔基与这位俄国“革命之父”之间发生过多次观念和政治冲突,几乎闹到决裂地步。 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高氏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 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十月革命发生后,高尔 基被事实震骇,在《新生活报》 (左派孟什维克办的日报,1917 月在彼得堡出版)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由此,1918 列宁则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第二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开幕时,列宁评论高尔基为此次会议写的文章“毫无共产党人气味,却有浓厚的反共性质。因此,这种文章绝不能在杂志 上发表。” 到了1920 年上半年,他们之间几乎断交,高尔基在列宁五十寿辰之际,把他同彼得大帝相 比,说:“看见这个伟人,总让人有那么一种恐惧,他随心所欲地摆弄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历 史杠杆。”1922 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准备整肃高尔基,他们从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里收集证据。此时,列宁和契卡总头目捷尔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宁和高尔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20 年10 月20 日,关于此次相见,有过一些戏剧化的描 述,如电影《带枪的人》(1938 年)。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如 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这是对持不同见解者的一种驱逐方式,两年之间有数十位知识分子被驱逐出国。可是苏共却 不让另一些需要出国的人走,1921 年诗人布洛克重病,高尔基一次次催促列宁和卢那察尔 斯基放布洛克去芬兰治病,但诗人还是在得到护照前去世了。18 天后,即8 月25 日,另一 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处决,罪名是白卫分子,尽管根本没有证据,高尔基对此案的求 情同样毫无作用。这两位诗人的死亡,开启了作家受害的时代。 1921 年10 日,高尔基写信跟列宁告别,离开苏联去了欧洲。1922 日写给苏维埃政府首脑里科夫:“亲爱的阿列克谢 :如果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这场审判以谋杀告终,那么这将是一件 有预谋的罪恶谋杀。我请求你把我的观点告诉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这不会使你惊讶, 因为在整个革命期间,我已经向苏维埃当局一千次指出,在我们这个充满文盲、没有教育的 国家里,毁灭知识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为。我现在坚信,如果社会革命党人被杀害,这一罪 行将会使俄国在道德上自绝于社会主义欧洲。高尔基”。他7 日也写信给法朗士,希望在欧洲唤起公众关注此事,流亡国外的孟什维克人士 主办的杂志发表了高尔基这封信。两 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总部。他写给法朗士的信产生广泛影响,惊动了克里姆林宫。列宁称高 尔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则指示《真理报》“就作家高尔基,写一篇措辞温和的文章,搞政 治的人不会把这种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发表”。一篇题为“几乎堕落到极点”的措辞严厉、 猛烈批判高尔基的文章说:“从这种政治声明可以看到,身在国外的高尔基在危害我们的革 命。他的危害极大……”。但也许是高尔基的呼吁起了效果,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革 命法庭通过的死刑判决,却没有执行死刑。 流亡意大利 高尔基和家人住在意大利的索兰托,他在整理他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撰 写文章和回忆录,与外界保持广泛的通信关系,身边朋友和客人不断。他已年近花甲,似乎 应当决定自己晚年的去留问题,可是当他听到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开列了一个书单,要 把所有图书馆里的《圣经》、《可兰经》、但丁和叔本华的著作下架的消息之后,决定宣布 放弃他的苏联国籍,甚至为此写了一份声明。 他为此受到来自两个阵营的强烈批评。莫斯科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公开说他是一具僵尸, 在文学上已成废物;流亡巴黎的旧俄人士则强烈谴责他跟苏联革命的关系,把他那篇关于列 宁的随笔视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奇耻大辱。高尔基《论俄罗斯农民》一书出版后,既引来克 里姆林宫的愤怒,也遭到一家流亡报纸的谴责,说他诽谤俄国农民。另一家报纸则刊登苏维 埃政府一项决定:如果高尔基进入苏联边境将会被逮捕,迫使高尔基马上声明自己忠诚于苏 俄,他唯一不能同意的就是他们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这一期间,莫斯科的秘密警察总部文件柜多了一份题为“高尔基在国外”的文章,无人署名, 也没有日期,可能是秘密警察派在外国的某个间谍撰写的一份汇总材料,以备发表用。 界对高尔基的各种报导,都在秘密警察总部有细致分析,国外流亡报纸都被打印出来,各种 文字都被译出。高尔基的大量信件,特别是他人写给高尔基的信,都被秘密警察总部收集。 高尔基1924 彼什科娃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现在已经到时候了,不要再谈论什么我是受某个人影响这种话。大家应当知道,我55 岁,我自己有非常 丰富的经验……如果我那么容易受影响,那么我很久以前就应当服从伏拉基米尔伊利奇, 他在影响别人方面无人能及,那么今天我就应当灯红酒绿,有芭蕾舞女演员们簇拥,坐着最 豪华轿车满城兜风……”这封信写于列宁死后六周。 秘密警察感兴趣的是高尔基的著作和观点,以及他对苏俄政权的敌人所持的态度。他的秘密 档案成为一项巨大工程,耗费大批特工的劳动。他的信件上有许多批注,如“送第七部”、“送 阿格拉诺夫”、“存档”、“对照原文查过”,等等。 秘密档案中有高尔基1927年9月8日写给身在苏联的年轻作家朋友维伊凡诺夫的一封信, 此信从未披露过,可以看出当时他的观点:“我天生就不能理解那种把群众、把一个民族或 是一个阶级理想化的做法。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不喜欢把人生的责任由个人 转移到群众、集体、某个党或某个集团。而且,我知道,一粒胡椒子比一把罂粟种更有生命。 我相信,如果我倒过来看问题,那就虚伪可笑了”、“当我想象俄国、中国、印度和所有其他 乡村地区那一片无知而又混乱的大漠,看到这大漠前面那位极为渺小、非常疯狂的俄国革命 者——尽管他发现了阿基米德的杠杆——便唤起我对这位俄国革命者命运的某种焦虑……” 从高尔基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他是怀疑、批评俄国革命的,为此他曾不得不流亡,但当他后 来回到苏联之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为什么要回国?关于这个问题,秘密档案没有 交待,也未见到关于高尔基的研究对此做出解释。 利诱与监视 1928 年,高尔基回到阔别近七年的俄国,但他只是要在苏联度夏,每年秋天还回索兰托。 斯大林亲自在莫斯科为他找了一幢房子,离克里姆林宫很近,是一位百万富翁的豪宅,这里 很快成为苏联领袖和艺术家、作家们聚会的地方。他还分到两座大别墅,有警卫保护,一座 在克里米亚,一座在莫斯科近郊。 至于这背后的事情,可以通过秘密档案来看。第二个阶段收集的档案从1926 到1928 此时列宁已死,斯大林执政,捷尔任斯基也死去,继任者是雅果达,一个极端阴险的克格勃头子,他手下的秘密警察,不仅遍及苏联,而且遍布海外。现在他们不仅继续收集高尔基的 材料,并且开始操纵他,秘密监视他的活动。 秘密档案显示,克格勃对高尔基的控制,主要通过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此人从1918 始为高尔基工作,聪明能干,成为高尔基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物,逐渐控制了他的社交、文学和出版方面的联系,处处代表高尔基。 未知克鲁奇科夫与雅果达相识之前是否与克格勃有联系,但他在1937 年被视为人民敌人和 反革命阴谋集团而随雅果达一起被逮捕后, 在狱中承认,雅果达经常来找他,他也去秘密 警察总部找雅果达;他 还承认,他找雅果达商谈去意大利看望高尔基;1932 他四千元,为身在国外的高尔基买轿车;1933年,高尔基没有足够钱买下索兰托的别墅, 雅果达给克鲁奇科夫两千元去支付,他拿了这笔钱,没有签写收据。 由此可见,高尔基侨居意大利时就受到苏联秘密警察的资助。高尔基当然知道这笔款子,这 种事很自然地使他与克格勃头子雅果达相识。秘书招认,不仅涉及高尔基,而且高家其他成 员也受到资助:他好几次从雅果达那里拿现金给M巴德勃格(高尔基最后一位妻子, 同时 又是HG威尔斯的情妇);1936 年雅果达交给他和高尔基的儿媳彼什科娃400 英镑,也是 给巴德勃格的;最后一次是在1936 (即高尔基去世后),彼什科娃告诉他,她从雅果达的私人秘书那里收到一大笔钱,她迷惑不解地说:“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硬塞给 这位秘书的口供中,提到与高尔基有特殊密切关系的两个女人。一位就是玛丽娅巴德勃格, 一个迷人而且大胆的女人,有好几个有名的情人,有人认为她是双重特务,既为英国服务, 也为苏联工作。 这种说法没有证据。高尔基秘书的调查案卷中有一个八人名单,她的名字 被列入“参与反苏右派分子组织”,只有她既未逮捕也未被处 决。1938 年雅果达及其他人受 审时,她已经远在伦敦,苏联秘密警察鞭长莫及。另一位女人是纳狄娅彼什科娃,高尔基 的儿媳,长得很 美,罗曼罗兰说她“年轻,非常美丽,单纯而且快活”,雅果达试图通过她, 更深地打入高尔基家庭内部。 斯大林的宠臣 高尔基于1933 年回苏联定居后,便受到秘密警察的警察来访和包围。甚至他的日常用品, 都与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一样,要由秘密警察部门负责。 庆祝高尔基创作四十年闹得很红火。斯大林下令以高尔基名字命名城市、研究所、街道等等。 有人战战兢兢对斯大林说,莫斯科艺术剧院是契诃夫创办的。斯大林回答:“没有关系。高 尔基是个没有用处的人,我们必须把他拴在党的身上。”高尔基接受了这些礼物,他也不必 害怕别人的批评,政府不许人们批评他。在斯大林的主持下,文学界开始崇拜高尔基。 1932 年10 月26 日,在莫斯科高尔基家有一次著名聚会,冠盖云集,有克里姆林宫的首脑 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他们谈笑风生,觥筹交错;还有五十余位 作家,如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斯塔姆、帕斯捷尔纳克、普拉托诺夫、布尔加科夫、巴贝尔等, 举止却相当恭谨自制。忽然,作家马利什金来到斯大林面前和他碰杯,诗人卢果夫斯科依大 声喊道:“让我们大家都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干杯!”此时,坐在斯大林对面的小说家尼基夫 洛夫,猛地站起来说:“我听厌了这种话!我们已经为斯大林的健康干了114 千次了。他大概已经厌烦这套了……”顿时冷场。斯大林伸出手,握着这位小说家的指尖说:“谢谢你, 尼基夫洛夫,谢谢你。我确实厌烦 这套。”几年后,那天晚上参加聚会者中,每四位就有一 位被投入监狱,许多人被枪决。被枪决者中也包括那位小说家尼基夫洛夫。后来,高尔基的 秘书在狱中交待,雅果达在幕后积极操纵文学界活动和作家协会主席人选,1934 年作家代 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他要高尔基写信给斯大林,推荐阿维尔巴科作主席。 有人说高尔基反对暴力,说他会反对1937 年的“大清洗”,因此斯大林才把他除掉。现在看 来,这种说法纯属编造。阿维尔巴科在狱中受审时证实,高尔基对秘密警察的工作给以极高 评价。高尔基对1932 日通过的法律毫无抗议,这项法律规定,12岁的儿童也可 以像成人一样判罪,包括死刑。他对著名作家科里乌耶夫和曼德尔斯塔姆的被捕漠不关心。 1929 年,他参观索洛维基,赞扬苏联这个第一座集中营。 在集体化时期,高尔基向当局提供一个骇人听闻的口号:“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1930 年11 月15 日真理报)。同时,当局策划公开审判“工业集团”,包括那些革命前的老一代工 程技术人员,高尔基如此写道:“读到关于那些恶棍的报告,我怒火填膺。”1931 他同意孟什维克人士受审,其中包括他以前的一些朋友,他称他们是罪犯和破坏者,还说他们还有人漏网,应当继续搜捕。他在一封信里称赞:“斯大林干得多漂亮呵!” 1934 年12 月,列宁格勒党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刺,给斯大林展开大清洗一个借口,许多 人未经调查或审判就以间谍罪名立即枪决。高尔基1935 日在《真理报》发表一篇文章为斯大林呐喊助威: “必须无情地、毫无怜悯地消灭敌人,不要理睬那些职业的人道主 义者们的喘息和呻吟。” 难堪的晚年 1934 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高尔基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 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完全成为政府的驯服工具,他不倦地颂扬斯大林,可是后者对他已毫 不在意。他建议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恶魔》,《真理报》立刻发表一个御用文人的 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义”。甚至,高尔基看不到报纸,克格勃有几次还专门为他印了一份 报纸,高尔基纪念馆就保存著这样一份报纸。 高尔基想去意大利旅游,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锁入囚笼。表面上他的名声仅次于斯大林。作 家什喀帕在回忆中,谈到高尔基绝望地喃喃自语:“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 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进退不得!我不习惯这种生活……” 高尔基在克里米亚的别墅度过最后一个春天。法国作家安德列 马尔罗去那里访问他。在苏 联秘密警察总部保存的巴贝尔审讯档案证辞中,提供了此次会见的细节。马尔罗问高尔基, 苏联文学现在是否正处于衰落阶段,高尔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时《真理报》正在批判什柯 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形式理论,以及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尔基非常关心,他不同意那些 批评;他心情抑郁而孤独,多次说有人不许他回莫斯科,去从事他热爱的工作。雅果达和克 鲁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迹可疑的女人和高尔基一起彻夜纵酒狂欢,直到高尔基昏昏睡去。克鲁 奇科夫控制了高尔基的日常生活,那些来访者都得经他挑选,使高尔基只能见到雅果达秘密 警察圈子里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骗子。 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 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 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高尔基死后,他的房子被彻底搜查,而且不只一 次。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被捕时,秘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个个切开,寻找他们需要的材料。 高尔基的可悲命运,耐人深思。他顺从于斯大林政权,享受最高的名誉和地位,却付出一个 知识分子最高的代价——人格的丧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参与残酷,宣扬虐杀,既是虐政的受 害者,也成为虐政的工具 一八六八年俄历三月十六日,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即马克西姆高尔基),生 于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 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后来,破了产的外祖父 把老房子卖掉,在卡那特街另买了一所房子。“这是一条没有铺装、长满了草,然而却很清 洁而且安静的街,它穿过两排色彩斑斓的小屋,一直通到田野。新房子比从前那所漂亮、可 爱;正面涂着令人感觉温暖恬静的深红的颜色;三个天蓝色的窗扉和一扇带栅栏的顶楼白叶 窗鲜亮得耀眼;靠左边的屋顶遮掩着榆树和菩提树的美丽的浓荫。”———《童年》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 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外祖母的疼爱和那 些如现实生活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 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 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记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丰 赡的滋养。 高尔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并已辟为作家纪念馆,当地人依高尔基原姓 亲切地称其为“彼什科夫小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列宁 高尔基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列宁和高尔基的故事

列宁和高尔基的故事

高尔基,列夫,阿列克谢,彼什科夫,斯克,马克西莫维奇,原名,剧作家,剧本,小说家,奠基人,小市民,政论家,敌人,散文诗,苏联,诗人,主要作品,现实主义文学

2010-02-26 #故事会

李四光 高尔基 列宁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

李四光 高尔基 列宁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

小仲,列宁,妈妈,孩子,高尔基,姑姑,花瓶,钓竿,孩子们,时候,踏板,仲揆,桌子,父亲,烂泥,舂米,表哥,揆一,李仲揆,屎克螂,塘里,一生,他用,人间,嘻嘻,小时候,油灯,浮子,白米,稻谷

2017-10-21 #短篇故事

谁能告诉我高而基的的主要内容和其中一个故事.作业帮

谁能告诉我高而基的的主要内容和其中一个故事.作业帮

高尔基,高尔,这本书,俄国,光明,外公,环境,社会,告诉我们,是多么,作者,个人,母亲,妈妈,悲惨遭遇,思绪,秘诀,面孔,什么是,我们现在,克里,哥尔,段深,阿廖沙,小业主,中生,好的,内容摘要,三部曲,一生

2020-01-01 #长篇故事

有正能量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比如列宁 高尔基 宋庆龄等 名人正能量小故事

有正能量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比如列宁 高尔基 宋庆龄等 名人正能量小故事

列宁,姑妈,花瓶,孩子,小时候,故事,屎克螂,儿子,妈妈,老师,承认错误,母亲,粪球,答案,不是我,有一次,子特,告诉妈妈,姑妈家,诚实守信,都满意,作业,书籍,事情,人民,功课,学习成绩,原因,因素,同学们

2008-07-29 #故事大全

《列宁在1918》中的芭蕾舞曾成观影热点 男女有别 视角有异

《列宁在1918》中的芭蕾舞曾成观影热点 男女有别 视角有异

列宁,观众,芭蕾舞,电影,天鹅湖,放映员,男同胞,女性,段落,片段,音乐,反应,场面,高尔基,人们,受众,大腿,女同胞,敌人,时候,炊事员,男性,舞蹈,镜头,叶兆言,吴鹤沪,成方圆,高尔,一部电影,一书中

2010-10-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2┃列宁的雪橇专车:劳斯莱斯独特的历史

故事2┃列宁的雪橇专车:劳斯莱斯独特的历史

列宁,劳斯莱斯,苏联,汽车,故事,台车,高尔基,俄罗斯,代表团,司机,幽灵,时期,莫斯科,公司,凯格,幽灵车,人间,专车,后轮,同志,大脑,总理,故居,话题,福特,英国,苏维埃,车库,雷斯,马力

2010-10-04 #长篇故事

隋唐大将裴仁基的生平简介 裴仁基的人物事迹

隋唐大将裴仁基的生平简介 裴仁基的人物事迹

裴仁基,李密,王世充,裴行俨,洛阳,杨谅,贾闰甫,萧怀静,隋炀帝,俘虏,儿子,对方,敌人,翟让,隋文帝,陈谦,大将军,侍卫,军队,将军,去向,大业,士卒,开皇,汉王,朝廷,机会,武德,隋军,按兵不动

2020-05-06 #故事大全

隋唐大将裴仁基的生平简介 裴仁基的人物事迹

隋唐大将裴仁基的生平简介 裴仁基的人物事迹

裴仁基,李密,王世充,裴行俨,洛阳,杨谅,贾闰甫,萧怀静,隋炀帝,俘虏,儿子,对方,敌人,翟让,隋文帝,陈谦,大将军,侍卫,军队,将军,去向,大业,士卒,开皇,汉王,朝廷,机会,武德,隋军,按兵不动

2020-05-2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