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详细笔记。梳理重难点

时间:2008-03-04

重点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

提示:本文共有 22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第一篇《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一、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重点)

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三、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题目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作者名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山中宰相”之誉,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背景资料:

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正是如此。

《答谢中书书》详细批注

问题探究

文章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作者写景虽仅用几十字,却囊古今,含四时,兼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尤以动静变化与搭配最具匠心:

一是山水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

《答谢中书书》写作特色分析

一、优美的意境。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将其再现,激起了读者的审美性质,从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的意境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山水相映之美,这里“高峰入云”,而山下“清流见底”,峰高水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景色绚丽动人;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景色,而四时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

二、缜密的结构。

本文虽是短文,可是作者构思精巧,将全文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叙议结合,使文章主题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分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

三、凝练的语言。

这篇短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一个“高”的总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体的印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三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非常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主题归纳

这封书信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文章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到监视,近乎流放,心中忧郁,但他仍有进取之心。月夜游承天寺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批注

写法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

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

疑难探究:1.领悟“闲”之意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2.领悟“闲”之情

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背景资料: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也体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思想感情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详细笔记。梳理重难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猜一猜《我是什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教师笔记重难点很清晰

猜一猜《我是什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教师笔记重难点很清晰

课文,自然段,冰雹,词语,生活,拟人,手法,人们,图片,句子,横折,脾气,变化,指的是,人类,动作,句式,太阳,实际,庄稼,意思,文章,池子,江河,灾害,用词,疑问,白衣,穿着,红袍

2017-01-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故事 大道理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师手写笔记突破重难点

小故事 大道理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师手写笔记突破重难点

玲玲,爸爸,自然段,课文,坏事,图画,好事,心情,小花狗,事情,时候,识记,对话,脏的地方,伤心地,故事,水彩笔,生活,张画,和玲玲,啪的一声,满意地,爸爸的话,弄脏了,声音,学生,孩子,形声字,本课,教师

2008-03-23 #长篇故事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八年级上册重难点 必考点总结 满满提分干货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八年级上册重难点 必考点总结 满满提分干货

语文,文学常识,知识,上册,年级,方面,资料,考试,古诗文,一生,主页,内容,发消息,初中语文,可收,头像,字词,常识,文言文,版面,清单,知识点,精力,老师,问题,课内,通假字,重点,高分,教育

2011-04-11 #长篇故事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备课笔记 学习重难点解析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备课笔记 学习重难点解析

玲玲,爸爸,心情,自然段,坏事,故事,重点,轻声,课文,指导,小花狗,爸爸的话,伤心地,写错,区别,哲理,好事,评奖,指导下,想办法,脏的地方,弄脏了,张画,由玲玲,生活故事,语文,儿童,上下文,事情,事例

2008-01-14 #经典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司马光,重难点,于庭,文言文,乐园,字词,组词,水缸,徐孺子,院子里,内容,孩子,瞳孔,资料,语言,课文,司马,言文,有一次,后院,小孩,捡起,月亮,水流,注释,现代文,瞳子,课堂,孩子们,小伙伴们

2020-06-23 #长篇故事

转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全册二

转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全册二

学生,课文,生字,交流,教师,词语,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小组,有感情,句子,板书,问题,同学,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孔子,全班,同座,课题,内容,特点,个词语,写字,指导,读写,自己喜欢,掌声

2020-09-25 #故事大全

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知识要点盘点 语文老师见了都想打印一份!

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知识要点盘点 语文老师见了都想打印一份!

知识,同学们,上册,盘点,单元,基础知识,时间,孩子,语文,重点,课文,资料,重难点,做练习,有家,元旦节,作用,从容应对,前提,学生,大部分,学校,学习成绩,家长,数学,才能,期末考试,漏洞,试卷,识记

2007-01-18 #故事会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7新课标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7新课标人教版

学生,课文,教师,生字,交流,朗读课文,词语,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组,句子,查理,掌声,学习目标,板书,问题,有感情,全班,内容,同学,铁罐,指导,引导学生,同座,金吉,写字,陶罐,变化,实验

2017-09-1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