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

时间:2008-02-01

80年代经典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原标题: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80年代的你会懂!

小时候,过年是很开心的事情,记忆比较深刻。80年代到90年代,总体上来说,过年还是很隆重的。但近些年的一些变化,大家纷纷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过年的流程

那时候进入腊月,就感觉到过年的气氛了。喝完腊八粥,就差不多可以倒计时。此后,年货就该开始准备了。炒爆米花、买瓜子,杀猪、宰鸡,准备新衣服。

期间看黄历,会安排一天扫尘。找一个长柄扫帚,把家里的蜘蛛网之类的全部清理掉。但是,房檐下有个燕子窝,一般是不动的。

到腊月二十多号以后,我就要开始写对联—这是我十几年的神圣任务。鼎盛时期,要连写六七天。

腊月二十七八开始准备蒸包子、蒸肉、卤菜。这些一般和我没什么关系。肉卤好之后,我可能切一些下来,放在木炭上烤烤。

年三十,算是正式过年了。早上起床首先去祖宗坟前烧纸。回来贴对联、贴门神、挂灯笼,这项工作一般是我和父亲完成。早年为了鼓励我练毛笔字,大门、小门、窗户、猪圈都要贴对联。

门神一般是财神,父亲很讲究,把福字倒着贴,讨口彩“福倒(到)了”。有一年贴一个招财进宝的门神,他找了钉子把“财”和“宝”字钉住,说要把财宝定在我家。

这些忙完,就该吃团年饭了。团年饭最早是轮流请。近几年孩子们都大了,两桌都未必坐得下,关键还都没处吃,大鱼大肉都剩下,就逐渐取消。

天擦黑,要去老祖宗坟前点蜡烛。这事一般我是主力。

除夕晚上要守岁。按照我们那里早年的规矩,要生起一大盆火。火越大寓意着越红火!因此用木炭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最好的烧巨粗的木料或大树根。不过后来换成砖瓦房之后,很少有人再这么做,折衷的做法是在门外生大火。路人如果经过,往往会奉承一下主人家:你家好大的火(寓意着你家好红火)!主人听了就很开心。这种节日,说话要非常注意,有一年,我发现火小了一些,便实事求是地说了句:“火快灭了”,被我父亲瞪了好久。可见,做个实在人,有时候不是件好事。

守岁的时候,一般是围着木炭火看春晚。据说城里面早就很少有人看春晚了,而且是各种鄙视春晚,最典型的是很多人瞧不起赵本山这种土包子。但在农村,至少在我们那一块,还是有很高的收视率。

在许多农村人眼中,赵本山是最好的笑星。他们不懂艺术,但看赵本山,他们会笑,就这么简单,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近几年的相声小品,充斥着网络词汇、流行词汇,他们听不懂,茫然了,觉得没意思。

一般在看春晚期间,都会停一两次电。少则半小时,多则两小时。停电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这边的陋习,除夕晚上为了显示家里有人气,所有的电灯都得开着,因为没人会在这关键时刻节约几块钱的电费,结果导致负荷过重。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比较差。去年看,居然将湖南除夕停电一事作为来看待,我瞬间就很无语。记者可曾知道,很多村子每年除夕停电,这事也算?欢迎今年到我们村驻点采访。

春晚结束,我们还不愿意睡觉,因为觉得幸福嘛。而睡着了就感觉不到过年的幸福了。就那样坐在木炭火边,等着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那时候大人也很“坏”,他们怂恿我和堂弟比赛,看看谁给爷爷拜年早。就这一句话,折腾我们一宿不睡,凌晨四点左右就去爷爷家。他们也都还在睡觉,门是被我们拍开的。

一般来说,大年初一一早,各家各户放鞭炮。鞭炮响声越大,声音越脆,寓意着来年越顺利。因此大部分很舍得花钱,买质量最好的。最怕的是那种声音特别钝,或者炸到一半熄灭的。大人会觉得这是来年的不祥之兆,往往骂半天。

然后吃饺子。早年饺子里面是包硬币的,一般硬币都是五分、两分、一分钱,谁吃上,寓意来年要发财。不过后来觉得这样不卫生,而且有安全隐患,就取消了。

除了给爷爷拜年比较早之外,一般情况都是早饭吃了才出门,从自己本家堂叔开始。10岁以前,长辈们忽悠我们小孩说拜年是要磕头的。我也就很认真给爷爷奶奶叔叔们磕头,然后得到压岁钱。

在自己本家拜年,一般是不带礼物的。正式的拜年,是给舅爷、舅老爷、舅舅这些外戚拜年,要带礼物的。

在我们那里,过去拜年是必须吃饭的,否则就是有瞧不起人家的嫌疑。这个其实很痛苦,因为有时候一天得吃八顿饭。

我的爸爸,有六个舅舅,所以那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在饭桌上。从大舅爷家开始,吃到六舅爷家。这一家还没吃完,下一桌又等着。

在我们那里,拜年还必须回礼,时间一般在初四以后。早年生活节奏慢,经常拜年就要花去六七天时间,然后在家接待六七天客人。

大约十几年前,我们这里每年开始组织元宵节民间文艺活动表演,我父亲担任着村支书,需要花很长时间组织村民搞彩排,然后登台表演,他们获得了很多次一等奖。我也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如果组织起来,是非常有战斗力的。

元宵节结束,年就算过完了。然后小孩子们开始期待下一个新年。

杀年猪

杀猪是小时候见过最血腥的场景,脑海里记忆犹新。

以前,我们那里几乎家家都养猪。少的一两头,多的四五头。平时喂剩饭,到过年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杀了。因为过年需要招待客人,需要杀猪做储备。

那时候村里有专业的杀猪匠,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自己组织完成。除了几个帮手,最主要的,就是那个敢于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把刀捅进猪脖子的人。

杀猪的时候,四五个大汉首先把猪从猪圈里拖出来,按在一块木板上,猪拼命嚎叫,粪便撒的到处都是。杀猪匠上前,明晃晃的长条刀,捅进猪脖子,血便喷出来,地上放着一个脸盆乘猪血,一会儿工夫,猪的叫声就越来越小了。

然后把猪抬进一个大木桶,里面是开水。这大概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吧。烫过之后,猪毛就很容易被除掉。

除掉猪毛的大白猪,被铁钩子倒挂在大树上,接下来就是开膛破肚。我们小孩一般会得到猪尿泡,当做气球玩。

当天晚上是要请客的。有很丰盛的菜。瘦肉、肥肉、大肠、小肠、猪肝、猪血。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那里小孩是不被允许吃猪血的,说是12岁以后变成大人才可以。所以我小时候一度很憧憬长大成人,能吃猪血的那一天。

当时杀出来的猪肉,会分给亲朋好友一些。剩下的,就要用于过年时招待客人。别人家杀猪,也会分给我们家。不过后来,大家就都不这么做了,养的猪一般会卖给贩子,得到现钱,然后用现钱去市场上买猪肉。

鞭炮的故事

鞭炮曾经是过年最喜欢的玩具。

童年的时候,鞭炮只有两种,一种是一串一串的绳鞭,一种是零散的雷子。雷子虽然声音大,但价钱很贵,玩不起;家长也不让玩,因为雷子威力太大,据说扔水里可以炸鱼。

我们一般买整串的鞭炮,如果点燃,可能十秒钟时间就没了。为了延长娱乐时间,我们拆成一个一个玩。那种鞭炮引线燃烧特快,所以一手持炮,一手点燃,然后迅速扔出去,鞭炮在空着炸开,感觉很刺激。

还有的时候把鞭炮放在沙子里,用长棍点燃之后,看到炸开黄沙一片的盛况。还有的时候,把鞭炮点燃,然后用瓷碗扣起来,爆炸的气浪把洋瓷碗推向半空,感觉很过瘾!还有扔厕所里面,炸出一片粪发图强,不过我没玩过。

如果买不起鞭炮,就要靠捡了。一般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放很多鞭炮,爆炸声音一结束,小孩们便一拥而上,把尚未爆炸的抢到手上,或者去捡那些漏掉没有响的哑炮。这个习惯造成了太多悲剧,很多小孩为了抢先,扑上去捡炮的时候都被炸伤了。

后来鞭炮的花式就越来越多了,擦炮、摔炮等更安全的鞭炮制造出来,还有冲天炮什么的。但我觉得还是当年拆散的绳鞭最刺激。

上坟

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土葬。每年清明、七月半(鬼节)、除夕,要给老祖宗上坟。

上坟这事,是歧视女人的,据说女孩子烧的纸钱无效。所以女孩子是不用参与的。

作为长孙,在上坟这个环节,很多年我都是主力。我们这里烧给亲人的纸钱,是必须自己用印模一个一个印到火纸上的,这活必须男孩干。我从五六岁开始,每次除夕一上午的任务就是干这事。直到很多年之后,堂弟接了我的班。

把纸钱准备好,就要去先祖们的坟前。由于历史原因,列祖列宗一般没有埋在一起,大部分时候只去附近的。如果路远,一般是在路边画个圈圈,然后烧纸。这个习俗估计全国都一样,因为我走过全国很多城市,大抵如此。虽然不环保,但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烧纸一般上溯到四五代。到祖宗坟前,先放一挂鞭炮。据说这样就能把老祖宗灵魂召来。然后开始烧纸,一边烧一边喊着让祖宗回来拿钱。往往这个时候,一阵风吹来,纸灰飘向空中。我们幼小的心灵就愈发相信鬼神是存在的。

从年三十晚上开始,要给老祖宗送亮,去坟前点一根蜡烛。这事一直要持续到大年初三。不过子孙多的话,可以分工。老大第一天,老二第二天,以此类推。

深更半夜在树林里可不是件好玩的事!每次深一脚浅一脚地,总觉得背后阴风阵阵,又不敢回头。只能加快脚步往前。

到家门口,回头,整个山上星星点点,逝去的和在世的人,共同准备迎接新年了。

压岁钱

80年代的压岁钱,大部分都是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算较高的标准了。收过的最少的压岁钱,应该是五毛。在收压岁钱的时候,是能感受到男女有别的。农村思想落后,很多亲戚给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的标准。所以一般我收到的要比妹妹多。

压岁钱拿回家,是要上缴大人的,用于开学报名。那时候学费很低,小学好像才十几元,压岁钱基本上就能解决学费问题。

到了90年代以后,压岁钱有些变味。标准被发财的人大大提高了,渐渐就涨到五十、一百。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亲戚见到小孩就开始散发钞票,而其他大人咬着牙也得紧跟,这让经济状况较差的亲戚非常吃力。小孩们也越来越明目张胆索要压岁钱。

最早我们收压岁钱,是要跪在地上给长辈磕头才有。而00后的小孩们,直接跑到长辈面前,高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有的亲戚给50元,小孩当场还不乐意,必须要红色的。这显然是大人们提前教过的。

据说大城市的孩子每年要收几千到几万的压岁钱,而且还可以自由支配。可是在我生活的农村,压岁钱的规模一般都在三位数,四位数都很少。

年过不下去了

过年这种形式,本质上是农耕文化的。在城市化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过年形式遇到了一些新变化,过去的那种过年形式很难继续。很多人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进入了城市生活,在城市里谋取了职业,这意味着只有几天春节假期。一般来说,大年初四就得上班。出门打工的亲戚,也往往正月初四或初六就得出门。于是拜年时间被压缩到几天内。过去那种一天走一家亲戚的方式,已经被快节奏的方式取代。由于时间有限,一些远房亲戚被忽略。即使如此,经常也是屁股没坐热,放下礼物就要走,赶着去下一家。

这种高节奏的拜年方式,产生了很多的麻烦。因为很多人只有三天假,必须在这三天跑完,时间冲突在所难免。以我家为例,大年初一,我爸爸要给他舅舅(我的舅爷)拜年,我要给我的舅舅拜年,我的表妹要给她的舅舅(我爸爸)拜年。既要有人走出去,还要有人在家搞接待。

过去,由于家里小孩多,是可以缓解的。比如老大老二去给舅舅拜年,老三老四留在家里接待客人,可是现在各家都只有一两个小孩,于是我们去舅舅家,是几乎见不到表弟表妹的,她们也去给舅舅拜年了;没有同辈人,也就没有了共同语言。

一些出去打工的亲戚,过年已经不回家了。一来火车票难买,二来过年的神圣感逐渐淡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去物质比较匮乏,过年可以享受到许多平时享受不到的物质。而现在是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所谓的大鱼大肉,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负担。

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过年,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了。尤其是当下一代都生活在城市,“年味”可能会越来越淡。越来越多的人,或许会在过年的时候,选择旅游的形式。那种热闹的春节,只能在记忆里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

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

鞭炮,压岁钱,时候,亲戚,小孩,时间,舅舅,大部分,形式,雷子,坟前,一家,方式,标准,烧纸,礼物,物质,舅爷,组织,纸钱,老祖宗,小孩们,那一天,会分,位数,全国,农村,原因,城市,大人

2020-07-07 #故事大全

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

那些年春节过大年的故事 80年代的你会懂!

鞭炮,压岁钱,时候,亲戚,小孩,时间,舅舅,大部分,形式,雷子,坟前,一家,方式,标准,烧纸,礼物,物质,舅爷,组织,纸钱,老祖宗,小孩们,那一天,会分,位数,全国,农村,原因,城市,大人

2020-09-06 #故事会

《新闻联播》里的春节|那些年的灯会 满满的都是记忆

《新闻联播》里的春节|那些年的灯会 满满的都是记忆

灯会,联播,新闻联播,造型,花灯,阿凡提,黑猫警长,弥勒佛,彩灯,画面,80年代,90年代,人们,冰灯,武松打虎,生肖,神话人物,传统,大戏,动物,吹泡泡,场面,大熊猫,年味儿,形式,形象,恐龙,故事,手法,灯谜

2020-07-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那些年的春节档是他们的擂台 成龙与周星驰不得不说的故事

那些年的春节档是他们的擂台 成龙与周星驰不得不说的故事

贺岁片,周星驰,成龙,春节档,电影,家人,喜剧之王,明星,影响,功夫之王,90年代,这部电影,主力,喜剧,市场,疫情,香港,合作,竞争,80年代,去看电影,动作电影,这个概念,周润发,洪金宝,黄百鸣,在拍摄,电影人,好的,不一样

2007-09-06 #短篇故事

【记忆】那些年 春节去城隍庙白相相的故事

【记忆】那些年 春节去城隍庙白相相的故事

城隍庙,豫园,上海,玩具,兔子灯,白相,良乡,老城隍庙,孩子们,历史,大人,小吃,小时候,拉洋片,湖心亭,猴子,元宵,奶油,宝剑,庙会,灯会,栗子,元宵灯会,很多人,得如,糖炒栗子,东西,人们,传统,冰糖

2007-01-01 #长篇故事

那些年南昌人热捧的春节神话传说

那些年南昌人热捧的春节神话传说

南昌人,余悦,梅联华,南昌,灶王爷,神话传说,民俗,晚归,家家户户,传统,人们,地方,城市,夜饭,年夜饭,扫到,抬阁,时说,爆竹,神像,糖果,菩萨,财神,短信群发,生活环境,这些都是,财神生日,取而代之,向玉皇,三道菜

2020-07-17 #故事会

那些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故事 还有2020年春节返程照 让我看哭了...

那些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故事 还有2020年春节返程照 让我看哭了...

爸妈,图片,妈妈,米克,行李箱,生活,武汉,后备箱,父母,东西,战争,高品质,生活之道,回家,士兵,时候,时间,爱人,女友,长大后,冰箱,口罩,大雪,姑娘,小姑娘,小时候,微光,灾难,热气,疫情

2020-04-15 #小故事

那些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故事 还有2020年春节返程照 让我看哭了...

那些疫情期间普通人的故事 还有2020年春节返程照 让我看哭了...

爸妈,图片,妈妈,米克,行李箱,生活,武汉,后备箱,父母,东西,战争,高品质,生活之道,回家,士兵,时候,时间,爱人,女友,长大后,冰箱,口罩,大雪,姑娘,小姑娘,小时候,微光,灾难,热气,疫情

2011-03-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