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看农业历史伟人张履详 和他的农业巨著《补农书》

时间:2008-01-25

这部书有上,下两卷,上卷的作者是湖州沈氏,世称沈氏农书,下卷由清初著名学者张履详辑补,称补农书

提示:本文共有 30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明末清初,在江南水乡苏,嘉,湖地区,产生过一部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后世颇有影响的农书,叫《补农书》。这部书有上,下两卷,上卷的作者是湖州沈氏,世称《沈氏农书》,下卷由清初著名学者张履详辑补,称《补农书》。后世把上,下卷合刊,总称《补农书》。

《沈氏农书》的作者沈氏,湖州连川人,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生平事迹已无法查考。从所留下来的农书看,大概在明崇祯十三年以前。沈氏曾长期亲自经营农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过深入系统的考察研究。《沈氏农书》是他长期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结晶,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继《农书》之后,有一部重要的江南稻区的地方性农书。

张履详辑补农书的时间是在清顺治十五年,距离明崇祯十三年相距不到二十年。由此可以推断沈氏大约是明末时仁,并且经历了明清变革时的大动乱,可能是一位具有反清复明倾向的人物。张履详在为《沈氏农书》写的跋中称:“按此书,大约出于涟川沈氏,而成于崇祯之末年。”张履详是桐乡人,沈氏是归安涟川人,他们在住地相距不远。张履详的外祖父家也在归安,也姓沈,对归安是比较熟悉的。张履详辑补的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地区的沈氏所写的书,应该对沈氏是很熟悉的,,但在跋中仅称:“大约出于涟川沈氏”。连作者的名字都不注明,是有用意的。因为,张履详曾是明亡之后,江浙一带汉族知识分子中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初处于一族的高压统治下,一人有罪,株连亲朋,张履详这样做,大概是为了避免万一出事,不致祸及沈氏家族。

张履详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出生在桐乡境内的一个小镇,杨园村,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杨园先生。虽然这里属于富饶的太湖流域,但从他祖父起,家道已经开始衰落,张履详七岁丧父,幼年生活很贫困,靠母亲纺织维持全家生活。张履详从小读书非常用功,十五岁时考取秀才,以后参加过几次乡试,但都没有中举,由于明末社会十分动乱,张履详也无心在外求官,于是,便回到本乡教书务农。

崇祯末年,张履详曾拜刘宗周为师,刘宗周是山阴人,明末著名哲学家,官至左都御史,政治上主张施行比较开明的政策,晚年告老还乡从事著作,明亡后,曾绝食二十日而卒。张履详在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上受到刘宗周的影响很深。

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次年浙江沦陷,六月清兵到桐乡,县令献邑降清。张履详曾绝食三日,后与浙江反清复明的代表人物吕留良等来往密切。顺治四年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稳固,张履详感到恢复明王朝已经无希望,遂决心隐居终身,时年三十六岁。但他反清复明的思想时有流露,直到晚年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倾向。

张履年从1647年起,在家乡一面教书,一面从事农业生产,过着自食其力的耕读生活。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不贪图安逸而过消极隐居的生活。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不贪图安逸而过消极隐居的生活。他常常说:人要有一点事业心,没有事业心的人,最后则毁灭了自己的一生。他认为:“治理社会,解决民生,以农业为先。一个人只要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无求于他人,而只有无求于他人,才能懂得廉耻。只有知道农业劳动的艰巨,才能不忘记求人时的难处;只有不忘曾求于人,才能树立礼让的风气。”张的人生观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在轻农业,鄙视农业劳动的封建时代,张履详把农业劳动提到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高度,这是很不容易的。他还针对读书和务农不能兼顾的观点提出驳斥:“人言耕读不能相兼,非也。”指出:“农夫半年闲。农活是有时间性的,一年中多则半年,而这半年中,每个月都有几天空闲,一天之内也有空闲的时刻。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读书,研究学问是很有用的。

张履详的耕读思想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年他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只是在社会动乱,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才回到家乡,通过一面教书,一面劳动的实践,才逐渐产生这种思想的。他的

“耕读”思想和我们今天的“半农半读”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他主张知识分子参加农业劳动,读书,务农可以兼顾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张履详平时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经常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劳动;对于种菜,锄药,养鸡鸭,喂猪羊,样样精通,特别擅长于桑园管理,其修剪技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张履详的农业生产知识十分丰富,有人曾称赞他:凡田家纤细之务,无不习其事,而能言其理。他自己也说:“予学嫁数年,咨访得失,颇识其端。”在他四十八岁时,终于完成了辑补农书的夙愿。

张履详研究农业生产和编写《补农书》时,非常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主张:

第一,“以老农为师”,“身所经历”。张履详认为“事无大小,都有一定的方法,遵循了它,既省力又可能成功;违背了它,不仅费力,而且最终要失败。所以不能不学,要学习必定要求师。学农活一定要向老农学习,就象读书一定要向有学问的人求教一样。”张履详在自序中说:“以身所经历之处,与老农所尝论列者,笔其概。”就是说:只有自己亲自实践过的,并且和老农讨论过的,才能写进书中。

第二,“屡试明验”。在《补农书》中,常常有这样的记载:“试之亦验”,他不仅强调要经过试验,而且要反复试验,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张履详在自序中曾说:“我是桐乡人,只熟悉桐乡的农业技术,如果用于嘉兴或秀水,就不一定适用。”

第三,“早作夜思,细心耐事”。张履详经常告诫他的子弟和学生,从事农业生产,一定要做到“早作夜思”,即除了白天亲自实践外,晚上也要开动脑筋。他说:“只要做到早作夜思,不断研究改进,到秋季一定有好的收成。”二要做到耐心。

由于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实践,书中记载的大部分是从他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并吸收了前人及当地老农的宝贵经验,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苏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不仅在当时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以后曾长期被广泛应用,其中不少原理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书中所记载的有关农业生产的许多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及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有关作物的产量水平,农副产品的价格等都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补农书》系统总结了明清时期苏嘉湖地区农业和蚕桑生产的经验,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许多重要的创造,例如,《补农书》对水稻品种不仅要求产量高,米质好,而且要注意选择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互相搭配,避免抢种抢收时农活过分集中,以致顾此失彼。他特别强调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认为“地气百里之内,而有不同。“因此,地区不同,选择的品种亦应不同。

《补农书》中,对于水稻的施肥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肥料的种类,配制,基肥和追肥的关系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关于追肥的时期,书中写道:“施追肥,必须在处暑后,绝不能施。”这与解放后,苏州地区农民水稻专家陈永康总结的“三黄三黑”的经验和理论是一致的。

烤田和灌溉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在《补农书》中要求“立秋”前及时烤田,促进根系发育,防止秧苗徒长,使水稻按时转入孕穗期;“立秋”后,水稻已经孕穗,这时绝不可断水,水少即灌。书中曾通过引用的几段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如:“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等。

《补农书》中还十分重视培育壮秧,所谓“秧好半年田”,它针对当地农民怕秧田播种稀了容易生长杂草,而盲目加大播种量的弊端,强调播种量要小,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适当稀播,培育壮秧,是解放后江南稻区重点推广的一项水稻增产技术。而《补农书》作者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补农书》中,对水稻的栽植距离要求很严格,指出“其播种方法,行欲稀,须间七寸,段欲密,容荡足矣”。张履详死于康熙十三年,终年六十四岁,他的一生不仅为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看农业历史伟人张履详 和他的农业巨著《补农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看历史农业伟人:兽医大师喻仁和喻杰和他们的著作

看历史农业伟人:兽医大师喻仁和喻杰和他们的著作

兽医,民间,养马,喻氏,兄弟,明王朝,马群,技术,喻仁,喻杰,马集,中兽医,六安,滁州,经验,马匹,养马业,制度,发展,官府,症状,和民,一带,人员,典籍,太仆寺,师父,方法,时期,瘟疫

2008-09-15 #经典故事

我国这部历史巨著 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伟人都特别爱看

我国这部历史巨著 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伟人都特别爱看

司马迁,历史,史记,一生,主席,传奇,史学,史官,精髓,祠堂,皇家,称呼,两司马,司马光,党中央,新中国,河边上,我国,伟人,中央,东西,世人,中华民族,中原,人民,事情,作者,傀儡,北京,写照

2014-02-28 #长篇故事

中国最影响世界文明的伟人故事

中国最影响世界文明的伟人故事

沈括,桃花,气象,小沈,白居易,山下,大诗,气象学家,气象科技,故事,书籍,同伴,冷风,兴趣,历史,地势,后人,地理,天文,庙里,常识,巨著,弄清楚,成就,散散心,文学,时候,母亲,梦溪笔谈,满山

2020-05-26 #经典故事

古代故事

古代故事

司马迁,史记,文王,不幸,个人,儿子,国王,巨著,纣王,其于,周文王,孔子,孙膑,左丘明,写下了,写出了,位置,一生,丑事,人间,人生,伟人,史学家,全瞎,光辉,先天下之忧而忧,历代帝王,历史,藏书,官吏

2011-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伟人 名人 能介绍其中的三四个事例。

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伟人 名人 能介绍其中的三四个事例。

自强不息,古今中外,罗斯福,华罗庚,故事,名人故事,有哪些,司马迁,司科特,周恩来,李广,爱默生,菲茨杰拉德,范仲淹,越王勾践,专家学者,二师,中华,事例,时候,初中,刻苦自励,历史,名人名言,古人,名人,史记,宫刑,宠妃,巨著

2020-07-27 #经典故事

尊敬父母小故事

尊敬父母小故事

父母,母亲,包公,父亲,韩信,事例,先生,子路,手指,孝敬父母,官职,霍金,活动,儿子,巨著,老师,居里夫人,才让,李鹏,毛泽东,毛主席,黄香,上海,亲戚家,人生,伟人,全国,历史,双目失明,名人

2020-09-06 #小故事

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的故事

于汉献,张仲,帝建安,张仲景,李时珍,医学,伟人,公元,河中,名医,巨著,嘉惠,后世,和平,景和,汉桓帝,疗效,经典,祖国医学,历史长,临床上,为人民,有所建树,理论上,河南南阳人,高尚医德,举世闻名

2020-09-06 #故事阅读

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的故事

于汉献,张仲,帝建安,张仲景,李时珍,医学,伟人,公元,河中,名医,巨著,嘉惠,后世,和平,景和,汉桓帝,疗效,经典,祖国医学,历史长,临床上,为人民,有所建树,理论上,河南南阳人,高尚医德,举世闻名

2020-09-0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