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亚圣”孟子的故事

时间:2007-11-22

孟子小时候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能安心读书 母亲为了给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择邻而处,经过三次搬迁,最终在学宫旁定居

提示:本文共有 17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父亲去世后,母亲仉氏将他抚养成人。孟子小时候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能安心读书.母亲为了给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择邻而处,经过三次搬迁,最终在学宫旁定居。

孟子在学宫旁边耳濡目染,学习演习礼仪,行为符合法度。然而,在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他又感到厌倦,学习松懈起来,走上了嬉戏玩闹的老路子。母亲得知之后十分生气。她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对孟子说:“你停止读书,就不能博学多才,扬名天下,就像这麻布剪断之后,就成为废品,毫无用处。”孟子心中惭愧,自此之后牢记母亲教诲,学习十分刻苦。

孟子对孔子创立的儒学十分感兴趣,而鲁国儒学最为兴盛。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孟子离开邹国,到鲁国拜师学艺。这时孔子的孙子子思已经逝世,他只好向子思的门人求学问道。

孟子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列国纷争不已、人民死伤无数的社会现实的思考,发展了儒家学说,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推行仁政。

回到邹国后,孟子仿效孔子,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见解。他的名声日渐高涨,邹、鲁等国的国君每有疑难问题,都会向他请教,遇到难以处理的国事,也请他出主意。

在七雄对峙的战国时期,邹、鲁这样的国家太过弱小,实现不了孟子以仁义拯救天下的高远抱负。于是,他带着学生,到东方最为强大的齐国去寻找机会。孟子反对“以力服人”的霸政,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与齐威王的观点不合。孟子终于决定离开齐国。齐威王派人送来一百镒上等好金作为盘缠,以表示自己对孟子的敬重。孟子坚辞不受,扬长而去。

宋国国君偃即位后准备推行仁政。孟子听到消息后,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便率领弟子们奔赴宋国。

孟子感到宋国缺乏实行仁政的诚意,就离开宋国,回到家乡。

滕国太子即位为君,这就是滕文公。他派人向孟子请教丧礼和治国之道,最终把他请到滕国,待之如上宾。

在孟子的鼓舞和支持下,滕文公决定实行仁政,他甚至接受了孟子恢复“井田制”的主张。

大致说来,井田制就是把九百亩方田分给八户农民,每户一百亩私田,耕种所得全归农户,剩下一百亩公田由大家共同耕种,收获的粮食上缴国家。这相当于国家按九分之一的比率征收赋税。

孟子指出,每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大家应该各有分工、各尽所能,然后互通有无。就好像农民收获粮食,工匠制作器具,只有相互交换,才能各得所需。

他进一步说,有的人劳心,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劳力,干的是体力活;劳心者治理别人,劳力者只能被治理;被治理者供养治理者,治理者接受供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孟子对劳心者、劳力者的区分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有时候也会成为统治者懒惰腐败的借口。

他希望将自己的仁义之道推广到全天下,弱小的滕国显然不能满足他的这一愿望。于是孟子带领弟子去往魏国。

年过花甲的孟子刚到魏国就受到隆重接待。魏惠王一心要报仇雪恨,十分急功近利,孟子则认为施行仁义,自然可以使天下顺服,劝说魏惠王先休整内政,让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两人政见多有不同,话不投机。

齐国在齐宣王当政时,位于国都临淄城西稷门外的稷下学宫十分兴旺,各地的学者汇聚一堂,研讨学术,议论天下大势,给齐王出谋划策。孟子觉得在魏国也无法实现理想,又来到齐国。

一天,有人牵着一头将要被杀掉祭祀的牛从堂下走过,齐宣王不忍心看它恐惧颤抖的样子,就下令把它放掉,用羊来代替。孟子说,如果国君扩展这份“不忍之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就能够施行仁政。齐宣王被他的高论折服。

孟子认为,人生来有恻隐之心,是仁的根源;有羞恶之心,是义的根源;有恭敬之心,是礼的根源;有是非之心,是智的根源。每个人都应该守护这善良的本性,不让它被恶劣的环境损坏。

齐宣王一心要吞并诸侯、称霸天下,不能接受孟子推行仁政、反对兼并战争的主张。他不听从孟子劝告,讨伐燕国失败,心中感到十分愧疚,给予孟子很高的待遇,让他在齐国宣讲学术,将来为他养老送终。

孟子却决定回到家乡,著书立说。他和他的弟子们一起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又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成了《孟子》七篇。孟子终老乡里,享年八十多岁。

孟子在后世被推奉为 “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他高明深刻的思想,自信饱满的精神,不为权势所动、执着追求理想的人格,有着令人景仰的魅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亚圣”孟子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孟子,孔子,亚圣,儒家学说,儒家,韩愈,高楼大厦,仁政,学说,思想家,思想,性善论,梦想,周游列国,朱熹,王安石,一生,仁爱,四书,国家,地位,基础,官方,荀子,理学,继承人,科举考试,诸侯,建立起,明清两代

2008-06-10 #短篇故事

儒家亚圣孟子追随孔子脚步周游列国 也失败了 为何?

儒家亚圣孟子追随孔子脚步周游列国 也失败了 为何?

孟子,孔子,君子,孟母,思想,仁政,脚步,思想家,故事,孟母三迁,这句话,诸侯国君,一生,主张,政治家,政治,时代,教育,周游列国,唐僧,政治主张,儒家,亚圣,儒家思想,利益,历史,厨房,史书,哲学家,国君

2016-04-02 #短篇故事

“亚圣”孟子说过三句话 足以影响一个男人一生的命运!

“亚圣”孟子说过三句话 足以影响一个男人一生的命运!

孟子,孔子,天下,圣人,这几句,亚圣,君子,图片,大丈夫,理念,网络,践行,孟母三迁,仁政,三乐,兄弟,父母,理想,经典,三件事,儒家学派,很多人,我所欲也,详细地,子思,富贵,王天下,称王,舍生,一乐也

2016-04-13 #故事阅读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剩下的二圣是谁?十人有八人不知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剩下的二圣是谁?十人有八人不知

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儒家,学说,后世,儒家学说,宗圣,亚圣,圣人,大贤,弟子,故事,老师,门人,十二人,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常喜,二圣,和发,好的,爱的,诸子百家,事实证明,事实,人以群分,传说,价值

2007-05-27 #故事阅读

孟子只是亚圣 孔子才是圣人 但有五位君主也被称为“圣人”

孟子只是亚圣 孔子才是圣人 但有五位君主也被称为“圣人”

圣人,舜帝,历史,孔子,君主,大禹,尧帝,夏桀,后人,帝王,孟子,明君,名的,功劳,四方,百姓,社会,贤能,首领,两个女儿,禅让制度,伏羲,向舜帝,娥皇,金庸,韦小宝,家天下,尊称,一筹,一团糟

2018-04-17 #故事会

孟子号称亚圣 却造成了延续千年的错误 易中天的解释我给满分

孟子号称亚圣 却造成了延续千年的错误 易中天的解释我给满分

易中天,春秋时期,规矩,宋襄公,时候,老师,孟子,中国古代,对方,五十步笑百步,文化,建议,战争,英豪,百家讲坛,现象,笑话,进攻方,战斗,不鼓不成列,意思是,给大家,大家好,中一,品三国,中专,下战书,个案,二战时期,主帅

2014-10-20 #小故事

孟子被称之为亚圣 他的成长经历和求官之路为何屡遭不顺?

孟子被称之为亚圣 他的成长经历和求官之路为何屡遭不顺?

孟子,齐宣王,故事,孔子,梁惠王,天下,孟母,孩子,魏国,孟母三迁,小孟,仁政,坟墓,思想,小孩,市场,游戏,百姓,父母,行为,历史人物,人人都,给大家,这个小孩,了学,出生于,力强,陈陈,子思,富贵

2018-08-06 #小故事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孟子庙怀古」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孟子庙怀古」

孟子,人们,山东,山东省,思想,邹城,亚圣,故事,人格,仁政,古木参天,圣人,孟庙,孟府,文物,气象,统治者,郑建,亚圣殿,天子,棂星门,美仑美奂,先哲,中心,价值,劲松,力量,十分重视,台阶,历代

2012-10-1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