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杜甫读书的故事

时间:2007-10-08

杜甫发奋读书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杜甫读书的故事还是很励志的。值得一看的哈,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 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 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 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712 770,字子美,出生在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别后人称为“诗圣”。他诗中永不衰退的政治热 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从古到今, 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 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这让董事后的杜甫 难过了很长时间。 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 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 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 满庭院。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 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 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众着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多年后,杜甫特别赋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看来,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彼此相通的。据说,但是草书 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书法大有长进。这种激昂顿挫的舞姿,对以后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了一定的启 发作用。 岁时开始作诗。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杜甫咏的是神鸟凤凰。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 征着王朝的兴盛。这似乎是一个预兆。 因为杜甫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 总是光环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杜甫写“诗史”安史之乱结束了。 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 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杜甫, 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 学史上,把他们合称“李杜”。 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 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 们成为亲密的好友。 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 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 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 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径,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折,懊丧的心情就不用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 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 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 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 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军,被抓到长安。 长安已经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 叛军解送到洛阳去。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 不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 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 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谏官。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起事来,过了不久,宰相房琯 音guǎn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 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 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 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 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 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 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 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 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 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 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 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 “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婆婆带着哭声说: “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 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 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 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 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 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 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又带了全家向东流亡。 公元770年,竟因贫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杜甫读书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唐肃宗,长安,叛军,老婆婆,诗歌,姑母,时候,李白,华州,安史之乱,官职,差役,百姓,诗人,读书人,生活,唐玄宗,唐王,有才,李林甫,诗中,一家,一面,书法,人们,作诗,公孙大娘,全家,凤翔

2020-06-16 #故事大全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曲江,桃花,黄鸟时兼白鸟飞,旷神怡,东五,读书的故事,京城,后人,思凡,形象,抓过,时候,景色,景致,诗圣,杨花,柳絮,毛笔,砚池,长安,趁兴,边走边想,随身携带,他忽然,唐代诗人,天气晴朗,是这样,桃花细逐杨花落,越想越

2020-06-16 #经典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曲江,桃花,黄鸟时兼白鸟飞,旷神怡,东五,读书的故事,京城,后人,思凡,形象,抓过,时候,景色,景致,诗圣,杨花,柳絮,毛笔,砚池,长安,趁兴,边走边想,随身携带,他忽然,唐代诗人,天气晴朗,是这样,桃花细逐杨花落,越想越

2012-03-30 #长篇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曲江,桃花,黄鸟时兼白鸟飞,旷神怡,东五,读书的故事,京城,后人,思凡,形象,抓过,时候,景色,景致,诗圣,杨花,柳絮,毛笔,砚池,长安,趁兴,边走边想,随身携带,他忽然,唐代诗人,天气晴朗,是这样,桃花细逐杨花落,越想越

2009-07-23 #长篇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姑母,客人,有一天,扬雄,杜审言,李龟年,杜预,名人,人们,一生,从这以后,人家,全书,佳作,兴致,凤凰,反复推敲,大将,大功,大拇指,奖赏,晋朝,才子,手笔,故事,技巧,文学家,杜家,朝廷

2020-06-16 #短篇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姑母,客人,有一天,扬雄,杜审言,李龟年,杜预,名人,人们,一生,从这以后,人家,全书,佳作,兴致,凤凰,反复推敲,大将,大功,大拇指,奖赏,晋朝,才子,手笔,故事,技巧,文学家,杜家,朝廷

2020-06-17 #小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姑母,客人,有一天,扬雄,杜审言,李龟年,杜预,名人,人们,一生,从这以后,人家,全书,佳作,兴致,凤凰,反复推敲,大将,大功,大拇指,奖赏,晋朝,才子,手笔,故事,技巧,文学家,杜家,朝廷

2010-09-14 #经典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读书的故事

杜甫,姑母,客人,有一天,扬雄,杜审言,李龟年,杜预,名人,人们,一生,从这以后,人家,全书,佳作,兴致,凤凰,反复推敲,大将,大功,大拇指,奖赏,晋朝,才子,手笔,故事,技巧,文学家,杜家,朝廷

2007-06-2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