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美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发展报告!

时间:2007-10-06

文:陈岸瑛、高登科陈岸瑛,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论系主任。高登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问卷调研、数

提示:本文共有 6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文:陈岸瑛、高登科

陈岸瑛,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论系主任。

高登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个案研究和实地考察,客观描述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阶段、规律和趋势做出一系列分析和研判。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工艺已从复兴走向振兴,品牌建设方兴未艾,跨界价值衍生初现端倪。

【关键词】传统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 新时代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传统工艺振兴指明了方向。2017年以来,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本课题组收集整理了一批传统工艺振兴案例,对其中的振兴规律展开了初步研究。2019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支持下,本课题组展开了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拟定了传统工艺振兴与否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借助问卷星平台为传统工艺企业提供了振兴状态自测量表。#绘画#

2020年1月初至2月底,课题组从参与调研的传统工艺企业中获取310份有效问卷,不仅从企业得分与实际运营情况对比中验证了振兴标准设定的有效性,也从答卷中获取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根据事先拟定的测评标准,310家企业中尚不具备振兴趋势的有99家,表现出振兴趋势的有111家,初步达到振兴状态的有55家,达到较好振兴状态的有38家,达到完全振兴状态的有7家。

本文假设,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工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具有的价值,除了其固有的产品价值,还有从历史文化遗产转化而来的品牌价值。本文认为,构建本土手工艺品牌,兑现传统工艺背后的无形文化价值,是传统工艺从业者在新时代的历史选择。

本次调研,初步印证了这一理论假设。参与调研的多数企业已具有品牌意识或拥有独立品牌,且从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中获得了超出产品之外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溢出价值。以下将从企业和品牌发展阶段、品牌市场定位、品牌传播维度和品牌公关与跨界价值衍生等四个方面,结合问卷统计数据和实地考察经验,就中国传统工艺企业品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判。

一、企业和品牌发展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工艺美术国营厂解体转制以来,传统工艺生产经营单位多数以个体、作坊与小规模企业形态存在。参与本次调研的310家传统工艺企业,年销售额30万元以下的占比29.35%,年销售额30—50万元的占比11.29%,年销售额50—100万的占比18.06%,年销售额100—500万的占比24.52%,年销售额500—1000万的占比7.74%,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9.03%。

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国营、国资、集体所有制企业占比仅有5.16%;个体、家庭企业占比最多,合计52.9%;家族企业占比12.9%;民营合伙人制企业占比8.06%;民营股份制企业占比20.97%。从企业经营模式来看,1.29%的调研对象以家庭副业谋生;个人工作室占比28.39%;有固定员工或徒弟的作坊和初创小规模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52.26%;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占比18.06%。从生产方式来看,纯手工制作的企业占比52.9%;手工制作为主,机械加工为辅的企业占比28.39%;兼有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两条生产线的企业占比18.71%。

本次发放的振兴状态自测量表,分4个方面给上述传统工艺企业评分。从得分情况来看,参与测评的企业普遍在品牌推广方面得分较低。这说明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尚在起步之中。

在参与调研的310家企业中,260家企业宣称拥有自有品牌(其中223家已注册并使用商标),其中203家在自有品牌基础上进行独立生产;6家拥有自有品牌,以外包的形式进行生产;51家在自有品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生产和外包加工两种方式进行经营。在无自主品牌的50家企业中,46家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4家为其他品牌代工。总体来看,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已具备品牌和法律意识并拥有自有品牌,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已开始输出品牌、寻求代加工。

不过,在310家企业中,以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为品牌的企业占比仍不低于62.58%。传统工艺企业的创始人多半有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而这些体制内授予的称号及其连带的品牌效应,并非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自然选择的结果。从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画廊、拍卖行等商业机制和美术馆、双年展等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按体制内头衔来为艺术品定价的机制已逐步让位于基于自由竞争的定价机制。与艺术行业对比,传统工艺行业的评价和定价机制目前尚不成熟。

所幸不少传统工艺企业已意识到上述问题,通过品牌建设,逐步将大师个人品牌转化为基于市场经济逻辑的家族和企业品牌,如姚建平刺绣、金大师乌铜走银等。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运营家族品牌的占比28.71%,运营企业品牌的占比52.26%,二者合计80.97%,明显超过大师个人品牌运营企业数。这说明,半数以上的传统工艺企业正在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靠产品服务质量和市场信誉而非靠“头衔”来证明自身的价值。《中华手工》杂志2019年12月发布的《2019中国传统工艺品牌调研报告》,也从其他统计口径(如品牌中英文名称和广告语)印证了这种新旧品牌运营模式各占一半的现状。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材料与工艺研究、面向现代生活的原创设计,是提升传统工艺产品质量的保障。参与调研的企业在拥有了自有品牌及一定生产规模后,多数将重心转移到材料工艺研究与设计研发。310家企业中,70.32%的企业拥有原创设计能力,69.35%的企业在材料、工艺方面有改良,44.84%的企业在工具和辅助设备方面有改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拥有原创设计能力,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了专利意识,在申请专利、改良材料、工艺、工具和辅助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了品牌竞争力。蜀江锦院、丰同裕染坊、姚绣等传统工艺品牌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品牌市场定位

品牌市场定位主要体现在目标客群和产品定位两个方面。传统工艺行业的目标客群,以往以政府、藏家、专业客户等熟人群体为主。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采购及礼品市场受到极大冲击;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传统工艺品的收藏、投资功能不断弱化,实用和享受功能日益凸显;随着文化消费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传统工艺销售逐渐从熟人市场向陌生人市场转移。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310家传统工艺企业中,目标客群以政府部门为首的目前仅占2.26%,以专业圈为首的占18.39%,以小众消费者为首的占50.32%,以大众消费者为首的占29.03%。传统工艺品牌的目标客群,已从过去的熟人和特殊销售对象,转向自由市场上的小众和大众消费者。

从产品首要销售群体来看,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使用者占比最多,说明产品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能与同类型的工业化产品竞争,且拥有异地代理和销售渠道;本地消费者和慕名而来的藏家占比接近,且比例较高,说明产品信誉度和品牌美誉度较高,能吸引固定的客群;来本地参观的游客占比最小,说明多数企业的产品定价较高或当地旅游业不发达。

产品定位,包括产品价位和主打产品功能类型两方面。以往的传统工艺企业,一般只有高价位产品,即作为艺术品出售的手工艺品。本次调研结果却显示,兼有多档产品生产线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兼有高档和中档产品的企业和兼有高中低三档产品的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具备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生产能力,其品牌影响范围已扩大。

以往的传统工艺企业,偏向于生产不具有实用功能的欣赏品和礼品。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主打产品定位为审美和馈赠功能的企业仍占较大比例,但实用功能所占比例却与之相当。其余如装饰功能、膜拜功能、教育功能等,也兼具实用性,能促进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云南鹤庆金属工艺的振兴经验,是从民族、宗教用品市场转向侧重实用功能的茶具市场,从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其中“寸银匠”“李小白银壶”等品牌在产品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探索值得关注。

三、品牌传播维度

品牌的建立,除了靠优质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也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宣传推广。传统工艺企业与普通文化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和动力。地方民众的认同是非遗项目申报和存续发展的基础。故此,传统工艺企业不仅要像一般企业那样努力扩大影响范围,还需关注品牌的本地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310家中的144家,将近半数传统工艺企业在当地缺乏传播渠道,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企业在制订品牌传播策略时忽略了当地民众,或者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此不够重视,导致企业缺乏在本地传播的渠道和资源。

其余166家拥有本地传播渠道的传统工艺企业,其展厅、展柜主要集中在当地知名景点。其余传播渠道依次为大宾馆、飞机场、火车站和知名餐馆,但占比都不高。飞机场、火车站为公共场所,展销场所主要由政府部门协调提供;宾馆、餐馆为商业空间,入驻难度大,但也更值得期待。在文化产业中,“艺术+商业空间”这一创新发展模式方兴未艾,相信不久也会扩展到非遗领域,形成“非遗+商业空间”的共享经济模式,从而为提升非遗项目的本地能见度提供助力。

品牌国内外知名度是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表征。本次调研结果显示,77.42%的企业经常参加国内知名展会,69.35%的企业经常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国内文化交流活动;49.35%的企业有作品被国内公立博物馆收藏,21.94%的企业在国内知名美术馆举办过独立展览;15.16%的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立了推广平台或销售渠道,23.55%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境内合作生产过产品或举办过活动,3.55%的企业有明星代言品牌或产品。对于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来说,请明星为品牌代言难度较高,但像“汝醉”这种核心成员不超过5人的初创品牌,却懂得借助《清平乐》等热播流量来为汝瓷酒具带货,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是值得其他传统工艺企业借鉴的。

中国传统工艺品牌传播近年来在海外也有不错的表现,24.52%的企业参加过世界知名展会,19.68%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境外合作生产过产品或举办过活动,17.1%的企业有作品被世界知名博物馆收藏,10.65%的企业在海外建立了推广平台或销售渠道。受惠于“文化走出去”政策,更有36.13%的传统工艺企业经常参加中国官方主办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动。

近20年来,移动互联网已逐步成为品牌传播的主流渠道,而传统工艺行业对此的反应是相对滞后的。2016年本课题组与阿里巴巴合作为非遗传承人做淘宝直播时,绝大多数传承人并不觉得有此必要。2020年春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却以倒逼的方式让无数传统工艺企业意识到在线推广的重要性。为此,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合作,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了首届“非遗购物节”。本次调研在疫情爆发之前进行,其结果显示,73.23%的企业仍以线下销售为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局面将大大改观。

四、品牌公关与跨界价值衍生

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和公益资助,这一点中外皆然。相较而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传统工艺扶持方面的投入要更大一些。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都获得过政府扶持,且多个企业获得过不止一种资助。在受资助的种类里,最多一项为与品牌推广直接相关的“参展、对外交流和媒体报道机会”,达到57.1%。其余的资助,特别是人才支持也有不少,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至关重要。2015年启动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迄今已使近10万传统工艺从业者受惠,多数传承人显著提升了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少传承人成为创新创业、非遗扶贫带头人,大批年轻有为的“传二代”为家族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注入了创新创造活力。

传统工艺从业者一方面从政府获得各类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回报地方公共文化事业,甚至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景德镇、宜兴、龙泉、德化、镇湖等地,都是靠传统工艺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5%的传统工艺企业对所在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带动作用,传统工艺品牌效应对于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发展、集聚创意人才具有显著作用。

除了政府公关,传统工艺品牌发展还离不开学术界的认可和支持。调研结果显示,接近九成的传统工艺企业与学术界接触频繁。66.13%的企业与相关专家学者保持密切联系;48.06%的企业经常被邀请到高校讲学;63.23%的企业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42.9%的企业有院校设立的教学实习基地;46.45%的企业经常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得益于院校和学术界的智库支持,绝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在非遗传承基础研究方面有投入、有成果。无论是对非遗项目的历史演变和传承脉络梳理,还是对材料、工艺的深入研究,都有助于传承人及其企业把握传统工艺背后的无形文化价值,并将这种文化价值转化为产品和品牌价值。

传统工艺企业所拥有的无形文化价值和品牌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通过“非遗+”模式,产生产品销售之外的品牌衍生价值。令人欣喜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传统工艺企业,近85%有跨界合作的经验。通过各种机会,25.48%的传统工艺企业与设计师、设计公司开展过合作。目前跨界合作较多的领域,依次为教育、文博文创、旅游、地产建筑家居和服装饰品行业。

课题组的实地观测经验与上述统计结果基本吻合。产量低、单价高的传统工艺,如想实现产业化、批量化,一般而言需要在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中实现质和量的转化。目前较容易实现的跨界合作形式,是“非遗+教育”和“非遗+旅游”,如非遗体验课、材料包、非遗特色游路线开发,再如投放到文旅、教育渠道的文创衍生品。地产、建筑、家居和服装饰品行业虽然消费需求和经济体量大,但目前尚缺乏专业经纪人或中介公司来完成传统工艺企业与这些行业的对接,因此占比不高。

跨界,意味着从熟悉的领域跨入不熟悉的领域。传统工艺品牌目前虽然大量跨界到旅游和教育行业,看起来热闹非凡,其专业化发展程度却乏善可陈。专业人做专业事,强强联合、分工协作才是跨界合作之道。传承人或许擅长做手艺,却并不擅长中小学教育,然而国内多数地方开展的非遗教学只是简单地请传承人展示技艺,却很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再如景区中的非遗体验,绝大多数只是将某个容易操作的环节搬到现场,一成不变地让游客体验同一个动作。这些手工体验活动很少经过精心设计,也没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游客领略传统工艺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上现象表明,传统工艺品牌跨界合作尚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不过,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发展趋势整体向好,发展空间较大。如前所见,参与调研的传统工艺品牌大多数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基础研究、原创设计能力,无论是政府扶持还是学术支撑,无论是推广销售渠道还是消费市场规模,都有不错的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手工艺品牌。其中部分品牌已产生了超出产品之外的价值,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兑现了这一溢出价值。

作者:陈岸瑛、高登科

本文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760004)阶段性成果。

美术研究|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

美术研究|中国画线条除表现结构轮廓,还传达画家的情感意趣!

美术研究|论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表达和意境表现!

美术研究|论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

以笔墨为例,绝不仅仅是笔与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美术研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美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发展报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开眼界!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 竟能做出这些创新设计

大开眼界!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 竟能做出这些创新设计

设计,智慧,中国传统,儿童,先进性,层面,项目,造物,针灸,研究,张焱,产品创新,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品,传统,产品设计,人才,功能,基因,学员,教师,时候,疗法,肌肉,启迪,工业设计,性问题,设计研究,都是在

2010-03-30 #经典故事

我的毕设故事工艺美术系刘晓书:以纤维之“微”见工业革命之“著”

我的毕设故事工艺美术系刘晓书:以纤维之“微”见工业革命之“著”

工艺,纤维艺术,琉璃,手工艺,玻璃,艺术,科技,进步,传统,工作室,陶瓷,时代,材料,毛线,研究生,纤维,刘晓,传统文化,专业,作品,形式,本科毕业,手镯,戒指,材质,毕业生,硕士,项圈,创作,发展

2020-08-22 #短篇故事

大师庞薰琹的故事

大师庞薰琹的故事

庞薰琹,贵州,少数民族,绘画,纹样,中国,上海,山民,美术,展览,研究,艺专,图卷,常熟,油画,工作,生活,庞鸿文,不属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个人,任教授,先生,传统,光绪,国统区,宣言,巴黎,成都

2014-08-07 #经典故事

“非遗璀璨 薪火相传”第二届黄志伟师徒作品展已在顺德拉开帷幕

“非遗璀璨 薪火相传”第二届黄志伟师徒作品展已在顺德拉开帷幕

黄志伟,大师,作品,师徒,曹锋,陶塑,佛山市,徒弟,研究院,陶艺,传统,广东省,石湾,艺术,文化传承,石湾陶塑,作品展,艺术馆,容桂,副会长,创作,展览,石湾陶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化艺术,陶瓷艺术,中国,分会,作品集

2010-10-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听唐三彩“守艺人”讲述“东方艺术瑰宝”技艺传承的故事

听唐三彩“守艺人”讲述“东方艺术瑰宝”技艺传承的故事

唐三彩,工艺,技艺,洛阳市,釉色,高氏,创作,美术社,传统工艺,家族,洛阳,造型,配方,研究,传统技艺,三彩,产业,作品,博物馆,原料,历史,基础,姿态,工匠,政府,时候,雕塑,烧造,琉璃瓦,用心

2015-10-10 #经典故事

75秒|“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作品《五虎上将陶板》经历上百次烧制试验

75秒|“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作品《五虎上将陶板》经历上百次烧制试验

黑陶,毛军,德州,作品,五虎上将,工艺,金奖,创意,厚度,形式,中国工艺美术,刘向阳,建坤,中国,京杭大运河,人物,传统,创作者,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师,州市,雕刻,深圳,文化,技术,技艺,斩获,新闻记者,汉简,载誉归来

2019-03-31 #故事阅读

中国7岁中华传统绘本故事书

中国7岁中华传统绘本故事书

...术,风格,秦二世,传统绘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粹,世界,中国,代表作品,剧目,全剧,哪吒,图文

2020-06-01 #故事大全

我的返乡实践故事|“感悟沈绣 聆听昆曲”—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线上线下共实践

我的返乡实践故事|“感悟沈绣 聆听昆曲”—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线上线下共实践

沈绣,昆曲,刺绣,南通,苏绣,沈寿,作品,文化,艺术,南通市,士大夫,传习所,工艺美术研究所,团队成员,中国,传统,剧目,历史,女红,工艺,艺术馆,节奏,曲笛,地方特色,品色,三弦,丝线,人物肖像,人类,光泽

2020-07-2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