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时间:2007-09-14

写家里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来源:中少图书(zhongshaobook)

林汉达的写作秘籍

——林力平和你分享爷爷林汉达教我写作文的故事

4月8日(周三)20:00

喜欢历史故事的小朋友对林汉达一定很熟悉。林汉达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通俗读物作家,是畅销半个世纪的儿童历史启蒙读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作者。林汉达先生擅长通俗读物写作,尤以写作历史读物见长。

林力平先生是林汉达的长孙,从小受到爷爷的影响,深得其写作真传。

本周三晚8点,我们邀请林力平先生做客直播间,他准备了很多从林汉达那里学到的写作秘籍,将一一分享给小读者们。

直播看点

1. 写作文为什么要用普通话?

2. 写作文时为什么无话可写?应该怎么办?

3. 语文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主讲人介绍

林力平,1954年生于北京,1978年加入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从事舞蹈音像、专题片的制作、编辑与出版。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91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2007年初担任首任中国舞协理论研究部主任(正处)。主持过全国各类专业舞蹈编导、创作、教育、表演等大型专题研讨会,舞剧、舞蹈创作发展高峰论坛数十场。编辑审定、出版了数十万字的全国大学生一、二届舞蹈比赛成果汇编《舞蹈论文集》两部。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追忆我的爷爷——林汉达

作者:林力平(林汉达长孙)

我是爷爷的长孙,生于1954年。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在西单辟才胡同10号的四合院里,其乐融融。到了1961年,我开始上小学。在和爷爷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尽管我还是个孩子,也受到了他老人家很多影响。

林汉达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周日的上午,爷爷经常邀请其他几位爷爷奶奶来家里做客。听我母亲说,爷爷邀请来的都是著名语言学家和表演艺术家们。有几次,我溜边儿坐在了墙角的小板凳上,两手托着腮帮,想听听这些爷爷奶奶到底在聊些什么。

客厅里坐满了人。一开始,他们会讨论词语:这些词为什么同音异义?那些词又为什么一词多义?时常争得非常热烈。有时又会讨论起方言:为什么上海人“头”、“豆”不分,“黄”、“王”不辨?为什么普通话里没有这种现象?爷爷由此经常提起推广汉语拼音的必要性。等到吃饭的时候,时而这位爷爷来段评书,时而那位奶奶来段京剧。他们来上一段就骤然停下,互相探讨起评书、京剧中词语的特殊用法,接着再来下一段。我对国粹艺术的喜爱,大概就源自那些个说说唱唱的愉快周末吧。

我最爱听的是快板书。爷爷讲不同节奏的竹板打法,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而不同的韵味可以用不同的方言来表达。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跟妈妈闹着要去西单商场买一副竹板来学,妈妈爽快地同意了。以后在放学的路上,我总是兴奋地从书包里掏出崭新的大小竹板,迈开大步,两手打起了刚学会的节拍:啪叽叽啪!啪叽叽啪!啪叽叽叽啪——叽叽啪!嘴里唱道:“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个理发铺;理发铺,手艺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得脑袋起大包……”那些日子,着实过了好一阵瘾。

还记得我在西城二龙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连日风风火火地看完了一部《水浒传》,就常在自己的作文里夹上几句半文半白的话,“大喜、大惊;但见、且说”之类的词语,以为添了这些词儿,就一定有了长进。一天,我在语文课上得到了老师的几句鼓励,心里挺高兴的。一放学,我就连跑带颠地回到家里,一头闯进客厅,掏出作文本拿给正在写作的爷爷,心想,没准儿爷爷也能夸我几句呢!爷爷微笑着接过那篇作文稿,扶了下花镜看了起来。不一会儿,爷爷耐心地对我说:“力平,在白话文中直接加入文言句,要看具体的语境,生搬硬套不代表文章写得好,只能说明行文落后于时代。”爷爷眼瞧着正在发呆的我,就笑了笑说:“以后做作文一定要语言通俗,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可以用讲话时常用的那些短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写出通顺的文章。”我懵懂地点了点头,爷爷看我好像听懂了一点儿,就建议我读一读他写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我那年十岁,看到爷爷在书中的序言里给自己定出了三个要求,作为语文学习的方向,那就是“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后来爷爷又补充道:“我所说的三点要求,只是外表,还要在内容上有三性,即知识性、进步性、启发性。”我当时还理解不了这些话。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重温这段话语时,我才茅塞顿开。

几十年来,《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以其丰富多彩的版式,古朴精致的插图,给新中国一代代少年儿童留下了宝贵的记忆。这些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历史故事,如今读来仍然感到欣喜而温暖。欣喜的是,过了近半个世纪,爷爷写的历史故事仍以全新的面貌影响着现在的孩子。温暖的是,我可以借着这套书,重拾起与爷爷相处的点滴记忆。

爷爷那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优秀品格,充满理性、富于睿智的教育思想,幽默风趣、文如其人的写作风格,胸怀坦荡、表里如一的君子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延伸阅读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林汉达/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先生编著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这本书从春秋时期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三国归晋,共122个故事。林汉达先生以丝珠串线的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从春秋直到三国一千多年的历史,同时配以刘继卣等名家绘制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图书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半个多世纪一直畅销不衰,已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

戳这里,查看最新最全课程预告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爷爷,林力,故事集,先生,中国历史,竹板,长孙,语言学家,写作文,妈妈,秘籍,爷爷奶奶,舞蹈,影响,上小学,历史故事,京剧,作者,作文,故事,半个世纪,历史,孩子,插图,方言,文章,时候,春秋,普通话

2020-09-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爷爷,林力,故事集,先生,中国历史,竹板,长孙,语言学家,写作文,妈妈,秘籍,爷爷奶奶,舞蹈,影响,上小学,历史故事,京剧,作者,作文,故事,半个世纪,历史,孩子,插图,方言,文章,时候,春秋,普通话

2017-01-16 #经典故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好读背后的写作秘籍

林汉达,爷爷,林力,故事集,先生,中国历史,竹板,长孙,语言学家,写作文,妈妈,秘籍,爷爷奶奶,舞蹈,影响,上小学,历史故事,京剧,作者,作文,故事,半个世纪,历史,孩子,插图,方言,文章,时候,春秋,普通话

2007-03-15 #小故事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珍藏版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珍藏版

林汉达,读者,全集,故事,故事集,语言学家,中国历史,读物,故事新编,上下五千年,三国故事,东周列国,历史故事,通俗历史,书名,作家,历史,口语,教育家,母本,风格,通俗读物,工作,新编,是一部,教育部副部长,教育工作,汉故事,民进中央...

2020-08-23 #小故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汉达,中国,故事,经典,著作,先生,图文本,三国故事,汉故事,故事集,春秋战国,方面,读物,读者,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故事,通俗历史,任燕京,慕波,慈溪人,林力,马叙伦,雷洁琼,长孙,常务理事,之江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家和,春风文艺出版...

2020-05-13 #长篇故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汉达,中国,故事,经典,著作,先生,图文本,三国故事,汉故事,故事集,春秋战国,方面,读物,读者,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故事,通俗历史,任燕京,慕波,慈溪人,林力,马叙伦,雷洁琼,长孙,常务理事,之江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家和,春风文艺出版...

2020-06-20 #短篇故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txt

...汉达,中国,故事,经典,著作,先生,图文本,三国故事,汉故事,故事集,春秋战国,方面,读物,读者,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故事,通俗历史,任燕京,慕波,慈溪人,林力,马叙伦,雷洁琼,长孙,常务理事,之江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家和,春风文艺出版...

2020-09-23 #故事大全

林汉达·前后汉故事全集珍藏版

林汉达·前后汉故事全集珍藏版

林汉达,读者,全集,故事,故事集,语言学家,中国历史,读物,故事新编,上下五千年,三国故事,东周列国,历史故事,通俗历史,书名,作家,历史,口语,教育家,母本,风格,通俗读物,工作,新编,是一部,教育部副部长,教育工作,汉故事,民进中央...

2020-08-2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