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时间:2007-09-10

元宵节是先秦时期庭燎、汉武帝祭祀泰太一神和佛教燃灯礼佛互相融合的产物。先秦时的庭燎有两种。一种表天子勤政。诸侯来朝时,天子在夜未央燎烛以问夜,

提示:本文共有 20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元宵节是先秦时期“庭燎”、汉武帝祭祀“泰(太)一”神和佛教燃灯礼佛互相融合的产物。先秦时的庭燎有两种。一种表天子勤政。诸侯来朝时,天子在夜未央燎烛以问夜,等待时刻到来,以使诸侯早朝。《诗·小雅庭燎》歌颂周宣王说:“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另一种是丧葬、祭天、来宾等邦国大事,皆燎烛照众。《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庭燎。”郑玄注曰:“坟,大也。树于门外曰大烛,于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这种庭燎之俗,没有固定在某天进行,可视为元宵节放灯的源头。

汉武帝在五帝之上又设立了一个最高天帝,叫泰一神,在甘泉宫修建泰一神祠坛。正月十五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通宵达旦。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风俗。东汉明帝时,蔡愔从印度求得佛经归来,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据唐道世《法苑珠林》,明帝永平十四年(71),召诸山道士与西域和尚在白马寺比较法力。道士设坛焚经,而和尚的舍利经像“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于时,天雨宝花,大众咸悦”。

中国古代有宵禁之制。《周礼·秋官司寇·司寤氏》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汉代两都亦有宵禁之制,由执金吾负责。后来历代王朝均奉行不替。如《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汉代皇帝特许,正月十五和前后两晚弛禁,允许百姓观灯。元宵节始盛行于隋朝,后历代王朝经久不衰。

据《隋书·音乐志》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化了妆,穿上五彩缤纷的妇人服的歌舞人员有3万多人。文武百官都在路旁搭起棚子观看。灯火光照天地,彻夜不灭,歌舞也夜以继日,直到正月三十日。随着元宵放灯活动愈演愈烈,唐代“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火”。明成祖永乐七年规定:“上元节自十一日为始,赐节假十日。”

元宵节最主要的景观是放灯。从朝廷到庶民都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门口街旁。当然还是朝廷带头,上行下效。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五,在安福门外制作一巨型灯轮,高达20丈,以金银丝缎为饰,悬挂花灯5万盏,犹如霞光万道的花树,灯下还有数千宫女轻歌曼舞。唐玄宗还命南方工匠毛顺制造了一座高150尺、阔20间的灯楼,微风吹来,金玉铮铮作响,灯上虎豹龙凤腾跃。宋代的花灯更加巧夺天工。在棚上张灯结彩,成山林状,点燃后、万灯齐明,称做灯山。

皇宫内的灯山有文殊跨狮子,普贤骑象。菩萨的手臂活动自如,手指能喷出五道水柱,飞流直下,状如瀑布,是中国最早的人工喷泉技术。北宋汴京相国寺大殿前,还有诗灯牌,上书“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等诗句。制作时先将木板镂空成字,放进灯,点燃灯火,再用彩色纱绢罩贴。其他如火龙灯、琉璃灯、白玉灯走马灯等,均精奇豪华,独具匠心。豪华精奇的花灯,激发了文人学士的绝妙文思。

各地地方官也令穷乡僻壤的百姓元宵放灯。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记载了一位叫田登的知州,“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登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目”。“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由此而来。宋代元宵节的灯品,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是兴起了焰火,又称烟火,现在叫礼花。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记载了南宋孝宗时元宵节放灯的盛况。

当时有一种“金炉脑麝”,“如祥云五色,荧煌炫转。照耀天地”,为了观赏这奇妙的景色,为孝宗擎禁的随从都倒着行走。越到深夜,焰火越多,“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二是出现了灯谜,即把谜语贴在灯上,供游人猜射。《武林旧事》卷二《舞队》记载的南宋元宵节大小全棚傀儡舞就有查查鬼、快活三郎、瞎判官、快活三娘、男女竹马、男女杵歌、孙武子教女兵、扑蝴蝶、划旱船、踩高跷、耍和尚等70余种。到了清代,又增加了扭秧歌、打腰鼓等许多民间娱乐形式。有的地方以跳绳为戏,称做“跳百索”。

正月十六日男女群游观灯称做“走百病”。山东临水的地方,元宵多放河灯。有的用萝卜之类的东西做灯台,插上灯芯,放一点油,屋内院内及野外祖坟上各送一盏,称做“送灯”。元宵又称“圆宵”、“圆子”、“汤圆”,是必食的节日食品。《荆楚岁时记》载,东晋正月十五“作豆糜加油糕”,已有吃糕的习俗。唐代开始吃元宵,当时叫“油”,北宋陶谷《清异录》叫“油画明珠”。宋人因其熟后浮于水面,称“浮圆子”。

南宋始包糖馅,叫“乳糖圆子”。后来,又以白糖、枣泥、芝麻、核桃、山楂、豆沙等制馅,花色品种也就日益多样化了。把香甜美味装到里面的元宵、月饼以及包子、水饺、馄饨,说明中国人特别重视实际内容的价值取向。反映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特别鄙视那些说花言巧语而不切实际的人,总要“观其言而察其行”,形容那些内里一团糟的人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其中吃元宵 赏花灯 猜灯谜 舞龙 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其中吃元宵 赏花灯 猜灯谜 舞龙 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节日,习俗,起源,民族,农历,文化,民间,中国,传统节日,公民,人们,传说,共产党员,历史,妇女,风俗,影响,这一天,传统,信仰,党员干部,印第安人,国家,宗教,家族,庭院,日夜,祖先,说法,踏青

2020-05-29 #故事会

中国习俗|新年春节之后是元宵!浅析中国传统元宵节!

中国习俗|新年春节之后是元宵!浅析中国传统元宵节!

元宵,中国,划旱船,歌舞,汉文帝,谜语,食品,司马迁,张灯,舞狮子,农历,一面,传统节日,习俗,姑娘,节日,少数民族,庆典,民间,灯谜,社会,起源,隋书,音乐,太初历,猜灯谜,耍龙灯,重大节日,又称,张灯结彩

2020-04-25 #故事阅读

元宵节的起源由来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由来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火把,传说,来历,吕后,三元,人们,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与民同乐,三官,京城,习俗,以示,传统节日,元宵,大全,喜乐,宗室,天官,拥立

2020-09-26 #短篇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习俗,火把,来历,传说,传统节日,吕后,三元,人们,元宵,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三官,京城,以示,全民,典型,大全,喜乐,宗室,天官

2020-05-11 #短篇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习俗,火把,来历,传说,传统节日,吕后,三元,人们,元宵,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三官,京城,以示,全民,典型,大全,喜乐,宗室,天官

2020-06-20 #故事会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习俗,火把,来历,传说,传统节日,吕后,三元,人们,元宵,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三官,京城,以示,全民,典型,大全,喜乐,宗室,天官

2020-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习俗,火把,来历,传说,传统节日,吕后,三元,人们,元宵,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三官,京城,以示,全民,典型,大全,喜乐,宗室,天官

2013-04-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起源是什么?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习俗,火把,来历,传说,传统节日,吕后,三元,人们,元宵,汉文帝,燃灯,诸吕之乱,刘囊,刘邦,刘恒,国老臣,周勃,文帝,足达,达旦,中国西南,三官,京城,以示,全民,典型,大全,喜乐,宗室,天官

2007-10-0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