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推迟 7 天!北斗“最后一星”成功发射!一周里中国航天人经历了什么?

时间:2007-06-14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提示:本文共有 17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编辑:崔相光

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图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图片来自中新社胡煦劼摄)

中新社·华舆讯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丨收官发射一波三折,火箭壳体鸡爪形裂纹致使发射推迟一周

虽然最终结果圆满,但这次飞行任务却经历了一波三折。此前因中国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进行质量复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为确保百分百成功、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发射再次推迟至6月23日。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告诉记者,6月15日晚,发射队在进行发射前负12小时的功能检查时,意外发现一个技术问题,该问题导致压力数据低于设计指标要求。“与正常情况下的数值相差了一点几,这可不是小事情,因为其状态直接关系三级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关乎任务成败。”火箭低温发动机副总设计师罗巧军说。

6月15日20时43分,火箭“两总”和技术人员针对技术问题进行紧急会商。(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随即发射队进行问题排查,并且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故障点——火箭三级发动机的I分机中减压阀壳体上发现一个鸡爪形的细小裂纹。

虽然经过排故,指标已经正常,但是在发射前中国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一技术问题进行慎重研究,经过讨论,指挥部决定推迟此次发射。

“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荣誉而战,每成功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荣誉,但一次失败就足以将以往的荣誉清零。”李聃说。

6月1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长三甲系列火箭“两总”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导火箭常规推进剂泄出作业。(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丨问题归零: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燃料泄出

由于已进入发射前负12小时流程,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已完成燃料加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常规推进剂泄回方案。

发射场发射测量站站长陈华强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推进剂泄出,但泄出量这么大,并且泄出后继续实施加注执行发射任务,这是头一回。

火箭推进剂泄出操作,大多都是单点手动控制,开关大小的拿捏、流量流速的控制有时还需要听声辨识,难度很大。火箭上的开关阀门等也需要多次开启,能否承受这些动作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一次实战检验。

从19到20日,粗略计算,泄出量约占加注燃料总量的3/4,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夏季高温情况下燃料加注后推迟发射,给航天人带来新的难题。工作人员在对泄出后的助推器氧箱进行检查时,发现连接传感器的法兰盘螺栓出现轻微腐蚀现象,需要尽快更换。

这项操作只能在狭窄的箭体内进行,操作人员要身着防化服从仪器舱舱口钻进火箭内部,以俯卧的姿势迅速精准完成拆除和新产品安装工作。拆装之间的短短数秒,还要对可能随时遭遇的危险物质保持高度警觉并沉着应对。最终,产品装配工人闫磊、刘永宁两名30多岁的青年人扛起了责任,沉着果敢地完成了4个助推器氧箱24个螺栓的紧急更换任务。

6月22日发射队进行火箭常规燃料加注工作,并在6月23日顺利完成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当被问及为何敢于在这个举国关注的发射任务中按下“暂停键”时,李聃表示:“此次任务发射的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的标志。临射前推迟发射,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指挥部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尊重科学、坚持原则的结果。”

参考资料:

中新社,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提前半年部署完成》

中新社,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为何推迟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副总师李聃揭秘背后故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0年6月23日,《发射推迟的这些天,发生了什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推迟 7 天!北斗“最后一星”成功发射!一周里中国航天人经历了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里京:八九十年代的荧屏霸主 从不接广告 妻子被杀当爸又当妈

周里京:八九十年代的荧屏霸主 从不接广告 妻子被杀当爸又当妈

周里京,老师,张巍,傅春英,女儿,印小天,张铁林,因为他,学生,广告,形象,结果,观众,北京电影学院,幼儿园,明星,时间,男人,话剧团,张丰毅,中国,作业,同班同学,同学,妻子,小品,时候,蚂蚁,角色,发展

2011-10-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好书推荐 ‖ 《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

好书推荐 ‖ 《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

郭永怀,科学家,景泰,陈芳允,书香,方式,吴孟超,系统,数据,北斗卫星,书房,伊拉克,北斗,图书馆,微信,景泰县,界面,空难,脑干,飞机,研究,周总理,王忠诚,郭永,两弹一星,小程序,工作人员,中国梦,中国,公文包

2020-09-19 #故事阅读

格桑小巫:《冒牌上尉》。二战结束前的两周里 一个21岁的德军逃兵捡到一件上尉的军装

格桑小巫:《冒牌上尉》。二战结束前的两周里 一个21岁的德军逃兵捡到一件上尉的军装

上尉,逃兵,德军,格桑,周里,元首,调查员,小巫,事件,个体,军装,历史,办法,基地,地步,微博,恶行,总会,故事,推给,普通人,时代,权力,电影,环境,白骨,罪行,身份,踏过,责任

2016-12-15 #故事大全

格桑小巫:《冒牌上尉》。二战结束前的两周里 一个21岁的德军逃兵捡到一件上尉的军装

格桑小巫:《冒牌上尉》。二战结束前的两周里 一个21岁的德军逃兵捡到一件上尉的军装

上尉,逃兵,德军,格桑,周里,元首,调查员,小巫,事件,个体,军装,历史,办法,基地,地步,微博,恶行,总会,故事,推给,普通人,时代,权力,电影,环境,白骨,罪行,身份,踏过,责任

2012-06-01 #故事大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高度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高度背后的故事

中国,嫦娥,梦想,欧阳自远,天眼,我国,新中国,中华民族,导弹,时代,脉冲星,北斗,中国航天,人类,传奇,原子弹,卫星,戈壁,探测器,月球,飞机,大飞机,两弹一星,月球探测,科研人员,一穷二白,中国梦,新发现,东方红,五星红旗

2013-09-11 #故事阅读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

我国,中国,于敏,原子弹,技术,氢弹,领导,两弹一星,人造卫星,奠基人,设计师,副总,卫星,原子能,总体,方案,核武器,物理,工作,导弹,事业,名字,开拓者,理论,研究,突破,作出了,彭桓武,邓稼先,钱三强

2012-12-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有故事|“两弹一星”的“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中国有故事|“两弹一星”的“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卫星,中国,人们,颗卫星,新中国,东方红一号,乐曲,围裙,东方红,导弹,人造卫星,半个世纪,全世界,厂房,核弹,故事,政权,电线杆,行动,两弹一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人,这一切,波澜壮阔,新中,中国国际,和民,国务院,联合国,两弹

2015-04-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强国课堂」张飙:“两弹一星”元勋们背后的故事

「强国课堂」张飙:“两弹一星”元勋们背后的故事

强国,课堂,同学们,故事,青少年,两弹一星,元勋们,张飙,钱学森,郭永怀,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发,两弹,一生,中国,中华,中国青年报,内容,原因,科技日报,总编辑,思维,科学家,看吧,时长,科技,美国,素质,讲师,群体

2019-02-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