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汉武帝褒奖司马迁史记写的好?理想很美好 现实…不存在!

时间:2007-04-01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

提示:本文共有 38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朝代对史记的评价:

唐代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宋元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已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明清

金圣叹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司马迁的五体结构史学框架,一经创立,即为经典。纵观廿四史,无一例外。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可谓精当之至。

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现代

鲁迅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连韩愈这样的文坛大宗师都如此推崇,可见史记的文学性,与对于中国史学发展的划时代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史记这部文学与史书兼得的巨著是何时出现,何时影响后世整个中国史学著作,二十四史,官方历史记载范本的走向的呢?

05年电视剧汉武大帝

剧中当一代雄主汉武帝英雄迟暮,垂垂老矣之时,召见了司马迁,说看过他写的史记,并提出了他的看法,至少可以作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这个…是真实的史实吗,其实不是…虽然体现了汉武大帝的胸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司马迁后来的遭遇得出结果,那就是他不敢用这个来赌。

父授遗命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湖北)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遣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遭受腐刑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史记得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刘彻作为一代雄主,他的尊严不可冒犯,他的事迹不可议论,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司马迁已经承受了一次帝王的怒火,实在不敢再来一次…

所以实际上,这本时至今日也具有重大参考意义的史学巨著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的引荐,在几十年后,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时期得以重现,并在之后横跨两千年间的史学界中引起巨大反响。所谓汉武帝褒奖司马迁史记写的好一事,虽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也只是导演编剧的一厢情愿和凭空臆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武帝褒奖司马迁史记写的好?理想很美好 现实…不存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史记的撰写者司马迁 铁骨铮铮立于天地间

史记的撰写者司马迁 铁骨铮铮立于天地间

司马迁,司马谈,父亲,李陵,史记,汉武帝,史书,太史令,事情,京城,匈奴,孔子,猛士,人生,人物,人马,原因,史学,史料,家庭,屈原,愿望,情况,意志,文学创作,故事,理想,百姓,影响,因为他

2012-03-14 #小故事

司马迁在《史记》中严重诋毁了汉武帝 为什么汉武帝不封杀《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严重诋毁了汉武帝 为什么汉武帝不封杀《史记》!

吕不韦,史记,司马迁,赵姬,父亲,宫刑,心血,汉武帝,考古,告诉我,讲真话,安国君,立子楚,秦始皇,上其,眼光,史书,传闻,丈夫,一生,传言,乱写,人之将死,势力,前后矛盾,具体内容,其言也善,刑法,功过,历史

2019-10-27 #故事会

汉武帝指责司马迁“诽谤” 《史记》如此写汉武帝

汉武帝指责司马迁“诽谤” 《史记》如此写汉武帝

汉武帝,方士,司马迁,武帝,史记,孝武本纪,秦始皇,仙人,神仙,王夫人,一面,寿命,离骚,鬼神,封禅书,是这样,长生不死药,雄才大略,为帝,万言,信神信,于海,代帝,代史,司马光,向武帝,多得,寻长生,封官加,武帝东

2008-02-28 #故事阅读

为何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抹黑汉武帝?他们给出2个理由

为何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抹黑汉武帝?他们给出2个理由

2007-07-19 #长篇故事

从司马迁身受宫刑入手 漫谈《史记》是如何对汉武帝评价的?

从司马迁身受宫刑入手 漫谈《史记》是如何对汉武帝评价的?

李陵,司马迁,汉武帝,史记,汉书,宫刑,李陵事件,匈奴,史书,时候,步兵,汉武,这件事,依据,原因,客观,班固,作者,主张,事情,事件,敌人,皇帝,资治通鉴,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记,偏差,历史,士兵

2008-11-30 #短篇故事

以司马迁为中心 谈为何《史记》中汉武帝形象与传统认识如此不同

以司马迁为中心 谈为何《史记》中汉武帝形象与传统认识如此不同

汉武帝,司马迁,史记,鬼神,形象,精神,历史,传统,事实,君主,态度,是非,民间,通篇,迷信活动,活动,祭祀活动,中多,司马迁才,汉武帝刘彻,武帝,不一样,亲身经历,代价,内容,关系,史官,受伤害,文治,天地

2007-09-01 #小故事

看司马迁写《史记》前经历了什么?

看司马迁写《史记》前经历了什么?

司马迁,刘彻,李陵,匈奴,李广利,赵破奴,赵充国,汉武帝,皇帝,汉武帝刘彻,卫青,李广,李陵兵,霍去病,君主,史记,大将,宫刑,开疆拓土,这一年,全军覆没,尚盛,左丘,年年,武帝,黄老,赵安国,中书令,使者,都尉

2010-04-20 #长篇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时刘彻还活着 他为何敢给活着的汉武帝立传?

司马迁写《史记》时刘彻还活着 他为何敢给活着的汉武帝立传?

司马迁,刘彻,史记,杨恽,传记,史书,父亲,司马谈,史学,汉武帝,时候,谥号,孝武本纪,武帝,太史令,一生,史官,史料,太史公,宣帝,心血,经典,风声,刘弗陵,史公,向宣帝,安峰,武帝太,通阅,上文

2009-03-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