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我们是前沿阵地的情报员

时间:2007-02-07

其作用就是逆流而上,以最快的速度搜集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前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轨迹,以及密切接触者的详细、准确信息,经过准确分析和判断后,将调

提示:本文共有 14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其作用就是逆流而上,以最快的速度搜集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前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轨迹,以及密切接触者的详细、准确信息,经过准确分析和判断后,将调查信息形成报告及时上报给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全市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情报”。

1月22日,大年前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11名流调队员不畏艰辛、不惧风险、放弃假期,开始协查我市与外省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情况。截至2月2日24时,市疾控中心累计出动流调队13次、流调队员91人次,调查了187名流调对象,其中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

2月3日,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跟随流调队员王绍伟走进他们被“单独隔离”出来的办公区,记录他们工作的点滴。虽然看不清戴上口罩和穿着防护服的他们的模样,但却为他们的勇敢和付出而感动。

“爸爸,你不要我了吗?我想回家,我想你和妈妈。”“乖宝贝,爸爸妈妈不是不要你了,是我们太忙了,你在姥姥家好好听话,爸爸忙完就立马去接你回家。”

由于自己和妻子都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杨卓接到流行病调查的任务时,考虑到自己会因工作原因被隔离,妻子也每天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就将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送到了梨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每天马不停蹄地搜索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杨卓一连好几天都没有给孩子发视频,听到孩子的哭喊声,面对病毒都不皱眉头的杨卓眼圈瞬间红了。

其实在流调队中,像杨卓一样夫妻二人都在疾控中心工作的还有几对,杨占国和妻子杨静,李新民和宋小飞就在其中。

“危险和辛苦从来不是我们害怕的,怕的是确诊病例患者和疑似病例患者们不愿意配合,欺骗、隐瞒实情,这样,那些潜藏在身边的隐患就没办法挖掘出来,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多人被传染的危险。因此,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从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连续工作几天的鞠志仁显得很疲惫。

1月27日,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被确诊,但就在这名患者没有被确诊前,流调队员们就已经开始对她进行流调。而就在其确诊当天,流调队员们纷纷主动请缨,进到隔离室对确诊患者进行调查,争分夺秒地将患者乘坐过的车辆、密切接触人员名单等信息,上报给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便于及时向社会公布。但经过对信息的反复分析和研判后,他们认为确诊患者因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将生活轨迹全部告知。于是,就有了流调队员们第二次进入隔离病房和反复六七次的电话询问调查。后在公安部门配合下,采取追踪定位措施,才进一步完善了该患者的生活轨迹、所接触的人员和到过的场所的详细信息。

“就这一个确诊病例的信息,我们就翻来覆去地来回调查询问,有时半夜调查完信息后我们几个都很生气,不能理解患者为啥就不跟我们说实话。但是后来我也渐渐明白了,其实有时他们不光身体上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很大的压力,恐惧、担心、自责,使他们自己也很矛盾。所以我们要做的还有对他们反复进行耐心的疏导,告知他们遗漏信息的重大危险,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配合调查。”流调队员李新民说。

饭是泡面和盒饭,床是办公室里的椅子,熬红双眼的李新民作为一名流调专家,从初二晚上到现在一直没回家,每天除了流调调查,还要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对每一份上报的流调报告都要审阅一遍。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每天他几乎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和宇说:“面对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接触者排查清楚,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点、不落一人,做细节的挖掘者,刨根问底再难,也拦不住我们的防疫战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我们是前沿阵地的情报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抗击疫情 巾帼在行动(二十二)

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抗击疫情 巾帼在行动(二十二)

疫情,朱彦,人员,防控,工作,辖区,隔离,同志,一线,居民,居民楼,测量体温,社区,群众,身体,回家,居家隔离,巴燕镇,城东社区,居民住宅,党和政府,上级,上海,一身,体温,住宅,免疫力,前沿阵地,关键时刻,十分复杂

2016-04-08 #故事大全

与病毒“赛跑”的人!致敬最美 “逆行者”流调队员

与病毒“赛跑”的人!致敬最美 “逆行者”流调队员

患者,第一时间,疫情,密切接触者,信息,山阳区,报告,病毒,工作,隔离,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疾控中心,医护人员,有家,时候,一线,亲人,传染扩散,全称,全副武装,前沿阵地,哪些地方,命令,口罩,医院,山阳,居民,场所,基础

2010-07-04 #长篇故事

「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致敬!穿上隔离服的他们——献给和平时代最美丽的逆行者

「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致敬!穿上隔离服的他们——献给和平时代最美丽的逆行者

医护人员,疫情,防护服,嘉峪关市,姿态,肺炎,穿戴,是他们,发热门诊,第一时间,第一人民医院,今年春节,上自,严格控制,人员,医务人员,前沿阵地,保护神,压痕,同事,吃喝拉撒,急诊科,姓名,场景,大难,市民,小时,患者,护目镜,战士

2018-09-11 #经典故事

「致敬先进典型」用忠诚和担当坚守抗击疫情前沿“阵地”——记疫情防控先进基层党组织

「致敬先进典型」用忠诚和担当坚守抗击疫情前沿“阵地”——记疫情防控先进基层党组织

疫情,防控,党员,女儿,肺炎,检测,全体,病毒核酸,党支部,使命,先锋队,共产党员,工作,中心党,新型冠状病毒,芳芳,中心,人民,党组织,全市,命令,初心,同事,实际行动,工作者,支部,干部职工,步骤,生死,精神

2008-11-18 #长篇故事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梁惠,主任,疫情,医务人员,病人,患者,武汉,中心,一线,科室,肺炎,保护好,同事们,新型冠状病毒,同事,口罩,病区,病毒,防护用品,工作,防控,我是一名,非典,党员,人员,会议,使命,全国,家人,工作服

2020-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梁惠,主任,疫情,医务人员,病人,患者,武汉,中心,一线,科室,肺炎,保护好,同事们,新型冠状病毒,同事,口罩,病区,病毒,防护用品,工作,防控,我是一名,非典,党员,人员,会议,使命,全国,家人,工作服

2020-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梁惠,主任,疫情,医务人员,病人,患者,武汉,中心,一线,科室,肺炎,保护好,同事们,新型冠状病毒,同事,口罩,病区,病毒,防护用品,工作,防控,我是一名,非典,党员,人员,会议,使命,全国,家人,工作服

2020-07-04 #小故事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防控我眼中的“逆行者”系列故事5——我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梁惠,主任,疫情,医务人员,病人,患者,武汉,中心,一线,科室,肺炎,保护好,同事们,新型冠状病毒,同事,口罩,病区,病毒,防护用品,工作,防控,我是一名,非典,党员,人员,会议,使命,全国,家人,工作服

2020-07-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