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密林侦探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0-09-29

借伞的故事读后感

《》是一本由[日]学 / [日]小原真史,南海出版的平装,本书:68.00元,:320,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密林侦探》:

●野物不类,还觉得又。这本书用一种全新的即“的”给的另一番。

●先粗粗翻了一遍,很啊。

●就服日本人,这么小的都能做一本书。一看到有点懵,后来看了书才这是说红外。日本人日常放红外相机还能看到鹿、、等等大动物。看红外相机动物就像,从很多的里找到动物的和。此外都的动物也是有一个的。在对人在、与野生动物的都做了的。

●以呈现,、。宫崎学的,为本书提供了许多无人相机的,对死亡、、人与动物的关系都有。很两位作者的关系,太了。以及,是否有一部的呈现呢?

●这本直我的观,对动物世界的在看的和的中。们一点都不Care人类,在我们附近,它们应该觉得我们人类非常愚笨。还有动物吃刷新了我的,就像作者宫崎的那样,我们总以人类的视角看待世界,试着用动物的视角世界,会发现另一种。书里萌图:蠢蠢的、的、还有卖萌的鼯鼠……自称小动物一员的我真是!

●地了野生动物生活的,能到作者记录自然纯然。。

●与兼具,,学到生存,连鸟都有与派之分,筑巢取材到喷饭等等;双重的侦探,一是以“视角”下的野生动物们的“”来他们的、生存和与人的关系,颠覆,别以为怕人其实如今很多野生动物已光都的现代城市;二是以野生动物“推理”多乃至神怪背后的和蕴含的社理,比如为何撒盐驱“鬼”,为何有“复活”夜行,再如为何一般是丑丑的,几乎有范,丛林和的这些对话读得,自然的,真的人类就别了好好保护自己吧;居然在本书再度与朱鹮相遇!以及有觉得本书美,读后就会立刻若用动物照反而显太假

●看完觉得自己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认知太匮乏了,是本有趣的森林动物调查报告书。

●非常好看!夜行动物们本来就难观察、难拍摄,所以在一般人眼中,看不见≈不存在。宫崎老师这些照片都好棒(有点想看摄影集了!),捕捉到了动物们生活的一些片段,而且也是很好的数据/资料不是吗!作者的一些想法和假设好棒,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关于自然灾害or人为活动改变环境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别在书中间和最后的两个部分提到),真的还蛮颠覆一般观念的。最后随手抓几个虫:“绿鸠”应为“红翅绿鸠”;“山翠鸟”应为“冠鱼狗”;某页图注说到拖拉机周围围着黑翅长脚鹬,“黑翅长脚鹬”应为“牛背鹭”。

●方生方死,敬畏自然。

《密林侦探》读后感一:不是主人,安静观察

不是主人,安静观察

《密林侦探》这本书记录了摄影师宫崎学的工作室,如何在野外或城市的角落设置无人相机,拍摄动物最自然的状态的故事。工作人员如何检查相机,如何进行工作,如何遇到野生动物的袭击。无论如何,这本身已经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工作,所以哪怕是重复的日常,也写得妙棋横生。正如人们看剧时所说:“他们的日常我能看一百集。”

这样的工作状态代表了这一批工作人员对待世界和自然的态度。很有意思,他们放在大自然中的,不以干涉为目的,不以捕猎为目的,不以接触为目的。正如没有手,没有网,不伸出脚,只放了一双眼睛。作为人类的眼睛,摆在那里,代替了置身于城市、办公室、柏油马路和水泥地板智商的人类,融入大自然中。与环境相融,与动物相融,这就是宫崎学老师与自然界相处的方式。

他们认为,人类不过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说什么“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着实自大,不知自己是谁。自然应该按她最原始的方式来发展,不够强大的动物自然地灭绝,强大的生物靠天敌来制衡。所谓保护也好、物种入侵也好、屠杀也好,都是人类不自量力伸出的手。

可是,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类毕竟太少了。人类这样壮大以来,对自然伸出手的次数太多。甚至在许多地区、许多领域,动物已经改变了生活习性,变得善于与人类共处。因为在角角落落放置了无人相机,宫崎学工作室发现了大量令人惊讶的事实。他们看到了动物是如何出没在人类不相信会有动物的地方,又是如何聪明地骗过人类。

在某些段落,书中的观点是强势的。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干涉自然和物种入侵,认为消灭入侵物种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弥补。与此同时,几乎终生都在观察和记录动物的他们又毋庸置疑地对每一只入镜的动物包含着温情。这两者并不矛盾,正是我们人类本来的样子。

《密林侦探》读后感二:你知道如何在山里发现野兽的踪迹吗?

我的朋友明子是猫盟(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的主要成员,几年前他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国各个保护区保护区帮着安装红外摄像机,当时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在深山老林里装红外相机。他告诉我,红外相机的存在能帮助我们了解真正的森林,他给我看了很多红外相机拍的照片,在兽道上走来走去的的豹猫、鹇、猕猴,还有一些多年来踪迹难寻的动物,比如华北豹。现在,红外相机已经成为各大保护区摸清区内自然资源的重要帮手。

收到《密林侦探》之前,我以为是一本红外相机摄影集,收到之后翻开,的确有不少红外相机拍摄的不亚于精彩照片,但细读文字,精彩程度不亚于照片。

刚读就十分震惊,我以为远程遥控相机是是近些年的新科技,结果作者宫崎学在胶片相机时代就自己拆相机安装系统系统设计出无人相机,1977年时已经拍了好多精彩照片。作者那些安装、使用无人相机的经历本身就是十分精彩的故事,无需加工,原汁原味就很有趣。例如,如何发现兽道?要擅长观察,看脚印、看粪便、看食物残渣e等等,很多人类开发出来的道路动物也很喜欢走,谁不喜欢走现成的平坦的。这里想起我在小龙门时发现野猪踪迹的事情,当时先是看到了一个泥坑,周围有野猪的足迹,顺着足迹能看到一条浅浅的小路,从泥坑离开后斜着向山坡上延伸。后来我们在这条兽道上还看到了锦鸡。

拍摄猫头鹰的故事也精彩。作者居然为了拍猫头鹰而往山谷里拉电线,建立小屋,一年蹲守200多天!不少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都会需要在野外待一天,不怎么吃喝,就是为了捕捉到动物的精彩瞬间,比起来宫崎学厉害多了,后来,猫头鹰谷的猫头鹰都习惯他的存在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好多,不多剧透了。

当然,这本书更对我口味的是价值观,作者认为人其实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中来,也可以消失在自然中。我们谈保护自然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位置上了,这样的看法未免太自不量力。最好就是按自然法则来,自然中自有平衡。当然了,做不到这样,让我们成为静静的观察者也是好的,观察多了就会减少对自然的折腾了。

《密林侦探》读后感三:兽有道,人有眼

宫崎学,一位入行近50年的日本生态摄影师,擅长以无人相机捕捉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形态,作品在日本多次获奖。对摄影师的理解,最直接当然是从作品来。好的摄影作品自有其生命力和感染力,是能够通过视觉诉诸受众情感的,宫崎学的也不例外。不过,作品的感染力并不是浑然天成的,其背后是摄影师本人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本书正是宫崎学摄影理念与实践的探访记录。全书分为五章,各章都用宫崎学的经历和作品填充,但同时也有各自偏重的主题。

第一章《动物的踪迹》从最基本的摄影技术方面切入,讲述宫崎学如何从野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兽道和动物居所,如何因地制宜地安放相机,又如何因陋就简地用便宜器材制作出合用的各种设备。第二章《方生方死的生态学》讲宫崎学受佛教《九相图》的启发,对动物死相的系列观察、记录与思考。第三章《人类的力量、自然的力量》,记录了自然对人工环境的反噬,又分为福岛核灾难和入侵物种两个部分。第四章《生活在人类身边》则介绍那些与人类共生共存、却往往为人忽视的城市动物。第五章《森林、动物与人》是全书的收束,列举了宫崎学对日本森林和林业现状的思考。如果只是这样总结一下,这部仅5章16万字的小书,主题似乎颇为凌乱。其实所有主题还可以归结到同一个母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宫崎学是二战后在东京区外围的新市镇成长起来的,他的童年既有充沛的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一直在经历技术与城市的飞速发展。于是,他带着对自然的热走向了动物摄影师这个职业,但也从未放弃对技术的关注和利用。最初宫崎学使用的还不是无人相机,但由于年轻时在野外摄影上吃足了苦头(为拍摄猫头鹰,他曾一年在野外蹲守200天),他一步步走上了用自制无人相机拍摄动物的道路。从一开始以棉线制作触发开关,到后来逐步过渡为红外线触发,从根据拍摄场景的需求自制云台或机架,到为吸引动物而筑巢或设置桥梁,他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DIY狂人。功夫不负有人,在他的镜头下,不为人所知的动物生活场景,既有奇观,也有秘境,就此一一展开。更奇妙的是,这些奇观所在,也并非什么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往往就在人类的眼皮子下,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举例而言,日本公路两侧多设有与路平行的带盖排水沟,沟的宽深都有半米多。由于沟壁都是90度,对小动物而言这常常成为死亡陷阱,掉下去就再也爬不出来了,很多动物会饿毙在此,尸体因此顺水漂走。但另一方面,对猕猴这样的体型较大的攀爬高手而言,这却是人类为它们铺设的高速公路,它们经常顺着沟底行走,边走边找掉落的果实。发现这点的宫崎学,在水沟井盖下安装了相机,拍到了猕猴沿沟觅食的场景。但除他以外,谁会注意到沿路皆是的排水沟渠隐藏着这样的秘密呢?

能够发现这些的宫崎学,得益于其与众不同的视野。这种视野一方面是空间性的。他确实会从动物的高度,换言之,更贴近地面的视角去观察周遭,找寻那些站着走来走去的人们不会发现的兽道或兽迹。另一方面,这更是思想性的。宫崎学似乎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天性,就是可以在人类和各种动物之间切换,实现跨物种的换位思考。这使得他不但观察现象,也会归纳探究现象背后的动机和规律。其最终成果则是把精妙的自然之道体现在照片里。不过,不同于极端环保主义者,宫崎学从来没把自然当作某种超然之物去崇拜,也没有贬抑自己身为人类的身份。相反,他只是意识到,人类和动物们在自然之中各有各的位置,但这些位置的挤压和交叠也很常见。比如,他就用同一架相机拍到过熊和遛狗人。熊能够凭借其出色的感知力和行动力侵入人类活动的空间,但人类却根本无法发觉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动物。两者万一相遇,被搞得措不及防的应该还是人类吧。宫崎学对此类现象所代表的兽害颇为忧心,因为多数人并无要去理解和捕捉在身边发生的生态变化的意识,只是一厢情愿地按喜好或惯性做事。不管是开发自然也好,还是保护自然也罢,两种说法都是把自然当作被拿捏的客体了。但实际上呢,人不过是自然的造物,任何旗舰种也不过兴盛一时,亘古长存的是以变化造就不变的自然。以相机为眼的宫崎学是被自然所折服了,他给人们提出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正视并理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现实,不要只用人类的标尺衡量现象,而要逐步将自然的标尺纳入视野,构筑我们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至此书评就结束了,以下全是评外之评。很显然,此书在当前自有其现实意义。从“截断巫山云雨”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的环境国策从无到有,从边缘到主流,有极大的改善提升。可惜的是,种种提法之间,对自然予取予求的态度却始终没变。03非典之后,贩售野生动物一事被严厉查处,为何十几年后还有这样的市场,还引发了几乎同样的灾难?摊贩私售只是最末端的问题,根子上的原因在于,中国从未停止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对野生动物的经济利用。03年带来的改变,不过是禁绝捕猎、鼓励养殖。但作为SARS中间宿主的果子狸,本也来自养殖场。多和一种动物接触,我们就多为以动物为宿主的微生物打开了一道大门。在相关及防疫能力都极其低下的前提下,打开这道门只为了利用某种动物的皮毛肉蛋奶,只为了几千万(至多几个亿)规模的一个细分农业市场,即使从经济上看,也很难说是合算的。希望挨了自然二个大嘴巴的主官们能昧过味儿来,存留点儿对未知的敬畏之心吧。

《密林侦探》读后感四:自然之道

这本书很轻松地讲着宫崎老师在动物拍摄过程中如何架设无人相机,如何优化相机设置,留心观察动物的踪迹和习惯。经年累月不断积累下无人的自然和人类社会交界处的自然,写得轻松自在妙趣横生。

作为野生动物拍摄的爱好者,我经常喜欢在野外人迹少的地方寻找小动物的踪迹。

前段时间隔离理发店没开门

记得有一年秋天和母亲在落基山脉游荡,在一片槭树林中发现一条已经干涸的河床,我们沿着河径向上游走,一路上只要仔细留意能发现好多石头都有被挪开的痕迹,到处都是一块石头旁边有一个浅坑,坑的形状刚好和旁边石头底部相吻合,忍不住嗤笑这是哪个宝贝和我有一样的毛病,周围没有明显的脚印,猜是獾或者浣熊一类的小动物。

就爱搬石头系列1就爱搬石头系列2就爱搬石头系列3

在北海道有一次赶上了的大雪,在大沼国定公园的湖边仔细观察,雪地上的足迹能明显看出有一只狐狸和两只鸟,在草滩和水边跳上跳下,时而沿着路“边”走,时而在两个路“边”来回走。

雪天漫步雪天人少出来觅食

还经常在一些自然公园里走着周围一个人没有,会用手机录下来周围的鸟叫虫鸣,在走过一段后再放出来给其他小鸟听,引得他们忍不住出来比个高下,这些鸟儿们和我的喵们有着相似的秉性,不想被你发现它的藏身之处但是就喜欢跟着你观察你。“安安静静”的野外只要留心总会发现我们的确是去了别人家做客,主人虽不现身,但真在家。

不小心被郊狼发现了

在看许多早期的创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类商业模式中太过偏重技术而没有经过产业落地验证的项目,他们可能只能在原有产业链当中某一个点上通过一个技术可以优化某一个生产环节,但不能足以支撑整个商业模式成长为一个独立产业。在和这些项目的创始人聊的时候有时会涣散地想想,当真如同人类想要颠覆世界一般,在优化改善原有系统尚不确定是否可以实现,一心想着重新建造一个世界,真的不是太难,是不太可能。这个世界拥有的是一个经过几十亿年验证的整套解决方案。

虫子的生活轨迹大数据

当人类社会的高墙越筑越高时,其实并没有拦住自然的脚步,只是把我们自己框在了其中,忘记人类只是这个地球自然系统的一个环节,即使我们再有“人类文明”也没有高超过自然系统。我们的科技发展、工业生产总是带来各种副产品和副作用,为了处理处置这些副产品我们所要花费代价的更甚于生产价值,况且大部分的人类活动在导致熵增的过程后无法收拾残局索性不再考虑这些负效应(此处应该认真考虑未来如何处置),相比之下,自然精妙地通过生态系统妥善安置了所有的生产、排放,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实在是不能更精妙。如果真的有造物主或者某个实验员设计了这一切,当真伟大!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水平不断创新高的同时,偶尔稍微想想,每一个微小电压传导在神经上带给我们的创造力,每一个存在设置的神奇,这个自然世界的绝伦美妙。

《密林侦探》读后感五:行走在山峰与云雾间

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两年我常常行走在山林间。

坐摩托车从东二到石壁,是每天上山进样地之前的保留曲目。东二是海南省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管护站的简称。石壁是摩托车在七拐八扭的泥土山路上能够行驶到的最远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块大石头而得名。由于要换班,东二和东四(东四管护站,是这个片区的总站)的护林员轮流接送我们,东二的叫大叔,东四的要求我们叫大哥。我们从来都没有去过东四。东四的大叔,不,大哥操着一口浓浓的琼崖口音说:哇~东四是总站,很漂亮哦~有大大的房子,大大的场地,可以打篮球和羽毛球。虽然这么说着,却从来没有一位大哥主动带我们去看。有一天,东二的大叔送我们,我刚开口说:听说东四很美……大叔怒怼:东四有鬼!我晚上都不敢去!虽然他嘴上这么说,却还是带我们去了东四——远远地看过去,东四确实略显气派——还指给我们看站长的办公室开着门,指完就悄悄咪咪地拉着我们走了。虽然他嘴上这么说,我还是偶尔听说他晚上吃过晚饭就骑上摩托去东四打牌了。东二距离东四6公里。

我们居住的东二站规模相对较小,有联排的二层小楼7栋,新厨房一间,新卫生间两件,旧厨房一间,旧卫生间一间,温室大棚一座。再往外有几块护林员们开垦出来的菜地,种了佛手瓜、青菜、茄子、本地姜等等。住的房间在二楼,如果夜里要上厕所,必须先下到一楼,再经过几米露天的空间,抵达卫生间。虽然我很少起夜,但是难免也会担忧晚上醒来,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每晚睡之前,我和室友都会给彼此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然后一起下楼,解决完个人问题,回来睡觉。如果是在夜晚醒来,就很不妙了。有天晚上,我们刚钻进被子了,房间里突然飞进来一只蝙蝠,在屋子里胡乱地窜来窜去。基于前几次上山的经验,这次我们每人带了一个1米宽的蒙古包蚊帐,躲在蚊帐里,安心多了。蝙蝠飞了2分来钟,就从门外飞出去了。在灯附近,还聚集了很多蛾子,有天早上起来我仔细观察过,每一只都独特,每一只都好看——但是请你们不要飞到我们的床上来。

各种蛾子每一只都独特,每一只都好看——但是请你们不要飞到我们的床上来。

起床去洗漱,如果下雨,住的房间到卫生间的那段必须撑伞。刚把伞打开,一只蚂蟥掉了出来,落在地上后,它先是像小绿豆一样缩成一团,然后又变成了一根咪咪虾条!它一前一后胡乱蠕动了两下,大概是闻到了我的气息,停了下来,一端身子吸住地面,另一端身子伸向空中拉得又细又长,向着热源方向试探,并在空中划圈圈,想象一下你揪着卫衣帽子上的绳子旋转的画面,就是那样!虽然对蚂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厌恶,但此时此刻觉得它真是神奇的生物。

饭我们是早上起来后自己做的,一口气做两顿的量,早饭吃掉,中饭打包进饭盒,带上山吃,因为回来基本上是下午5点以后了。我们在山下买好一个星期左右的肉、米、鸡蛋、蔬菜,带上来,慢慢吃。我们开发了各种快手乱炒菜系,剪荷包蛋是每日之必备。有一次,来台风了,进退两难,才发现米和菜都不太够了,一种坐吃山空的恐惧感。虽然头天晚上谢叔打电话说第二天要上山来,帮我们带食物,可是!!!这么大的雨!!!霸王镇上东二管护站的路会不会塌方?骑摩托多危险!!!我给谢叔发微信说下雨就别上山了,不安全,然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到厨房外面摩托车响,跑出去一看,哇,谢叔摘掉了头盔在梳理发梢上的雨水。我的眼眶一阵暖暖的,大声说:谢叔你怎么下这么大的雨还上来!谢叔嘴里说着没事,一边从车上卸下一袋米,一袋肉,一袋蔬菜。肉里面还有排骨,谢叔帮我们把排骨分段砍好。又披着雨衣下菜地去了,给我们挖了一大袋小小的姜,香味浓郁。干完这些,他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准备出发了。山路坎坷,多日暴雨后的山路更是险峻。我紧紧揪住护林员的衣角,大气也不敢出,动也不敢动,只觉得路好颠,心好抖!半个多的路程,却像是站在讲台上答不出黑板上的题而被罚站那么漫长。终于到了,明显感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我们坐摩托到了石壁后,就要徒步进山。山上湿乎乎的,暴雨径流冲刷过的地面裸露出黄色的泥土,低洼处积了许多水。一路上都横亘着半枯不朽的树枝。雨季的山林,树梢上、叶子上,全部都是水,露水打湿我们的衣角、裤腿、鞋面。有时候,树枝羞答答地勾住我们的书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扯开这一条,又被另一条挂住,真是些粘人的家伙啊。我们时不时还得停下来检查鞋面、裤腿上的蚂蟥,越潮湿蚂蟥越多——噢,进山之前的必备动作是:裤子扎进袜子里,上衣扎进裤子里,帽子带好——这样蚂蟥只会在你的衣服外蠕动,只要定期检查,可以免受被吸血之苦。护林员就豪迈多了,他们穿着全地形解放鞋,不穿袜子,进山之前,裤腿一撸,露出光溜溜的小腿。这样的好处是,基本上蚂蟥一上腿,那种冰溜溜的感觉会立马让身体感知到。但是我也见过有些蚂蟥吸在护林员的腿上,由一根超细小咪咪虾条变成了一粒超粗壮酒鬼花生。蚂蟥吃饱了,自己就脱落了,并没有太大危险。危险的是强行拽掉蚂蟥可能会造成口器在人体内残留,或者是凝血功能障碍蚂蟥脱落后血流不止。有个护林员大叔告诉我,有一次执行完巡山任务后,回家才发现背上被蚂蟥咬了,蚂蟥已不知所踪,但整个后背衣服全红了(不要怀疑,就是最可怕的那种),然后血又流了一天一夜,最后好不容易才止住。还有一个护林员大叔说,有一次左脚被蚂蟥咬,他单立右脚起跳,结果不小心踩到了不远处蜈蚣,两头不讨好。他们说这些也都是笑呵呵的,一如他们往常的生活态度。如果没有那么多蚂蟥的困扰,我们倒是很希望停下脚步看看林子里的世界。林子里,完完全全是一个蘑菇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蓝瘦香菇,据说是粉褶菌属的,漫山遍野都是。见到它,小伙伴们情不自禁发出惊叹。还有红的橙的黄的绿的紫的黑的各种花色各种选择。下雨天是蘑菇的狂欢。

下雨天是蘑菇的狂欢

护林员有时候和我们说一说他们在山中的经历。霸王岭保护区最早的成立是因为发现了黑冠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种,为了配合保护,有一大批护林员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长臂猿的监测工作,每个月一次,每次10天 15天。住在山里,凌晨4点天不亮起来,张耳聆听长臂猿的动静。一般长臂猿们起来后,会晨鸣5声,循着叫声的方向,他们不畏荆棘地冲过去,开始一天的监测工作:长臂猿几只,是公是母(可以通过颜色区分,雄性棕黑色,成年雌性金黄色),有没有宝宝,停在什么树上,吃些什么,如何交流,交流几次等等,都要详细地记录。长臂猿是终生不下地的,他们只在林冠活动,这就意味着,长臂猿快乐地从这个树梢跳到那个树梢时,护林员面临的可能是一个陡峭的山谷,他们只能冲下山谷,再气喘吁吁爬上来。好不容易追上了,看见长臂猿停在树桩上,猜猜它们在干嘛?他们在喝水。长臂猿是怎么喝水的呢?下雨后树洞里积了水,它们会伸出手掌从树洞里舀水喝!这些故事真是太奇妙了。我们还听了很多很多……有一天早上,我起来看到朝霞,就听到山那边传来了长臂猿的叫声,大约是6点30分,它们长鸣独唱了6 7句,其中一句末尾还有合唱,独唱是领头的雄猿发出的,合唱是其他猿的应和!它们唱完,太阳就出来了。这件事情让我们高兴了好久。之后在样地里干活时,也听到了不远处长臂猿的问候,心情不言而喻。

在树梢行走的长臂猿(看看就好,请不要以任何原因使用本图)

山上的雨,说来就来了。刚刚林子里还有星星点点的阳光,一阵风吹过,天黑了。脑袋上方穿来淅淅沥沥的声音,雨点砸在叶片上。穿过树叶的雨砸在脸上,冷冰冰的。我们连忙翻出雨衣披在身上,扣好扣子,手机装进自封袋——在野外,这是最廉价却又有效的防水方式。随着雨声加大,我们加快了步伐。眼前的视野迅速被雨带来的雾填充,被压缩到了几米的范围之内,稍远些的树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再远处的就融成白茫茫的一片,又凄凉又写意。雨打在头上、肩膀上、背上,顺着雨衣流下来,打湿了鞋面、裤腿,寒气从小腿长驱直入,体温在流失。雨变大了,我们正好到了一处平坦地,停下了脚步,微微弓背,手中的仪器护在雨衣之下,彼此沉默,等雨势渐小。雨大概下了半小时,渐渐停了下来,往林间望过去,远处依旧是白茫茫一片,风来了,带来了一些远山若有若无的轮廓,雾气升腾。吹来的山风夹着雾,体感温度比下雨时更低了。远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了,原始林的树都是各具特色的,清新透亮。在山脊上方飘着几缕白纱,这些白纱迅速爬过一道又一道的山脊,飘向看不见的更远的地方。雾霭、流岚,前人为什么会创造、使用这么美好的词语?大概就是他们曾经静静地在山顶上待过,面对眼前壮阔的美景,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而同时又把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一部分,感到骄傲自豪吧!

在读《密林侦探》这本书时,我脑海里不断回忆的便是自己在山上的情景,生动、有趣、野性,有时候充满危险,有时候充满期待。宫崎学老师是一位改装狂魔,他坚守了前半生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份忠贞的事业——用无人相机拍摄、记录野生动物。他捕捉到了许许多多生动的自然之景,呆萌的日本鬣羚 ,雪地里跳跃的姬鼠,爬树的黑熊,也发现了许多野生动物被人类影响的痕迹,兽道与人类的小路是高度重叠的,日本猕猴会走在电线上,日本貂也会沿着砖墙行走……他还记录到了猫头鹰夫妇恋爱交往结婚交配生子之后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

渐渐地,他把研究的时间尺度拉长,更深层次的去探究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作品组成了“死”这个主题。知道了死就了解了生,“各种动物在自然界分工合作,谁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死亡同时是新生命的起点,自然界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物质层面的终结,物质会由其他生命继承下去,延绵不绝。”“‘生’其实是建立在‘死’之上的”。从生物循环的角度重新认识死亡,而不仅仅把死亡简单归结为物质层面的终结。宫崎学老师对环保、人与动物的关系都有独到见解。 他敬畏、热爱眼前的世界,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密林侦探》是一种对话式的文体,除了主角宫崎学老师外,还有策展人、影像作家小原真野“推动剧情”,这种形式读起来很轻松,令人融入其中。真的很好奇这二位的关系啊,至少在本书的完成过程中,他们确确实实是亲密无间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你我【约定】2022-12-12 11:51你我【约定】[陕西省网友]43.240.204.102
    读了《密林侦探》,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诡异的世界,非常享受这种紧张的阅读体验。
    顶0踩0
  2. 摄哥林林2022-05-25 11:11摄哥林林[福建省网友]203.27.45.192
    作为推理迷,我对《密林侦探》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非常满意,推荐给所有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
    顶4踩0
  3. 夏天&味道2021-11-05 10:31夏天&味道[天津市网友]43.225.173.250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每一页都让我充满了惊喜和悬疑,完全捉摸不透结局。
    顶8踩0
  4. 天空的浮尘2021-04-18 09:51天空的浮尘[天津市网友]43.224.161.207
    《密林侦探》让我如痴如醉,细腻描绘的场景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让人难以放下。
    顶1踩0
相关阅读
最后的党卫军士兵:莱科斯汀 真实历史是在密林中战死?

最后的党卫军士兵:莱科斯汀 真实历史是在密林中战死?

德国战败后仍然坚持战斗,最后阵亡的故事,而这个普通德军士兵的故事非常有传奇性,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上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党卫军的一名普通士兵,不过关于他的战斗故事有两个版本,...

2020-05-20 #小故事

10龄童写8000字童话 《密林里的歌声》图文并茂

10龄童写8000字童话 《密林里的歌声》图文并茂

孔儒风左一的作品,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寻芳 摄孔儒风自己画的漫画。 寻芳 摄 红网长沙县站12月2日讯(分站记者 寻芳)洋洋洒洒8000字故事,看似天马行空,读来却妙趣横生。如此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以及流畅优美的语句,竟然...

2020-04-17 #长篇故事

转载中缅边境密林中神秘脚印 仔细了解背后还有段故事

转载中缅边境密林中神秘脚印 仔细了解背后还有段故事

由于邻近缅甸,这里总跟佛教传说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就如同这棵石包树。而我们到这里的主要目的却并非为这些耐人寻味的遗迹,竟然是为了拍摄这里的瀑布。虽然不是嫌弃瀑布,老实说是有一些,但更感兴趣的是这片古老的...

2020-05-13 #故事阅读

名侦探柯南读后感300字范文

名侦探柯南读后感300字范文

名侦探柯南读后感 300 字范文名侦探柯南读后感 300 字怎么写?下面是的名侦探柯南读后感 300 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我喜欢看《名侦探柯南》这部日本作家青山刚昌的作品。 《名侦探柯南》讲的是一位叫工藤新一的高中生。因为...

2020-07-30 #短篇故事

《给孩子的推理故事》读后感3000字

《给孩子的推理故事》读后感3000字

...过一个“心理盲区”的故事,为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宠物,读后感www.simayi.net与宠物交流,同时保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警惕做出了一个示范。又比如徐俊敏的《爱语天机》以祖冲之和圆周率为核心,设计了一个爱情故事和穿越...

2020-04-06 #故事阅读

《给孩子的推理故事》读后感3000字

《给孩子的推理故事》读后感3000字

...过一个“心理盲区”的故事,为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宠物,读后感www.simayi.net与宠物交流,同时保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警惕做出了一个示范。又比如徐俊敏的《爱语天机》以祖冲之和圆周率为核心,设计了一个爱情故事和穿越...

2020-05-17 #故事阅读

儿童侦探故事

儿童侦探故事

...吧 JPG 440x738 52k让脑筋转个不停的侦探小说 查理日记 读后感 JPG 539x450 61k伯克利教授与黑猫威迪 儿童侦探故事系列 JPG 500x500 33k青少年喜欢看的侦探小故事 JPG 260x260 137k读推理故事,练逻辑思考 9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国外...

2020-07-15 #小故事

福尔摩斯读后感50字

福尔摩斯读后感50字

我非常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其中引人深思,惹人回味的故事。当我一读起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柯南道尔所著的《福 尔摩斯探案集》时,我便为里面离奇而又不可思议的故事情 节而着迷。书中惊险的场景、生动的故事、跌宕...

2020-04-30 #经典故事

云喜猫儿睡前故事喜马拉雅FM云课程真实案例

云喜猫儿睡前故事喜马拉雅FM云课程真实案例

...或者被身边的东西触发灵感。谁说不能呢? 《光之鹤》读后感三:两位推理小说大师 最近看了几本岛田大师的推理,提到他,我不得不想起来东野圭吾,两位都是当今日本推理文坛的大师人物。 我人生第一次看推理,是岛田大...

2020-07-0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