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0-09-28

五年级学过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导读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项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两项语文要素从字面意思来看,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个是由简变繁,一个是由繁到简。

我们再把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联系起来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我们知道“民间故事”的内容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既可以是听众,又可以是创作者,学生在创造性复述过程中可以给民间故事“添油加醋”从而体会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民间故事的情节比较曲折,口语化特征明显,篇幅又比较长,读者把握主要内容需要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因此借助“创造性复述”和“缩写”两个语文要素,目的是加深对民间故事主题、内容和变现手法的理解。

二、语文要素的概念解释:

“复述”字典上解释为“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创造性”理解为:1、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2、属于创新的性质。“创造性地复述”就是“有所创新的把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那么怎样“创造性地复述”呢?如何创新呢?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我们首先要清楚,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怎样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生在第一二学段已经具备的“复述”能力。为了能够很好的理解,再次阅读了高主任的《谈中年级“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复述”的教学》文章,简单整理自己的理解如下:

复述,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一般而言,复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复述的前提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初步把握,复述的要求就是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原文内容讲下来。从复述的类型来讲,有“依文复述(拿着课本来说)、离文复述(丢下课本复述)、详细复述(接近课文内容原貌)、抓重点复述(重点内容说的详细,次要内容说的简略)、简要复述(说出故事梗概,让人能够听得明白大意就行),创造复述(在复述原文重点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思考;改变原文的叙述顺序、叙述方式等)。

而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复述这一名词只有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才有呈现——针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的要求——能够复述大意。

而简单回顾第一学段,我们也能够找到复述的影子。二年级主要是借助图片、表格等讲故事,为三年级详细复述做了铺垫。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大禹治水》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小马过河》课后提示:试着用提供的四组关键词语讲讲这个故事;《蜘蛛开店》根据思维导图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羿射九日》根据表格里的内容(实际是提纲),讲一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难看出,在小学第一学段教材已设计借助图片、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示意图或者根据表格内容讲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的过程中,了解到讲故事要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讲的基本要求,为第二学段详细复述做了铺垫。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安排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详细复述练习。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提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去年的树》: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他们交流你的感受;《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带刺的朋友》: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到了三年级下册继续安排运的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详细复述练习,但形式稍有变化。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人文主题,编者在这一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的训练: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二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就“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学习在教材中正式提出来,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具体体现在: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体现,再有序地复述故事;《方帽子店》在导读中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是“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可以用上一节课借助表格的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二年级“讲故事”的方法,还可以抓关键词,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漏》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图片和文字提示,“复述最有意思的内容”,避免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还可以运用“语文园地”中的“转述”,转述人物的对话。《枣核》迁移运用,复述“枣核聪明的内容”,要“按顺序叙述,重要情节不遗漏,内容前后连贯”。“交流平台”对复述的方法作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部编四年级上册先继续安排运用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复述故事练习,形成详细复述的能力。

例如:《盘古开天地》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普罗米修斯》课后提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到了四上第八单元,才进入学习简要复述的练习。这一单元以“古代故事——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为人文主题,编者在这一单元安排了三项语文要素的训练: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二是“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写一件事,能写出感受”,就“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学习具体实施如下: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提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西门豹治邺》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这篇文章重点复述主要情节,次要情节适当省略,“调查民情”是次要情节,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神这个主要情节要讲得详细一些;《扁鹊治病》导读中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再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和同学交流你从中明白的道理”,学生“关注提示顺序的词句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就不容易遗漏情节。

交流平台对复述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四年级的学习已具备“按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复述”的能力。

我的思考:

在第一和第二学段复述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当我们阅读完高主任的资料之后,就可以知道,复述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对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对语言积累和故事素材积累。或者说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当我们把“初步把握课文大意”和“复述”之间关系作研究的话,就发现,对课文内容的进行把握、乃至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把握,是可以通过复述来完成的。换句话说,此时更主要的是用复述的方式来进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训练。所以,这个时期的复述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而且,学生到四年级上学期来看,就已经具有了按照顺序有详有略的复述的能力。

而第三学段,提出的创造性复述,我们不难发现,在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并没有对复述的要求,所以我也就在想,编者为什么还要安排创造复述这样的训练,我再次查看了一下课程标准,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中习作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从这两句话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二学段的复述的目的除了我们说的为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外,积累记忆并加以运用的意义很大。而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习作中内容更加的具体打基础,做铺垫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所以带着这样的理解,走进创造性复述这一单元。

创造性复述是指对原材料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复述。这句话的理解我觉得重点在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复述,而这里的复述,我觉得不再单纯的是把读物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更主要的是在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变换形式而且还要将故事的细节加以丰富。这里的复述包含着要将文章内容丰富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但是把握文章内容一定是创造性复述的前提。

纵观整个单元,我们也不难发现,编者也是这样的想法:

《猎人海力布》: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里不得哪几件事?2、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牛郎织女(一)》: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侄女是怎么认识的。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牛郎织女(二)》: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我们联系着来看,就会发现,每一课的练习题其实都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指向了解课文内容,其实这也是以前简要复述能力的体现,其次就是关于创造性复述。

所以对于本单元的教学而言,要在第二单元速读了解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

基于这样的理解,又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关于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一、改变角度的创造性复述

同一篇文章,如果只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转而不思变通,那是一种懒惰的学法。教学中,应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进行多角度的尝试和探索。

1、改变视角

1)阅读者视角

阅读者视角,就是指导学生作为读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全面深入地复述再现课文内容。因为是阅读者观角,所以复述过程中可以融入读者自己的个性化评论和合乎情理的情节补充。

2)剧中人视角

所谓剧中人视角,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化身为剧中的某一个人物,借由他的视角、他的立场来看待整个事件,介绍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化身的这个人物,可以是文中主角,也可以是文中的配角

3)文中物视角

所谓文中物视角,就是指导学生变身为文中动物或植物,以“物”的眼光观察人类行为,思考人类心理;或者赋予“物”以人的情怀,进行拟人化自述。

2、改变人称的创造性复述.

小学课本中的记叙文大多是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的,对其中有些课文尝试改变人称进行复述。复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种方法可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改变体裁的创造性复述。

小学阶段语文的课本中,主要都是记叙文、诗歌、童话、说明文等。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角度,许多文体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其中古诗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记叙文体裁来进行复述。这样,一首凝练的古诗成了个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故事

4、改变顺序的创造性复述

这种类型的复述,主要是指改变叙述顺序,把顺序变为倒叙,或者把插叙变为顺序。复述时,先要理清原文顺序,然后按要求调整顺序,最后还要注意把调整的内容相衔接。

二、扩展式创造性复述

课本中的某些课文在内容和情节上存在这“空白”,给了学生广阔的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某个片段中的概括性语句,放飞想象的翅膀,进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1、补充情节的创造性复述

为了使文章内容更为多样、丰富,在复述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情节,扩充一些内容,当然,补充的情节应与课文的中心紧密相关,不可太过离奇。如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第五小节写了三个内容: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廾放,约朋友赏花;花分根了,赠与友人。但是这三个内容作者都仅仅用了一二句话,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复述时,可以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展开想象,补充情节。通过补充性的复述,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唯一的听众》中最后作者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小提琴了,可他还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聋”了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的听众……,复述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里的省略号,展开想象,作者想到了什么内容?

2、丰富人物形象的创造性复述。

对于描写人物的文章来说,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刻画不一定面面俱到。有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复述课文。如《高山流水》,它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全文语言简练,尤其人物对话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因此复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说具体。

三、补充式创造性复述

补充式创造性复述就是补充故事的结局进行续写式的复述。这种复述方式主要适用于故事性强、结尾耐人寻味的课文

1、续编故事的创造性复述。有些课文中的故事结局是固定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借题发挥,重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好地领悟课文中心,内化于心。

2、添加结尾的创造性复述。有些课文作者本身就留有了发展的余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延伸课文内容。

四、表演性创造性复述

课本中的许多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性也比较强,这类文章也可以通过表演来复述。总之,创造性复述就是在复述中寻求创新,它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细读文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合理展开创造性复述,最终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绝这些资料并结合课后习题以及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的内容,对于本单元几篇课文在创造性复述目标达成的过程,有这样的思考:

《猎人海力布》——改变人称创造性复述

《猎人海力布》课后习题二的要求为: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这个习题从内容上看,更加侧重改变角度的创造性复述,习题提示可以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来讲一讲。因为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复述过程中,已经有了转述的经验,所以改变角度中改变人称的方法应该不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我们阅读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大家一定忍不住要与人分享,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我们尝试着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可以用海力布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当学生练习交流之后,我们可以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尝试,如果我们就在那个村子,以村子中的某一个乡亲的口吻,讲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这两部分评价主要落脚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的转换人称,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进而总结,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故事,会倍感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小组进行讨论,我们还可以以谁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1)如果你是目睹海力布变为石头的一员:小伙子,女孩子,小孩,你怎样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讲给海力布的爸爸妈妈听?——剧中人

(2)如果你是海力布救下的那条小白蛇,你得知了海力布的故事,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听?——剧中人

(3)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带领游客来到这个著名的景点,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阅读者

(4)如果你是一位蒙古族老人,你怎样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阅读者

组织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角色复述,评议时注意:在变换身份后,复述者讲述故事的语言与身份是否符合;在保留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有没有自己的创造。

设计意图:继续加大难度,引导学生换一换身份来讲述这个故事。这里面涉及到学生看问题角度的变化、情感的变化、讲述对象的变化,所以讲述的内容、语气都要做相应调整。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锻炼更充分。

《牛郎织女》——“添油加醋”创造性复述

《牛郎织女(一)》课后习题二的要求为: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扩展式的复述,也有人称为“添油加醋”创造性复述。

“添油加醋”字典里“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讲故事里是指通过想象添加合理的情节,使得故事内容更生动、具体,更吸引人。

可以添加一些细节,如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或周围的环境等等,使故事讲得更精彩更有趣。

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课后习题的任务要求,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教学顺序。在了解《牛郎织女》主要内容之后,先进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里的第二题的学习训练: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出示语文园地上《狼和小羊》的两段对话,指名朗读这两段话,思考:这段对话好在哪里?学生交流:

预设1:这里添加了很多提示语,把角色的神态、语气、心理活动、等都加进去了,把狼的不讲理,和小羊的委曲求全,描摹得淋漓尽致。

预设2:这些语言本身就很生动,使听故事的人觉得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3.教师提示:当故事的陈述性内容变成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第一人称,提示语神态、动作、语气,体现人物性格、身份。

在此基础上,学生吧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

接下来进行《牛郎织女(一)》课后提示2: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在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解读1想一想牛郎去了哪些地方?例如树林、集市、山坡、湖边等等,在这些地方可能看见什么呢?想象去树林可能遇见小白兔、小鸟、小鱼等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呢?想象一下当时的动作、语言进行添加。想象去集市可能看见听见什么?可能看见敲得叮咚响的拨浪鼓摇的叮当响的小铃铛,吹得栩栩如生的小糖人……牛郎把自己看到的听见的都讲给老牛听,体现牛郎离开哥哥嫂子后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感情。可见加上这些合理的想象之后,原本的一句话就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片段。这就是“添油加醋”是创造性复述。

解读2请想想天上仙女们说的话,他们都想到哪些办法呢?原文中写到“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醒”,根据这句话合理想象,仙女们可能趁王母娘娘睡着时偷偷溜走,也可能给王母娘娘和她最喜欢喝的葡萄酒,添加对话,为了让对话更生动还可以加上一些提示语,如神态“皱眉”“生气”“疑惑”“兴奋”“开心”,动作“躲在柱子旁”“挥挥衣袖”“拨弄头发”等,这样植根于原文之上的“添油加醋”故事就更精彩了。

总结:“添油加醋”创造性表演要专注于细节,在保留主要人物语言的基础上,依托文本合理想象,添加语言、神态、动作等,这样能使故事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精彩。

小结:

整体来看小学阶段的复述,发现部编教材非常重视复述能力的养成,它依据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是一个逐步进阶、螺旋上升的过程。

“复述”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出来,它不同于背诵课文,也不是概括主要内容。其实简单来看,复述一般分为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主要是聚焦语言,将故事讲得更生动;简要复述主要是梳理情节,将故事讲得更有条理;3、创造性复述主要是聚焦语言,将故事讲得更生动。

其中创造性复述要求最高,它是不拘泥于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全文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自己组织语言加以复述,学生不但要对语言材料理解,还要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再进行表达。长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有序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培养想象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真正让创造性复述的训练发挥作用,教师必须要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引航人。就本段的训练而言,方法可以是1、改变人称;2、改变顺序;3、改变体裁;(改变角度的创造性复述)4、对故事情节的“空白”可以“添油加醋”,比如添加人物对话、表情、动作等,或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或想象合理情节和画面;(拓展式创造性复述)5、模仿人物动作或表情演一演精彩情节表演性创造性复述;6、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补充式创造性复述)。但不管怎样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认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完成从“阅读理解——内化转换——口头讲述”的学习心理过程,切不可不到位,也不可越位,更不能无限制的创造。因此“创造性复述”后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是不是真正地进行合理的创造:创造性复述的内容是否符合课文本意、是否合理;要关注神态表情身体语言;评价指向要明确,不能宽泛。

创造性复述的本意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让学生的语言经历学习的历程后有增量。所以我想,创造性复述时坚守一些文本中的精妙的语言,在这个程度上再去创造,会更好一些。

一句话,“创造性”复述是将原本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一个是从简入丰的过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飘荡的灵魂2023-04-26 06:03飘荡的灵魂[安徽省网友]203.30.235.159
    这个教学思考让我意识到民间故事可以在多个学科中灵活运用。
    顶0踩0
  2. 子石2022-12-12 23:36子石[青海省网友]210.87.173.186
    教学思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
    顶0踩0
  3. 舊舊墓養亻2022-07-31 17:10舊舊墓養亻[贵州省网友]220.247.139.219
    @泠儿夜民间故事是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和想象力的好材料。
    顶6踩0
  4. 泠儿夜2022-03-19 10:44泠儿夜[上海市网友]203.5.54.15
    @贝叶闲持教学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顶0踩0
  5. 贝叶闲持2021-11-05 04:18贝叶闲持[湖南省网友]103.6.220.13
    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
    顶6踩0
  6. 至上励合2021-06-23 21:52至上励合[山西省网友]202.150.224.61
    @秋风伊人教学思考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不断进步。
    顶4踩0
  7. 秋风伊人2021-02-09 15:26秋风伊人[河北省网友]103.38.110.168
    这个教学思考很有启发性,有助于激发孩子对于民间故事的兴趣。
    顶10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