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优秀共产党员人物故事先进事迹100例

时间:2020-09-24

优秀党员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4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5 分钟。

目录 领袖们怎么立规矩 ........................................................................................................................... 4 毛泽东“六不”规矩 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 4 火灾,周恩来马上赶往现场,当即立了一个规矩 ............................................................... 5 “同志们都参加的会,我绝对不能缺席”,朱德的规矩 ........................................................ 6 老一辈革命家的“约法三章” ............................................................................................................ 7 毛泽东遵守“三不谈” ................................................................................................................ 7 朱德的“三必须”和“三节俭” ..................................................................................................... 8 周恩来的“三不沾” .................................................................................................................... 8 邓小平的“约法三章” ................................................................................................................ 9 董必武的“三不许” .................................................................................................................. 10 陶铸的“三不准” ...................................................................................................................... 11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 .............................................................................................................. 12 陈再道的“三不”性格 .............................................................................................................. 13 唐亮曾立三条家规 ................................................................................................................. 14 王必成:给家人规定“五不许” .............................................................................................. 15 老一辈革命家的调研方法 ............................................................................................................. 18 不耻下问,当好小学生 ......................................................................................................... 18 回到家乡,了解真情况 ......................................................................................................... 19 创新方法,多方求验证 ......................................................................................................... 21 人家话都不敢讲,你还能调查出什么真实情况 ................................................................. 22 重讲调查研究的故事 ............................................................................................................. 23 毛泽东的江西“两县”调研 ...................................................................................................... 26 毛泽东的长冈乡调查 ............................................................................................................. 27 毛泽东深入乡村问计于民 ..................................................................................................... 30 彭德怀湖南调研后感叹:“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 ...................................................... 31 彭德怀视察敦煌县 ................................................................................................................. 32 到处看看见见群众 ................................................................................................................. 33 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 34 要事实求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 36 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联系群众的 ................................................................................................. 39 毛泽东被群众大骂后 ............................................................................................................. 40 刘少奇下令救群众 ................................................................................................................. 41 周恩来听了群众的真心话后 ................................................................................................. 41 邓子恢设置“一七零信箱” ...................................................................................................... 42 彭德怀:“你们就是叫我脱离群众!” .................................................................................. 43 彭真的群众路线观 ................................................................................................................. 44 老一辈革命家的“罢宴” .................................................................................................................. 46 毛泽东“罢宴” .......................................................................................................................... 46 刘少奇“罢宴” .......................................................................................................................... 47 朱德“罢宴” .............................................................................................................................. 47 周恩来“罢宴” .......................................................................................................................... 47 董必武“罢宴” .......................................................................................................................... 48 李先念“罢宴” .......................................................................................................................... 49 彭德怀“罢宴” .......................................................................................................................... 50 贺龙“罢宴” .............................................................................................................................. 51 陶铸“罢宴” .............................................................................................................................. 52 徐特立“罢宴” .......................................................................................................................... 52 陈云:“不吃请”和“几不准” ................................................................................................... 53 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对待下级的 ................................................................................................. 56 毛泽东的感谢信 ..................................................................................................................... 56 周恩来替翻译“叫屈” .............................................................................................................. 57 陈毅安慰警卫员 ..................................................................................................................... 58 王震公开赔礼道歉 ................................................................................................................. 59 万里敬酒 ................................................................................................................................. 60 周恩来:一次“滞后”的批评 .................................................................................................. 61 老一辈革命家怎么做检讨 ............................................................................................................. 62 战争时期的特殊检讨 ............................................................................................................. 63 为六角钱检讨 ......................................................................................................................... 64 多是主动检讨 ......................................................................................................................... 64 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反对官僚主义的 ......................................................................................... 66 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一次突然袭击 ..................................................................................... 66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 67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 ............................................................................................................. 67 毛泽东: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 ............................................................................................. 69 周恩来乘坐公共汽车 ............................................................................................................. 72 彭德怀不看招待的电影 ......................................................................................................... 72 谭震林在服务员为他开门后 ................................................................................................. 73 邓颖超不坐专机专车 ............................................................................................................. 73 陶铸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 74 为官僚主义画像 ............................................................................................................................. 75 毛泽东为官僚主义画像 ......................................................................................................... 75 周恩来为官僚主义画像 ......................................................................................................... 75 邓小平为官僚主义画像 ......................................................................................................... 78 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 79 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 ......................................................................................... 79 朱德告诫子女“别想靠我当官” .............................................................................................. 79 董必武让儿子下乡务农 ......................................................................................................... 80 习仲勋教育女儿要“夹着尾巴做人” ...................................................................................... 81 陈毅教育子女“不能搞任何特权” .......................................................................................... 82 谢觉哉“以诗教子” .................................................................................................................. 82 谢觉哉:除非我回家当老百姓 ............................................................................................. 83 耿飚:让女儿当一名钳工 ..................................................................................................... 86 教子有方的洪学智将军 ......................................................................................................... 89 从小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 ................................................................................................. 92 不同意女婿担任副院长 ......................................................................................................... 94 贺龙:不能把子女装在口袋里 ............................................................................................. 96 聂荣臻:她到军队能干什么 ................................................................................................. 99 陈毅:我陈毅算老几 ........................................................................................................... 102 王震:带二弟一家到新疆“吃苦” ........................................................................................ 105 许世友:托关系走后门不行 ............................................................................................... 106 一代领袖家风美谈 ....................................................................................................................... 109 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 ................................................... 109 周恩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110 邓小平: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 ........................................................................... 111 何叔衡:“何门家训” ............................................................................................................ 112 领袖们怎么立规矩 毛泽东“六不”规矩 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据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杨尚昆回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最初悬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朱德的画像。1949 年 3 月 5 日那天,毛泽东一进会场便提出批评:“开会不要挂我们的画像,这样不好,应该挂马恩列斯的照片。开会不要挂我们的画像,这样不好,应该挂马恩列斯的照片。”于是,第二天就只挂了四位国际伟人的像。可大家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又将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挂在两旁,结果再次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就这样,毛泽东提出了“六不”规矩,要求“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对自己也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毛泽东兴趣广泛,还是诗人、书法家,他收到过许多书画家、收藏家、艺术家朋友馈赠的诗书画印等文物,但他并未将这些珍玩国宝归为己有。他自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 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先生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国家。他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之私人礼品上缴国家。1956 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他,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可能是唯一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仍按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 火灾,周恩来马上赶往现场,当即立了一个规矩 1949 年 4 月 25 日,刚刚解放的北平电车厂遭敌特纵火破坏。周恩来一听到消息就马上中止正在进行的会议,赶往火灾现场。并当即给北平(今北京)市公安局立了一个规矩:“今后,你们公安局的领导遇到大的事件、案件,必须亲临现场指挥!” 事情要从 1949 年 4 月 23 日说起。那天,南京解放。喜讯传到了北平电车厂,又恰逢北平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厂里决定当晚把电车装扮成彩车,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一辆辆电车被张贴上彩色宣传品。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第二天一早,他们看到的是惨不忍睹的一幕。一场大火,吞没了 59 辆电车、104 间厂房。 25日上午8点,周恩来到东城区弓弦胡同的中央社会部,听取北平市公安管理工作和社会治安情况汇报。汇报中,治安处副处长贺生高说了一句:“昨天晚上电车厂着火了。”周恩来听见了,马上问:“哪儿的电车厂着火了?南京吗?”贺生高回答说:“北平。这儿的电车厂着火了。”周恩来马上说:“今天这个会暂停!都到现场去看看!”接着,周恩来马上问北平市公安局外三分局局长慕丰韵:“电车厂着火,你去现场了没有?”慕丰韵马上回答:“去了。” “什么时候去的?” “早晨接到报告后赶去的,刚回来。” 周恩来又接着说:“小慕啊,前清时,县太爷听说哪儿着了火,都亲自到现场。我们是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今后,你们公安局的领导遇上大的案件事件,必须亲自到现场。” “同志们都参加的会,我绝对不能缺席”,朱德的规矩 朱德在教育党员、干部时,立下了规矩:“我们党内只有特殊的战斗任务,不能有特殊的共产党员。” 八路军总部在武乡县王家峪时,担任总部党小组长的是参谋人员潘开文同志。朱德对这个小组长很尊重,他总是按时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决议。 有一次,党支部根据北方局的指示精神,让党员分小组回顾总结前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指挥机关的工作。晚上,党小组开会时,同志们觉得朱德傍晚才从外地回来,太累了,就没去通知他。 第二天上午,朱德忽然找到潘开文,问:“昨晚开会,为啥不通知我参加?”小潘顺口撒了一个谎说:“我以为您没有回来呀!”总司令笑了:“我回来时,你不是在操场上还看了我一眼?”小潘说了实话:“我们怕您过分劳累,想叫您早点休息!”“嗨,我是骑马回来的,又不是步行。就是再累还能比长征累?那时,咱们在泥沼里走一天,晚上还不是照样开会?同志们都参加的会,我绝对不能缺席,这是规矩。” 小潘说:“昨晚主要是党员们检讨前段工作中的问题,您没什么检讨的。”朱德却说:“毛主席早就讲过嘛,除了庙里的泥胎不犯错误,活着的人哪个能十全十美?” 朱德一席话,说得小潘没话了,当面保证:以后开会一定通知你。后来总司令参加小组会,认真地在同志们面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体党员很受教育。 老一辈革命家的“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个成语,其中的“约”是指协商,协定。原指约定三条法规,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相互遵守。本文选录几位老一辈革命家订立的几则“约法三章”,以作为时下领导干部的镜鉴。 毛泽东遵守“三不谈” 毛泽东谢绝为他庆寿提出“三条理由”,即:“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才50 多岁,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 除此,毛泽东又随之加上“三条规矩”,即:“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果要演,就演给老乡们看;三不许开会。” 毛泽东还曾立下过这样一条规矩,就是一生要做到“三不谈”,即:“ 不谈金钱;不谈男女关系;不谈家庭琐事。”并要求身边的人也要遵守这条规矩。 朱德的“三必须”和“三节俭” 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在江西瑞金时,曾经被编在中央军委机要科党小组过组织生活。他怕党小组长顾虑他是首长,把他当成“特殊党员”,便与党小组长“约法三章”:一是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必须通知他,二是党小组给每个党员分配任务时必须有他,三是党小组长必须定期听他汇报思想情况。一是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必须通知他,二是党小组给每个党员分配任务时必须有他,三是党小组长必须定期听他汇报思想情况。朱德长期担任革命军队的总司令,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三节俭”,即“生活节俭,从不特殊;穿衣节俭,一套军装可穿数年;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家人节俭,不得搞任何特殊生活节俭,从不特殊;穿衣节俭,一套军装可穿数年;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家人节俭,不得搞任何特殊”。人们都称他为军中节俭表帅。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听说朱总司令来西安,派了好几个同志去车站帮他搬行李,朱德笑着说:“不用了,你们看,都在这里。”只见他的警卫员手里拿着一床军毯,肩上挂着一个包袱,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晚上,朱德住在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同志们看见那个小包袱里只有一套军衣和两套内衣,还有一双新布鞋。 周恩来的“三不沾” 周恩来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规定了“三不沾”,即“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占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占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1973 年 9 月,周恩来陪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16 日中午,总理请随行工作人员上楼外楼吃便饭。这是总理第九次上楼外楼,职工们非常高兴,除了准备西湖醋鱼、虾和鸡等高档名菜外,还端上总理喜欢的绍兴霉干菜、豆芽菜、霉千张等家常菜。 饭后结账,省里同志说由地方报销,总理不肯,坚持要自己付钱。店里同志知道,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 元钱。谁知总理又不肯,当即对一位姓姜的职工说;“10 元钱,怎么够?要收足。”店员们商量了一下,加收了 5 元。不料又被总理看到,就说;“不够的,要同一般顾客一样收。”没办法,店里只好又收了 5 元。这样,已收了 20 元。哪晓得一小时后,机场来了电话,说是总理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补付中午饭费。这迫使店员们把当天午餐的饭菜费仔细算了一下,按照牌价表,也不过 19 元多一点儿。他们就给总理写了个详细报告,把清单附上,并把多余的钱交还总理办公室。 邓小平的“约法三章” 1949 年 12 月 8 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和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机关进驻重庆。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 年 2 月 4 日,贺龙到重庆,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与刘伯承、贺龙一起,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很快改变了西南地区混乱的社会面貌。进城后不久,为防止干部在胜利面前滋生居功自傲、贪图享受和追求名利等错误思想,邓小平就“约法三章”:不设私人公馆,不集体办伙食,严禁铺张浪费不设私人公馆,不集体办伙食,严禁铺张浪费。为了作出表率,刘邓贺三家人打算合住在一栋楼房里。此楼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为宋美龄修建的公馆,两楼一底,大小共十几间房,其中底楼最宽,三楼最窄。刘邓贺都争着把宽敞的楼层让给别人住,自己住最小的。刘伯承认为: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政务十分繁忙,家中人口又多,应住宽一些的楼房。而邓小平和贺龙却坚持让刘伯承住一楼。邓小平说:“伯承同志年纪大,身体不好,住底楼方便些,省得爬楼梯累。贺老总也是,只有我年纪最轻,不怕上楼下楼。”一番谦让后,最终按年龄安排:刘伯承住底楼,贺龙住二楼,邓小平住在三楼。 董必武的“三不许” 1949 年 11 月间,董必武因公去南京。随同董必武工作的几位同志发现了原中共南京办事处用过的一辆“别克牌”黑色小汽车,大家认为很有纪念意义,想把这辆小汽车要来带回北京。董必武知道了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和你们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你们要是违反了,我就送你们到公安局去。”从那以后,不论谁调到董必武身边工作,董必武都要首先申明这个“约法三章”。1954 年,董必武同志率领党政代表团去东欧访问。东道国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位团员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目的是让客人们买些日用品和纪念品。当个别团员要求去当地的百货商店买点儿洋货时,作为团长的董必武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在代表团工作会议上和大家一起商量这钱如何处理。大家认为,按照制度规定,代表团团员是可以花用的,但更要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和困难,尽可能地节约外汇为好。最后团员一致同意把这笔钱都交给我们的大使馆。在出国前,董必武 15 岁的儿子对一位随行的工作人员说想要一架照相机。这位同志出国后和大使馆的同志聊天时随便提到了这件事,大使馆的同志当真给买了一架。回国后,董必武看见孩子摆弄照相机,才知道了这件事。董必武狠狠地批评了儿子后,让秘书立即带上照相机和相当于这架照相机市价的一笔钱款,到外交部去作检讨,请外交部决定留照相机还是留钱款。外交部的同志听说董必武发了脾气,他们也知董必武一贯公私分明,就留下了照相机。 陶铸的“三不准” 1958 年,陶铸在广东省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有一次,他带领几个干部到外地检查工作时,有一个县的县委领导设宴欢迎。陶铸走进饭厅,看到大摆筵席的场面,非常恼火,匆匆吃了一碗饭便离开了。此后,他每到什么地方去,总是“约法三章”,即“ 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1961 年前后,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陶铸对自己的生活标准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他一再向炊事员交代说,家里吃的米和油等等,都必须和人民群众一个样,绝对不准有任何特殊。有一天,炊事员找到了一点儿瘦肉,他心想陶铸同志爱吃辣椒炒瘦肉,便自作主张,高高兴兴地炒了一碟给他端了去。陶铸一看就火了,当场批评炊事员说:“我这个月的猪肉已经吃完了,怎么又弄肉来炒菜?说不多吃就不多吃!端回去!”炊事员感到很为难,劝了又劝,说了又说;陶铸更火了,就是不吃,厉声命令端走。最后,炊事员只得把这碟菜送给了工作人员。饭后,炊事员对人说:“真厉害!想不到他会发这么大的火,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干了。”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 刘少奇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外出工作时,刘少奇总是同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 1956 年 3 月,刘振德被调到刘少奇办公室当秘书。到任那天,刘少奇就找他谈话,谈到工作问题时,刘少奇便与他“约法三章”。刘少奇说:“到我这里工作,第一,要如实地向我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他个人的、别的事情。第二,你过去长期做机要工作,保守机密这一点你是懂得的。在这里工作,有些事知道得早一点、多一点,不能搞小道消息,对谁也一样,包括我的孩子,都一样。”在谈到“孩子”两个字时,刘少奇还特别加重了语气。 刘少奇接着说:“第三,对外联系,传达我的意见,或人家打电话来,要注意态度和蔼、谦虚、礼貌,不能盛气凌人。要埋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处理问题要及时,要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轻重缓急要安排好。”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全面而细致,甚至连接电话的语气都包括在内,可见刘少奇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之严格。刘少奇正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1959 年初,刘少奇因繁重的工作累倒了,毛泽东要他到海南休养一段时间。在这段难得的休息时光里,刘少奇并没有休息,而是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集中精力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这个学习小组,有薛暮桥、王学文两位学者,以及一些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同志。学习之前,刘少奇给大家“约法三章”:一是大家都是学员,不分上下级,一律平等;二是采用座谈方式,人人都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三是既要学习理论,又要联系实际。 这样,一个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经济学家、秘书、警卫员、护士组成的“罕见”学习小组,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刘少奇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在知识面前一律平等的学习理念。 陈再道的“三不”性格 陈再道上将曾担任过纵队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等职,是我军屡建奇功的猛将。他从小就父母双亡,受尽了苦难,也养成了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精神。他最讨厌那些曲里拐弯、表里不一、落井下石的小人,溜须拍马之徒从没有得到他的好脸色,打小报告的人通常挨一顿臭骂。 1959 年批判彭德怀时,有一位军队的老同志打听到陈再道曾在工作中与彭德怀有矛盾,发生过争执,就找到门上,掏出本子,要他提供批彭的“炮弹”。听了这话,气得他浑身发抖,就抓过本子往桌上一摔,蹦起来骂他:“你他妈的把老子看成什么人了?!我可以同彭老总骂架,但我不会落井下石,也不会收集批老首长的炮弹!我说彭老总是个大好人,你敢往本子上记吗?”被一顿臭骂后,灰溜溜地走了。 1967 年,陈再道被诬蔑搞反革命政变。几万人冲到了他住的宾馆,多亏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把他藏到八层至九层之间的电梯里,才躲过了一场大难。紧接着,中央碰头会召开扩大会议对他进行残酷的批斗。他说:“我只有一个请求,凡涉及到我的事,都跟我单独算账,不要扯上别人。” 陈再道说:“在无穷无尽的批斗中,我就认准一个死理:决不糟蹋自己,决不丧失人格,决不牵扯别人。在无穷无尽的批斗中,我就认准一个死理:决不糟蹋自己,决不丧失人格,决不牵扯别人。”这三个“决不”,反映了陈再道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实事求是的道德风貌。 唐亮曾立三条家规 ; 一是他在家里的办公室兼书房,家属和子女不得入内; 二是他的文件和资料,家属和子女不得翻看; 三是他的工作情况和与其他首长的人事关系,家属和子女不得打听。三是他的工作情况和与其他首长的人事关系,家属和子女不得打听。 唐亮珍藏一方印章,石料仅值三角钱,上面刻书:“平凡翁。”唐亮爱不释手,凡是珍贵书籍,均盖有此章。陈毅元帅评价说:“平凡翁,不平凡,平凡之心,重如泰山。” 王必成:给家人规定“五不许”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行列里,王必成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这位小个子将军 17 岁就参加了红军义勇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勇猛顽强。他还善于打大仗,打硬仗,被指战员们亲切称为“王老虎”。著名电影《红日》中大战张灵甫 74 师的沈振新,其原型就是王必成。 建国后,王必成不论在哪里任职,始终保持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1978 年 7 月,由于越南当局不顾我国政府的劝告,不断加剧反华排华活动。随后,党中央派杨得志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对越作战,而王必成从昆明军区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战前调离,对以打仗为荣的王必成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为了弥补遗憾,王必成写信给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上前线,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在他的坚持下,他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小女儿都上了前线。 一天,夫人陈瑛担心地对他说:“咱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很好嘛!这才像我家的媳妇。”王必成高兴地说。夫人悄悄告诉他:“媳妇已经怀孕两个月了,医院领导不准备让她去,可她自己坚决要去。”谁知王必成却挥着手说:“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儿女承父志,堪慰老将心。”听完这话,陈瑛热泪夺眶而出。 儿女们从前线给王必成打电话或写信,纷纷表示要争取为国立功。王必成心中十分欣喜,勉励他们要听从指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杀敌立功。后来,在这次自卫还击战中,王必成的儿子和女儿双双荣立三等功。 王必成始终过着清淡的生活,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不要一件规定以外的东西。他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并给家人规定了“五不许”,即: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即: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 1979 年秋天,王必成在检查部队途中,顺道回到家乡看望亲朋故友,祭拜双亲。陪同的县委领导看到王必成父母的坟墓非常简陋,只是两个小土包,又没有墓碑,就提议把老人家的墓地整修一下。王必成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没有必要,不要把钱用在这上面,不要浪费群众的工分。” 一次,王必成赴麻城参加麻城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他一到县城,县领导就对他说:“您是我们家乡的光荣,家中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我们一定办好。”王必成对县领导说:“麻城还比较贫困,你们不要把钱花在招待领导上,要集中精力把麻城的经济建设搞好。”在麻城活动期间,他轻车简从,不要迎送,不提个人及亲友的任何要求。 1989 年春节,王必成病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专门赶到医院看望王必成。当看到老将军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时,纪念馆负责人露出诧异的神情。见此情景,王必成便断断续续地讲述了毛毯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条使用了 49 年的米黄色旧毛毯非同寻常。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率领“老虎团”在黄桥以南的季家市攻打日军据点,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就有这条米黄色旧毛毯。战斗结束后,毛毯分配给王必成的老部下徐绪奎使用。徐绪奎和王必成一起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创建,他们一同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考验,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生死战友。 在一次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徐绪奎不幸牺牲。他的警卫员遵照徐绪奎的嘱托,将这条毛毯作为遗物转送王必成。王必成十分珍视战友情谊,从战争年代到革命胜利,从乡村到城市,始终随身携带、使用这条毛毯。 小女儿结婚时,看到王必成盖的这条毛毯实在太旧太薄,特地买了一条纯羊毛的新毯子送给他。王必成接过新毯子,严肃地说:“你们的孝心我领了。但是,原来的毛毯不能换,盖着它就想起和我一起战斗而光荣牺牲的战友……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它时刻提醒我,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它、珍惜它、保卫它!” 得知纪念馆正在搜集黄桥战役时期有关珍贵文物时,王必成当即嘱托夫人:“我走后,请你帮我把这条毛毯捐赠给黄桥战役纪念馆。”1989 年 3 月,老将军病逝。遵循其遗愿,这条旧毛毯被珍藏到了纪念馆。 老一辈革命家的调研方法 不耻下问,当好小学生 毛泽东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年时代,他就通过游学,走进社会开展调查,仔细了解国情;后来又多次深入农村考察,相继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调查报告。 1930 年,毛泽东先后到江西的兴国、才溪、长冈、寻乌等地调查研究,写出多篇调查,《寻乌调查》是其中代表作。他从这年 5 月初开始,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边调查,边记录,最后形成 8.1 万多字的调查稿。毛泽东作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当时中国的富农现状和商业现状。 毛泽东是如何进行寻乌调查的呢?他放下身子,扎实深入,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主动跟他们交朋友。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知道某人知道某种情况后,便三顾茅庐去拜访,像小学生一样虚心求教。他还卷起裤腿,到水田地里帮助农民插秧……毛泽东满腔热情,全身心融入,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了解到了大量的真实情况。他谈到自己如何与群众建立起亲密关系时说:“开始时,他们很疑惧,不知我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晚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他还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们可敬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的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 请看,毛泽东调查的杂货店情况。其中:“第四家,罗义成,一人开,千多元本,每年能赚四五百元。很节俭,吃饭就是点子青菜,穿的是土布衣。带两个徒弟,家眷在兴宁没有来。他是兴宁人,早年来寻乌挑糖箩子,在县城及四厢敲糖子卖,一个明钱敲一块小糖,或者拿糖子换各种荒货(头发、烂铜、烂铁、猪牛骨头、烂棉被)。他就是这样子起家的。他到寻乌有了三十多年,发了财,开杂货店也有十大几年了(十五年以上叫十大几年)。”如果不放下架子,真心跟调查对象交朋友,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怎么会了解到这样隐秘的“发家史”,了解到这样鲜活的情况? 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基层、眼睛向下,积极融入到群众之中,真心和群众做朋友,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当好小学生,而不能端架子、做侦探,使人家讨厌。与群众谈话时,要满腔热情,敞开心扉,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诚实意,把你当作好朋友看待。这样才能获取一手资料,获得真实情况。 回到家乡,了解真情况 1961 年 4 月 2 日,刘少奇回到宁乡县。他对湖南省委的同志说:“这次来蹲点调查,不住招待所,采取过去老苏区的办法,直接到老乡家,睡门板、铺稻草,既不扰民,又可深入群众。一切轻装简从,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 在 40 多天的蹲点调查中,刘少奇乘坐的是他向湖南省委要的一辆苏式嘎斯吉普车,只配了一名工作助手,没有前呼后拥的陪同。他累计行程 4000 多公里,先后走访了宁乡、长沙、湘潭等地 10 多个生产大队。他有 33 天吃住在生产大队,召开了 20 多个座谈会,热情地同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交谈,倾听大家的心里话和真实话,写出了数万字的调查笔记。他还深入到田间、山林、食堂、养猪场、医院、社队工业和社员家里。调查期间,刘少奇了解到有的群众遭受了无辜的打击,便当即平反了冤假错案。他调查了农村粮食、分配、住房情况,了解到农村公共大食堂难以为继的现状后,就作出了“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的决定,并明确要保障社员基本口粮加劳动奖励的粮食分配制度,给农民重新分配了自留地和自留山。 刘少奇调查研究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选择熟悉的地方调查蹲点,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当年的“浮夸风”、“共产风”导致了农村粮食减产、群众生活困难。为了解实情乡情,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首先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不住招待所,吃住在百姓家中,又为零距离观察农村实际、了解群众生活创造了条件。轻车简从,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乡亲们面前,能够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拉近感情,促使他们敞开心胸,讲出真话实话。 创新方法,多方求验证 陈云生前做过多次调查研究,1961 年的青浦农村调查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当年,陈云到基层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农村情况,为党的农村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6 月中旬,他要薛暮桥带一个工作组先行到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做摸底调查。6 月27 日到 7 月 11 日,陈云亲自带队到小蒸进行了 15 天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到调研结论后,7 月 12 日至 27 日,他又到杭州、苏州,找了与青浦情况相仿的五个县县委书记和若干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就有关问题调查研究;又找了与青浦土地、人口、气候条件不同的两个县县委的同志,就有关问题做了调查和比较;最后,同四个省市的省(市)委负责人交换了意见。8 月初,陈云将调查报告报送党中央。 陈云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典型调查地、比较研究地、交换意见地的三个层次调查思路。 首先,选择了典型调查地点。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在太湖流域很有代表性,又是陈云的家乡。1927 年,陈云在这里搞过农民运动;从 1952 年 10 月开始,他在这里约定了两名了解农村变化的长期联系人;1955 年到 1957 年,他三次到青浦县做实地调查。其次,选择了比较研究地点。在典型地点调查之后,陈云又到其他与青浦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了解情况、相互比较,从而验证了典型调查地点情况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再次,选择了交换意见地点。通过典型调查、比较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否具有片面性、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如何等问题,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陈云青浦农村调查的经验告诉我们:调查研究要注重方法。为了了解到全面、真实的实际情况,应当采用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的调研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地和交换意见地调查,不断地修正、补充、丰富、检验典型调查所得的调研结论。 人家话都不敢讲,你还能调查出什么真实情况 从 1945 年到 1966 年,刘少奇曾经兼管过党的工作,对党的工作做过不少重要论述。 1961 年 4 月 28 日,刘少奇在湖南宁乡进行调查研究,曾两次对工作做出指示,对党中央机关报在大跃进期间发表的很多虚假的高指标,进行了批评,提出了纠正的方法。 刘少奇认为,解决虚假的方法,就是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他指出:每次调查都要有目的,调查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了解中央已经实行的政策是否正确;二是要了解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过去的政策哪些不正确,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优秀共产党员人物故事先进事迹100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优秀共产党员人物故事先进事迹100例

优秀共产党员人物故事先进事迹100例

毛泽东,王必成,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同志,调查,董必武,规矩,工作,工作人员,约法三章,陶铸,陈云,总理,毛毯,老一辈,群众,罢宴,革命家,情况,彭德怀,陈再道,邓小平,调查研究,农村,画像,贺龙,名义,电车厂

2020-08-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优秀党员主要事迹300字 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主要事迹300字 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进事迹

脐橙,村民,党员,农民,干部,发展,同志,生猪,群众,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农户,文明,政策,技术,资金,运输业,问题,生活,才能更好,有实力,出生于,步武,新知识,民兵连,诚信经营,主义,五保户,书籍,产业结构

2018-04-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菏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明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菏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明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菏泽,教师,菏泽市,教育,工委,教育系统,全市,岗位,报告,明星,陈强,优秀共产党员,中心小学,医专,职业学院,大众网,优秀党员,代表,报告会,教育局,教育事业,余人,刘春霞,司云,张芳芳,沈甲,杜堂,李兵,王义,田桥镇

2015-08-13 #小故事

海南区举行“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海南区举行“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先进典型,主题,海南区,党员干部,教育,党员,双城,检视,联创,问题,孟凡,副书记,短视频,优秀党员,作用,使命,全区,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区委,区长,报告会,政府,模范,榜样,热潮,见贤思齐,工作,示范

2008-07-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教授,同志,王雨,党支部,先进事迹,全体,招生就业,向王,信仰,李思,上级,会议,事业,业绩,代表,党员,师德,共产,学校,岗位,实绩,学院,岗位职责,师风,意识,教师,政治学,教职工,榜样,点点滴滴

2020-09-06 #故事阅读

革命先辈优秀党员先进先进事迹材料

革命先辈优秀党员先进先进事迹材料

丁惟汾,国民党,孙中山,李大钊,同盟会,蒋介石,革命,发展,工作,王乐平,北京,学堂,年月,民党,组织,革命党人,执行部,上海,代表,先生,国共合作,国会,年月日,法政,袁世凯,国民党中央,优秀党员,一生,党务,共产党

2012-01-20 #故事大全

「七一特刊」白云鄂博矿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播 你感动了吗?

「七一特刊」白云鄂博矿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播 你感动了吗?

工作,关工委,家长,幼儿园,新生,活动,星光社区,社区,党中央,建设,党员,居民,幼儿,教职工,群众,教育,全区,党组织,实际,学生,教师,时代,楼道,组织,领导,课件,改革,新时代,老党员,业务素质

2010-02-27 #短篇故事

教育系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④|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哈医

教育系统抗击疫情先进事迹④|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哈医

患者,王洪亮,医疗队,疫情,病区,重症,医护人员,武汉,协和,病死率,西院,黑龙江省,作为一名,先进事迹,全国,医生,危重症,国家,我省,病情,经验,工作,治疗方案,官微,后继,孙先生,王洪,过汶川,先进个人,大贡

2016-08-1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