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时间:2020-08-30 11:24:02

相关推荐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疫情防控的感人小故事 WORD 文档,后可编辑修改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 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 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 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 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月24日下午4 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 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 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 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 环保厅请缨驰援。1 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 队共12 人驾驶5 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 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 作的时间都在12 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 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 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 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 年的党龄。在部队的 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精品文档 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截至3 月25 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 人已收集转运1933 车次共 918.1 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 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 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 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 有余。4000 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 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 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曹 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 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 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 精品文档 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 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 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 毫升液体 需要45 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 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 60 秒,数满50 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 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 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 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 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 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 980 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 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 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 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 精品文档 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 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 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 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 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 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 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 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 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 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 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 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 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 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 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精品文档 叔阿姨地叫着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 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 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 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 年,临床护理干了26 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 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 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 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 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 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 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 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 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 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 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 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 地给病友加油。 92 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 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 精品文档 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 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 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 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 科护士长李晓莉。 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 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 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 “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 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 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 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 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 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 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 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精品文档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四 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 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 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复期的中医 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近二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 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 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 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 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 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 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 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 精品文档 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 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 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五 重症病人数字从49 降到7!这些天,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 C7西病区,来自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的主任医师纪洪生和 同事们稍稍松了口气:他们已累计治愈74 名患者。 “只要病房还有一个病人,就一点都不能松懈。”为了更加详细 全面地了解每名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纪洪生每天在隔 离病区一待就是几小时;从隔离区出来,纪洪生还要赶去参加疑难病 例讨论和会诊。 46 岁的患者周女士入院时意识已模糊,双肺严重损伤,还伴有 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去年刚刚做过甲状腺癌手术,病情十 分复杂棘手。纪洪生和同事们通过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等技术手 段,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周女士转危为安, 如今即将出院...... “医生,我能被治好吗?”“我都没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考虑 多长时间能把您治好。”纪洪生和患者间的对话,一直在病房流传。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还有雾气遮挡,给患者传递信心受 到限制。即使看不到表情,但我们要用言语传递信心,告诉他们一定 能战胜病毒!”提供治疗之余,纪洪生总会时不时和患者聊天,偶尔 精品文档 “患者心情轻松了,才会配合治疗。”纪洪生特别重视给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病区先后来过三对夫妇,由于住院时间不同,被安排在 不同的病房。纪洪生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把三对夫妇尽量调在同一 个病房,“同一个病房,夫妇能够相互照顾,相互支持。” 纪洪生被战友们点赞“记忆力强”。他把患者的所有情况牢牢刻 在脑海里,患者一旦询问,总能第一时间回答,令人吃惊。“如果我 答不上来的话,患者很容易背上心理包袱。”纪洪生说。 日,山东省派出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接到医院通知,纪洪生如愿以偿加入医疗队。此前,他已主动向单位请战。 为何要主动请战来武汉?“我父亲是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对 武汉心存牵挂;我爱人也是一名医生,攻读硕士的女儿也选择了医学 相关专业......全家学医,医生的天职和使命不能忘。”纪洪生说, “当然,我是一名党员,国家需要,就要冲到一线。”纪洪生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先锋事迹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疫情先锋事迹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疫情,防控,工作,肺炎,人员,党员,患者,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董岳,情况,先进事迹材料,先锋,病人,群众,收费,救治,医生,社区,发热门诊,主任,家人,李雪,时候,武汉,职工,责任,车辆,隔离,共产党员

2010-04-21

疫情先锋事迹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疫情先锋事迹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疫情,防控,工作,肺炎,人员,党员,患者,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董岳,情况,先进事迹材料,先锋,病人,群众,收费,救治,医生,社区,发热门诊,主任,家人,李雪,时候,武汉,职工,责任,车辆,隔离,共产党员

2016-04-08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武汉,中国,疫情,白衣天使,人们,微光,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先锋,阴霾,非典,病毒,故事,英雄,全世界,光明,国家,力量,生死,精神,誓言,责任,逆流而上,李兰娟,中国人民,这个冬天,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企业,信心

2020-04-28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武汉,中国,疫情,白衣天使,人们,微光,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先锋,阴霾,非典,病毒,故事,英雄,全世界,光明,国家,力量,生死,精神,誓言,责任,逆流而上,李兰娟,中国人民,这个冬天,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企业,信心

2020-04-28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抗击疫情的先锋故事三篇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

武汉,中国,疫情,白衣天使,人们,微光,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先锋,阴霾,非典,病毒,故事,英雄,全世界,光明,国家,力量,生死,精神,誓言,责任,逆流而上,李兰娟,中国人民,这个冬天,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企业,信心

20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