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姜鹏:从《资治通鉴》窥见司马光人生哲学

时间:2020-09-26

资治通鉴里最有哲理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6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提要:作者透过《资治通鉴》浩如烟海的史料内容,用心良苦地对通鉴中记载的崔浩、谢晦、颜竣三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盛极而亡进行了深度解读,栩栩如生地道出了司马光“福过灾生”的人生哲学。 一、《资治通鉴》存在的历史意义 中国历史史籍不胜枚举。但是一谈到中国传统的历史学著作,我认为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个比较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资治通鉴》,或者说《资治通鉴》存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首先,从《资治通鉴》本身撰写的内容看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通鉴历经十九年编辑完成,在通鉴成书不到二年之际,司马光便积劳而逝。 胡三省是宋元年间研究《资治通鉴》非常著名的一位史学家。胡三省对于通鉴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就是后人读通鉴就像是一只渴了的老鼠想喝点水,然后跑到长江边上,当然首先要保证这只老鼠不被长江水淹死。你得找一个好的角度去啄一口,长江水这么丰富,任何一只老鼠只要喝一口马上就饱了。由此可见,《资治通鉴》内容之丰富。换言之,就是说无论你是想学习一些历史经验使得对你的政治生涯有所帮助,还是学习历史对你的学术生涯有所帮助,亦或是只想愉悦一下自己的心身,你都能够在通鉴中找到适合的内容。 其次,从历史之于现实存在的意义看通鉴 简单地讲,今天你做的事情离不开昨天你做的事情,正如明天你打算做什么离不开今天你做了什么。我以为对于人来说束缚性最大的要素就是时间与空间。历史不可能展现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事情,但是历史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记忆一样。因此,历史是作为人类群体的集体记忆,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作为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什么时候有意义呢?记录下来的历史与客观存在着的历史肯定是有区别的。那么,历史学家是否是徒劳无功呢?这里就牵扯到我们如何去认识历史学的问题。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不停地调整对历史的认识,所以说当历史和你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它是最有意义的。只不过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较寻常百姓眼中的历史会有一个更高的眼界,即是历史学家不仅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去判断,同时还有着很多其他诸如社会、文化的参考因数。由此,作为历史学的《资治通鉴》之于今人有着存在的必要性。 再次,从现实寻常生活出发看通鉴 《资治通鉴》讲的是宋代以前的事情,书中只字未提到宋代,但是却有着宋代的影子。司马光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基本目的就是将撰写通鉴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此这里暂先搁笔,今天我们仅从现实寻常生活出发看通鉴对我们普通生活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时候去计较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你用这样的状态翻阅《资治通鉴》会忽然发现人生当中曾经斤斤计较的事情是多么不值得。《资治通鉴》1362年的历史中经常牵扯到非常多的残酷战争。经常会看到在某一卷里面写到某个地方几千户人家一起造反,然后这几千户人家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部被杀,像这样的事情在司马光《资治通鉴》里面寥寥数笔而过。可是如果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会发现其中哀嚎遍野,惊心动魄的不幸。当翻到新的一卷的时候,前面一卷发生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一卷里面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可是当在下一卷的时候,这个大人物或许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曾经的轰轰烈烈也只不过落到一个只是成为后人谈资的结局。再翻过几卷的时候,连谈论者也将其忘却了。作为一个不为研究而阅读的普通读者来说,读《资治通鉴》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领略到人生是多么得渺小。 二、选取重点人物领悟司马光的人生哲理 这里我着重讲中国历史上三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即是崔浩、颜竣、谢晦。其中崔浩、谢晦还分别是当时北方与南方高门大族的代表人物。在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有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的就是昔日叱咤风云的王、谢两家的华堂故檐早已不复存在,那茅檐白屋中住着的只是普通的百姓人家!从刘禹锡的诗句中我们领略到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世事。 (一)崔浩 南北朝战乱的时候,北魏王朝能够统一北方,其中崔浩和他的父亲有着非常大的功劳。北魏太祖拓跋珪初步完成了对北朝的统一,到明元帝拓跋嗣与太武帝拓跋焘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朝的统治。在这个过程中,崔浩是最重要的功臣之一。在通鉴中讲到,崔浩侍卫三世,三代的北魏君主南征北伐,东打西杀,在每一次的战争里面都能看到崔浩的身影。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事实证明每一次打仗,北魏皇帝只要是听从了崔浩的建议肯定打赢,不听崔浩的则必败。所以太武帝拓跋焘总是有两句话跟崔浩交替着讲,如果是听从了崔浩的建议,仗打胜了,就讲“果如卿也”。如果是没有听崔浩的,仗打败了,就讲“悔不听卿也”。这足以见得崔浩其人有多么得厉害。但是崔浩死的很惨,诛死灭族。 另外崔浩从小博听经史,习知天伦阴阳。北魏泰常三年,天上出现彗星。明元帝拓跋嗣听说后,心里十分不安,立即召集大臣和谋士询问:“天上出现了彗星,灾难将要出现何国”?众大臣和谋士一愁莫展,无人答对,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崔浩答对。崔浩胸有成竹地分析说:“东晋现在国内的状况是:东晋谢安淝水之战后,声望日高,遭晋室猜疑,于公元385年病死。自谢安死后,东晋内部混乱十年,但基本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刘裕当政之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好,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刘裕训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在当今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敌。刘裕虽有再造晋室之功,但志在代晋。故东晋将灭,大将刘裕将要篡权”。在场的众臣,谋士无人不佩服崔浩的推断。过了一年多,刘裕果然废杀其主司马德文而篡位,自称武帝,国号宋。当时,明元帝拓跋嗣正在外地打猎,听到此消息后,立即派人召回崔浩,赞赏他的预见极为准确。 在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想向北魏借道攻打后秦,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决心难下,便召集大臣廷议,崔浩建议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放心借道给刘裕。拓跋嗣就问崔浩,你说刘裕能不能把后秦灭了?崔浩说刘裕肯定能灭掉后秦。拓跋嗣又说,这样一来我们南边和西边都是刘裕的人,那我们不是坐困吗?崔浩接着说刘裕能灭关中不能守关中。事情果然如此。 《资治通鉴》用非常浓厚的笔墨讲崔浩受北魏皇帝宠信,自恃才略,专治朝权,最后失败。司马光在写崔浩的时候,最高明的一笔就是在崔浩对面始终有高允这个凡事有先见的人物做衬托。崔浩最后死在修国史的事情上。 太武帝拓跋焘让崔浩去修国史,高允也参加了。当时有两个人一个叫闵湛、一个叫郗标,因为崔浩权高位重,于是就一天到晚地奉承他,最后给崔浩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就把崔浩给坑了,什么主意呢?说司徒大人你这个国史修的太好了,藏在家里不行,咱们把它刻在一个石头上,放在马路上让大家都看,来看你这个国史修的有多好。崔浩这个时候飘飘然,高允说,闵湛、郗标所搞的这一切,若有一点差错,恐怕会给崔家带来万世的灾祸,我们这些人也不会赦免。最后崔浩选择了刻国史于石头上,并置于路边让人观看。当时用了三百万的役夫才把这个事情做完,工程非常浩大。崔浩撰写北魏祖先们的身世,每件事都非常详细真实,刻在石碑上的《国史》就陈列在交通要道上,来来往往过路的人看后都作为谈话的材料,到处传播。古人讲君子有一个美德叫隐恶扬善。隐恶扬善不是让你去做“好好先生”,是说当你看到好的就奉承人家,看到不好的就劝恶化善。可是不要把别人的错误一天到晚到处去说,你跟当事人面说你这个事情做的不对,你应该改正,而不是碰到一个人就说,某某人这个事情做的太糟糕了,这会引起矛盾。果然,这件事惹怒了北方的鲜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太武帝拓跋焘状告崔浩,说崔浩借此大肆张扬鲜卑人祖先的过错和污点。到此,《资治通鉴》没有接着写国史案,而是插进了一段看上去跟国史案没有关系的关于高允的记载。 讲的是,有一年,被太武帝拓跋焘宠信的辽东公翟黑子奉拓跋焘之命出使并州,并州富豪用一千匹绢布贿赂他,事发之后,辽东公翟黑子惊恐万状,于是问计于中书侍郎高允:假若太武帝审问我时,我是应该把实情说出来呢,还是应该把它藏起来不承认呢?高允就跟他说,你是朝廷宠臣,犯了罪就应该讲实话,这样或许会因为你是宠臣会被皇帝赦免。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则对翟黑子说,如果你讲实话自首,很难预测皇上会怎么处理你,不如隐瞒不说。翟黑子觉得他们俩对,高允这个人太不厚道了,引诱我置身于死地。然后翟黑子去见皇帝,把受贿这件事情给隐瞒了。太武帝拓跋焘大怒,命令武士们把翟黑子拖出去斩首。后来太武帝拓跋焘又派高允教授太子拓跋晃经书。 然后司马光笔锋调转回来接着讲崔浩的事情。因为高允教太子读书,太子跟高允感情很好,修国史的事情高允也是参与的。为此,崔浩被捕入狱那天,太子拓跋晃召高允到东宫,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太子拓跋晃与高允一同进皇宫朝见皇上。二人来到皇宫时,太子拓跋晃对高允说,我们进去拜见皇上,你别说话,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然后高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太子拓跋晃说,你进去自然就知道了。太子是想为高允求情,想把高允与国史案的关系给扯开。太子拓跋晃拜见太武帝说:“高允做事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卑贱,人微言轻,所有一切都是由崔浩主管制定的,我请求您赦免他的死罪”。听了太子的话后,太武帝拓跋焘问高允,刚才太子说这个国史跟你没关系,都是崔浩写的对不对。高允回答说:“太祖记由前著作郎邓渊写,《先帝记》和《今记》是我和崔浩两人共同撰写的。但是崔浩兼事很多,他只不过是总揽一下《国书》的大纲而已,并未亲自撰写多少,至于撰写工作,我做的要比崔浩多得多”。皇帝大怒,这就是说你比崔浩的罪恶更大了对不对。太子又为高允辩护说:“您盛怒之下威严凝重,高允这么一个小臣被您的威严吓得惊慌失措,失去理智而语无伦次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这件事,他说全是崔浩一人干的”。皇帝问高允,真的是像刚才太子说的这样吗?高允却十分镇定地说:“以我的罪过是可以灭族的,不敢用虚假的话欺骗您。太子是因为我很久以来一直在他身边侍奉讲书而可怜我的遭遇,想要放我一条生路。实际上,他确实没有问过我,我也确实没有对他说过这些话,我不敢胡言乱语欺骗您”。这个时候皇帝跟太子说:“这就是正直呵!这在人情上很难做到,而高允却能做得到!马上就要死了却也不改变他说的话,这就是诚实。作为臣子,不欺骗皇帝,这就是忠贞。应该特别免除他的罪,作为榜样而褒扬他的品质”。于是,赦免了高允。然后就开始办崔浩这个案子了。 崔浩被斩几天后,太子拓跋晃见到高允时,责怪他说:“人应该见机行事,我想替你开拓死罪,已经有了希望,可你却始终不照我说的去做,使皇上气愤至极。现在一想起来就令人后怕”。高允说:“史官,就是要记载皇帝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传颂或为戒。如此,皇帝的行为举止才有所顾忌。记述皇帝的个人生活,评价国家政治的得失,这是史官的重要任务,不能说这事有罪。我和崔浩一同从事这项工作,生死与共。崔浩已被诛,我何敢独生!我感谢殿下您为我开脱罪责的大恩,但如果我违背自己的良心得以偷生,愧对死友”。就是说,崔浩错在不该听信谗言,扬人之恶。但是他执笔来写历史这件事本身没有错,所以他说我跟崔浩一起写历史,我应该承担这个责任。要避祸,要知足,但是避祸的前提不是靠你去说假话,而是要依道理而行,这样的避祸才会有好的结果。 (二)谢晦 谢晦与崔浩两人身份、年代相近。谢晦生的比崔浩晚,死的比崔浩早。谢晦在世的时候比崔浩还要风光,他曾是南朝宋刘裕的佐命功臣,在他有生的37年间曾经废过一个皇帝,立过一个皇帝。最后是落得尸首无全的下场。 谢晦在晋末宋刘裕做皇帝之前在刘裕幕府里面做过总督,曾多次跟随刘裕出征,这个人有很高的谋略,刘裕非常信任他。谢晦跟随刘裕征缴东晋的宗族强犯,灭掉了司马修的势力,然后跟着刘裕一起北伐,灭掉了后秦势力。当刘裕取代晋做了皇帝的时候,谢晦是佐命功臣之一。等到刘裕死的时候,谢晦成为朝廷的顾命大臣,权倾朝野。刘裕托孤给他,另外的受托之人还有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镇北将军檀道济。这几个受托的臣子后来觉得这个少帝德轻于才,就是说才华还是有些的,但是德行不足,经常干一些非常荒唐的事情。于是四个人联合起来废少帝,迎立文帝。宋文帝一天到晚想往北打但是怎么也没打得过,但是还算有所作为。正如辛弃疾的词中所写“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但是谢晦就是死在宋文帝手上的。那谢晦是因何而死的呢? 谢晦与徐羡之他们当时在把少帝废掉了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家性命,在把宋文帝接到建康之前,就杀掉了少帝。杀掉少帝之后,徐羡之与谢晦仍然觉得不安全,为此两个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谢晦出征荆州。在南朝时期,如果是发生地方威胁中央的事情,多数情况下是从荆州开始的,因为荆州在建康上游,而且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招兵买马也容易。由此控制了荆州就可以控制朝庭。谢晦出征荆州是有政治要挟的成份在里面。因此宋文帝下决心要除掉徐羡之他们。为此而寻找到的罪名就是他们不但废了少帝,而且兵杀少帝。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宋文帝觉得朝庭里面有徐羡之、傅亮,荆州有谢晦这么几个人不踏实。宋文帝心想,我这个皇帝怎么坐的稳,什么时候你们又串联在一起把我给废了怎么办?所以先杀掉了徐羡之和傅亮,然后利用当时跟谢晦在一起的大将檀道济讨伐谢晦,结果谢晦被打败,最后被斩了首。 谢晦要遭祸在宋武帝刘裕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看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他的三哥谢詹。在东晋晚期,当时刘裕还在做宋公的时候,谢詹就跟着刘裕做了一个中书侍郎,这个时候谢晦是宋台右卫将军,就是说谢晦已经是刘裕的心腹了。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到彭城,一时宾客车马填咽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谢詹对谢晦说:“你的名位还不高,而士人归趋竞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一向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预政事,而你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事实上这是谢詹在教训谢晦做人的道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做人要低调。然后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并且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到谢瞻一家回到彭城之后,谢瞻又向高袓刘裕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没有超过二千石之职。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德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只怕福过灾生,不久就会应验。我特地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以求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就是说,我们家里出身不是很好,我这个弟弟刚到而立之年,不论是才能还是品行都是很一般,你要给我这个弟弟降官,以保证不让他再闯太大的祸了。 谢晦有时把朝廷机密之事告诉谢瞻,谢瞻往往故意拿这些事向亲戚和朋友陈说,当作笑谈,这当然是泄漏机密了。谢晦一看,下次不能这样讲了。谢詹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你想再跟我说,我就懒的听。用这种办法使谢晦不再敢泄密。据通鉴119卷记载,谢詹死于宋武帝永初二年年末。为什么司马光对一个在历史上影响不是很大的谢詹的死在这里要带上一笔呢?原因不在于强调谢詹这个人物,而是通过谢詹讲述一种福过灾生的人生态度。 (三)颜竣 在《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有时会把一些不很重要的事情花费笔墨去写,而对于一些大家觉得重要的事情反而可能写的平淡。我认为类似这种地方却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第128卷里面有一个类似的事情,说的是刘宋后面发生的事情,写了一个光禄大夫颜延之。对于一个光禄大夫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司马光这样写一定是有他想要交待的事情。颜延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书上记载,在南朝宋代,颜延之和谢灵运并称“颜谢”。颜延之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颜延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喝酒不拘小节,家里非常穷,在当时的年代30岁还没结婚,可以说颜延之是一个符合有故事特点的人物,就是说具有可讲性。颜氏家族虽然在南方不是第一流的高门大族,但是颜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甚至颜氏家族比王、谢两家更兴盛。颜延之有一个长子叫颜竣。颜竣是南朝刘宋孝武帝一朝的重臣。宋孝武帝刘骏起兵讨伐刘劭的过程中,颜竣先是起草檄文,后又在刘骏重病时封锁消息,作为其替身处理事务,稳定军心,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颜延之经常坐着老牛拉的笨车在街上走,当在路上看到他儿子颜竣前呼后拥,就摒住倒撤,赶紧往一边避让并对颜竣说:我这个人一辈子躲着有权有势的人,真不幸见到了你。还有一次颜竣有了钱要造房子,颜延之就跟儿子说:“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此话并不是说你这个房子要造的漂亮一点,不要让后人笑话你当这么大的官,房子却造的这么难看。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刻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事到底是强还是拙,并不是以你的房子漂亮与否为尺度。别到时候房子造的很漂亮,房子还在而人却没了,这才是要被后人笑话的。唐代的郭子仪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郭子仪发达之际,想到造一个房子。有一天兴起亲自去监工,对造房子的泥瓦匠说,你们得把房子造好。泥瓦匠听后回了一句话,之后郭子仪就再也没有去监过工了。泥瓦匠说的是,我做了一辈子的泥瓦匠,只见过房子换过主人,还没怎么见着主人换房子。 颜延之曾经早上去见颜竣,见满门宾客,而颜竣却还没有起床。颜延之很生气地说:“你从卑微生出来,如今高官厚禄,立刻就如此骄傲,怎么可能久?”意思是说,你看这么多人在厅堂里面等你,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是好人是歹人,有些人在有事相求的时候给你下跪都行,但是他心里不痛快。倘若这心里不痛快的人到一定时候找你的麻烦,那时你都不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可见,颜延之与谢晦的哥哥谢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谢詹和颜延之分别根据谢晦与颜竣的作风预料到了他们以后会碰到很大的问题。事实上颜竣的下场也是非常惨的。 有一次颜竣感觉到皇上近来不太听自己话了,于是就想试探一下皇帝。他跟皇帝说,东阳州刺史的位置空缺,你让我去做东阳州的刺史吧,皇帝就答应了。颜竣回去之后非常害怕,到了东阳州就不停地批评朝政,于是很多人就打小报告,这个小报告一个一个地递进了京城,最后皇帝把颜竣召了回来并且审判了他。结果颜竣是先斫足而死,就是死之前腿先被打断了。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故事,大家可以一笑置之。或许以你自己的人生经验会觉得人生哲理以“福过灾生”来诠释好像有些简单。但是我想《资治通鉴》在这些方面给大家的警示对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应该还是有所帮助的。 (作者:姜 鹏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史专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姜鹏:从《资治通鉴》窥见司马光人生哲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白山人2022-09-26 19:50白山人[河南省网友]45.124.124.212
    《资治通鉴》对理解中国历史和人生哲学有很大帮助。
    顶1踩0
  2. △▼失声痛哭〞2022-01-26 06:41△▼失声痛哭〞[黑龙江省网友]103.13.144.82
    司马光真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顶2踩0
  3. 柔之水之韧2021-05-27 17:32柔之水之韧[澳门网友]203.55.129.144
    这本书肯定值得一读,期待了很久!
    顶23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