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70年来 你住过的老房子里都有哪些值得珍藏的回忆和故事?

时间:2020-09-26

有没有关于老房子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房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农村这样的住房,你还记得吗?

农村:从土坯房走进明亮宽敞的砖瓦房

“别看我家现在挺好的,大院子、小花园,窗明几净的,以前可不是这样。”在扶余市的农村,马志明夫妻俩总爱跟一双儿女微信视频唠家常,最常说的就是自家房子的每一处变化,今天垒个灶了,明天贴个墙纸、海报了,后个儿整个照片墙了,都要说一说。“房子在农村是必需品,因为这里跟城市不一样,基本很少有人租房子,最差的没地方睡觉,也能跟亲戚家倒腾一间偏厦住。实在不行,帮人家干点活,攒点钱也能整个土坯房。”马志明笑着说,现在年轻人都看不上土坯房,觉得只有仓库、猪圈才这么搞,但我们年轻那会儿,住的都是土坯房。“农村结婚之后基本都会分家过,我和我家那口子结婚之后也是,婆家、娘家一家出点力,再找村里青壮劳力帮忙,盖了两间土坯房子,再配上糊了窗户纸的木格子窗户、简单的木门,虽然一进屋黑乎乎的,但冬暖夏凉。屋里家伙儿事也全,墙里还镶着个大喇叭,村上有什么通知就会响。怎么连的线不清楚,因为墙上糊的都是报纸。”

马志明夫妻俩的家被评为村子里的美丽大院。

夏日里,马志明会趁着太阳不那么晒的时候收拾院子。

马志明说自己最爱看墙上糊的报纸,虽然没上过学认不了几个字,但偶尔请教识字的邻居,再加上乡里扫盲做得好,慢慢也能读书看报了。“我一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过年,农村虫子多,有时候睡觉房顶都能掉虫子,所以我们都攒报纸,攒够了到年底糊墙,这样虫子就掉不下来了。改革开放以后,家里添了人口,房子不够住,拉了点饥荒,在土坯房边上盖了一间红砖房,慢慢地饥荒还清了,又盖了一间砖瓦房,原来的土坯房渐渐变成了牛棚马圈和仓库。现在村里搞新农村建设,钢筋水泥盖的新房子,锃亮的玻璃、雪白的墙,室内厕所、淋浴室都有,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女给买了家用电器,装修跟城里也不差啥,日子越过越舒坦。”都说忆苦思甜,马志明回忆以前,却觉得没那么苦,用她的话说,农村人只要不懒,咋地都能活下来,如果够勤快、有正事儿,还能过得很好。

马志明家的小菜园,修整之后逐渐变身为小花园。

在农村,鲜花掩映下,家家户户的外墙上,绘制着文明乡风宣传画。

马志明家门外,道路平整,村民的住房整齐排列,路灯明亮,鲜花盛开。

都市:从简陋的蜗居走进高端大气的商品房

在1985年大学毕业的告别聚会上,同学们畅谈今后的打算,家住长春市二道区的李淑英同学毫不隐晦地说,一定要找一个能住进楼房的对象嫁了,以此告别生下来就没离开过的平房和捅炉子。引得同学们一阵大笑,至今让听者印象深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长春西四道街的民居。

结婚生子后,李淑英爱人单位分得一房,南邻解放大路,窗户根下就是人行道,过往行人时常会扒窗向屋里张望。“那是一室一厨一厕,房间在南面,厨厕在北面,中间有一个入户的通道,窄得只能过一个人,独门独户,当时让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李淑英回忆说,那房子南面人行道马路旁有几棵大树,大树几乎遮挡了所有的阳光,一楼阴暗潮湿,呆久了腿疼腰疼,地板革掀起来都是湿的,一岁的儿子每天待在床上,不敢让他下地玩,夫妻俩有时间就把孩子直接抱到外面晒太阳。

因为在一楼,外面有人走动都能听见声音,夜晚不敢开窗,凌晨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和过往行人就开始喧哗了,孩子听到动静就哭。无奈住了不到一年,李淑英一家三口就投靠婆婆家了。

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居民有这么个小居室,就是很幸福的事。

“婆婆家是两室半的屋子,大概有70平方米,其中一室半是套间,我们就住在套间里间,一共7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李淑英说,她婆婆家住7楼,自来水白天上不来,每天晚上都用一根水管接在水龙头上,另一端接到厨房的大水缸里,后半夜也不知什么时候能上来水,婆婆后半夜要起来好几次,等水缸满时关闭水龙头,不然就会撒一地的水。有时候早上起来就看到,婆婆把厨房大大小小的盆、锅都接满了水。

“那时候的卫生间只有一个蹲位大,没有淋浴设备,大人还好,可以每周要到外面的大众浴池去洗澡。小孩子就不行了,只能在家洗。要用水壶、蒸锅一起烧水,在卧室放一个大澡盆,冷热水兑好了再把孩子放进去。冬天暖气烧得不好,就买一个大烤灯,相当于现在的暖风机,对着澡盆取暖。洗完了,再两个人把这盆水抬出去,倒在桶里洗衣服、擦地用。

可以说小孩子每天晚上洗澡都是一个大工程,要折腾俩小时才能完事。”后来,孩子能上幼儿园了,李淑英一家三口才从婆婆家搬出来,在幼儿园附近开始了租房生涯。

曾经的大都市长春,这种砖瓦房都是国营大食堂拥有。

改革开放,把百姓的安居梦照进了现实。2006年,在住房公积金的帮助下,李淑英夫妻俩贷款买了商品房。15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宽敞明亮,家用电器,澡盆淋浴应有尽有,居住空间扩大了,生活方式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城市里的老平房,早已经没人住了。这是记者在2017年拍摄的长春市小南街附近待拆房子的老照片。

公租房走进生活,贫困户欣然安居

2016年,当年67岁的杨春利拿到了公租房钥匙,迎来了乔迁之喜,结束了多年的平房生活。杨春利说,如今的好日子来自于祖国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

以前的老房子,路上的土比院墙高,院子里的地比屋里地面高。一到夏天雨水就会倒灌进屋里。

“以前居无定所,经常搬家,平房、插间……各种各样的房子他都租住过,生活就像打游击一样。”杨春利告诉记者,“住在棚户区的日子最不好过。夏天闷热,一掀门帘子,蚊子呼呼地跟着你进屋,晚上睡觉不敢开门开窗户,闷得发慌。一到了下雨的季节,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盆小盆摆半屋地接雨,棚顶上修了补,补了修,年年补年年修,但雨还是年年漏,大盆小盆里滴滴答答的雨声能听大半宿,倒也很有节奏感。要是白天见晴了,还能晾凉被子,要是连着几天下雨,盖的被子都能拧出水来。屋里没厨房没厕所,最难过的要属冬天了。一到冬天水管子就冻住了,家家户户都得接水拎水,别说洗澡洗衣服了,就是基本的用水吃水都费劲。天天烧煤一脸煤灰,后半夜还冻得够呛。春天的时候门口污水垃圾冻住的大冰溜子化成了一条臭水沟,平日里都不敢开门……即便这么难我们一家老小也都能克服,虽然租住的条件艰苦,但总归有个窝,最难的是棚户区拆迁,一拆迁我们就得搬家。”

回忆起租插间的日子,杨春利哭笑不得。“起初一起租插间的是一对年轻的小两口儿,三天两头吵架打闹,半夜摔东西是常事,有次小两口儿因为一点事厮打到一起,我们听着不对劲,半夜过去拉架……后来小两口儿搬走了,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结果在屋里摆一台麻将机,天天张罗人打麻将,一打起麻将没黑天没白日的,厨房和厕所脏乱不堪,后来实在不堪其扰,我们一家只好再一次搬家了。

“住在车库的日子算是安稳了,虽然没窗户但有厕所,还能在屋里做饭。车库里不冷,就是又潮又闷。那时候真羡慕小区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家。”杨春利告诉记者,在车库里住了几年,后来听社区工作人员说政府有保障房惠民政策,让买不起房子的人有房子住,他一打听自己有申报资格,就申报了公租房,没想到,大半辈子买不起房子,竟然在一时间就申请到了公租房,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正在建造的居民小区。

“我分到的公租房虽然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却是五脏俱全,屋子里不仅铺好了地板,安好了床,连灶台、橱柜、洗手盆、洗菜盆都是装现成的,只要拎包就能入住。更令人欣喜的是,小区周边四通八达,小区配备商业、幼儿园、小学等设施,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去医院十分方便,生活上也是一应俱全……”杨春利说,以前租住的地方总换,他打工的地方也总换。现在有自己的家了,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他就在公租房小区附近找了一份保安工作,挣得不多,但离家近也算稳定。一晃儿住在公租房里4个年头了,杨春利的家里还像刚搬进去时一样干净整洁,他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大,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城市里,棚户区旧貌换新颜,低矮的平房、棚子拆了,建起了高楼,新栽了树。

对房子的记忆已不再是拥挤与狭小

“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在“福利分房”时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那时候,房子分配的大小是根据家里人口的数量,一般人家都是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狭小、简陋、陈旧、拥挤。大杂院、筒子楼就是代表,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们所有的生活都在一起,你们家炒什么菜、你们家煮饺子、你们家买了多少块煤,所有的人都知道,因为所有东西都会堆在公共空间里。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虽然没赶上分配,也没赶上分房,但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1978年开始,国家在一些城市试点,以房屋成本价出售房屋;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安居工程;1998年,国家提出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在中国实行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取消了,职工可以用单位补贴的钱,再加上住房公积金到市场上买房子,还可以从银行贷款购房。这一举措让国人有了选择自己住房的可能,那些令人尴尬、失去隐私的岁月正在慢慢消失。同时,住房制度改革也让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不仅城市里有了高层、复式楼、花园小区,农村也盖起了楼房、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在追求房屋宽敞的同时,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要住得舒服,住得开心。在保障性住房方面,从廉租房到公租房,从经济适用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从林区、垦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到城市棚户区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为许许多多住房困难群众织就一张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然迈过了“居者忧其屋”“居者有其屋”,进入“居者优其屋”的阶段。回顾70年,我们对房子的记忆已不再是拥挤与狭小。在追逐住房梦的路上,无论困难曲折有多少,我们前行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息。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贺吴茗刘颖

编辑:马贺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70年来 你住过的老房子里都有哪些值得珍藏的回忆和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花开不败2023-02-10 00:01花开不败[甘肃省网友]103.3.95.152
    每一间老房子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它们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让人回味无穷。
    顶0踩0
  2. 未遗忘的角落2022-08-20 17:15未遗忘的角落[黑龙江省网友]203.88.32.65
    老房子里的墙壁、家具,都是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历史印记。
    顶27踩0
  3. *小悲小欢小流年2022-02-28 10:29*小悲小欢小流年[湖北省网友]114.113.137.121
    在70年的老房子里,听过无数传奇的故事,每一次回忆都是独一无二的。
    顶47踩0
  4. 19230937972021-09-08 03:431923093797[江西省网友]203.56.185.38
    老房子里的旧物件承载着家族的故事,每一件都是宝贝。
    顶0踩0
  5. 仰望↗幸福2021-03-18 20:57仰望↗幸福[香港网友]202.136.213.5
    曾经在老房子里与邻居玩耍的童年回忆,永远珍藏在心底。
    顶9踩0
相关阅读
六月的花神都有谁?他们有哪些历史事迹?

六月的花神都有谁?他们有哪些历史事迹?

西施,江淹,花神,人们,石榴,吴国,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千百年来,莲花,春秋,夫差,百花,越国,魅惑,史里,吴越相,施夷光,花朝节,齐高帝,齐明帝,御史中丞,和西,四大美女,吴越,勾践,中国,前途,农历,古人

2020-09-17 #小故事

关于“理解”的古代或现代名人事例 理解他人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

关于“理解”的古代或现代名人事例 理解他人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

孔子,事例,俞伯牙,管仲,蒋琬,鲍叔牙,伯牙,廉颇,名人故事,名人,蔺相如,故事,太庙,相互理解,知音,钟子期,现代名人,高山流水,人们,弟子,老婆,有关,俞伯,季布,王羲之,盖茨,都有哪些,六尺巷,千百年来,圣人

2015-01-14 #故事大全

美人鱼的图片都有哪些 揭秘美人鱼的真实故事

美人鱼的图片都有哪些 揭秘美人鱼的真实故事

美人鱼,科学家,人类,人鱼,尾巴,照片,木乃伊,真容,利尼,周星驰,华格纳,莱尔,西尼亚,人类学家,美人,美国加州,象中,鱼都,很漂亮,图片,千百年来,世间,上身,下半身,人士,乳房,假设,化石,南海,历史

2020-08-05 #经典故事

自从有了小爱同学 生活都有哪些变化?网友称:无法自拔

自从有了小爱同学 生活都有哪些变化?网友称:无法自拔

小爱,同学,人工智能,功能,无法自拔,智能,时候,网友,用户,变化,生活,傲娇,雷军,行里,受欢迎,声音,地方,手机,意义,指令,撩人,智能家居,用语,程度,电视机,空调,贴近生活,语音,话题,近几年来

2018-07-09 #故事会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人,老房子,人们,小孩,小孩子,事情,时候,猪皮,窗子,房子,样子,对面,忍受不了,朋友,楼梯,画像,老人说,假发,吊窗,号手,女子,孩子,情形,是非,椅子,棺材,痛风病,穿着,花盆,铠甲

2020-06-06 #经典故事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人,老房子,人们,小孩,小孩子,事情,时候,猪皮,窗子,房子,样子,对面,忍受不了,朋友,楼梯,画像,老人说,假发,吊窗,号手,女子,孩子,情形,是非,椅子,棺材,痛风病,穿着,花盆,铠甲

2020-07-29 #故事大全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人,老房子,人们,小孩,小孩子,事情,时候,猪皮,窗子,房子,样子,对面,忍受不了,朋友,楼梯,画像,老人说,假发,吊窗,号手,女子,孩子,情形,是非,椅子,棺材,痛风病,穿着,花盆,铠甲

2020-09-26 #故事会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房子老房子的故事

老人,老房子,人们,小孩,小孩子,事情,时候,猪皮,窗子,房子,样子,对面,忍受不了,朋友,楼梯,画像,老人说,假发,吊窗,号手,女子,孩子,情形,是非,椅子,棺材,痛风病,穿着,花盆,铠甲

2020-09-2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