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名师作文教学系列21黄厚江《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课堂实录

时间:2020-09-25

学写故事课堂实录

提示:本文共有 84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这节我们上作文课。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也有部分学生举手)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生:审题。师:审题以后干什么?生:立意。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指名第一桌另一位同学)你认为呢?生:还是审题。师:审了题,第二件事是什么?生:我写记叙文的话要先想内容。师:两个同学不同做法,一个先想立意,一个先想内容。倾向于第一位同学的请举手?(没人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写记叙文不能先立意,记叙文的立意是生长在材料中的,所以第二位同学是对的,要先确定内容,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如果写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拼命想内容。大家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吧?大家知道莫言获了个小奖是吧?(学生笑)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说——生:讲故事的人。师:对,这句话很重要,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如果你高考作文要写记叙文,必须把这句话默诵无数遍,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要学会讲故事。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能不能从生活里找到一个与材料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能不能?(生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师:生活中是找不到一个与题目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的。反过来,我们能不能把生活里的故事原样搬到作文里来呢?生:不能。师:这就需要我们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恰当的、必要的加工,对故事进行加工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板书“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我们要加工一个生活中的原始故事,怎么加工展开呢?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每个同学向往的,叫“满分”,当然我和我们班同学讲,考试不要追求满分,写作文尤其不能追求满分,这两句话希望大家也记住。下面我先读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板块。(师走到窗口光线好的地方读学生作文)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作准备。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于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出来了,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果然,考场上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困难。过了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考试,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他坐在那里,两眼发光,激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王小川。”热烈的掌声响起,他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他知道,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99分,很是刺眼,就差一分,就一分哪,满分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他心中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他却无比疑惑,“这道题我明明是正确的呀,为什么要扣我一分呢?”“你看,题目明明规定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为什么要计算到第三位呢?”老师责问他。“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我的数值上没有错啊!”他争辩着,但是显得苍白无力。“那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去做,下去吧,下次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师:这样的文字,如果要放到高考作文里去,肯定还很单薄,题目是切合“满分”的,内容还不够丰富,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把故事再进行展开,下面请我们同学来谈一谈,如果让你展开,接下去,你会怎么写?(指名第一桌一位男生)生: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师板书“反思自己”)再加一些描写。师:描写什么?生:心理描写。师: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生:后悔。师:后悔没有看清楚要求,是吗?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发言,难度比较大,思路还没有展开。其他同学再说说。(指名后座一位女生)生:没有想到后面怎么写,但我的立意是这样,他没有得到满分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去做,如果我要立意的话,后面的故事要体现一个道理,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循规蹈矩。师:请注意,我们今天不是讲道理,现在大家的记叙文讲道理讲得太多了。记叙文是靠故事来讲道理的,而不是靠你自己在文章中讲道理的,大家明白这句话吗?电影《红高粱》里面,作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了吗?没有呀。所以莫言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要讨论的是故事往后怎么写。这位同学讲的反思,其实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大家想象一下,一篇文章,前面一段故事,后面就写自己的心理,故事还是很苍白,这是高中同学写作文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写记叙文故事很局促,然后后面是大段的议论,讲道理,或者是大段的感受,我们要尽量控制这样的内容。我们要让事件向前发展。有没有同学能让故事向前发展的?(指名一女生)生:他拿到考卷后,可能会跟第一名的同学(满分的同学)有交流,故事就向前发展。师:怎么发展?(板书“和满分同学交流”)生:他一开始会非常执着于满分,但是交流过后,了解到满分同学的……师:是不是经验?怎么考到满分?生:他能够明白重点并不在分数……师:怎么明白?记住莫言的话,记叙文就要讲故事,你把故事讲给我们听。生:其实这次考满分的同学平时物理成绩不算特别好……师:但是他得了满分。生:得满分的原因只是他很踏实。师:他能严格按照试卷的要求写,所以下面我们就按试卷的要求写,就能得满分,是这个意思吗?生:是。(似乎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师: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其他同学有没有?(后排一男生举手)这位同学主动要发言。生:他第一段写中考前,然后他写这次考试是一模考试,说明接下来会有二模考试,二模考试后还有中考,就是会有两次考试。师:就是说后面还要写二模考试。(板书“二模考试”)二模考试故事会出现什么情节呢?生:如果写这次考试考了99分,下次考试吸取教训考了满分,这是小学生作文。那应该怎么写?(生笑)师:你认为,二模考试他能考到满分吗?生:肯定考不到满分,会比上次99分还不好。师:那为什么第二次又没考到(满分)呢?生:第二次(没考到满分)是因为心里更执着。第一次心里想着要考满分,因为小数点的问题没有考到满分,下次他会更仔细地去看里面的小细节,越仔细,就会导致一些大问题出错,二模也就不会考好。师:越纠结,越会出大问题,还是没考好。生:这个时候会出现转机,老师再去找他——师:是他去找老师。生:他去找老师,说:“我上次我那么认真考了99分,这次二模为什么比上次还糟呢?”老师可以提点他,和他分析很多方面的原因,“你学习成绩好,学习很认真,但是没有把心放开来去考试,心钻死了要考满分……”师:老师又跟他讲道理了。(生大笑)生:稍微和他说几句,他心中有一种感觉,下一次会调整得更好。师:下一次我们再说,好不好?先说到第二次。被他这么一说,有没有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来说说?(前排一男生举手)生:他和老师去争辩后,很不爽,一气之下把考卷给撕了。师:卷子撕过以后呢?生:他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还是把我训了一顿,万分不爽,想下次一定要考满分,让老师闭嘴的意思。师:你这主要是和老师斗争。(生笑)生:但是他二模还是没有拿到满分,他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追求满分?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满分的结果,追求满分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充实的过程,尽管他最后没有拿到满分,他还是很高兴……师:告诉你,字数已经超过了。(生笑)生:没有超过。师:800字,过了。生:真没超过。我要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师:立意很好,很深刻。但是字数超过了。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男生举手)哦,有,越来越活跃了啊。生:拿到满分的同学张小川——师:王小川。你下面准备写王小川?生:王小川和他是好朋友,因为王小川考了满分,他自己查了一分,后来——师:你是写他和王小川的关系,对不对?他和王小川的关系恶化——生:也不是恶化,可以设计一个情节,他在去食堂的路上,王小川从对面走过来,王小川和他打招呼,但他没理,可以写写文中他的心理活动,王小川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找他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聊天。师:写王小川高姿态,主动和他交往(应是交流)。(板书“王小川高姿态”)生:然后两个同学和解,从中他悟到一个道理,友情是一个方面,学习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把题目搞懂,最后,他满怀信心走上二模考场。师:原本第一段要花一节课的时间,但今天只能到此打住,很抱歉。我知道很多同学“蠢蠢欲动”了。下面我们看看原作怎么写,和我们同学的思路比较一下,各有什么道理。(师读学生作文)“按照题目上的要求……”他一边默默念叨,一边下了楼梯。转眼间,二模到来了。他进入了物理考场后,他又想起了老师说的话,嘴里不断地念叨着:“一切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周围的人无不侧目看他。“这位同学,你的嘴里嘀咕什么呢?”监考老师一皱眉,敲敲他的桌子。“噢,噢,没什么。”他这才反应过来。试卷上前面的题目完成得很顺利,他很小心地苛求每一个题,每一个字都看仔细。题目很简单,可是,有一道题让他为难了,书上明明写的是“熔化”,而卷子上写的是“溶化”,他犹豫了半天,脑海里又浮现出老师的那句话,“一切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于是他很果断地写下了“溶化”。整个考试期间,他反反复复地盯着这道题看,最后他安慰自己说,一切按题目上的去做就没错,但心里还是有点悬。考试结束以后,他特意去询问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如果主语是水,那么是“溶”,如果主语是金属,那么就是“熔”,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很快又到了报成绩的时候,他眼中再次放出了充满希望的光,“这次考试”,老师说到这里一顿,“我们班很可惜,没有一个满分,最高的同学是99分,就因为一道填空写错了一个字啊,要注意细节啊!”老师的话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希望,拿到试卷一看,果然就是他自己99分,可是他感到无比地委屈,他明明是按卷子上得做的呀,为什么说我错呢?下课后,他找到老师,老师拿到试卷,看了半天后轻轻地说:“这一次的确是卷子错了,在物理学中只有熔化,没有溶化,你不应该写出溶化,不过,就一分之差,也不要太纠结了,中考的时候加油,我对你充满了信心!”他无奈地离开了物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都这么说了,还能说什么呢!满分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师: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位同学的思路和我们同学的思路来比较,哪一个最好?认为“考完反思”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没人举手)自己也不赞同啦?好,这是一个提高,自己不赞同自己,是一个提高。认为“学习经验”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一人举手)认为“和老师斗争”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几人举手)认为“和王小川关系”的思路好的同学举手。(几人举手)认为这位同学(指原作)写得好的举手。(没有人举手)师:这是我的责任,下面我们必须弄清楚,事件向前发展有哪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随笔中会积累很多半成品的素材,然后我们到高考的考场上要把它们写到高考作文里去,大家看看,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加工?故事应该怎么推进才更好?有哪些要求?大家想想看。有没有同学想到?(没有人举手)下面黄老师告诉大家,如果这个弄不清楚,故事的发展是要出大问题的。师:第一,要紧扣一个点,或者说要聚焦在一个点(师板书“紧扣一个点”),不能中途由这个话题跑到那个话题上去,由这个内容跑到那个内容上去。我们有很多同学写记叙文,他认为我写记叙文,记叙文是我写的,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大多数同学是这样的,除了少数同学,原来事件是怎样的他就怎样写,毫不加工。我常和同学讲,天下没有一棵树长成椅子,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件事完全写到作文里去,完全的事情写到作文里百分之九十七八不符合要求。天下有一棵树长成椅子吗?你看到过吗?没有。第二,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我们同学也是这样。我在一位同学的作文本上写过这样两句话,你的作文你做主,你的分数我做主。(生笑)不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第一是要聚焦到一个点,大家看看这个故事要聚焦到哪个点?生:满分。师:对,满分。聚焦在满分就必须写什么内容?考试?所以这位同学写二模考试有道理。所以写经验交流,写同学关系恶化,写和老师斗争等,至少说这个阶段跑远了,与满分何关呢?对不对?很多人工于出走,将来结婚以后不能出走,结婚之前可以出走,但是高考作文不能出走。要聚焦到一个点。第二,故事的后面发展和前面的发展要有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越紧密,你的文章会越有深度越紧凑,因为前面一个事情,引出后面一个事情。大家没时间看电视剧看电影对不对?大家看电影的故事情节,电视剧的一集一集情节,《三国演义》看过吗?上一回引出下一回,下一回再引出下一回,故事就应该层层向前推进。第三,作为高中生记叙文,最好还要形成矛盾,要有变化。现在大家来看,这个故事原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哪里?是集中在他和王小川,还是集中在他和老师,集中在哪里?集中在老师,关键是哪一方面呢?不是行为上的冲突,而是老师那一句很关键的话,为什么人家的记叙文发展得很充分,又写得不分散,又往前推进得有深度?立意,同学们要记住,记叙文靠故事表达,不是你想,然后开始讲,一讲就糟。现在我们回头去看,相对说,哪一个展开要更好一点?我更同意这个(指原作)。师:故事已发展了一次,但还没有结束,为什么说还没结束?一是我们同学说的,主题还不是很明朗,故事内容的发展也还不是很充分。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一些道理和要求,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两次考完,后面故事还要向前发展,你觉得应该怎么写?生:还考。生:要写高潮。师:高潮怎么来?大家都知道高潮来了,还考试吗?生:不考了。师:干什么?生:回家了。师:回家做什么?(指名另一男生)师:首先是考不考试?生:要考试。师:有同学说不考了,回家了,现在有同学说考试。考不考满分?生:考了满分。师:终于考了满分了,这个同学挺善良的。生:这次考满分的话,是因为二模的时候知识体系的完备导致中考考满分,知识盲点被扫除。师:那前面没有考到满分是不是因为知识没有掌握好呢?所以不能分散。前面两次没有拿到满分,一次是多算了小数点,一次是把书上的内容教条地记住了,第三次写知识点全掌握了,这就分散了,不集中了。我打断你了,影响你思路了?本来要写什么呢?生:他应该主要是一个心态摆平了——师:经过前面两次考试,他心态摆平了,这个好!不是知识点掌握全了考满分,而是心态摆平了考满分。还有同学愿意谈谈不同的思路吗?(指名一女生)生:之前讲到记叙文的第三点是矛盾和变化,那么接下来作为高潮的话,应该是针对这个矛盾的解决。师:怎么解决?生:下一次——师:下一次写什么?考不考?师:考到还是考不到满分?生:应该是考到了满分。师:是什么原因这次考到满分了呢?生:原因应该是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师:前两次的教训是什么呢?太纠结,对不对?这次不纠结了,很好。我们来看看,认为接下去的内容还写考试的,请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认为后面坚决不写考试的,请举手。(两学生举手)好,反对的同学说说。不写考试,写什么?(指名一男生)生:写矛盾的解决,心态的转变。师:你要写一个事件,不能在家里解决,矛盾解决啦,我心态平和啦。生:他有可能是看到了什么东西,比如植物啊。师:植物,小狗,动物都可以,然后就想明白了,受到生活的启发,然后就知道考试满分不满分太不重要了,是这个意思吗?师:但我担心一个问题,要找到这样一个动物植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回家看书,看到一本书上一个名人说一句话,懂啦。大家注意,这种写法很简单,很客套,而且故事很弱,问题是解决了,没有故事。写考试的同学是大多数,下面看看,写考试的同学,是让他继续不得满分好呢?还是让他得满分?倾向于不得满分的同学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从做人的角度讲,这样写有点残忍,但从写文章的角度讲,这样写我更喜欢。我们要让他伤心伤个透,主题就愈加地深刻,对读者就愈加震撼,对不对?我们看看原作者有没有让他得满分。(师读学生作文)紧张的日子过得很快,一眨眼中考就到来了,考试时他充分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仔细地审视每一道题目。幸运的是中考并没有什么容易混淆的字眼,也没有让他为难的题目和要求,一切都很清楚,一切都很清晰,他小心翼翼地计算,做着题目,直到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他长嘘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一回,他终于能拿满分了。他心中无比欢喜高兴。中考后的放假轻松而愉快,他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报纸,看到中考答案出现时,他的心又紧张起来。首先翻了翻物理答案,一道道题目对下来,没有一个是错的,直到最后一道题,他呆住了,嗯?怎么有这么一道题的啊?或许是因为太放松的缘故,可能是我做完了给忘了,我怎么可能漏了整整一道题呢?他自言自语,又自我安慰,想到这一回终于可以拿满分,心里还是蛮舒坦的。愉快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是领分数条的日子。他坐在位子上,忐忑不安,看着那张白色的纸条,那张蕴含着无数的期望的纸条慢慢地由前面传过来,终于他拿到了自己的那一张无比沉重的分数条,他满心欢喜满心希望的看了一眼,随即脸色苍白,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90分,最后一道题正好是10分。师:大家来评价一下,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悟到记叙文怎么写。(指名一女生)生:他思路是可以的,但我觉得他太执着于把一个故事讲到底,一定要讲到一个什么结果。师:就是故事讲得有些拘谨了,是吗?师:不太舒展。认为他不好的同学说一说。(一女生主动发言)生:故事三个部分写的都是没有得到满分,篇幅已经很充足了,但他对于满分这个概念的阐明,还是不够多。师:比较单一,是吧。生:是的。师:两位同学代表了两种意见,一是看到这位同学好的一面,点扣得特别紧,主线特别清晰,故事一层一层向前推进,从人物的角度看,看到一个非常纠结的同学,非常执着于满分的一个孩子,让我看得都心疼,让我看得都同情,但是当我同情和心疼的时候,应该说这位同学得高分的机会就多了,知道吗?因为他震撼我,感动我,影响我。当然两位同学讲得也对,这是文章展开的一种思路,扣住一个点,抓住一条线,一步步向前推进,写出一个人物特点,突出某一方面的内涵,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写法。可惜今天没有时间和同学们来讲记叙文展开的其他思路。其实刚才那篇文章还没有结尾,怎么结尾呢?这个同学原来写了个结尾,他的老师又帮他改了个结尾,大家看看两个结尾,哪一个更好?这个同学原来的结尾就一句话:“这学期期末表彰的名单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后来老师加了个结尾:“一年以后,他以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夺得了国际物理竞赛的金牌。”同学们看看,是他的结尾好,还是老师的结尾好?倾向于他的结尾的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倾向于老师的结尾的请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师:有意思,这么多同学举手了。我觉得这两个结尾都不好,如果要比较,他的结尾比老师的好,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你们会认为老师加的好。他的结尾一句话,很干净,这是记叙文最好的形式结尾,“这学期期末表彰的名单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自己去想。老师的结尾漏洞太多,“一年以后,他以一个普通高中生的身份夺得了国际物理竞赛的金牌。”他凭什么夺的?他这一年干什么去了?他考上了一个普通高中,一年后就获得物理奥赛金牌了?更重要的是,从前面的发展来看,一个这么纠结的人,他可能得到金牌吗?我们能让他得到金牌吗?生:不能。师:黄老师也写了三个结尾,你们看,哪一个更好?我写了五个,今天只说三个。第一个结尾,90分啊,看来啊,生活中越是想要得到什么,往往越是得不到。一句话,议论点题,着眼于得到与得不到。第二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满分。着眼于满分,着眼于人生。第三个结尾,中考结束了,他病了。没时间了,看看三个结尾哪个好?(一女生主动发言)生:第一个好,与前面发展衔接比较自然。师:说说第二个。(指名另一女生)生:延伸到人生的高度。师:还扣住了题目“满分”,对不对?喜欢第三个的请举手。(指名一男生)生:接着他前面的那种纠结。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病能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他病了,到底是谁病了?是他病了,还是物理老师病了?还是他和物理老师一起病了?为什么他们会一起病了?师:最后,我告诉你们,这三个结尾也不好,最好的结尾是什么呢?最好的结尾在你们心中。下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师作文教学系列21黄厚江《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课堂实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跟着名师:黄厚江——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跟着名师:黄厚江——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同学,满分,故事,记叙文,老师,黄老,学生,题目,王小川,考试,结尾,思路,立意,发展,内容,好的,中考,怎么写,作文,教师,男生,问题,高潮,时候,板书,到一个,加工,高考作文,文体,请举手

2015-03-11 #故事阅读

贝的故事名师课堂实录

贝的故事名师课堂实录

故事,语文,版二,年级,下册,专区,口号,课堂实录,教育,一个字,小学教育,好习惯

2020-09-08 #短篇故事

10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10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生活,英雄,辞官,详略,语言,这首诗,修辞手法,作用,句子,和平,女郎,家人,心情,情态,排比,气慨,火伴,劳动,战斗,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朔气传金柝,表现了,东西南,富贵,慕荣华,花木兰

2007-09-25 #故事会

《讲故事》课堂实录

《讲故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王芳,名师,实验小学,数学,各省市,优质课,互联网,公开课,平台,教师,朋友,网站,经典,视网,讲故事,如果您,一起分享,为广大,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07-03-09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6-21 #长篇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8-27 #短篇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8-26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15-04-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