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课文《卖油翁》为何被删除最后一句?专家:学生看了就不学了?

时间:2020-09-11

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1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课文《卖油翁》为何被删除最后一句?专家:学生看了就不学了?课文《卖油翁》为何被删除最后一句?专家:学生看了就不学了?

宝爸说故事

发布时间:03 0300:08优质原创作者

欧阳修的《卖油翁》留传至今将近1000年,其被选入语文教科书,是七年级必学的一篇古文。但是,语文书中的《卖油翁》并非原版,已被删除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为什么?

有专家说,不能给学生看,原因是学生看了就不学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除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看了不想学了”有失偏颇,勉强说得过去;但应该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们需要先了解以下两个问题,欧阳修是谁?《卖油翁》为何被入选教科书?

一、一代文学巨匠欧阳修

要知道,欧阳修乃北宋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4岁时,父亲欧阳观去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好在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10岁时,他研读唐代诗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成就了后来的一代文学巨匠欧阳修。

他以文为诗,手法新颖,使诗风变为平易清新;词风婉转而抑扬顿挫,风度雍容华贵。风格上,欧阳修散文议论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情韵优美,纾余含蓄,得古文阴柔之美。其诗歌今存古诗359首,近体诗470首。

庆历五年(1045年),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卖油翁》也是他的名作之一,却被后人删除了最后一句,是他写的不好,还是后人胡乱删除了?删除是不是意味着否定了他的文学水平?当然都不是。

二、《卖油翁》为何被入选教科书?

文章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而《卖油翁》之所以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是因为它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由此可见,《卖油翁》并非一无是处。

三、《卖油翁》为何被删除最后一句?

我认为《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除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看了不想学了”有失偏颇,勉强说得过去;但应该还有另一个原因,从文章故事的完整结构来看,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有多此一举之嫌。

首先,学生看了《卖油翁》最后一句真的不想学了?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有两个典故在里面,一个是庖丁解牛;一个是轮扁斫轮,两则典故都是旨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熟能生巧”。先看看两则故事说什么?

庖丁解牛:

庖丁本是一名厨师,十分精通用刀解剖牛。文惠王被他精湛的手艺所折服,问他为何如此厉害。

庖丁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刚开始解牛的时候,我看到的也只是一头牛,但是三年以后,就能够看到牛内部筋骨。宰牛的时候,我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可以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把牛的各个部位一一解剖出来。

“庖丁解牛”通过两人的一问一答,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只要反复实践,就能够掌握规律,从而得心应手。

轮扁斫轮:

典故出自《庄子·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故事由齐桓公和轮扁的对话展开。

轮扁放下凿木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齐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但圣人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一听,十分生气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解释说:“我是从自己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轮孔宽舒则滑脱不坚固;轮孔紧缩则轮子不好放入。只有不宽舒不紧缩,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一人在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就是说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相比“庖丁解牛”,故事的寓意更深刻,讲的道理更精细。

轮扁说有些技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书是无法记载下来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实践总结出来,才能做到了恰到好处。

这与老子《道德经》中写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道理,能够用言语解说的道理,就称不上是恒常的大道。能够用文字表白的概念,就称不上是恒常的概念。

而因为轮扁说古人留下的书是“糟粕”,就有人说“轮扁斫轮”这个典故非常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读书无用”的想法,学生看了就不想学了。所以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删除了。

通过以上分析,这种说法不觉得有失偏颇吗?只不过是有些人为了博眼球,而断章取义罢了。相反“轮扁斫轮”讲述的是一个更深细的一个道理,真正的精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自己去意会。

其次,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有多此一举之嫌。这才是被删除了的主要原因。

原版文如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文章,看看为什么说最后一句是多余的?

首先,第一段写自命不凡的陈尧咨擅长射箭;卖油翁略表赞许,对其”发矢十中八九”,却只”但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紧接着,第二段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康肃公一贯”自矜”,对卖油老头对其箭术所表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自然要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老头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

康肃公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认为是”轻吾射”看不起我吗?至此矛盾更加激化。

卖油老头只好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卖油老头为解除康肃公的疑虑,说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个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并非”轻吾射”,又再次说明道理。

康肃公心中豁然开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整个故事已经叙述完整,没有一丁点赘术。

古代文章最讲究简洁明了,把一个故事讲明白了就是一篇好文章。一篇文章讲多个故事,就容易让人不知所云。

所以说,欧阳修在文章后面又写了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反让人觉得多此一举,最后一句成为了文章的累赘。

因此,编写教科书的人,在录入《卖油翁》这篇文章时,把最后一句删除了。当然,这与“轮扁斫轮”也有一些关系,就是避免学生也断章取义,认为古人说读书无用。

所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大文豪欧阳修纵然妙笔生花,也难免有失疏忽,但这也不足以影响他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作者最新文章03 0700:0803 0600:0503 0405:00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课文《卖油翁》为何被删除最后一句?专家:学生看了就不学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卖油翁》中最后一句话 为何被教科书删了?专家:不能给学生看

《卖油翁》中最后一句话 为何被教科书删了?专家:不能给学生看

老翁,陈尧咨,故事,轮扁斫轮,庖丁解牛,卖油翁,欧阳修,教科书,葫芦,课文,射箭,庄子,教学,文章,读书无用论,唐宋时,何异,庄生,一两句话,专家建议,全文,事物,初中,唐宋,可读性,巅峰,唐诗,宋词,学生,字数

2017-07-04 #故事阅读

《卖油翁》最后一句在课文里被删去 编者说:留着学生就不学了

《卖油翁》最后一句在课文里被删去 编者说:留着学生就不学了

桓公,轮子,故事,射箭,庄生,熟能生巧,人家,轮扁斫轮,何异,庄子,庄周,删掉了,事情,嫌人家,倒油,例子,典故,圣人,大人,学生,年龄,庖丁解牛,心得,本事,老头,练家子,糟粕,罐子,道理,读书无用

2008-03-17 #故事会

小学课本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为

小学课本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为

故事,课文,卖油翁,欧阳修,事情,庖丁,平台,庖丁解牛,一句话,他的作品,这句话,何异,陈尧咨,八大家,网易,历史,亮眼,中学,主题,作者,信息,典故,区别,勤练,内容,图片,时期,寓言故事,意图,手艺

2020-08-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课本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为

小学课本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为

故事,课文,卖油翁,欧阳修,事情,庖丁,平台,庖丁解牛,一句话,他的作品,这句话,何异,陈尧咨,八大家,网易,历史,亮眼,中学,主题,作者,信息,典故,区别,勤练,内容,图片,时期,寓言故事,意图,手艺

2020-08-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卖油翁》里面的最后一句 为何被教科书去掉?答案让人意想不到

《卖油翁》里面的最后一句 为何被教科书去掉?答案让人意想不到

卖油翁,教科书,故事,文化,知识,道理,答案,欧阳修,最后一句,东西,意思,时候,方面,能力,学生们,才能够,网友们,这句话,何异,庄生,陈尧咨,韩愈,在教,和庄,好的了,非常形象,开创了,人意,中学生,作者

2016-01-05 #长篇故事

小学课本中《卖油翁》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 新版教材中为何删掉?

小学课本中《卖油翁》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 新版教材中为何删掉?

卖油翁,最后一句,典故,原因,故事,道理,这句话,知识,老者,寓言故事,教材,庖丁,点睛之笔,轮扁斫轮,钱币,什么呢,手法熟练,究竟是,何异,庄生,全文,作用,万事开头难,人们,不费吹灰之力,事物,书本,中体,他用,全身

2012-10-09 #经典故事

《卖油翁》结尾处少一句 是全文点晴之笔 怕学生理解不了就删了

《卖油翁》结尾处少一句 是全文点晴之笔 怕学生理解不了就删了

文章,道理,这篇文章,典故,庖丁解牛,卖油翁,庄子,这句话,中学生,时候,轮扁斫轮,射箭,小伙伴们,最后一句话,被要求,熟能生巧,多古,何异,庄生,欧阳修,陈尧咨,齐桓公,表达了,语文,中学语文,不太熟悉,代表,书本上,书本,儿子

2014-10-14 #故事阅读

揭秘:教科书为何删去《卖油翁》最后一段话?其中有什么深意

揭秘:教科书为何删去《卖油翁》最后一段话?其中有什么深意

卖油翁,陈尧咨,时候,故事,这句话,熟能生巧,课本,行为,最后一句话,肌肉记忆,都会,东西,人们,作者,内核,古文,意思,庖丁解牛,技术,技艺,轮扁斫轮,道理,喝彩,射箭,不是什么,小故事,何异,庄生,汝亦知,不一样

2012-11-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