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0-09-08

讲历史人物故事12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30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7 分钟。

神农,字炎帝,姬梦之子,母亲名姬,夜梦黄麟抱身,六十日后生子于烈山石室。麟儿锡自天,异相异貌,满月能言,声如钟音,行走自如。出生时天上有大星如月,八小星伴随。民众见奇,称为天子。生长于姜水(陕西宝鸡关中西部)。年十岁见民生食,肠胃多有不适,消化不良,教民躜火烤食。见百姓众多,野兽逐渐减少,衣食不足,为解决人民温饱,祈求天地,其时天空五彩云飞,天撒五谷,棉花种籽。炎帝喜曰;天生万物以养人,教人民开垦造田,制耜耕地,播种五谷,棉花。又见人民经受风,寒,署。湿,燥,火六淫侵袭以及外伤跌打病痛之苦,遂研究草药教民和药以治病(内经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天下百姓受其惠,怀其德行,称他为神。因此尊为炎帝神农氏,百姓推他为部族首领。生一子字临魁,继承帝位。

2,神农子孙承帝位神农尝百草不幸中毒身亡,临魁继承父亲帝位。他看到人民衣食有所改善,但生活上还有诸多不方便,于是教民在人口集中的城中建立市场,以货易货,互通有无。在乡下选择交通方便地点设立圩场集市贸易(三日一圩或五日一圩延续至今近有六千多年历史)。其时民风淳朴,交易公平,无相侵夺。临魁有一子,名承。神农氏第三任帝王是临魁之子承公,随着社会物质和文化发展,人口增加,市场经济繁荣。承帝设立政府官员,制定法令。教人民用土制成陶器做为盛食之物,天下百姓争先仿效。人民安份守已,不敢触犯法律,而又感谢帝王恩惠,百姓安居乐业。承公有—子,名则。神农氏第四任帝王是承帝之子则公。他看到天下百姓在树上作巢居住。有的挖洞穴居住,不方便又危险。于是教民结茅为卢舍以避风雨,又教民利用竹木做床椅等生活用具,惠及百姓。则公有五子;长子若昌字大禹,为治水官员。次子若智,掌爱畜收官员。三子若愚,掌管礼教官员。四子若彬,为朝相。五子若百,为将军,继承帝位。神农氏第五任帝王若百。当时北方匈奴有名叫拨脱,好音乐,妄自为大,自称为国。若百帝令子多来战败拨脱,帝召拨脱来朝,以音乐供其享乐,自拨脱开始归顺中国。子名多来,继承帝位。神农氏第六任帝王多来。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教百姓养蚕取丝制作绸缎,又教民种木棉积成布,制成衣服鞋袜冠带。生子一,名襄,承帝位。神农氏第七任帝王襄帝,令负责天文地理官员轩猿(后为黄帝)作年历,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位数为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为地支,正月建寅(一年十二个月),甲子为元(六十年为一甲子)。又令作指南车(罗庚)辨别方位。生子一节茎,节茎为隐士,有二子,克,戏。克公之子也是隐士,生子一榆罔,复帝位。 神农氏第八任帝王榆罔在位十三年。政权被轩猿取代(黄帝)。

3,黄帝臣高元作室高元是黄帝大臣.中国第一个设计建造房屋的人就是高元.经过神农氏八代帝王不断发明创造,从游牧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从居巢穴进步到筑草舍.发明指南车(罗庚)来辨别方位,随着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人口也大量增加,黄帝和大臣也忙于国事,经常到外地视察.见“海市蜃楼”奇观,黄帝认为是天上仙阁,于是令高元依样建造高大宫殿,以示强大.高元召集那些筑草舍能手共同研究建造宫殿的方案,询问筑巢穴前辈,集思广益,鼓励发明创造,奖励有功人员.经过多次设计,以石为基,以土为墙.以木为架,烧土成瓦,三年时间为黄帝建造一座雄伟宫殿.造福子孙后代.高元成为典籍记载的第一位高姓人物。

4姜太公扶周灭纣姜尚又称姜子牙,商未周初人。自幼敏而好学,精通天文地理,是易学祖师。有超常军事天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战册著作者。又是杰出政治家,扶周灭商,是一个伟大历史人物。姜子牙出生在一个破落家庭,小年贫困,长大后历尽坎坷,百事不如意。虽有经邦济世之才,不遇圣主,在商朝只当一名小吏。见昏君无道,上昆伦山拜师。古稀之年,仙翁要他下山建功立业,曰;七十骑马喜新婚,八十渭水遇圣君。下山后娶同庚老处女马氏为妻,马氏嫌贫而离。贩马被盗,卖卦遇妖,苦不堪言。年八十,听说武王寻找奇才准备伐纣。他就在渭水钓鱼待侯,直钩垂钓,时而作歌;愿者上钩,不愿随水流,偏有小鱼上钓,子牙将鱼放生,又离水三寸垂钩,有鱼跳跃上钩。奇闻传千里,武王亲临渭水,见长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声若钟音,知是天下奇才。

5,齐高始祖高敬仲高傒字敬仲,齐太公姜尚第十世孙,公子高之孙。齐国的正卿,在齐国有很高的地位。他和齐襄公之子公子小白关系很好,在齐襄公被杀之后,高傒和国子密诏在莒(今山东莒县)的小白回国即位,立其国君,即齐桓公。以后他与菅仲等一起治理国政,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因对国家有功,齐桓公封他世代为上卿。从高傒开始,高姓在齐国中拥有较重要的地位达200多年。

6,高昭子宾客孔夫子高昭子,齐景公丞相。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了内乱,鲁昭公被赶跑了。孔子为了避乱,便投奔到齐国,做了齐太师高昭子的门客。高昭子设宴招待他,宴席间,乐队为他们演奏起当时齐国盛行的韶乐,歌女们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舞姿优美,乐曲动听。孔子看后,连连称赞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他决心要学习韶乐的演奏。高昭子便专门备了房子。孔子每天学到很晚,有时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侍从把饭端到他面前,孔子眨巴眨巴眼睛说:“我不是吃过饭了吗?”有时候吃着饭便手舞足蹈起来。就这样一连几个月,孔子到底把韶乐演奏得十分熟练了。

7,孔夫子学生高柴高柴,(公元前521 649)字子羔,孔子学生。古代寿圣,享128天年。赋性憨直忠厚,博学多艺。子路在卫国季氏那里任职,推荐高柴去当费县令。鲁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为了同学安全,急忙逃离卫国,劝子路不要回宫,子路不听高柴之言,死于非命。任卫国狱官,不徇私枉法,执法公平,又有仁爱之心。事父母至孝,父母在,朝夕伺侯,父母亡,丁忧六年,脸无喜色。孔子说;高柴这个学生,极聪明,最忠厚。

8,智勇双全高奔戍周穆王巡游天下,有一天在离穆王车驾不远的芦苇中,出现一只大老虎,惊慌了先头部队御林军。高奔戍是羽林军一名勇士,为了不惊动圣驾,请求不用武器,自已单独去生擒老虎。御林军官员急速请求穆王车驾休息,答应高奔戍的请求,高奔戍果然将老虎生擒住带了回来。穆王听了高奔戍活捉老虎经过后,晋升高奔戍三级官职,以及丰厚物质奖励。高奔戍说;这全靠圣上的龙威来降伏白虎,非武士之勇。穆王大喜,赐给他一只玉佩,再封殿前将军。从此,高奔戍名扬天下。

9,郑国大夫高渠弥高渠弥受到郑庄公信任,执掌郑国军政大权,曾为郑庄公立下汗马功劳。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庄公不朝见周王为由,亲自率领周王室军队及蔡,卫,陈,等诸侯四国军队攻伐郑国,高渠弥率军迎战,大败周王军队,立下大功。后来郑庄公传位给太子忽,为郑昭公。早年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劝庄公不要重用高渠弥,庄公任人为能,重用高渠弥为上卿。郑昭公继位后,高渠弥小心谨慎,提防昭公杀了他,郑昭公也时时找借口想要除掉他的眼中钉高渠弥。最后,高渠弥决定先发制人,公元前695年,高渠弥便趁与昭公一起外出打猎的机会,将昭公射死。立昭公第三子为国君。

10,羊城建立者高固战国时期,周显王在位时,即公元前676年 651年,南海已成为楚国国土的一部份。所以广州的古地名又叫“楚庭”。当时,楚国国君楚威王是个善于任用贤能之人的国君,他听说庄子是个贤能的人,曾遣使用厚币礼聘,但被庄子以不愿作‘牺牛’的理由拒绝。但周威王得知南海人高固才能卓越时,就起用高固为楚国宰相。高固任宰相期间,建立了“楚庭”(今广州市)。据《广东通志》记载;高固是个很爱学习和钻究的人,他鼓励楚君学习史书。由于楚威王没有时间全部阅读完《春秋》一书,高固就节选其中论述成败之事的文章其40章,进献给楚威王。接着又在“楚庭”兴办了学校,从此“文教日兴”。可见高固不仅建立了广州,还为广州的教育事业初步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有五位仙人骑了五只羊,来到楚庭,羊里口衔着谷穗。仙人把这些谷穗送给了广州人民,并祝福说,但愿这里的人从此永无饥荒,说完便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神羊留在人间化为石头,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美好的开端,就在后州厅梁绘画五仙人和五羊像,以表示高固对该城的功劳。“五羊城”的名称由此而来.三国吴时,此地被称为广州.现在广州市的越秀公园内还保存一座刻有“古之楚庭”的石牌坊。高固自称是齐国高氏之后,其后就在广东发展繁衍.所以高固被尊为广东高氏的始祖。(高氏历史人物故事资料来自《二十五史》,《高姓全史》,《中华姓氏》高山水)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1,高渐离刺秦王高渐离,燕国人,善击筑(乐器),恨秦王残暴,与壮士荆轲结为生死之交。荆轲欲刺秦王,高渐离到易水送行,击筑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杀失败,壮烈牺牲。秦王爱好音乐,召高渐离来当乐师,秦王亲信认为他是荆柯的好友,要杀他,秦王欢喜听他奏乐,命人弄瞎他的双目。为了替荆轲复仇,高渐离偷偷在筑里灌铅。有一日,近秦王时,将筑猛掷秦王,没有击中,后被秦王杀死。

12,高获除恶吏高获,字敬公,河南息县人,东汉名士。性情耿直,疾恶如仇。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其时鲍昱所治其郡,遇到大旱,粮食无收,加上恶吏横行,百姓生活更加困苦。鲍昱拜访高获,请教救灾办法。高获说;你部下三位督邮横征暴敛,天怒人怨,立刻罢免督邮之职,你我在此祈求上帝,明天就会有雨。鲍昱听从高获的话,立刻罢了督邮之职,果然下了一场大雨,消除天灾人祸,百姓欢呼雀跃。高获死后,当地百姓思念他,为他建了一座祠堂。13,高凤笃学忘晒麦高凤,字文通,耕读为业,勤於治学。有一次,妻子在院子里晒麦子,要高凤拿着竹杆赶鸡,免的被啄食,自已下田去了。下去了一场大雨,高凤只顾专心读书,竟毫无觉察,麦子都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为一代名儒,在西唐山(在今叶县西南60里)教授门徒。由于名声远播,太守屡屡邀请他出山为官,高凤借口说自己是只懂方术的巫家,不宜为官,予以拒绝。建初年间(公元76 84年),官员向朝廷荐举,高凤又推病推托,把财产全部留给侄子,自已隐居鱼钓终身。

14,汉朝琅邪相高弘高弘,字伯武,河内山阳(治今河南焦作东)人。勤于治学,任琅邪相,忠于职守,自已背书籍行装,徒步历游所辖地方,考察风俗民情。高弘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冬季寒冷,铺张老羊皮当坐垫;夏天炎热,就坐在木凳上,饮具是用桑木杯。他的妻子儿女从来不到官舍。15,汉朝文学家高彪 高彪 字义方,吴郡无锡(今属江苏)人,出身于寒门,是当地的儒生,游于太学,内怀雅才而不善于言词.吴郡举孝廉,考试经学,高彪得中第一名,从此使无锡高氏名声大振。高彪成为科考名士后,被任为尚书郎,校书东观,多次作赋,颂,奇文上呈皇帝,用以讽谏,引起汉灵帝刘宏的重视.当时京兆尹第五永被任为幽州督军刺史,临行前大家为第五永饯行于平乐观,蔡邕等人都赋诗为第五永送行,唯独高彪为其写了(督军御史箴),蔡邕等人对高彪的这篇诗文甚为赞赏,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文句. 后汉书文苑传 收录了这篇诗文,可见,高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后来高彪出任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县令,汉灵帝下令让同僚都去为他送行,在上东门为他设宴送行时,汉灵帝指令东观画高彪像以劝学者。高彪在任外黄县令期间,有德政,病死万任期未满时。高彪有文章知名于天下。

16,高悝孝顺闻天下东晋时,待中高崧的父亲高悝,以孝闻名。高悝早年丧父,他奉待母亲非常孝顺。在他童年时,家乡闹饥荒,高悝连蔬菜都吃不上,但当他得到好吃的东西时,自已一点也舍不得尝,都给母亲吃,所以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不仅孝敬母亲,对年幼的弟弟也很友爱。高悝对朋友也很讲义气,他曾竭力保护过江州刺史华轶的儿子。晋元帝司马睿对高悝的品德很赞赏,先让他当了参军,接着又列显位至丹阳尹,迁为光禄大夫,封建伯侯。17,名相高允 礼让节俭高允(390 487)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官至中书令、封咸阳公。高允少年时即风度异于常人,百马公崔玄伯司徒崔浩之父看其面相,大为惊叹,说;高子一定会成为一代伟人。十几岁时,祖父高泰去世,高允送灵柩回家乡渤海修县,把家产全部让给两个弟弟,自已出家为僧,法名法净,不久又还俗。高允酷爱治学,曾挑着衣箱到千里外就学,因此精通经史和天文术数,尤其是〈春秋公羊传〉,后成为北魏一代名相。高允还经常让他的儿子们上山砍柴,以维持家中的生活。有一次文成帝亲自到高允家,看到只有几间简陋的茅草房,床上只有粗布做的被褥,厨房也空荡荡的只有食盐和青菜。文成帝不禁连声叹息,赏赐高允绸缎五百匹,粟米一千斛,并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

18,高闾擅长写文章高闾,字阎土。本名驴,司徒崔浩为他改名为闾。在他少年时父亲就去世,成了孤儿。但他勤奋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因祖荫官被赠幽州刺史。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拜中书博士。465年迁中书待郎。文明大后临朝执政后,让高闾入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加南中郎将。后以功进爵为侯,加昭武将军。高闾因文笔很好,受到朝中要员高允的推荐。拓跋弘帝数次诏见他,让他参论政治,他写的〈鹿苑颂〉,〈北伐碑〉,受到拓跋弘皇帝的赞赏。承明六年(公元476年)为中书令,加给事中。一些重大,机密之事都委任他办理。文明太后对高闾也很器重,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等文章都由高闾写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元宏下诏让高闾与太常(掌菅文化教育礼乐的官员),采集雅乐,即到民间收集歌颂统治者的音乐。后授幽州刺史,征为太常卿,加光禄大夫。北史有高闾传。19,高柔智破谋杀案三国时期,魏国士兵窦礼出营后没有回来,营里人认为窦礼逃跑了,便发布文书追捕,窦礼妻子儿女被收为官奴。窦礼的妻子认为此事冤枉,就上官府去投诉,他说窦礼肯定不会逃走,但一时会找不到证人,州府无法判案,只好将此案移交给廷尉高柔。高柔提审窦礼之妻,问她,“你这么知道窦礼不会逃亡呢”?窦礼妻哭拜回答;“我丈夫少年孤单,养—老妇为母,非常孝敬。他还非常痛爱儿女,不忍相离,所以他绝不是不顾家室的轻薄之人。高柔叉问;你丈夫是否与人有仇呢?窦妻回答说;我大夫善良,与人无仇。高柔又问;你丈夫和别人是否有钱财上的来往呢?窦妻说;曾借钱给同营焦子文但无有要回来。当时,焦子文因小事被禁牢中,高柔便去见焦子文。随便与他交谈,并问他坐牢的原因。言语之中,高柔突然问;你是否借过别人的钱财?焦子文回答;自己孤单一人,不敢借别人钱财。高柔看焦子文脸色有变,便诈言说;你曾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不承让呢?焦子文知道事情败露了,应对不及。高柔厉声说;你已杀了窦礼,还是乖乖承认为妙,少受刑罚。焦子之慌张无措,叩头承认,坦白了谋杀始末,说出埋尸地点。结果,真凶被捉,窦礼冤案大白,其妻子儿女重新复为平民。这完全是高柔察言观色,察案之妙。

20,高恭之执法不阿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高恭之出使相州。相州刺史孛世哲就是尚书令李崇的儿子,当时地位显赫,气焰嚣张,经常不遵守法律制度,强买百姓住宅,大兴土木,建房筑室,等等不法行为。高恭之便将他绳之以法,拆除非法建筑,并揭发他贪赃受贿的罪行,然后详细上奏朝廷。皇上的姐姐寿阳公主出行,正赶上皇上外出,高恭之负责为皇上清道,那些拿着红色棍棒的士卒大呼小叫要她停靠一边,他却怎么也不听,高恭之便命令手下的人用棍子将她的车打垮。寿阳公主怀恨在心,跑来向皇上哭诉。皇上便对公主说;高中尉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他是秉公办事,怎么能够心怀怨恨而责备他呢?高恭之后来朝见皇上,皇上说;前几天我家姐姐出行,冒犯了高中尉,我心里实是惭愧。高恭之便掉下帽子向皇上谢罪说;臣承蒙陛下恩宠,为陛下执法,不敢对公主有所特殊而破环朝廷法令制度,那样的话会有负陛下对我的重托。(高氏历史人物故事资料来自《二十五史》,《高姓全史》,《中华姓氏》高山水)

21,高谦之马市擒贼 [魏书,高崇传]

魏孝明帝孝昌初年,高崇之子高谦之任河阴县令。此前有不法之徒用袋子装上瓦片石子,谎称里面是钱币,拿到市场上骗走别人的马匹,然而逃之夭夭。朝廷下诏追捕,并声言一定要追拿归案,然后上报朝廷。于是高谦之在马市市场上用枷锁锁住一囚犯,对外声称他就是前几天诈骗别人马匹的罪犯,今日要对他绳之法,然后喑自打发自已的心腹之人在市场中察言观色。见有二人得意忘形说;再也不必担心了。便被人扭送县衙审问,二人对诈骗之罪供认不讳,同案犯也都全部捉获,并供出了前后盗窃作案的场所,所诈骗盗窃的财货很多,先前被盗之家,都来认领自已被偷的东西。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49]高欢巧用敕勒歌公元546年,高欢带伶十万大军攻打西魏重要城镇王壁。王壁守城将土积极防守,高欢苦攻二个月,死伤七万多人,只好退兵。在撒退途中,军中讹传高欢被玉壁守将韦孝宽一箭射死,一时军中人心惶惶。高欢为了安定军心,下部队慰问官兵。为激励将士们的士气,便叫敕勒族人给大家唱[[敕勒歌]]。敕勒歌是我国北朝时一首民歌,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弓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使在场将士无不感动,人们仿佛看到家乡的大好河山,使将士们精神顿为一振。高欢命令后面部队做为先头部队,攻打玉壁。此时玉壁城内粮食吃尽,无力抵抗。高欢一鼓作气攻下玉壁。

高欢劝政高欢(公元? 547年),东魏权臣,执政东魏达16年,死后,其子高洋代魏称齐帝,是为北齐,高欢被追为神武帝。兴和四年五月辛巳日,高欢前往邺城朝见东魏孝静帝,请孝静帝下令各级官员每月面向皇帝奏进政事,推举和选拨那些地位低下又有才能的人。作为皇帝,应接受纳谏,屏除奸佞之徒。亲自处理案件,褒奖勤者而罢免懒怠的人。地方州郡牧有了错误,就应该处罚;后宫嫔妃进用,应讲究顺序;后宫花园内所供玩赏的鸟畜也应全部放走。孝静帝接受高欢建议,推行新政。高洋下诏兴政高洋(公元529 559年),高欢次子,东魏时封齐王;公元550年代魏称帝,建立北齐政权。天保八年557年八月,高洋颁布诏书,命令地方郡国修建学校,广纳才俊之士,大力弘扬儒家的传统。国子学的学生愈从旧的注说,信服和接受经师的观点,研习《礼经》。以前文襄皇帝高澄从洛阳运来的东汉经师蔡邕所刻的五十二块石经,也应移置学宫,按原来的次序树立起来。高洋又下诏说;有能够直言正谏,不怕获罪的,像朱云那样忠诚,像周舍那样正直,开启我的思维,丰富我的心灵,辅助我一个人能使天下百姓都能受益的人,我一定给以荣誉和奉禄来表达我对他的宠爱,给他非同寻常的官职。又说;那些统治人民的官吏一心一意去发展农业,勤心劝课,广泛地利用天地之利发展生产,以防备水旱灾害。庚寅日,又下诏说;我以少求寡欲去继承和弘扬先帝的大业,我想赞扬自己的宏伟大业,以传万古。即使是史官执笔,听说没有亡失,但恐怕仍遗漏许多业绩,有的偶然没有被记下。上起在职王公和大小文官武将,下到普通百姓,直至僧徒,或者亲自奉上可据的典籍,或承传道听途说,凡是可记载的文字典章,都应该用封条封好送上。甲午日,又下诏说;魏朝议定《麟趾格》,于是成为不变的制度,有关官府实施运行,还未达到尽善尽美。可命百官再进一步讨论和研究。适用于统治的方法,先要说清关健,引用纲要和清理条目,一定要做到没有遗漏。

神武帝高欢试子高欢因祖父犯法,徒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高欢以功劳任北魏大丞相,控制着朝政,后逼走孝武帝,另立孝静帝,迁都邺城[今河北磁县南],称东魏,一直控制朝政。高欢儿子众多,长子名高澄,次子名高洋,此外还有高演,高湛等。次子高洋出生后,显出种种异相。有一个看似半疯半傻的和尚为高欢的儿子逐一看相,评说不一。待看到高洋,和尚却举起手来,再三地向上指青天,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意思,显然是影射高洋后来能做到皇帝,这些记载难以凭信。事实上,高洋虽然很有才华,外貌却很不出众,他的哥哥高澄常讥笑他说;他如果也能富贵,我看世上的种种相书也就不足凭信了。他父亲高欢却很赏识高洋的才能,对人说道,这孩子聪明超过我小时候。高洋拜范阳卢景裕为师,卢景裕也认为高洋识见过人,深奥难测。为看看儿子的见识才能,在他们小的时候,高欢拿出一大把乱麻丝,要儿子们把它理好,别的儿子全都心忙脚慢,大理特理,而始终一筹莫展,无法理清。独有高洋不假思索,拨出刀来,把乱麻斩断,说道;乱麻就要干干脆脆用快刀斩断。高欢对高洋十分赏识。为了试试儿子们的胆识和军事才能,高欢特意为儿子们各自配备一些兵马,让他们出去,又指派彭乐带领兵马假装进攻他们。高洋的哥哥高澄和其他诸子都吓坏了,一时不知所措,高洋丝毫不怕,指挥手下兵马与带兵佯攻的彭乐开战。因为并非当真,所以彭乐脱下战服休战,向高洋说明情况。高洋却十分认真,不肯当作儿戏,埂是将彭乐擒住,献给父亲高欢,才算作罢。高欢从这种种事情中,充分知道了高洋的才能。公元547年,高欢病死,高澄继承父亲职位执掌朝政,没过多久,其厨子兰京因受其杖责,怀恨在心,便与其党徒六人密谋谋刺高澄作乱。高澄全然没有警惕,兰京藏刀于盘中,假装送食物给高澄,终于将高澄杀死。朝廷内外听到这突然事变,都很惊慌,高洋士分镇定,指挥部众将谋反的兰京等六人全部杀死,以漆漆其首级。引为不引起混乱,便镇定地对外宣布道;几个奴才想要造反,大将军受了点伤。不过还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伤处。高洋在种种事件上,表现出了他的非凡的才能。高澄死后,他继承父兄遗志控制东魏朝政,到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建立了北齐朝

东魏大都督高昂高昂[491 538],字敖曹,渤海修县[今河北景县]人。出身豪族家庭。幼时胆力过人,爱骑马。在信都起义后投靠高欢,与高欢一起在韩陵之战中大破尔朱氏集团,成为高欢建立东魏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昂在东魏官至待中,司徒公,大都督。最后在与西魏的河桥之战中战死。[以下选自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 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有人报告说治河役夫多被淹死,御史中尉,鲜卑人刘贵说;一钱人[意思是只值一文钱的汉人],随他死。高昂大怒,拨刀就砍。刘贵逃回营。高昂要发兵攻打,众将极力劝阻才作罢。当时,鲜卑人轻视汉人,唯独敬畏高昂。高欢对部队说话总是用鲜卑语,如果高昂在行列中,就改用汉语。有一次,高昂去丞相府见高欢,守门官不让进,高昂大怒,张弓就射,高欢也不责怪。可见高昂威望之高。元象元年[公元538年]高昂被加封为京兆郡公。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 高洋韬晦登帝位 [选自中华姓氏通书]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东魏大宰相,齐王高欢的次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承大宰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高洋则被封为京畿大都督,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辅佐朝政。高澄凶横暴烈,狂傲不羁,处处锋芒毕露,总揽朝政,不可一世。高洋的表现与其兄相反。他温文尔雅,愚钝憨直,讷言少语,对国家大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文武群众一贯看不起他。高洋在兄长高澄面前百依百顺。一次,他为夫人购置的—件好服饰,高澄看上了就据为己。他劝夫人不要为此事气恼。自已的美妾多次被高澄调戏,他也佯装不知。因此,高澄对这个弟弟更是瞧不上眼。高澄曾说;我的这个弟弟若能富贵,那么预言吉凶贵贱的相书就无法解释了。高洋退朝回家后,对妻妾也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则脱了鞋,光着背在院子内蹦跳不停。就是这个高洋在局势突变时却成了另一个人,令人刮目相看。高澄对皇帝元善不满,赶到邺都与儿个心腹密谋废立之事,被家奴兰京聚众刺杀身亡,高洋得到消息后,神色不变率兵迅速赶到,将兰京等凶手一一捕杀,对外则宣布大丞相高澄只是在家奴造反时受了点伤,又向皇帝元善请护送高澄回晋阳养伤。元善立即批准高洋的请求,心中喑喜,认为高澄既伤,而高洋难成大器,威权理当回归帝室了。高洋回晋阳后,立却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晋阳治理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百官惊叹不已。高洋见内外安定,这才宣布高澄去世,并为其兄发葬。元善帝则以为高洋毫无野心,便晋封他为大丞相,袭封齐王。数月后,高洋率兵抵邺都,逼元善帝禅位,元善闻知,惊的目瞠口呆,只好交出玉玺,高洋登台称帝,改国号齐。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87] 北齐重臣高隆之[摘录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

高隆之,字延兴,身村高大,五缕长髯,性格深沉。北魏建义初[公元528年]为员外散骑常待,不久升任行台郎中,给事中。高欢于信都起义时,任命隆之为大行台右臣,中兴初[公元531年]任御史中尉,领尚食典御。因随高欢参加邺城,韩陵等战役,于太昌初[公元572年]受封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一度出任北道行道,并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后又任大行台尚书,待中,尚书右仆射,御史中尉。东魏天平初因母亲去世,辞职守丧,后又出任并州刺史,回京任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在这阶段做了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好事。例如,当时分配土地,良田都被豪门占有,贫苦农民只能分到瘠簿的土地。高隆之提出重新予以公平分配。高隆之还曾担任营构大将,负责都城的建设,修筑城墙,治理漳水,一方面筑堤防汛,—方便引水灌溉,对国防和生产都有很大作用。高隆之还在朝政方面提出一些好建议。例如,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 528年]以来,天下纷乱,地方官吏兼任武官,掌管军队,骚扰百姓,隆之建议除非边防要地,一概解除地方武装。当时大臣纷纷设法取得常侍的身份以便有资格配戴貂皮作为装饰。隆之主动要求解除侍中的职务,并建议罢免过多的常侍。又有大量冒名窍取官职现象,隆之也建议清查,隆之因而受到朝廷表彰,受命监督起居事,升任司徒公。武定年间[公元543 550年]出任河北括户大使,又回京任领军将军,录尚书事[宰相],兼侍中,不久又任太子太师,兼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后改任太保。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进封为王。[北史,有高隆之传]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88] 高刺史掘井惠民[摘录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欢弟弟,赵郡王高琛之子高壑,小名须拔,出生后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东魏兴和年间[公元539 542年]袭任南赵郡王,封为散骑常侍。在他担任定州刺史,抚军将军,六州大都督时,被称为良牧[好官]。天保八年[公元557年],高壑担任北朔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库堆至黄河,长城诸镇军事。高壑尽心职守,军政两方面都治理的条条有序,并亲自选择地点挖井,果然井水源源涌出,被后世称为赵郡王泉。[二十五史,北齐书有高琛传]高氏历史人物故事[89] 北齐大都督高岳[摘录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岳,字洪略,年幼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成年后为人敦厚正直,深沉有度量。起初,高岳住在洛阳。高欢任函使,每次到洛阳都住在高岳家内。高欢在冀州信都和高乾,高昂兄弟共同发动起义后,高岳也赶去参加。中兴元年[公元531年]任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武卫将军。高欢和四胡在韩陵大战时,高欢,高昂,高岳分别统率中,左,右三军。当中军失利时,幸而高岳举起大旗挥舞,率领左军冲入敌阵,才使高欢有喘息的机会,能够重整旗鼓,回军冲杀,获得胜利。高岳战后升任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北魏太昌初[公元532年]高岳受封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清河郡公。氽朱兆盘据并州时,高欢率兵攻打,高岳任膘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留守洛阳。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又担任侍中,都督六都军事,开府。后又任使节,冀州大中正,京畿大提督。当时高欢大丞相府设在晋阳,高岳和孙腾,司马子如,高隆之四人在京城辅政,号称四贵。详细请见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第91页高氏历史人物故事[90]高敬德破除旧俗[摘录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劢,字敬德自幼聪慧俊秀,又以仁爱著称,受到齐显祖喜爱。七岁那年就继承清河王封号。十四岁担任青州刺史,后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乐安王。高劢性格刚直,有才干,受到历任太尉,左丞相,在对北突北周的战争中战功累累的名将斛律光的敬重,凡出征,必引荐高劢为副手。高劢也因功升至侍中,尚书右仆射,又出任朔州行台仆射。北齐后主在晋州[今山东汾阳]被北周军击败后,高劢护卫太后回到国都邺城[今河比临漳东北]。北周军跟踪而来,人心惶惶,军无斗志,大小官员纷纷出城投降。高劢向后主建议,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集中在三台[建于三国曹魏的铜雀台,金兽台,冰井台]之上,再率军决战,如不胜,就火焚三台。然而,后主没有采纳,而是放弃邺城,向东逃奔。高劢一直在后面掩护,被北周俘获。北周武帝宁文泰见俘获名将高劢,十分欢喜,亲自和高劢谈话,当谈到北齐灭亡原因时,高劢泣不成声,连宇文泰也唏嘘不已。宇文泰封高劢为仪同三司。隋高祖杨坚还在担任北齐丞相时,就对高劢十分器重,隋朝建立后,就命高劢负责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事务,后任命为楚州[治今江苏淮阴西南]刺史。楚州城北有春秋名将伍子胥庙,百姓十分崇敬,祭拜时供献牛和酒,有的人竞因此而破产。高劢十分感慨,说;伍子胥是一位贤人,哪能损害百姓利益呢?下令制止这种陋俗。高岳之子高劢,高劢有二子;高土宁,高士廉。高士廉后成为唐太宗宰相。二十五史,北齐书有高岳传,隋书有高劢传]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28] 隋朝宰相高颖[摘录中华姓氏通史]高颖,字昭玄,渤海修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原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大司马独狐信的幕僚,而文帝杨坚又是独孤信的女婿,因此杨坚与高宾早就相识。高颖在少年时就器宇不凡,文涉书史,长于词令,才17岁就被北周齐王宇文献引用为记室。随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师伐齐,高颖以平齐有功,官拜开府。杨坚为北周宰相时,他知道高颖聪明能干,习兵事,多计略,便招高颖入宰相府,任他为相府司录。后高颖又以平定河北有功,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杨坚取代北周做了皇帝,原相府司马高颛被任命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当上了隋朝第一任宰相。可他上任不久,就上表求退,把相位让给竭诚尽忠的大臣苏威。文帝为了成全他的美名,同意解除宰相之职。但过了几天,文帝对群臣说;苏威原是前朝的开府,职位很高,高颖不避嫌疑,唯才是举,实属可贵。能推荐贤能的人应受上赏,我怎能让他免去宰相的职务呢?于是又命高颖官复原职并拜为左卫大将军,既任宰相,又统禁军。他的权位更重了。 582[年开皇二年],隋文帝想趁陈朝内部混乱,国君昏庸之机出兵灭陈。就问计于高颖,高颖说;江南水田早熟,快到收获季节。我们先征集少许兵马,声言要进攻陈国。他们势以屯兵守御,耽误收获,等到他们兵力集中以后,我们又声言罢兵。如此重复多次,他们便以为是虚张声势,必然放松戒备。这时我们迅速发动进攻,就必然能取胜。文帝采纳了高颍的计策,使陈国不堪其扰,疲惫日甚。548年[开皇九年]冬天,文帝兴师向陈国发起总攻,高颠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被任为元帅府长史,三军将士的请示,都取决于他。隋军51,8万人,长驱直入,589年春天就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俘虏了陈后主,陈国灭亡,至此南北又重新统一。因此说,高颖曾为隋朝统一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文帝对高颖大加奖赏,加封他为上柱国,进爵齐国公,赐缎九千段,定食于乘县1500户。598年[开皇十八年],有一次文帝盛怒之下要斩大臣吕万岁,高颍闻讯,立刻冒死进谏,使吕万得全保以生命,后来朝廷派吕万岁率兵抵御南侵的突厥,吕万岁又立下战功。高颖在隋朝居宰相位二十年,尽菅他夙兴夜寐,竭尽忠诚,为隋朝统一和隐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到后期还是不免横遭排挤,诬陷,以至杀身之祸。高颖父亲高宾的上司独孤信的女儿,后来嫁给杨坚,扬坚做呈帝后,她就成为皇后。她曾因一件小事,对高颖有所嫉恨。独孤氏向来讨厌妾生孩子。一日高颖的夫人死了,她要文帝替高颖做主续娶一个夫人,文帝把她的话告诉高颖,高颖流涕谢道;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至于纳室,非臣所愿。不久高颖的爱妾生了一个男儿,独孤氏很不高兴,就向文帝进谗道;高颖不愿续娶夫人,原来他心里只有一个爱妾,可当面却说什么唯斋居读佛经而已,现在话己经拆穿,你还相信他吗?文帝从此也就对高颖疏远起来。文帝与独孤皇后不欢喜太子杨勇,有意废立,高颖劝文帝说;长幼有序,怎么能轻易废掉太子,这又进一步促使独孤氏对高颖的仇视。她只想把高颖除掉。加上一些妒贤忌能的人,也在文帝面前借机诬陷高颖,结果,高颖终被削职为民。杨广杀父自立后,高颍被拜为太常。炀帝纵情声色,荒淫无道,又起长城之役,高颖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将这句话向上密告,炀帝认为高颖毁谤朝政,下诏将其斩首,儿子徙边,然而高颖的死也加速隋朝的灭亡。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27] 唐朝宰相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渤海人[今河北景县],北齐皇室之后,唐代开国功臣。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长孙皇后父母早亡,由高士廉抚养长大。士廉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贞观元年[627年]升任待中,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于都江堰渠外别疏之流,促进农田生产,又奖励儒学,优礼隐逸,受到蜀人称赞。贞观五年,迁吏部尚书,唐太宗称他“博古通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擢任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平章事,封申国公。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66] 冀州刺史高季式[选自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季式,字子通,高昂之弟,也甚有胆魄。北魏中兴初[公元531年],被封为镇远将军,正员郎,后改任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加封散骑常侍,主衣都统。太昌初[公元532年],任尚书典御。天平年间[公元534 538年],高季式出任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刺史,当地有盗寇刘盘陀,史明耀,为害齐兖青徐四州,历届地方官吏都无可奈何。高季式一到任,就消灭光了。又有濮阳[治今山东湮城北]人杜灵椿聚众四万四处劫掠,高季式只派三百骑兵,一次战斗就擒获了.高季式还平定了阳平[今山东莘县]绪显的叛乱,收复了南河郡.自此以后,盗匪绝迹.有人劝季式说;濮阳,阳平都在京城附近,您既不是奉命,又没有侵入所辖范围,何必派私家兵长途征战呢?万一有失误,岂不反而招惹罪责?季式说;我和国家共安危,那有见贼不讨之理?元象元年[公元538年],西魏来攻,高欢率兵迎战,于邙比一战中失利,高昂也阵亡,人心浮动,部下劝季式;大势已去,不如带亲兵二百投奔南梁,可保富贵,何必在这里等死呢?季式说;我们兄弟受到国家的恩厚,和高王[指高欢]一同平定天下,遇到危难就逃走是不义之举.如果国家危急,当背城决一死战,怎能偷生保全生命?高季式入京任散骑常侍,后镇守永安戍.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高季式的三哥高慎逃叛前,给他来信通报,他立刻报告高欢,高欢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武定年间[公元543 550年],高季式任侍中,冀州大中正,又担任都督。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49] 高刺史深明大义

高睿,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隋朝丞相高颎孙子,谷州刺史高表仁之子。高睿少以明经取仕,累任桂州都督,寻加银青光禄大夫,转赵州刺史,封平昌县子。圣历初[698年],突厥默啜来犯,高睿坚守婴城。有人告诉高睿,突厥军队所到之处,谁也阻挡不住,百姓闻风丧胆,高公力不能防御敌军,不如投降为上,避免玉石俱焚。高睿说:吾为天子刺史,不战而降,是天下罪人,下令将劝降者关进死牢。长史唐波若见婴城被围甚急,密谋通敌,做为内应。高睿觉察后见大局已去,自杀不死,后城陷被擒,敌军要他下令部属来降,并以高官厚禄为回报。高睿宁死不屈,被杀害。武则天听说高刺史英勇就义后深为叹息,赠工部尚书,谥曰节。贼军退后,叛臣唐波若被处死,财产被没收,家属没为奴婢。朝廷下制曰:“故赵州刺史高睿,狂贼既至,死节不降;长史唐波若,不能固城,相率归贼。高睿已加褒柱,波若等身死破家。赏罚既行,须敦惩劝,宜颁示天下,咸使知闻。”高睿之子高仲舒,博通经史, 开元中,累授中书舍人,迁太子右庶。高氏历史人物故事[69] 清白自负高汉筠[二十四史精华 旧五代史,晋书;高汉筠传 ][译文]高汉筠性情宽宏仁厚,仪容魁伟,虽然历任军职,但从未说过非法无礼的话,多仰慕文人士大夫作为,又以清白自持。在襄州时,[唐明宗时,诏高汉筠权知军州事]有位邪恶的属吏在正常赋税外献上白银二十镒,汉筠说;不是多剥削了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我有正常俸禄,要此有什么用,故而告诫主使的人不要再照收,并写了表章,将那白银全部奏上。皇帝曾下诏嘉奖他这种做法。

[见唐史,高睿 传]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0] 高尚尚玄杀身

高尚[? 759年],唐幽州雍奴[今河北武清西北]人,本名不危。专心好学,学识渊博,词句文雅。胸有抱负,曾经叹气向周铣说:高不危宁为武装起义而死,终不能咬草根活在人间。有一位姓高县尉举荐给怀州刺史李齐物,李齐物寄书于中官将军吴怀实,请他关照高尚。吴怀实引见高力士,由高力士推荐给安禄山,安禄山奏请为平卢掌书记,出入安禄山卧室。安禄山体肥多睡,高尚执笔在旁或相伴通宵,于是情谊亲厚。后为安禄山解说图谶,为他占易,占一卦;九五之尊,乃帝位之象,劝其叛唐。安禄山起兵后,授他为中书侍郎。伪赦书制敕多出其手。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至相州,授侍中。因安禄山父子君臣互相残杀,反唐失败。759年高尚为史思明所杀。[见唐史,高尚传]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1] 高子贡拒敌高子贡,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少年在太学读书,遍阅《六经》,精通《史记》。明经取仕[唐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历任秘书正字、弘文馆直学士。高子贡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弃官归家。684年徐敬业反对武则天专政起义于扬州,派弟徐敬猷统兵五千人,自缘江出发,将逼和州。高子贡率乡里数百人,组建一支敢死队。叛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高子贡捉住敌军弱点,半夜偷袭叛军,一面虚张声势,金鼓齐鸣,叛军相互残踏,徐敬猷败兵而逃。高子贡自卫反击有功,升授朝散大夫,拜成均助教。[见唐史,高子贡传]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2]高釴鼎力辅政高釴[? 834],字翘之,元和初[806年]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右补阙,充史馆修撰。高釴挺立坚贞,不结党,不徇私,经常评议时政得失。长庆元年[821年],受到穆宗皇帝起用,赐红色官服于思政殿,授命翰林学士。二年,迁兵部员外郎,兼任前职。四年四月,张韶在内宫兵变。当晚高釴随敬宗视察左军,指挥平息张韶事变。朝廷嘉赏有功将士,赐高釴锦彩七十匹,转户部郎中、知制诰。十二月敬宗承帝位,拜中书舍人,兼任前职。谢恩于思政殿,谏敬宗皇帝;勤政爱民,事必躬亲。敬宗皇帝深纳其言,又赐锦彩五十匹。太和三年[829年]七月,授刑部侍郎。四年,迁吏部侍郎。七年,出为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八年六月去世,赠兵部尚书。[见唐史,高釴传]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3] 高季辅为兄报仇高季辅,德州蓚县人。祖高表,魏时任安德太守。父高衡,隋朝万年令。高季辅少年好文学,又爱习武艺。母亲死后,在家守丧三年,以孝闻名。兄高元道,隋未为汲县令。武德初[618年],有县人勾结贼寇,偷开城门,高元道被贼杀害,高季辅率其乡勇拒敌,竟擒杀其兄凶手,将之首级以祭兄灵,受到乡人所称赞。于是很多群盗都来归附他,聚众数千人。武陟贼首李厚德率众来降,高季辅招降有功,授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贞观初[627年],擢拜监察御史,多次弹劾官吏的过恶,不避权贵。累转中书舍人。

[见唐史,高季辅传]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54]高霞寓战功封郡王高霞寓[772 826],幽州范阳[治今北京西南]人。少年爱读左氏春秋及孙子、吴起兵法.顾大局,识大体,以行立有节概自许。贞元中,徒步拜访长武城使高崇文,高崇文以侄儿看待,擢授军职,累奏唐宪宗,甚见信任。元和初[806年],诏授兼御史大夫,随高崇文领兵打击叛将刘辟,节节取胜,下鹿头城,叛将李文悦、仇良辅来降。平蜀后,以功拜彭州刺史,不久,接任高崇文为长武城使,封感义郡王。元和五年[810年],以左威卫将军随吐突承璀击王承宗,又加左散骑常侍。811年改丰州刺史、三城都团练防御使。六迁至检校工部尚书。826年去世,年五十五,赠太保。[见唐史,高霞寓传]氏历史人物故事[160] 唐 壁画家高道兴

高道兴,唐成都人。长杂画,善画佛像高僧。光化元年[898年],王建为昭宗置建生祠,高道兴与赵德齐同画[[西平王图]]仪仗队、车马、旌旗、礼服、甚为武严。授翰林待诏,又曾在朝真殿画皇姑,后妃,女乐等壁画—百幅,赐紫金鱼袋。905年再命高道兴在大圣慈寺画高僧图六十余幅、在华严阁东畔画[[天花瑞像]]高一大六尺,高道兴是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壁画家。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46] 高元裕德才兼备高元裕[774 849年],字景圭,山东渤海人。登进士第,太和元年[827年]为侍御史,累迁左司郎中。李宗闵作宰相,起用高元裕为谏议大夫,寻改中书舍人。九年,李宗闵得罪被放逐南方,高元裕出城为他饯送,李训[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排挤宰相李宗闵]见状大怒,高元裕受排挤,任阆州刺史。李训被诛后,复征为谏议大夫。开成三年[838年],充翰林侍讲学士。文宗皇帝宠爱庄恪太子,寻找有德行的人为良师益友。乃兼太子宾客。四年,改任御史中丞,风度严肃庄重。上书言:御史府是纪纲之地,选用官员宜德才兼备。不称职者,臣请退位。皇上从高元裕所请,将十几个不称职官员调为府县之职。时有蓝田县人贺兰进,与同村五十余人相聚念佛,官府将他们全部捉捕,以谋逆罪要处极刑。高元裕疑其冤案,上书奏请重审此案,从而及时纠正一起天大冤案。会昌三年[843]为京兆尹。847年为刑部尚书。848年为检校吏部尚书、襄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渤海郡公、山南东道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享天年七十五。

[见唐史,高元裕传]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148] 高智周勤政

高智周[602 683],唐,常州晋陵人。少年好学,举进士。累补费县令,为官清廉,政化大行,百姓将他的政绩立石为记。寻授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预撰《瑶山玉彩》、《文馆辞林》等。三迁兰台大夫。高智周与司文郎中贺凯、司经大夫王真儒等,以儒学为太子侍读。总章元年668年],请假归葬其父母,高智周向亲近人说:知进而不知退,是祸患之根源。乃称疾去职。不久,起授寿州刺史,为政宽惠,百姓安居乐业。每次巡行视察,必先召见负责学校官员,又和学生见面,试其学业,询问经书义理及时政得失.然后问及农业垦田,司法狱讼之事。咸亨二年,召拜正议大夫,兼检校礼部侍郎。寻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短时间内转御史大夫,累次上表辞其重任,唐高宗任他右散骑常侍。又准许退休养老。永淳二年[683年]十月,卒于家,享天年八十二,赠越州都督府。[见唐史,高智周传]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74]唐代书法家高闲 [转贴中毕书画网]

高闲,唐代高僧。乌程吴兴人。韩愈《昌黎先生集》卷二十一《送高闲上人序》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宋赞宁《续僧传》卷三十《释广修传》云:“释高闲“宣宗重兴佛法,召入对御前草书。遂赐紫衣,号十望大德……闲常将川白书真草书之踪,与人为学法焉。”宋董《广州跋》卷八云:“闲之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宋陈思《书小史》云:“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宋叶梦得《石林避暑录》卷三,谓高闲书“神采超逸,自为一家,盖得韩退之序,故其名益重。”元刘有定《衍极注》,云:“高闲上人能草,每欲学为张长史。后终于湖州开元寺。”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38]唐太宗宰相高冯[摘自中华姓氏通史 高姓]高冯,字季辅,最有名气,官至宰相.高冯母亲去世后,在居丧期间,以孝闻名,还曾以平叛有功,被授子陟州[今河南获嘉县]总菅府户曹叁军。唐太宗贞观初年[约627年前后],拜为监察御史。为御史期间,弹治不避权贵,甚得百姓称赞。累迁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掌菅太子的待从,献纳,启奏等事宜。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高冯曾数次上书进谏,言辞恳切。为此他得到李世民皇帝赠的钟乳石一剂,唐太宗李世民说;你进药石之言,朕以药石相报。后来,高冯又做了吏部待郎,任此职期间,他知人善任,推荐和提拨了一批英才,工作做得很好,因此他又得到了李世民皇帝的表彰,赐给他金背镜—面。后迁中书令,监修国史。唐高宗李治永徽初年,加光禄大夫,待中,兼太子少保,后因病归家。高氏历史人物故事[90]高敬德破除旧俗[摘录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劢,字敬德自幼聪慧俊秀,又以仁爱著称,受到齐显祖喜爱。七岁那年就继承清河王封号。十四岁担任青州刺史,后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乐安王。高劢性格刚直,有才干,受到历任太尉,左丞相,在对北突北周的战争中战功累累的名将斛律光的敬重,凡出征,必引荐高劢为副手。高劢也因功升至侍中,尚书右仆射,又出任朔州行台仆射。北齐后主在晋州[今山东汾阳]被北周军击败后,高劢护卫太后回到国都邺城[今河比临漳东北]。北周军跟踪而来,人心惶惶,军无斗志,大小官员纷纷出城投降。高劢向后主建议,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集中在三台[建于三国曹魏的铜雀台,金兽台,冰井台]之上,再率军决战,如不胜,就火焚三台。然而,后主没有采纳,而是放弃邺城,向东逃奔。高劢一直在后面掩护,被北周俘获。北周武帝宁文泰见俘获名将高劢,十分欢喜,亲自和高劢谈话,当谈到北齐灭亡原因时,高劢泣不成声,连宇文泰也唏嘘不已。宇文泰封高劢为仪同三司。隋高祖杨坚还在担任北齐丞相时,就对高劢十分器重,隋朝建立后,就命高劢负责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事务,后任命为楚州[治今江苏淮阴西南]刺史。楚州城北有春秋名将伍子胥庙,百姓十分崇敬,祭拜时供献牛和酒,有的人竞因此而破产。高劢十分感慨,说;伍子胥是一位贤人,哪能损害百姓利益呢?下令制止这种陋俗。高岳之子高劢,高劢有二子;高土宁,高士廉。高士廉后成为唐太宗宰相。二十五史,北齐书有高岳传,隋书有高劢传]

成语典故(与高姓有关成语)一衣带水出处;《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谓仆射高熲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原喻河水象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现比喻虽有江河水域相隔,但不足限制人们之间的友好往来。

一鳞半甲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比喻事物的一部份而不是全体。也此喻事物的零星片断。

通知兹定于2010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十)恭请帝爷公及元帅爷公到本社观看社戏,请各户香果迎拜。定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月(农历八月十一日至八月十六日)上演伯公戏六台,望各户以资相助。

祝合家平安吉祥如意滨北社福德公庙2010年9月10日

敬告周知滨北社重新雕塑伯公,伯妈神座,随意喜捐。兹定于2010年6月9日(农历四月二十七)卯时(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在本庙举行开光仪式,恭请善士信女前来参加典礼,人有善念,神必佑之。祝信士合家平安吉祥如意滨北社福德公庙2010年5月28日

功德碑滨北福德公庙,青山绿水,明月清风,苍松翠竹,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水秀山明多胜景,神灵人杰总相宜,2008年春,朱先生在庙前建设庙埕,承蒙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善男信女慷慨赞助,承建码头,戏埕贰仟平方米,为漳江锦上添花,善行善举,立石铭记。喜捐芳名录陵北宫 15000元。祖师公10000元。政府扶持30000元。享堂村50000元.黄原龙4000元。朱旺辉4000元。梁定顺4000元。朱建南4000元。吴文勇4000元。黄式泉4000元。朱连坤4000元。彭云生2000元。张镇雄2000元。黄行 1800元。吴阿培1280元。吴清伟1200元。吴建国880元。林义团800元。高德芳800元。林国兴800元。郭扬波800元。周伟雄800元。陈 家800元。高流辉800元。罗云鹏800元。张锦荣800元。蔡良有618元。方火德600元。曾志远600元。张同波480元。吴达聪480元。吴顺民480元。林建生440元。蔡福平400元。高曾旭400元。张永祥400元。欧义来400元。黄瑞喜400元。方 虹400元。林志惠400元。张天全400元。张招春320元。吴连云280元。方建辉280元。王金焕260元。唐福生220元.林新梧200元. 林银城200元。张志华200元张志雄200元。张文艺200元。张天河200元黄伟忠200元。蔡建德200元。张高生200元林锦兴200元。陈福兴200元。吴阿乌200元吴自喜200元。林文琪200元。张农江200元张红龙200元。吴翠莲200元。吴耀武200元方建阳200元。吴进德200元。何清德200元陈柳彬200元。郭志谋200元. 朱宗益200元张来福200元。罗 琴200元。黄予清200元朱智勇200元。黄瑞云200元。新 艺200元吴顺利200元。张友金200元。王国仁200元蔡全喜200元。吴 三 200元。王荣鹏200元郭锡泰200元。朱国成200元。张达宗200元。陈解明180元。陈耀其140元。张仔丽120元洪刘喜120元。吴秋俊120元。张福连120元陈耀德120元。张镇荣120元。吴有水120元林养其120元。陈玉燕120元。陈启东120元沈振任120元。吴来水120元。方联美120元陈楚峰120元。吴桂章120元。柳彩云120元张森德120元。连惠娥120元。陈顺金120元张昭阳120元。张祥团120元。吴志顺120元。吴耀辉120元。吴素娥120元。吴文彬120元陈福居120元。朱阳清120元。林吉芳120元张义传120元。李进来120元。吴塘坪120元方进武100元。滨北社福德公庙2010年5月20日喜捐芳名刻入石碑周永金1200元 吴顺溪400元 张亦斌200元 吴高生200元吴大俊200元林阳彩200元

代收装金身罗云鹏200元 吴达聪220元以合2820扣手套,水 50元 2770元

喜捐滨北福社中秋戏金朱长林12000元。朱灿和6800元。仔妹2000县剧团2000元。林国兴1200元。林义团1200周金义800元。吴清伟800元。彭云生800黄伟忠800元。张锦荣800元。郭阳波800吴新艺800蔡福平600元。高流辉600元。吴镇松480北门乐队480元。吴耀武480元。张同波480吴阿培420元。林锦兴420元。曾志远400周永金400元。张招春400元。吴顺溪400吴自喜400元。林志惠400元。周伟雄400黄色泉400吴顺民280元。方火德280元。张天全280朱旺文260元。方美莲240元。张文雄220林建生220元。吴阿乌220元。方建辉200张文艺200元。叶顺亮200元。高曾旭200吴文彬200元。吴毅群200元。张天河200王荣鹏200元。郭火炎200元。朱智勇200陈树伟200元。张镇雄200元。罗伟鹏200吴再来200元。蔡松茂200元。吴跃东200林文琪200元。张连云200元。欧义来200罗伟志200元。吴文生200元。林朝珊200唐建智200元。吴建国200元。吴志顺200张友金200元。罗玉荣200元。张志雄200陈福兴200元。李进水200元。黄坤泉200罗云鹏200元。董炎光200元。张高生200杨德三200元。黄复勇200元。朱旺辉200吴炜泓200元。张仲国200元。何清德200朱宗益200元。曾志远200元。王伟雄120元。黄其柏120元。 吴荣财120吴友国120元。 张聪波120元。方衍 12080元。张福连100元。郑耀明100张来福120元。方放辉120元。郭志谋100吴跃辉120元。罗光明120元。吴塘坪100陈淑茵120元。王顺木120元。沈鸿扬120张文枝120元。吴文荣120元。张文杰120梁旺姜120元。黄福生100元。陈爱玉120阿花姑120元。林云平120元。方建章120吴龙水120元。张瑞阳120元。林银城120张继顺120元。张红龙122元。陈文宇120曾友琛120元。江惠真120元。方水河120朱顺平120元。张宝全120元。张荣农120汤其文120元。许加伟120元。张聪波120方锡汉120元。郭泽华100元,吴秀令120方建章120元。林森100元,陈漳云120喜捐125人合计53682元[二]财寿龟收入;7608元。吴天河160元。吴荣财280元。林国兴320吴阿培220元。林建生280元。张天全160吴跃东160元。张同波160元。吴自喜240黄伟忠160元。张锦荣700元。张连云440欧义来440元。老 林300元。朱长林700方添益120元。 元 强200元。吴清伟220仔香 700元。吴文勇160元。李进水320仔平220元。张主义160元。仔妹200元镇松208元。董炎光240元。合计7608元[三]众弟子添油款;2710元。收入; 1.捐戏金合计53682元 2.财寿龟收入7608元3.众弟子添油2710元 三条合计64000元支出;六台戏金 62000元结余2000元滨北福社2008年10月1日滨北社中秋节六台社戏开支报告1。安装电灯3单974元。2。五彩旗一单490元。3。请神送神锣鼓队红包二次1600元。4。搭戏台工资4700元。5。北门乐队红包480元。6。哈哈水60件计1140元。7。12号晚什费65元。8。付龟款1410元。9。红柑,席,纸99元。10。六台日戏礼金5148元。11.添帝爷公香油280元。12。付守王棚工资400元。13。付写椅字墨油151元。14。付香烟12包计84元15。付龟红包432元合计17453元。收回2007年预交戏金2000元上单结余2000元此单结欠13453元2008年10月1日[二] 长林付款烟;恭贺70条计5800元。茶;珍品85包计2040元。炮;香;烛;椅;250只 4375元。其他;牲礼,桶水,三板,运输,电,等。[另喜捐大园桌拾只] 烟寄70条。烟6日戏X8条,计48条。搭戏台 1条。守棚1条。另用 2条[守棚,守车]请神,送神锣鼓队计4十8共12条。送庙 2条。北门乐队4条。共70条。寄茶叶;85包。6日戏X8包,计48包。请神送神锣鼓队计10包。送庙 4包。代写字 1包。计63包。泡用22包。合计85包。送长林,阿培,天全收存。代理人高流辉收入(一)捐款;(二)龟金收入;(三)油箱收入;合计;

支出(一)六台戏金;(二)日戏红包;5148元(三)龟款;1550元(四)龟红包(五)水(六)其他(七)炮,烛,香(八)金银(九)茶烟(十)搭戏棚合计;总收入

2008年农历八月十五滨北福社寿龟

1。蔡建德160元。 2,林国平180元。 3,吴自喜220元。 4,吴清伟120元。 5,林建生120元。 6,元强180元。 7,吴跃东120元。 8,方裕平200元。 9,吴文勇120元。 10,吴阿培120元。11,张连云420元。 12,仔妹180元。13,吴镇松240元。 14,吴荣才140元。15,方建章120元。 16,吴炜泓280元。17,朱长林880元。 18,张天河120元。19,方小生200元。 20,罗玉荣188元。21,李进水120元。 22,林银城360元。23,张天全180元。 24,黄伟忠120元。25,张同波120元。 26,张锦荣800元。27, 新艺660元。28,董炎光420元。29,朱浦云140元。 30,张文雄480元。31,(208)680元。32,朱智勇120元。33,欧义来400元。 36,张金杰120元。38,杨德三180元。合计;9208元滨北福社户主芳名录 朱长林林洙堤张锦荣彭云生吴新艺张阿波吴跃武汤其文黄亚春陈树伟张同波张小农吴文彬吴民山吴东宝吴志和黄坤泉方振发吴镇松方少强吴顺民陈文宇周伟雄方振发蔡松茂张小灵林志惠张贺团吴建国王云明张镇武郭锡泰方建辉曾友琛施仔华方燕玉高流辉张文艺周永金郭志谋林朝珊吴艺群吴清伟郭艺宣欧义来郭泽华林文琦朱锦溪黄伟忠吴大俊朱旺文王志金王荣鹏汤伟平蔡福平张志雄吴裕喜郭火炎林国兴吴雷吴东雄周炎标张镇雄张俊成高镇邦张俊明罗先生吴文生吴亚培林阳彩吴亚乌吴福禄吴炎林吴连进张天河张其德张天全张亦斌林义传吴再来林建生龙水曾志远吴顺溪陈福兴张文枝张高生吴加远林锦兴张招舂朱顺平罗国平梁发方寿喜张泽厚蔡志森刘弘吴塘坪亚坤张来福素珍养春阿红阿顺何伟宝仪张瑞阳继顺吴少雄吴招阳唐靖华杨德三阿阳阿美陈淑茵陈义铬张耀煌林旺水林海燕李海鑫陈武章张锦兰罗云平高明廷吴阿香吴永连张志军张连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氏历史人物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

高欢,高洋,高氏,高颖,公元,高澄,故事,历史人物,百姓,刺史,文帝,高岳,宰相,窦礼,高彪,高睿,高允,高柔,官员,高季式,太子,神农氏,高元,高元裕,天下,帝位,朝廷,皇帝,高路,高士廉

2011-07-21 #故事阅读

高氏故事之一

高氏故事之一

高晋,乾隆,相山,大字,徐州,寺庙,百姓,宰相,仪封,巡抚,江南,显通寺,治河,海塘,长廊,河道总督,河两岸,万济,士恭,山龙,建一,束水攻,王亶望,高斌,诸河,程银,高述明,总兵,上南,峰和

2008-12-24 #经典故事

高氏故事之二

高氏故事之二

先公,高仙,乾隆,乾隆帝,后裔,任慈利,侍朕,史言,唐南,宋嘉,尔府,山下,徐徐,於季,贺升平,黎庶,日正,万物,世孙,云霄,事情,人们,元通,又名,喜看,始祖,宗亲,崇文,小河,官山

2010-06-24 #故事会

高氏故事秦汉时期三

高氏故事秦汉时期三

田畴,高洪,曹操,佣人,渤海,曹军,书童,命令,无终,涿郡,卢龙,高氏,河北,公元,军队,坛子,太守,年间,故事,柳城,贼军,道路,门客,不能通行,任东郡,乌桓,乌桓族,司空,北史,卢龙塞

2017-12-12 #长篇故事

古厝换新颜 “如旧”待岁月——听古建筑专家讲述高氏文昌阁修复背后的故事

古厝换新颜 “如旧”待岁月——听古建筑专家讲述高氏文昌阁修复背后的故事

陈木,高氏,石门框,文昌阁,记者,朱夫子,家训,门框,古厝,苦槠树,福州,原样,信息,历史,古建筑,木门,榫头,砖头,表面,施工,告诉记者,严严,云楣,内比,得大,福州人,道石,上杭路,中国日报网,国家文物局

2015-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各代,人物,军事家,历史,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故事,发展,各国历史,对历史,对人类,推动作用,重要影响,起到了

2020-07-17 #短篇故事

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各代,人物,军事家,历史,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故事,发展,各国历史,对历史,对人类,推动作用,重要影响,起到了

2020-09-02 #故事阅读

近代历史人物故事介绍越多越好 历史人物故事

近代历史人物故事介绍越多越好 历史人物故事

华罗庚,邓世昌,顾城,俞伯牙,岳飞,梁启,王亚南,谭嗣同,近代历史,人物,三脚,作品,历史,名人,城市,屈辱,故事,数学家,朦胧诗,警报,音乐,中国历史,代表人物,小故事,读书的故事,关天培,俞瑞,列宁,冯子材,周杰伦

2020-06-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