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从《三国演义》两个小故事 看正史上曹操与刘备的个性差异

时间:2020-09-08 10:48:01

相关推荐

有两个故事很能体现曹操与刘备的个性差异:一个是第四回的“谋董贼孟德献刀”,一个是第三十七回的“刘玄德三顾草庐”。

“谋董贼孟德献刀”说的是曹操试图刺杀董卓的故事。

汉末,董卓专权乱政,大司徒王允想要除掉董卓,假装宴请朝中忠义之士前来祝寿,与各公卿商议。众人听罢,皆放声恸哭。曹操见状,大笑说,众人不去想对策,只在此恸哭,怎么能除掉董卓。王允奇之,单独见曹操。曹操于是提出借献刀杀董卓的计策。

次日,曹操去见董卓,借故支开吕布,趁董卓侧身于榻上,正欲拔刀刺杀,却被董卓察觉。此时,吕布也已回来,曹操心知刺杀无望,急中生智,跪地举刀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后假装试马,骑马逃离。

“刘玄德三顾草庐”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多次亲自去卧龙岗的故事。

官渡之战中,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奔刘表。期间,曹操为了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谎称徐庶的母亲生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把在卧龙岗隐居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让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求才心切,次日就与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刘备见不到诸葛亮,只好回去,但他并不想就此放弃,过了数日,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的家,结果诸葛亮还是不在。

两次求见诸葛亮而不得,刘备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没有放弃。过完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再次来到卧龙岗。

这一次,诸葛亮刚好在家,但正在睡觉。刘备于是让关羽、张飞站在门外等候,自己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如此过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诸葛亮醒来,刘备赶紧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策略。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张和见解,刘备非常佩服,邀请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出山相助。

这两个故事,虽然有杜撰或添油加醋的成份,但看完这两个故事,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对人物个性的准确把握。

在正史中,曹操与刘备,是两位个性十分鲜明,又各有特点的英雄人物。据史书记载,曹操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刘备年少时也“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可见,少年曹操与刘备的相同之处是不爱读书,爱游乐,爱结交豪杰。

不过,曹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自学能力也很强。《魏书》说,在后来的三十余年戎马生涯中,虽然诸事缠身,公务繁忙,但曹操还是能“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不仅在文学上颇有成就,诗词歌赋俱佳,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注释过《孙子兵法》。

曹操本人也颇以此自得。袁绍的堂兄袁遗(字伯业)学识渊博,“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成名后依然勤学不辍,为世人所称赞。曹操于是对人说:“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在夸赞袁遗的同时,顺便狠狠地夸了自己一把。

而刘备,无论是在学习意愿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远不如曹操。因此,曹操不仅在诗词歌赋上远胜刘备,在军事指挥才能和作战谋略上也比刘备强很多。

刘备喜“美衣服”、“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说明他很注重个人形象,城府很深。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直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闻言,惊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掉到地上。当时刚好天上打雷,刘备于是以一句“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轻轻掩盖过去了。章武元年,张飞被部下杀害。闻此噩耗,刘备也只是长叹一声说:“噫!飞死矣。”

曹操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并不十分在意,即便后来当了魏王,生活依然节俭,只穿麻衣粗布。与此同时,曹操又是一个情感丰富、外露的人。

高兴起来,曹操可以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后仰,甚至连胡须都浸泡到汤里而不觉;见到荀彧,曹操也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吾之子房也。”一旦发怒,曹操就会连天王老子都不顾,棒杀权贵蹇硕(汉灵帝宠信之人)的叔父,为父报仇而屠戮徐州百姓,逼死伏皇后、毒杀二皇子等事,曹操一生也没少干过。

那么,通过“谋董贼孟德献刀”和“刘玄德三顾草庐”这两个故事,我们又能看出曹操与刘备在哪个方面的个性差异呢?我以为,“谋董贼孟德献刀”,体现了曹操的灵活机智的个性;而“刘玄德三顾草庐”,体现了刘备坚韧不拔的个性。曹操灵活机智的个性与刘备坚韧不拔的个性,在正史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兴平元年,曹操围攻吕布于濮阳。濮阳县大户人家田氏假装愿意给曹操当内应,实则是在帮助吕布实施反间计,准备趁曹操入城后捕杀之。到了约定的日期,曹操率部进入濮阳城,落入吕布早已经布置好的包围圈,部众被吕布军打得四处溃散,曹操本人也只能独自落荒而逃。吕布的部下骑兵追到曹操,却不识眼前之人就是曹操,问道:“曹操在哪里?”曹操急中生智,指着前面一个骑黄马的逃兵说:“骑黄马逃走的那人,就是曹操。”吕布的骑兵听说曹操就在前面,扔下眼前的真曹操,而去追那骑黄马的假曹操。就这样,曹操凭借着灵活机智侥幸得以逃脱,回到城外的军营。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进军穰城,包围张绣。五月,有袁绍部下的逃兵投奔曹操,说到田丰劝说袁绍袭击许都,曹操因此从穰县解围撤退。曹操撤退时,张绣率军在后追赶,刘表也派军驻扎在安众,据守险要,切断曹军退路。曹军腹背受敌,却仍然写信给荀彧说:“到达安众,我一定可以击败张绣!”及至到达安众,曹操乘夜开凿险道,假装要逃跑。刘表、张绣率领全部军队前来追击,曹操布下埋伏,命步兵与骑兵前后夹击,果然大破刘表与张绣联军。

建安五年,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四月,曹操率军向北援救刘延。到达延津后,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做出准备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待袁绍分兵向西应战时,曹操却以张辽、关羽为前方,率军轻装急进,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击杀颜良,成功解了白马之围。

解开白马之围后,曹操带领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徒,袁绍派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击。曹操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派人登上营垒瞭望。瞭望的人报告说:“敌军大约有五六百骑兵。”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说:“不必再报告了。”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马休息。

这时,从白马运送的辎重已经上路,将领们认为敌军骑兵多,不如回去守卫营垒。荀攸说:“这正是引敌上钩,怎么能离开?“曹操看着荀攸微微一笑。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曹军将领们都说:“可以上马了。”曹操说:“还没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袁军的骑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别攻击曹军的辎重车队,曹操这才下令曹军全体骑兵上马,以不到六百骑兵大破袁军六千骑兵,并斩杀文丑,再度取得大胜。

同年,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大营,亲自率领五千名步骑兵出击。到达乌巢后,围住袁军辎重,四面放火,袁军营中大乱。此时,天已渐亮,淳于琼等看到曹军兵少,在营外摆开阵势,曹操进军猛击,淳于琼等抵挡不住,退守营寨。

曹军进攻淳于琼时,袁绍增援的骑兵到达乌巢,曹操左右的人说:“敌人的骑兵渐近,请分兵抵抗。”曹操深知胜负在此一举,怒喝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士兵因此都拼死作战,终于大破袁军,斩杀淳于琼等,烧毁袁军全部粮秣,又将一千余名袁军士兵的鼻子全都割下,将所俘获的牛马的嘴唇、舌头也割下,拿给袁绍军队看。袁军将士看到后,大为恐惧,军心士气弱了一大半。

建安八年,袁谭、袁尚兄弟自相残杀,袁谭被袁尚打败,派辛毗向曹操请求救援。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于建安九年率部渡过黄河,准备攻打邺城。

此时,袁尚正在平原攻打袁谭,镇守邺城的是审配、苏由等。曹军一到,苏由便出城投降了,但审配死硬,发动城内军民一起坚守,因此曹操虽然上筑土山,下挖地道,使出了各种攻城办法,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攻下邺城。

曹操于是调整策略,先行打败驻守在毛城的尹楷,切断袁尚通往上党的粮道,接着又打败沮鹄,攻陷邯郸,逐个清除邺城外围袁军,然后下令毁去土山、地道,开凿壕沟,包围邺城,围圈达四十里。

最初,曹操只下令把壕沟挖得很浅,人可以轻易越过。审配在城上观看,不禁放声大笑,没有派兵出来破坏。不料,到半夜,曹操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间,就挖出了一条深二丈、宽二丈的深壕,把漳河水引入壕沟,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城中人因此饿死大半。

邺城危急,袁尚亲率军队回救。曹军将领们都认为,袁尚的救援军是思归之军,人人都将拼死作战,不如先避开。而曹操却不以为然,说:“袁尚如果从大路来,我军应当避开;如果沿着西山来,则将被我们击败。”

袁尚沿着西山向邺城出发,在距邺城十七里的阳平亭的滏水边扎营。晚上,袁尚点火告知城中守军,城中也点火相应。审配率军出城,驻在城北,准备与袁尚内外夹击,冲破曹军的包围。

曹操迎击审配,审配抵挡不住,退回城里。袁尚也被曹军击败,退到漳河拐弯处安营。曹操进军包围袁尚营寨,袁尚畏惧,派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曹操拒绝接受,加紧部署包围。袁尚乘夜逃走,退守祁山。曹操又进军包围。袁尚部将马延、张顗等临阵投降,全军溃散,逃往中山。

曹军缴获袁尚的全部辎重,得到袁尚的印绶、节杖、黄钺以及衣物等,拿去给邺城守军看。邺城守军以为袁尚已死,斗志顿时崩溃。审配的侄子审荣于是叛变,乘夜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邺城终于被曹操占据。

袁尚、袁熙被曹操打败,逃入乌桓。为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出兵征讨乌桓。

当时正是夏季,大雨不止,沿海一带泥泞难行,而且乌桓人还在交通要道派兵把守。曹军受阻无法前进,曹操于是采纳田畴的建议,假装撤军,并在水边的路旁留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现在夏季暑热,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讨伐。”乌桓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当真以为曹军已经离去。另一方面,曹操以田畴为向导,凿山填谷,经过白檀、平冈,又穿过鲜卑部落的王庭,向东直奔柳城。距离乌桓部落只有二百余里时,乌桓人才知道。

同年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乌桓军军力强盛,而曹军车辆辎重都在后边,身披铠甲能够作战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曹操登高,看到乌桓军队不整,当机立断,派张辽为先锋,纵兵攻击,斩杀蹋顿和各部落王爷及以下的乌桓首领,投降的胡人与汉人共有二十余万,一举平定乌桓。

袁尚和袁熙带领数千部下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使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率大军从柳城班师回朝。不久,公孙康果然就斩杀袁尚、袁熙,将他们的人头送给曹操。

军中将领不解,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却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形势迫使他们这样做的。”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钟繇讨伐张鲁,命令夏侯洲等率领大军从河东出发,与钟繇会合。曹操的举动引起了关中将领的疑心,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联合起来造反,据守潼关。潼关之战爆发。

此战,马超等据守潼关,如果曹军进入河东,马超等就会分兵把守各处渡口,使曹军无法渡过西河。因此,曹操一开始故意把重兵集中在潼关,吸引马超等人的注意力,令西河戒备空虚,为徐晃、朱灵取得西河创造了条件。曹操后来率军北渡黄河,马超等无法与曹操争夺西河,原因就在于徐晃、朱灵已先驻军在西河。

接着,曹操修建甬道,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向马超等示弱。渡过渭水后修筑营垒,马超等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也是为了让马超等骄傲自大。马超等因此未修营垒,而向曹操请求割地求和。

最后,曹操采纳贾诩的计谋,假装答应马超等人的要求,一方面使他们自以为安全而不加防备,趁机离间马超与韩遂等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让曹军获得了难得的养精蓄锐的机会,终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打败马超等。

在与吕布、张绣、袁绍、袁尚以及马超等人的数次战斗中,曹操都表现出了极其高超的军事谋略和灵活机智的个性。而刘备的个性,是很有韧性。

本文开头提到的“刘玄德三顾草庐”,体现了刘备的韧性;入主益州之前,刘备的事业十分不顺,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但他不屈不挠,始终没有放弃,也体现了韧性;为了夺取益州,刘备从建安十六年进入益州谋篇布局,到建安十九年围攻成都,占据益州,前后用了三年时间,也体现了韧性;夷陵之战,刘备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带与陆逊相持了七八个月,也体现了韧性。

这些事情,在曹操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下邳围攻吕布时,曹军围攻了一个月,未能攻克,将士都十分疲惫,曹操自己也坚持不下去了,准备放弃围攻下邳,撤军回许都;官渡之战中,曹操也曾一度想放弃与袁绍对峙,撤军回许都;建安十年,曹操率部攻打驻扎在南皮的袁谭,伤亡惨重。曹操再次出现了意志动摇坚持不下去的情况,准备撤兵。后来,这些战斗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主要是因为有荀攸、郭嘉、荀彧以及曹纯等人劝谏,曹操这才坚持了下来。

另外,从相持的时间来看,官渡之战的序幕虽是从建安四年六月拉开的,但真正进入相持阶段的是建安五年的八月,到建安五年十月战争结束,前后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北征乌桓,从建安十二年三月出兵,到建安十二年八月打败乌桓军,也没有超过半年;赤壁之战,从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率军自江陵出发,顺江东下,到同年十二月曹操兵败,前后也只有三个月;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从长安出发,到达汉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月,受到刘备军的抵抗,吃了几次败战,曹军有很多人逃跑,到五月,曹操就率领所有进攻汉中的军队返回长安,前后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纵观曹操所指挥的历次大战,与对方相持的时间都不超过半年,而且,一旦形势不对,曹操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撤退。之所以如此,是曹操的个性使然。

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阻挡于建平至夷陵一带,时间长达七八个月之久。如果此时是曹操指挥蜀军,按照他的个性,他可能早就想法设法突破陆逊的防线,也可能早就撤军了,绝不可能毫无作为地与东吴军相持那么长时间。

但刘备毕竟不是曹操,他除了在相持初期派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扎营试图引诱陆逊出兵外,后来几乎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或令人眼前一亮的谋略举动,只是依靠着自己的坚韧,按部就班地在狭长的地带设立了数十里连营,与陆逊对峙,终于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逃。

总之,从整体上看,曹操的个性虽然灵活机智,却缺乏坚韧;而刘备的个性刚好与曹操相反,他做事虽然韧性十足,却缺乏灵活性。这也正是“谋董贼孟德献刀”和“刘玄德三顾草庐”这两个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曹操与刘备的个性差异。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三国演义》两个小故事 看正史上曹操与刘备的个性差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中这些人和正史反差最大 刘备不爱哭 诸葛不是神

三国演义中这些人和正史反差最大 刘备不爱哭 诸葛不是神

诸葛亮,周瑜,曹仁,鲁肃,罗贯中,诸葛,三国演义,反差,刘备,东吴,历史,性格,孙权,曹操,大将,正史,感觉,才能,方面,蜀国,赤壁之战,风范,火烧新野,独当一面,万大,义中,刘备军,关羽,刘备蜀,多智

2018-09-09

《三国演义》确实不能当正史看 刘备的托孤重臣原来是这个角色

《三国演义》确实不能当正史看 刘备的托孤重臣原来是这个角色

李严,刘备,集团,诸葛亮,手下,荆州,刘璋,本土,核心,刘备入,托孤,地位,好感,益州,管控,领袖,马贼,辅政,吴之,刘备伐,刘备正,刘表,刘焉,征服了,得大,文臣,曹操,向西,大破,里一

2015-07-06

看正史而疑惑:如果刘备不用诸葛亮 是一统三国还是早早被灭掉?

看正史而疑惑:如果刘备不用诸葛亮 是一统三国还是早早被灭掉?

刘备,诸葛亮,曹操,诸葛,关羽,庞统,袁绍,张飞,孙权,鲁肃,谋士,才能,正史,演义,刘备会,刘表,鲁子敬,则同,三国演义,万人敌,手下,主公,入川,军事家,功绩,想法,时候,汉献帝,左将军,豫州牧

2014-03-28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正史中真实的赤壁之战 主角可不是刘备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正史中真实的赤壁之战 主角可不是刘备

刘备,孙权,曹操,曹军,吴军,公元,赤壁之战,南郡,荆南,万大,主角,兵力,集团,周公瑾,周瑜,曹公,三国志,做法,成果,战船,江东,赤壁,抵抗,胜利,进攻,如果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保南郡,关羽,刘表

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