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时间:2020-09-08

郑板桥画竹故事简介

提示:本文共有 24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三一文库(www.31doc.com)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篇一: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的故事 出场人物:郑板桥、茶馆老板、店伙计 旁白: “传说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有一次出游时到 了一家茶馆饮茶。 ” 郑板桥(走进茶馆) 老板(正在算账,听见声响,抬头。见来客其貌不扬, 穿着普通,于是漫不经心) : “坐。 ” 老板(转头,对着倒茶的伙计) : “茶。 ” 郑板桥(欣赏墙上的字画) 老板(自言自语) : “咦,看上去是个有学问的人。 ” 老板(走到郑板桥身边,郑板桥回头) : “请坐。 ” 郑板桥坐到凳子上。 老板(回头对伙计叫了声) : “上茶。 ” 伙计(端着茶上台) : “茶来喽。 ” (看到郑板桥,呈惊喜 状) : “呦,这不是郑板桥先生吗! ” 老板(弯腰抱拳) : “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板桥先生! 失敬失敬! ”郑板桥(站起,抱拳回礼) : “哪里哪里。 ” 第 1 页 共 8 页 老板(扶郑板桥坐下) : “来来来,请上坐。 ” (对着伙计 催促) : “快,上好茶。 ”伙计端上茶,郑板桥喝完茶,准备 起身。 老板: “板桥先生,您的到来真是令小店蓬荜生辉。不 知可否留一副墨宝?”郑板桥: “其实老板您刚才的话就是 一副对联。 ” 老板: “哦?怎么讲?” 郑板桥: “三联式: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 上茶,上好茶。 ” (排成一排,鞠躬谢幕) *篇二: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cn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作者:王鹏开杜松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 年第 05 期 摘要:清代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包括很多方面,郑板桥在 画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即“画竹三段论” , 他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以及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表 达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 “变相” 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律, 即“此相非彼相” , “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 。而艺术 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在变的过程中 要有“法”与“趣” ,趣法相投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 第 2 页 共 8 页 是说,一切艺术的美的创造正在于此。关键词:眼中之竹胸 中之竹手中之竹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前言 郑板桥(1693~1765) ,名燮,字克柔,以号行世,是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除精湛的艺术创作 实践外,还有诸多深具洞见并自成体系的艺术创作思想散见 于诗文、信函、书画题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板桥题画 兰竹》中的“画竹三段论”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 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 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 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 。在清代, “扬 州八怪”在中国花鸟画上的贡献可谓是人人皆知,我个人对 花鸟画十分欣赏,尤其欣赏“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郑板桥只是“扬州八怪”之一,我在这 里把他列为“扬州八怪”之首,我个人认为毫不为过。郑板 桥的生平, 无论从仕途还是艺术成就上, 都有过丰富的经历, 而他能在仕途如此坎坷的情况下成为一位艺术的集大成者, 实属不易。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是他所画 的大量的《兰竹图》和他创作的书体“六分半书” 。郑板桥 在画竹上的成就,从古到今是没有哪位画家可以比拟的,我 在刚接触中国画的时候,就被郑板桥画竹的韵味深深地吸引, 第 3 页 共 8 页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强的吸引力,除了绘画的韵味, 还有就是他的“六分半书” ,书画结合,才是中国画特有的 魅力。下面主要介绍郑板桥的绘画和书法以及我个人对他艺 术成就的看法和见解。 一、郑板桥传略 (一)郑板桥生活的时代背景 郑板桥是清雍正、 乾隆间江苏兴化人。 幼家贫, 好读书, 博闻强记,应科举进士,任山东范县知县、潍县知县,因帮 助乡民胜诉和赈济饥民,得罪豪绅,遭劾罢官。长居扬州, 书画诗文名重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善写兰竹,尤以 墨竹为胜,以草书竖长撇法入画,风格明快劲峭。好以题跋 形式论画,几乎每画必题。尝言: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 惟在活而已矣。 ” 主张 “以书法之关钮透入于画” 。 对于画竹, 提出“胸有成竹” 、 “胸无成竹” 、 “眼中之竹” 、 “手中之竹” 、 “心中之竹”的名言。认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 能写意也” 。 *篇三:郑板桥竹子赏析 丛竹图赏析 梅兰竹菊一直以来均是画家们所喜爱的画中之物,又因 其各自具备不同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国画四君子。在老师的 指引下,我们对竹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加体会到画家所 画竹的一种精神。 第 4 页 共 8 页 就中国的传统国画来说,国画竹子,算是一种常见的画 作,许多名人都画过竹子,但是真正被流传下来的却少之又 少!而到了现代,国画竹子依然被很多近现代画家所追捧。 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竹子有气节,清高!另外一种原因则是 因为,竹被象征为平安,所以说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竹报 平安,炮竹声声辞旧岁等等和竹子相关的话语。都体现了竹 子另外一层精神含义。所以国画竹子经久不衰也是有原因的。 国画竹子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 精神寄托,对平常百姓来说,是一种平安,是一种安定。所 以来说,中国的竹子也被冠以特殊的文化色彩和精神印记。 古人爱竹,因其挺拔、中空、有气节!流传于后世的竹 子国画相对来说还算多的。明朝的唐寅,擅画花鸟,也擅长 山水,植物,人物。其画作细腻含蕴。能诗会画,可以说是 当时大才子。和他一样有名的,还有他的国画竹子,唐伯虎 擅长画竹子,往往三两笔就能勾勒出竹子的形态来。 下面再献上郑板桥的一幅知名《丛竹图》 ,希望中国的 竹子国画,竹子精神走出国门,被世界人所认可,被更多的 中国迷所熟知。让中 国的文化熏陶每一个人。让感受世界人民到中国文化的 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人将为之自豪。 郑燮1693~1765 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竹子,竹的故事,大和尚,字画,故事,时候,父亲,金山寺,郑板桥作品,一生,人物,书童,作品,印章,墨宝,小楷,思想,由来,物质,笔体,请帖,银子,最喜欢,于是就,增色不少,六分半书,多少钱,丛兰,兰竹

2020-05-28 #长篇故事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竹子,竹的故事,大和尚,字画,故事,时候,父亲,金山寺,郑板桥作品,一生,人物,书童,作品,印章,墨宝,小楷,思想,由来,物质,笔体,请帖,银子,最喜欢,于是就,增色不少,六分半书,多少钱,丛兰,兰竹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字画的价值

郑板桥,竹子,竹的故事,大和尚,字画,故事,时候,父亲,金山寺,郑板桥作品,一生,人物,书童,作品,印章,墨宝,小楷,思想,由来,物质,笔体,请帖,银子,最喜欢,于是就,增色不少,六分半书,多少钱,丛兰,兰竹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国画,精品,公文,全程,资料,范文,指导,扬州八怪,画家,所画,环境,老板,精神,艺术创作,郑燮,中国,书画,人生,气节,艺术,过程,霜雪,乾隆,兰竹,一种精神,艺术成就,在画,上好茶

2020-09-06 #经典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大和尚,时候,百姓,绘画,造诣,竹的故事,诗书画,金山寺,三方面,艺术家,一生,故事,书童,印章,境界,墨宝,气节,请帖,说法,一种说法,于是就,是我国,兰竹石,李啸,郑燮,在画,上开,上好茶

2020-05-28 #经典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大和尚,时候,百姓,绘画,造诣,竹的故事,诗书画,金山寺,三方面,艺术家,一生,故事,书童,印章,境界,墨宝,气节,请帖,说法,一种说法,于是就,是我国,兰竹石,李啸,郑燮,在画,上开,上好茶

2020-09-08 #故事阅读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大和尚,时候,百姓,绘画,造诣,竹的故事,诗书画,金山寺,三方面,艺术家,一生,故事,书童,印章,境界,墨宝,气节,请帖,说法,一种说法,于是就,是我国,兰竹石,李啸,郑燮,在画,上开,上好茶

2020-09-07 #短篇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大和尚,时候,百姓,绘画,造诣,竹的故事,诗书画,金山寺,三方面,艺术家,一生,故事,书童,印章,境界,墨宝,气节,请帖,说法,一种说法,于是就,是我国,兰竹石,李啸,郑燮,在画,上开,上好茶

2020-09-06 #故事会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子,老板,国画,三段论,伙计,扬州八怪,艺术,上茶,中国,书画,先生,板桥,茶馆,艺术创作,过程,丛竹图,兰竹,艺术成就,上好茶,意在笔先,故事,书画家,个人,中国画,写意,原因,抱拳,成就,文化

2020-09-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