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用心做事 善于总结经验

时间:2020-09-07

关于不总结经验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56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2 分钟。

用心做事 善于总结经验

——在全国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 孟宪来

参加这次全国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收获很大,我讲两点:

第一,用心做事,进一步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十几家地质队负责同志的经验介绍,方克定教授的深刻总结,曾绍金常务副会长的讲话,何熙平、张盛丰、孙矿生3位局长的精彩点评,以及会议的热烈气氛,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这次会议成功的关键是会议指导方、主办方、承办方、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这共同努力当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大家都在用心做事。特别是主办方,用了3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组织开展了很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一批典型,而且是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基层地勘单位的典型。这些经验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都是关系到基层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次经验交流会还改革了办会形式,一问一答、现场互动、专家点评,这样就进一步挖掘了经验的指导性和代表性,生动活泼,形式很好。

在地勘体制发生变化、地勘形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把地勘行业基层单位地质队请来,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在几个基本的方面形成了共识。比如说,从实际出发,依托优势,面向市场,走出一条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探采一体化之路;坚持地质勘查立院,坚持矿业开发富院,坚持改革兴院,坚持人才强院等等。这些基本的认识、基本经验,都来源于多年艰苦的探索,来源于认真的研究,认真的总结。由此我想,如果我们都这样认真地做事、用心地做事,坚信,《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就一定能贯彻落实到底,地勘单位就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所以我希望方方面面都发扬这种用心做事的精神,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贯彻落实好。

第二,要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理清思路。

我想,大多数地勘单位在这个问题上是清醒的,但并不等于所有地勘单位在这个问题上都是自觉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无古人,旁无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后边还有一句话,关键是及时总结,他把及时总结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其实,经验是财富,教训也是财富。只有把经验教训总结好,我们才能更加认清形势、认准优势、准确定位,才能更加理清思路、端正指导思想,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于全球矿业的萧条,我们的地勘事业一度跌入低谷,陷入困境。现在,国家要发展,资源成为发展的瓶颈,我们的地质工作要加强,一是要提高程度,二是要拓宽领域。说实话,我们曾经的探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了很多学费,终于摸索出一条路子,这就是适应市场经济、遵循地质规律、依托优势,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积极性,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今后的路子还很长,发展并不平衡,还有许多事要做。磨刀不误砍柴工,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理清思路。

正如有的同志所讲的,过去凡是以安置效益为主的项目,几乎都没生存下来;凡是脱离地勘单位优势的产业,也都几乎没有发展起来;凡是不切实际决策上的项目,也都基本垮台了。现在看来,在有条件的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化的路子是一个好的方向,应当发挥我们的优势,下决心打造一流的地勘队伍,建造几个新的国内有影响的矿业集团。这些显然都是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在我看来,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指导思想更加端正,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所以,建议大家重视总结经验,而且现在也到时候了,应当认真总结了。认真总结就会提高。为什么同是地勘单位,同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有的走出了困境,甚至还出现了快速发展?我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善于总结还是不善于总结,思路清还是不清。

借此机会,我衷心祝愿全国的地质队都能乘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东风,依托优势,发挥优势,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职工生活越来越好,而且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把商业性地质工作做大做宽做实做深做长

——在第二届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顾问 方克定

我第一次参加全国百家地质队学习《决定》经验交流会,第一次接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探采一体化问题,第一次听取内蒙古地矿局的工作情况介绍,第一次来到赤峰市,这两天耳闻目染,全是新知。

这次会议交流的题材广泛,经验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地勘单位的探采一体化,在这方面推介的案例众多:东道主内蒙古地矿十院以铅锌矿为主、国内外的8个矿山,甘肃有色四院的肃南县小柳沟钨钼矿、安西县新金厂金矿,甘肃地矿四院的敦煌市房山口钒矿、肃北县等地的7个金矿和冶炼厂,广东佛山地质局开发的11个门类、70个非金属矿产品,还有江西赣西地质大队在伊朗开发的两个金矿等,共20多处。在两天的介绍、问答和点评中,矿产探采一体化都成为集中的话题。从而感受到,处于变革、改制、转型过程中的地勘单位,不仅总体上起着商业性矿产勘查主力军的作用,而且进入矿业开发经营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向下游延伸,同大型矿业公司向上游溯源一样,都可以说是资源优化配置、重组的积极步骤。我国地勘队伍大 地勘单位数量多 在搞好主业的同时重视和培育有市场需求、与主业联动的延伸产业 既适应工业化中期对资源的刚性需求 也是彰显行业特色的。

昨天开幕式后安排的两场讲评都很感人。冯 晖院长介绍的甘肃地矿四院长期工作在祁连山和北山地区,秦岭―祁连―昆仑中央造山带被称为中国地质构造的脊柱,祁连山处于这个造山带的中枢部位。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在听取甘肃镜铁山铁矿勘查工作汇报时曾说:这里是“艰苦中之艰苦”。镜铁山铁矿就是原祁连山地质队的重点勘探区,自然条件险恶,几年间有12名地质队员以身殉职。成立于1964年的四院拥有2600多人,是综合性大院,在长期野外实践中养成的求真务实、无私无畏、科学严谨、艰苦朴素的可贵品格,代代相传,久而弥坚。四院现以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为中心:在勘查布局上主攻北山祁连、深化南山祁连西段、开拓阿尔金;有22年开发史的院办矿业以联营、参股等多种形式拥有8个矿山,温副总理2002年9月1日返院,对四院的矿山多也曾给予关注。

内蒙古地矿十院的探采一体化始于“八五”末期,五年驶入快车道,2003年来有“大爆炸”式的扩张,使人目不暇接。十院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有三个基本条件:①天时——国际矿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国内新一轮重化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劲,矿产品价位高;②地利——兴安岭南麓中段西坡有色金属成矿带的资源优势,该院“十五”以来每年按15%的经费补贴不间断地进行1/5万矿产调查;③人和——一是自治区政府2004年出台“三不变”政策,二是为支持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和发展,区国土厅今年授予全区地勘单位各3个探矿权项目,区地矿局不截留,三是市院和谐但要坚持政企分开,政府不介入矿业经营活动,天、地、人这三条缺一不可。其基本经验也有三点: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找矿,既用各级财政出资为国家找矿、用社会资金为业主找矿,也用自筹资金为本单位找矿;②地勘单位依法择优办矿,以其所得投入新的找矿、采矿项目;③院内事、企分开,注册采矿主体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守法经营,规范运作十院控股的西乌珠穆沁旗鑫源矿业有限公司有望今年底在香港上市。这三点也是缺一不可的。市场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摇篮和舞台。十院的王文龙院长等在十多年的历练中对市场有较深理解,他们从世纪之交到“十五”中期登记了一批探矿权,加上技术、人才、资料等要素构成的开发矿业的核心竞争力,占有内在的优势;与翁牛特旗梧桐花铅锌矿山强强联合,又填平了隔行的不足。十院在扬长补短的优化组合中视矿业开发为“经济发展核心”和“企业发展战略主基调”,大踏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符合区情、局情、院情的。

公益性地质工作为降低商业性地质工作风险服务,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为采矿业提供可采储量和资源保障服务,有条件的商业性地勘单位进入矿产采选领域于法于理都讲得通,又能较好地掌握地质情况,预测未知,效益可期。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内蒙古一个300―500人的地勘单位,通过探采一体化建成一座有色金属矿山和一个日处理200吨矿石的选厂,就能实现“小矿小富”;矿山规模扩大到日处理矿石500―600吨能力,就能达到“中矿中富”;矿山规模扩大到日处理矿石2000吨能力,就能达到“大矿大富”。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今天听杨永宽局长讲来也有新鲜感。他提倡在地勘单位建立让第一线骨干先富起来的分配制度值得重视,那种认为“地勘单位只能打工,不能成为经营主体”的论调是没有道理的,所谓“艰苦行业要安于吃苦,毋求致富”也不够全面。

目前,国内的矿业资本市场尚未形成,非油气矿业企业兼营勘查业的机制脉络也不甚清晰。处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摸索和推行探采一体化的“内蒙古地矿模式”有多重含义:一是开辟了一条发展矿业、贯通“两权”的有效途径,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不逊于其它办矿主体;二是地勘单位办矿,比较注重科学地开源、节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矿产资源和矿山环境;三是所在地勘单位较为熟悉矿区及外围地质条件,擅长探边摸底增储,有助于把握开采规模、延长矿山寿命;四是以矿业开发支持地勘业持续发展,有可能成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一种重要依托;五是地勘单位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还将探索自身企业化的路径和实现形式,对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也有示范作用;六是地勘单位到境外找矿、采矿,既全程参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又加快地勘及其延伸产业国际化的步伐。尽管遇到障碍、也经历过挫折,他们还是趟出了一条可运作、有希望的路子。这种模式在西部省、区以至东部个别省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但受制于观念和政策上的问题仍然不少,值得认真研究。

从经验交流会上还体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商业性地质工作,一是把这块地质工作做大。首先是总盘子大,不萎缩。去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查投入达108亿元同比增长63%;内蒙古地矿局地勘投入8.4亿元同比增长11.9%,前年同比增长221.7%;内蒙古地矿十院地勘投入4500多万元同比增长60%,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要注意投入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地勘单位的主业、辅业和兼业的比例适当,去年全国地勘主业总收入占地勘单位总收入的39%,辅业三大延伸产业占49%,仍呈增长趋势,各地、各单位的情况和做法有很大差异。

二是把商业性地质工作做宽,即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这是属地化地勘单位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广东佛山地质局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的讨论,全方位服务地方;安徽煤勘三队实行“三业并举”,有9个产业、28个经营领域,施工范围涉及14个省、区。做宽不是无边际地多元化扩张,就三业关系来说:①以扩大地勘主业的服务领域为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此有多方面的需求;②地勘单位的辅业即地勘延伸产业有大文章可做;③多种经营的兼业选择以拓展地勘近缘产业较为有利。换言之,以①为主轴,②、③围着转,可能是发扬优势、减少风险的明智之举。

三是把商业性地质工作做实,扎根地质调查研究,注重找矿和工勘效果。内蒙古地矿九院“十五”快速拿下克什克腾旗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田东、西矿区,等到拜仁矿业公司探明西延的维拉斯托矿区,至少要用10年;内蒙古地矿十院对西乌珠穆沁旗花敖包特铅锌矿曾几上几下,历经20多年,道伦达坝铜钨矿也磨了10多年;甘肃小柳沟钨钼矿做了10多年工作才取得突破;浙江常山县新类型萤石矿的发现也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地勘单位没有优质矿业权和矿产资源储备,发展矿业就无从谈起。另在这次推介的经验中,甘肃地矿四院、内蒙古地矿十院、广东佛山地质局都有老区测调队的历史渊源,也值得玩味。

四是把商业性地质工作做深,东、中部地区矿产地质工作的“攻深找盲”、开拓“第二找矿空间”已成为紧迫任务。山东地矿六队在胶东半岛金矿带的勘查深度大多超过 500米,这两年在莱州市寺庄金矿深部通过详查发现了一个特大型金矿,手里还有一个规模大、品位高的盲矿体群;内蒙古地矿十院现在的勘查矿区不再按浅部地质情况定论,一般做到 500米或见到花岗岩体才罢手 必要时应打千米、超千米的控制孔。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也离不开地质工作支撑。

五是把商业性地质工作做长,即发展延伸产业:①矿业权流转。资产、资源通过流动达成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区别于非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作为“用益物权”的矿业权不例外。内蒙古地矿十院在2001―2002年转让出阿鲁科尔沁旗膨润土矿、巴林左旗哈拉白铅锌矿,获得原始积累,才有2003―2004年掘出花敖包特铅锌矿山的“第一桶金”;收益良好的道伦达坝铜钨矿也曾经历让渡和收回矿业权的曲折过程。在这里,比较效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②矿产探采一体化,其实质是矿产勘查延向下游从矿业到原材料工业的产业化。内蒙古地矿局大办矿山的经验启示我们,资源大省、区的地矿局、队,善于审时天时、度势地利、适应市场的改制、维权人和,就有可能再造几个像“紫金矿业”、“西部矿业”那样的大型矿业集团;资源小省的地矿局、队,优选出一批有市场需求的小富矿,按新机制也能办成几个高效益的中、小矿山,关键在于积极、稳妥、因地制宜,产业链长、短不拘 都以保护、恢复矿山环境为终端。南方有的小矿山通过矿产品深加工获得倍增效应,还有利用“三废”提取贵金属、有色金属的,而在矿产冶炼过热形势下,除贵金属矿外上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又要慎重。③工勘产业有两个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是工勘咨询服务业;二是地质工程化,这里不展开讲。产业链做长了,既靠下游产业经济反哺上游,也有利于深化地质认知、丰富矿业和工程经济思路,还将使全程性的矿山地质和工程监测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归结以上五点:一是份额,以市场为导向,把商业性地质工作这块“蛋糕”做大;二是功能,地质工作主动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并适应市场条件促其商业化;三是实效,多找矿、找大矿,既以探供采、以探保采,在适当条件下寓探于采,探采联动;四是深度,由浅入深、由第一找矿空间延向第二找矿空间 是地质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由之路;五是产业链,有条件的地矿局、队抓住机遇,依法搞好规范化、规模化的矿业开发,多挣钱、挣大钱,以采扶探、以采养探,提高矿业及地勘业的可持续性,就是“做长”、“拉长”的模式之一。这五点相互依存、联动,促成探、采双赢,对缓解“资源瓶颈”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如三、五两点搭配好了,就能形成“蛋孵鸡、鸡生蛋”的良性循环。

我对这次交流9+1的经验消化不够,讲这几点体会重在参与。其中,在认识上如有偏颇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也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认清形势 应对形势 促进发展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曾绍金

近几年中国与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投资的比较:

投资额 世 界 中 国

2001年 25亿人民币

2002年 19亿美元

2003年 24亿美元

2004年 38亿美元 40亿人民币

2005年 51亿美元 40多亿人民币

2006年 75亿美元 108亿人民币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矿业与世界的矿业同步复苏、发展。我国的矿业已与世界矿业同步。

2000 2006年主要矿产量与矿产品进出口比较:

——中国矿业进程,与国际矿业基本同步。

——世界矿产品供给在国际市场平衡。

——中国矿产品价格与国际基本接轨。

——中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情况,与全球的资金投入情况基本一致。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正在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矿产品需求增长因素,主要来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高附加值、低消耗、可循环的发展阶段。

依据这样的情况,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是在未来20年矿产品需求会继续增加;

二是在未来一段时间,矿产品价格会保持增长的趋势;

三是矿业投资的利润空间减少,矿产品价格会有一定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

决定国际矿产品价格主要因素有:

——发展中国家发展因素

——国际矿业资本控制因素

——主要矿产品供给国资源政策因素

矿业勘探开采利润空间缩小,原因是:

——探矿权、采矿权取得成本增加;

——找矿难度加大、勘查成本增加;

——开采成本增加,包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

——国际矿产资源民族主义的出现:

矿产地居民和当地政府的权益主张

矿产资源“殖民地”政策遇到挑战

矿产资源所有权与矿产地民众生存、发展权的关系

对我国矿业发展的看法:

总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86年阶段

第二阶段:1986年到1997年阶段

第三阶段:1998年到2006年阶段

第四阶段:2007年—

第一阶段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不需要矿权概念,没有矿业法律法规。

第二阶段有矿产资源法,但只采矿权、法律没有界定探矿权,采矿许可证和探矿许可证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框架中的行政许可权。

第三阶段是修改矿产资源法,确立探矿权、采矿权具有财产属性的行政特许权。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市场将矿业权价值由显现到难估价的程度。

第四阶段,物权法的颁布实施(2007年3月16日公布,2007年10月1日实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所有权无需登记。探矿权、采矿权是建立在所有权属于国家的用益物权,属于不动产。

物权法的实施对探矿权、采矿权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取得探矿权难,是当前的主要话题。

2006年底,全国有资质的地质队和单位1722个,实施中的探矿权26095个,平均每个项目投入40万元,每个地质队或单位实施项目15个。

这是不少省市区已经暂停审批探矿权一年、两年情况下,在一些矿种停止审批探矿权几年的情况。据了解,今年仅仅是新疆、四川,已经分别受理了上千的探矿权申请。预计,到今年底,全国有效的探矿权将会达到或超过3万个。这是在“难”的情况下的现状,如果不难取得,如果在没有设立矿权的地方只要申请就能取得探矿权,会是什么情况。据统计,1949年至2000年间:

——全国地质勘查发现和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5万处。

——国家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白皮书表明我国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1.86万处,这是百万地质队伍,经过50多年的获得的成果,平均每年新发现探明的矿产地不到500处,在上世纪80、90年代,平均每年250多处,本世纪以来,每年不超过500处。

换一个方式说,就是在往后的三年内,现在实施的3万个探矿权将有90%、2.7万个探矿权可能无获而终,这些没有找矿突破的多数探矿权人的产权价值变成0!特别是花巨资购置的探矿权!

即使一年有1000个发现和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现在实施的探矿权中的成功率只有3%,即使在往后的三年有可能是新的发现和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在往后的三年内,现有的3万个探矿权的成功率很难达到10%。

对于这样的地质找矿风险和成功的概率,是否有清醒的认识。据我了解,几乎所有的探矿权人都对自己获得的探矿权充满了找矿的信心,但是信心不等于现实。

我认为,地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加强一定要符合地质规律,要符合市场规律,要符合经济规律。对于地质找矿的投入,应该理智。

探矿权管理机关如何加强和改善管理,适应当前的勘查投资热情和形势,有三点必须坚持:一是依法管理;二是不同所有制体制投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防治腐败。

在当前的形势下,探矿权的取得是“难”好处多,还是“易”好处多,建议大家都帮助分析、为管理机关出主意。

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只有稀缺的资源才值钱,越是稀缺价格就偏离价值。当前的探矿权价格是否偏离了自身的价值,当前探矿权的价格对地质队是利大还是弊大等问题值得探讨。

《决定》的本质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业新体制、新机制,地质工作全面适应和尽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地质事业和矿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大会讲话整理)

在第二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会上的书面发言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 刘连和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向各位与会代表简要汇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贯彻落实情况,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关于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的情况和近期工作重点,请我司行业处处长王军同志专题向大家汇报。

2006年1月,国发[2006]4号文件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系统阐释了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地位作用。4月,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决定》贯彻落实工作。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关心和支持地质工作。《决定》的贯彻落实,加上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2006年全国的地质工作呈现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增强了解,地勘队伍渐出低谷,地质工作加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对加强地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以来,各省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地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批示提出具体要求、主持专门会议或亲自带队调研,部署本地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有27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决定》实施意见,尚未出台《实施意见》的4个省份,大多数已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近期都可以出台。有18个省(区、市)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地质工作会议,有的省还在会上表彰了先进地勘单位和重大找矿成果。有12个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落实《决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落实加强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对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

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落实《决定》实施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出台一系列改善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积极改善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投资环境。云南、重庆、贵州、宁夏等省(区、市)积极引进中铝集团、神华集团、鲁能等大型企业集约勘查开发本省矿产资源。湖北省运用政府调控手段,引导矿业企业投资找矿,企业的配套资金达到80%以上。吉林省为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优惠政策。

二是加大地质勘查财政支持力度。除个别省份外,大多数省(区、市)正在筹建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或以其他方式加大财政投资地质勘查支持力度。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加大了对基础性区域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的投入。黑龙江、浙江等省加大了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矿产勘查的力度。

三是积极落实扶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浙江、河南等省在清欠工资补贴、地勘单位住房、基地建设用地政策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地勘单位改革解决后顾之忧。黑龙江拟将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地方分成部分的30%用于支持解决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探索公益性队伍组建模式。山东、吉林、安徽、四川、陕西、云南等省按照《决定》的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益性地质队伍组建模式。

五是重视发挥地勘单位和科技、人才的作用。多数省份都把加强地质科技工作列入贯彻《决定》精神的主要任务之一。山东省将基金项目收入的15%作为地质知识收益分配,鼓励地勘单位提高科技水平。一些省份将矿业权价款地方分成部分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有关的地勘单位,如辽宁提出将财政分成的30%作为知识贡献归地勘单位所有。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起草配套文件,支持和促进地质工作发展。

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决定》配套文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配套文件起草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方面,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办法》(财建[2006]342号),对中央地勘基金及其管理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开展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进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探领域,对拉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推动商业性矿产市场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经商财政部同意,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重申矿业企业矿产资源勘查支出有关政策的通知》,允许矿业企业的矿产资源勘查支出按有关规定据实列支。

在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面,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关于深化煤炭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完善矿产资源税费管理制度,主要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建[2006]394号),明确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中央和地方按2:8分成;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以折股形式上缴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6]695号);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暂停办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探矿权转让的通知》避免出现无序转让矿业权的倾向。

在完善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政策方面,人事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地质勘探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25号),为地勘单位制定了五个方面的特殊和优惠政策,例如保持了野外地勘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总体高于一般事业单位15%,岗位工资高25%,野外一线地质工作人员浮动一级工资等。

在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方面,2006年12月8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明确地质勘查行业管理 “是对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规则和行为调控、规范和监督管理”,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机关,重点任务有八项,即健全地质勘查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加强对地质勘查市场的引导与监管;推进地质勘查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地质勘查行业的交流与联系;制定地质勘查规划和行业发展战略;制定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地质勘查行业信息服务。总体要求是“知情、协调、引导、服务”。

在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其余配套文件正在抓紧制订中。

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落实了一批政策措施。

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协调落实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一是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在国务院批准的 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已将国土资源事务纳入到“一般公共事务”类级科目中,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财政支出已在国家财政改革中纳入“一般公共事务”,这一改革从财政制度上保障了中央和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政策的落实。同时,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经费,专门设置了“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国土资源社会公益服务”等科目。

二是初步建立地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其矿业权出让收入中扣除留给勘查单位一定比例的收益后,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的政策。有关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在制定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时进一步明确,并在勘查合同中予以约定。在调整矿业权价款转资本金政策通知中,对勘查单位新取得矿业权价款处置时,也明确提取一定比例的收益。

三是继续保留国有地勘单位享有将此前拥有矿业权的国家财政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转增资本金的政策。

四是加大地质类教育投入和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将中央所属高校地质类专业的生均定额标准,由6600元提高到8300元;对地质矿产类专业下达国家助学金名额时,作了适当倾斜;正在研究制定《艰苦专业定向就业奖学金试行办法》和《国家助学金贷款代偿办法》,支持高校地质类等艰苦专业发展。

四、全行业地勘队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地勘经济发展迅猛。

2006年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2006年地勘行业收入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受2006年各种宏观政策利好等因素的影响,与2005年相比,地勘单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7.58%。从结构上看,各项收入增长指标均超过了20%。全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职工收入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山东地勘单位人均劳动者报酬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分别较上年增长10.2%和39%。黑龙江省较上年则分别增长15.1%、12.3%。

二是地质勘查主业成为地勘单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06年地质勘查主业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20.89%,占地勘单位总收入的39%。加上矿业权转让、矿产开发、工程勘察与施工等后续的或延伸产业,其收入总额的比重则高达88%。

三是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从抽样调查情况看,地勘后续延伸产业占的比重增长势头较好。2006年矿业权转让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37.32%;矿产开发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24.69%;工程勘查与施工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30.51%;其他产业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24.50%。

四是地质勘查收入结构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地勘费仍然是地勘单位收入的重要来源,仍占地质勘查收入的56%,成为目前地勘单位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地方政府和市场对地质工作需求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地方财政专项拨款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45.47%;矿产勘查劳务收入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43.14%。

五、全国地质勘查工作高速发展,资源保障能力和基础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国勘查市场十分活跃。我国近年来的勘查市场成为全球最为火热的地区之一。2006年,我国油气勘查投资308亿元,同比增长11%;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查投入达10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国家专项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为了加强地质工作,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地质工作的投入力度。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地质工作专项主要包括:一是用于加强国家公益性基础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价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二是用于提高海洋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的海洋基础地质和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三是用于加强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前期勘查、拉动社会资本、降低商业性矿产勘查风险的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或专项资金;四是用于加强国家对油气资源基础性地质工作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评价;五是用于我国海域新能源矿产调查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六是用于国家重点矿种大中型矿山延长开采年限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七是去年国务院新批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拟在山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并对遗留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目前山西等省已经启动;八是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包括对地观测技术装备(包括航空物探仪器和遥感设备)、实验测试技术装备、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地面探测技术装备(包括地面物探和化探仪器、钻探设备)、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装备、深部探测技术装备、地质信息技术装备以及野外工作及安全应急保障装备,等等。上述八类国家专项的年度投资规模在30亿元以上,并且还在按照《决定》的要求,不断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还将陆续启动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等重大专项。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地质勘查市场投入的主体。国家加大地质工作投入,有效地拉动了社会资本的跟进。当前庞大的社会资本投资力度和潜力十分巨大,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财政对矿产勘查的投入,2006年全国矿产勘查市场的投资比例首次达到70%以上。房地产开发商等多种行业都在进入风险勘查市场,形成了矿产勘查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能源和重要矿产勘查力度明显加大并取得重要进展,查明资源储量获得新增长。年,全国累计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13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2处,金属矿产地85处,非金属矿产地85处,水气矿产地1处。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9.44亿吨,天然气5381亿立方米,原煤367亿吨。南海钻获高产天然气井,取得新的突破;冀东南堡油田的新发现对稳定东部油气产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南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青海锡铁山铅锌矿、辽宁青城子铅矿、湖北大冶铁矿等老矿山中深部及外围找矿初见成效,扬子准地台及其周缘层控型铅锌矿、桂西南铝土矿等重要找矿新发现显示良好找矿前景。

国土地质调查程度整体提高,地质勘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全覆盖,基础地质数据逐步更新填补了我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的空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效显著,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地质调查全方位展开,基本查清全国31个省(区、市)矿山环境地质现状。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基础愈加扎实,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等对成功避让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起了很大作用。农业地质调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绿色农业规划和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北京、上海等城市立体地质调查即时服务于奥运场馆、世界博览会址、垃圾堆放场址等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

地质勘查科技研究获得新进展。油气勘探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明显,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水平;基础地质研究在生命起源与演化、成矿体系理论、大陆动力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新认识;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的钻探技术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实现创新性突破,成功开发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数字采集系统并逐步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今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使我国在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利用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地质勘查司在推进地质勘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地质勘查司向关心、支持地质勘查管理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地质工作第一线的全行业的局长、队长们,并通过各位转达向奋战在野外第一线的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改革和发展!

谢谢大家!

在第二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会上的发言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陈仁义

今天,在部地勘司领导下,由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联地勘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学习贯彻《决定》全国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在美丽的赤峰胜利召开,在此,首先感谢赤峰市委、市政府为本次会议创造良好的条件,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感谢会议主办方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联地质勘查协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较全面了解掌握全国地勘单位学习贯彻《决定》新进展、新动向,学习交流地勘单位在国内外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以及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经济的新成果、新举措、新经验,并为探索研究地调局如何做好公益性服务提供依据。同时,感谢全国各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对地调局的一贯支持和配合。

当前,地质工作正处于转折、上升的关键时期。中央的高度重视,为地质工作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地质工作提出了空前强劲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拓展了地质工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经中央批准,中编委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三定方案”,明确地调局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地调局是地质调查、研究和信息机构。地调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集和收集信息、存储和管理信息、处理和研究信息、传播和提供信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虽然目前的地调局与大家的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诸多不适应。我们正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战略眼光审视当前形势,把握未来发展,进一步准确定位、完善思路、明确发展方略,在加强地质工作中发挥好龙头骨干作用,为各类社会主体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公益性服务,努力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地调局。

借此机会,我代表地调局明确表个态,大家对地调局有什么意见建议,我将原汁原味带回并原汁原味向领导汇报,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会尽最大努力协助大家共同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地调局将与全国地勘单位同心同德共同为地勘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祝会议取得园满成功!

在全国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上的祝词

内蒙古地矿局局长 杨永宽

尊敬的国土资源部孟宪来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和会议代表:

你们好!

在内蒙古大草原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参加这次由国土资源部地勘司、中国矿业联合会和中国矿业报社主办,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和内蒙古地矿局承办,内蒙古地矿局地勘十院具体落实的第二届学习贯彻《决定》全国百家地质队经验交流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在此我代表内蒙古地矿局对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会议安排在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内蒙古,安排在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发祥地的草原明珠城市赤峰市召开,是我们内蒙古的骄傲,更是我们内蒙古地勘队伍的骄傲。

我们内蒙古地矿局是一支有着五十多年历史,在内蒙古大地上工作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地质勘查队伍,目前全局职工总数16000多人,下属24个单位,分布在自治区各盟市,其中驻赤峰市的就有三家单位。50多年来,内蒙古地矿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传统,爬山涉水,栉风沐雨,足迹踏遍自治区的山山水水,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找到和提交了一大批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也奠定了内蒙古作为资源大省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据初步统计,50多年来,内蒙古地矿局及所属队伍找到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在5万亿元以上。

属地化以来,特别是内蒙古地勘队伍实行内部企业化改革以来,内蒙古地矿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方面有序推进改革,从“三项制度”改革入手,自上而下建立了适应企业化经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用心做事 善于总结经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王石,老人,作文,荒山,烟厂,云南,农民,果园,褚时健,事例,企业家,名人,用心,心态,果子,橙子,集团,管理,红塔集团,人生,保外就医,小厂,果农,老板,又一次,巴菲特,李嘉诚,玛雅,盖茨,万美

2008-02-06 #经典故事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王石,老人,作文,荒山,烟厂,云南,农民,果园,褚时健,事例,企业家,名人,用心,心态,果子,橙子,集团,管理,红塔集团,人生,保外就医,小厂,果农,老板,又一次,巴菲特,李嘉诚,玛雅,盖茨,万美

2012-03-20 #故事阅读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王石,老人,作文,荒山,烟厂,云南,农民,果园,褚时健,事例,企业家,名人,用心,心态,果子,橙子,集团,管理,红塔集团,人生,保外就医,小厂,果农,老板,又一次,巴菲特,李嘉诚,玛雅,盖茨,万美

2018-04-01 #故事大全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名人用心做事的事例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

王石,老人,作文,荒山,烟厂,云南,农民,果园,褚时健,事例,企业家,名人,用心,心态,果子,橙子,集团,管理,红塔集团,人生,保外就医,小厂,果农,老板,又一次,巴菲特,李嘉诚,玛雅,盖茨,万美

2011-05-02 #长篇故事

用心做人 用心做事

用心做人 用心做事

用心,压力,王进喜,人生,事业,会议,国家,天下,心思,时代,问题,工作,不操心,脚踏实地,利来,刘永灼,励志哥,周恩来,才可,朱熹,毛泽东,马云,北京大学,人民论坛,恒大,下子,个人,事故,人力资本,功夫

2020-06-22 #长篇故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老板,建筑业,妻子儿女,废料,房子,粗活,辞呈,回家,他的心,好员工,工作上,用的是,天伦之乐,显而易见

2020-06-22 #经典故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老板,建筑业,妻子儿女,废料,房子,粗活,辞呈,回家,他的心,好员工,工作上,用的是,天伦之乐,显而易见

2016-05-24 #短篇故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老板,建筑业,妻子儿女,废料,房子,粗活,辞呈,回家,他的心,好员工,工作上,用的是,天伦之乐,显而易见

2008-04-30 #故事阅读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哲理故事: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老板,用心,事情,才能,妻子儿女,建筑业,废料,房子,粗活,辞呈,工作,回家,为自己工作,他的心,好员工,工作上,负责任,用的是,天伦之乐,显而易见

2007-03-2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