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马嵬驿兵变简介

时间:2020-09-06

马嵬坡杨贵妃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01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一个是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误杀了忠心耿耿的老将、封常清;另一个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战的情况下,屡次三番严旨令潼关守将出战。结果,潼关守军十五万人被叛军诱入河南灵宝的七十里隘道,南迫山,北阻河,为叛军全歼,潼关遂告失守。潼关既失,唐王朝京城长安顿失门户,朝野上下大骇。

兄妹等“杨家班”成员,像她们的主子一样,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至少对她们自家而言是如此的错误——得罪了太子。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河北盗起即“”——引者,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情,帝遂不行内禅。”

这样一来,本以为可以借机登上宝座的皇太子李亨,恨死了杨玉环、等杨家班成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五月,由杨国忠提议,玄宗皇帝决定“幸蜀”——逃到四川以避叛军之锋。因走得匆忙,只带走了贵妃、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杨国忠、韦见素、等人。当然,皇太子李亨也随侍在侧。

仓皇中的杨玉环、杨国忠等人一点也没有注意到,随行护驾的禁军大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其所统率的护驾禁军已经被李亨所收买。

一场阴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连环套”般的误会

仔细检索“马嵬驿之变”及其悲剧性的女主人公身后的扑朔迷离,我们发现,二者均与“误会”有关。当然,这个“误会”是要打上引号的,换言之,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据史料记载,逃离长安后的次日,玄宗一行来到了距长安百里之遥的马嵬驿在今陕西兴西。

李隆基、杨玉环两个人带着宫女及高力士当时正在驿内休息,杨国忠、韦见素等人待在驿外。

随行的吐蕃使者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就拦住了正骑马欲四处查巡的杨国忠。

“你们拦我干什么?”杨国忠一肚子的烦躁,没好气地问。

“请杨相国大人给我们一点吃食!”为首的吐蕃使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我哪里有吃食?”杨国忠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离他们不远处的那些禁军官兵,“连那些护驾的禁军都差不多有一天没有进食了,你们说,我哪里有什么食物给你们吃?”

“可昨天,杨相国大人不是买了胡饼、麦饭给皇上、皇子、公主们吃了吗?”

“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杨国忠面对这些使节也不好发火,所以耐住性子解释说,“可那是在望贤宫,是在咸阳,现在我们这里是马嵬驿,马嵬驿,懂不懂?我现在就是有钱,想给你们买吃的又到哪里去买呢?”

双方就食物的有无争吵了起来,这时,李亨和陈玄礼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向禁军官兵宣布:“杨国忠打算谋反。”

有一些没有完全被陈玄礼收买的士兵不信,李亨与陈玄礼指着站在不远处与吐蕃使者说话的杨国忠,煞有介事地说:“你们还不信?那你们看,那个逆贼正与胡虏商量要劫皇上,把你们这些人全部杀死呢!”——这番话太具煽动性了,因为杨国忠当时所站的位置恰好是禁军士兵目力所及耳力所不及的地方。加上长官红口白牙的指控,所有的人都因之认定杨国忠是叛贼,于是,乱箭齐发,将杨国忠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美艳风流的绝代佳人杨贵妃,在“”的逃难中,因为哗变的随行将士所逼迫,使无法兑现曾经承诺过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最终只能选择“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保命策略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唐玄宗在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西驿站,命人用白绫缢死了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也就这样成了“安史之乱”的牺牲品。由于的杨贵妃在马嵬驿的,她的传奇故事就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以至出现了后来的种种奇闻传说。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动地来”,招降纳叛,蓄谋已久的,在的激逼下,打着“奉密诏讨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治所幽州,今北京西南地区造反了。《》是这样记载的:“以上玄宗待之厚,欲上晏驾死,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安禄山不相悦,屡言安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于上,由是禄山决意遽反。”

四十余年的太平天下,唐玄宗早年的雄心壮志早已让位于晚年的奢侈游乐了。安禄山的造反,让朝廷猝不及防,反军锐不可挡,,很快便攻占了河北各镇,东都洛阳也陷落了。后来,由于、等将领的顽强奋战,老将军对天然屏障潼关的驻守及河北诸将的纷纷,使形势略有好转。但由于杨国忠惧怕哥舒翰得势权重,对自己不利,便再三撺掇唐玄宗命哥舒翰出潼关作战,结果,失去屏障的哥舒翰很快就中伏兵溃了。

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家族在随行禁军的护卫下逃离长安,准备入蜀避难。六月十四日中午,逃难的车队到达马嵬坡驿站,一路下来,饥渴交加,士卒怨愤满腔。右龙武将军陈玄札随玄宗参与灭的政变,地位很高担心士兵叛乱,便对士卒们说:“今日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就是由于杨国忠分裂大臣,盘剥黎庶,以至于此。若不诛之,何以谢天下!”将士们齐呼:“早有此心,念之久矣。”恰在此时,杨国忠被吐蕃和好使者拦在驿门外说事。有军士大呼:“杨国忠与番人谋叛!”一声呼喊,犹如引发了一座火山,多年来对杨国忠专权和对杨氏家族骄奢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杨国忠很快就被乱兵杀死肢解,头被挑在枪尖上。赶来阻止的杨国忠之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及杨氏族人也被杀死,哗变的士兵围住了驻跸的马嵬坡驿站。唐玄宗听到喧哗,问左右:“何故?”左右答:“国忠谋反。”玄宗扶杖,走出驿门,安抚六军。六军仍不解围,玄宗环顾左右,令责问其故。陈玄礼奏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请陛下割恩正法。”玄宗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高力士见六军仍不散,恐酿大祸,忙近前奏道:“国忠负罪,诸将讨之。贵妃乃国忠之妹,犹在陛下左右,群臣能无忧怖?伏乞圣虑裁断,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转身入驿站,不忍回到行宫,在驿门内的小巷中,倚杖低头而立,神情惨切,久久不能移动。京兆司录韦锷见状,忙跪奏道:“乞陛下割恩忍断,以宁国家。”玄宗逡巡踟躅一阵,进入行宫。随后,手抚贵妃走出厅门,至马道北墙口,流涕而别,由高力士赐死。贵妃知死期已至,,语不胜情,鸣咽着说:“愿陛下好生注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玄宗答道:“愿妃子善地受生。”高力士遂于佛堂前的梨树下,用白绫缢死了杨贵妃。贵妃才气绝,南方进贡的鲜荔枝就到了。玄宗睹物情悲,长号数声,吩咐高力士:“与我祭之。”祭毕,六军仍未解围。高力士只好用锦绣紫衾遮盖着杨贵妃,将其置于驿站的庭院中,命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庭院观看。陈玄礼抬起杨贵妃的头,知其已死,说:“是的!”继而围解。唐玄宗命高力士将杨贵妃埋葬于马嵬坡西郭之外一里许的道北坎之下。绝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时年,贵妃三十有八。

然而,有关杨贵妃的传说,并未因她的离世嘎然而止。由于杨贵妃是在国家遭遇大难时不幸玉殒的,所以,关于她的种种奇闻传说,反而越传越多,越传越神了。

导读:杨贵妃故事,家喻户晓。有关她在马嵬坡的结局,说法很多,除正载被缢死之外,流落日本的记载近年也缕次被人拿出炒作。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一种更为可的结局。当然,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民间流传的四种说法:

一,正史载被缢死。

二,诗《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谓吞金死。

三,诗《哀江头》:“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谓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前两句指被杀,后两句“去往”、“消息”则似未死。时杜甫在长安,定知全家被杀,有否贵妃,则传说不一,故予并存。但由此衍出洪升《长生殿》中新说,惟托之于梦:“只为当日个乱军中祸殃惨遭,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因此上流落久蓬飘。”即趁乱逃逸。

四,日本有杨贵妃墓,虽不可信,但当有此传说,即贵妃逃到日本。而马嵬之变的权威文献——的《长恨歌》及陈鸿的《传》,则含糊其辞。按说白、陈时在周至,距马嵬不过20里,时间相距不过50年,父老传闻当属一手资料,故判断上述四种说法,当从《长恨歌》及《传》入手。对此,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中认为,歌、传中多曲笔、隐喻,实堪玩味。

一,歌曰:“君王掩面救不得。”传曰:“玄宗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言贵妃之死,玄宗并未亲见。且是在“仓皇展转”,即匆忙混乱的情况下发生的。二,歌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即死不见尸,时间不过一年,尸体不可能朽坏无迹。三,歌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地人三界中,天上地下皆不见,那就只剩人间了。

四,方士持回证据有二,,且“夜半无人私语时”之词,外人不能知也。且传曰:“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晏驾。”说明使者真正见到了贵妃,玄宗未予否认。所以,俞平伯先生认为,“太真以贵妃之尊,乃不得免风尘之劫,贻宫闱之玷,可恨孰甚焉。”“明皇知太真之在人间,而不能收覆水。”“其事殆丑恶……乐天为有唐之诗史……按而不断,其意自明。陈鸿作传,惟恐后人不明,故点破之。”

笔者还可以补充三点:一,传曰:“方士窥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此名绝类唐宋以后的妓院名称。二,刘禹锡《马嵬行》在太真吞金后说:“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诗末说“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显然,无论天生丽质的贵妃,还是她的首饰,都是难得的财富。所以即便贵妃真的吞金,必积极抢救——吞金不能致死,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有专门考证。另外,“杏丹”典故,系常用的名医董奉用丹使杜燮起死回生的故事,或从另一侧面反映贵妃未死吧。

三,唐代宫闱秽事甚多,诗人因事涉本朝,为尊者讳,常用仙境代指。如《碧城三首》,即讽咏公主们多请为道士,于宫外筑观淫乱。与《长恨歌》可谓异曲同工。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诸名家和杨贵妃基本是同时代人,较正史作者早一二百年,在掌握史料的时间上,有一定优越性,故说贵妃未死而流落风尘,有很大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宝十四年755年,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出逃。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嵬驿时,疲惫饥饿的士兵把宰相斩杀,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而杨贵妃的两位姐妹,和也被乱兵所杀。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兵变。

马嵬兵变,是唐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的结束和统治的开始,在唐代政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历来是唐史学界积极讨论的课题,不少学者已经做了十分深入有益的研究。

756年,安禄山大军西进,唐军守将虽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但最后还是失败,叛军直逼都城长安。玄宗见势不妙,连夜带着杨贵妃姐妹和皇子皇孙们奔蜀,禁军将领陈玄礼、宦官和宰相杨国忠护卫在左右,大家乱作一团,急急地朝蜀中逃命。途经马嵬驿时,饥饿疲乏的禁军将士发动了一场军事动乱,他们要求玄宗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两人,否则大家都不走了。玄宗在禁军们的逼迫下忍痛下令杀掉杨家兄妹,这一历史事件史称。不过在关于谁是兵变幕后主谋的问题上,大家出现了分歧。

那么到底是谁在煽动士兵们发动兵变?

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场自发的士兵哗变。由于士兵们饥饿不堪,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组织指挥下,士兵们发动了这场群众性自发性的救亡运动,没有幕后主使者。这种说法显然流于现象,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个禁军将军是不可能发动这场兵变的,因为他既没有足够的权力和兵力来逼迫,也没有足够的政治地位有发动兵变的必要。

一些人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兵变是早有预谋的,是一场有计划、有指挥的军事行动。马嵬驿离长安城不过一百多里,走一天工夫就能到达,禁军不可能这样娇嫩,也不可能当时已饥饿到要发动兵变的地步。

有人提出,当时唐玄宗身边的宦官高力士是兵变的主谋。著名唐史专家黄永年先生认为高力士是唐玄宗时期的大权宦,对当时的政治有极大的影响。自、褚遂良被高宗贬死后,外朝宰相久未能参与内廷政权核心,其权力只限于一般日常政务。此时、杨国忠均欲染指于政权核心,自必引起高力士的妒恨。李林甫、安禄山等人都是由高力士推引而登上高位的。高力士在唐代首开宦官掌管中央政权的先例,“每四方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朝中官吏上呈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然后再上呈给皇帝,小事就由他直接决断了,这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所谓的“内相”了。朝中有了内相,必然会与外相也就是宰相为了争夺权利而发生冲突,特别是遇上想弄权的外相,如李林甫、杨国忠之类,就一定会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双方的对立发展到使高力士在玄宗面前公开对李、杨进行攻击,要求玄宗表态,说明此前双方在私底下早有过多次斗争倾轧。因此,高力士有兵变的动机。而他又深得玄宗赏识,手握大权,也就有了谋划兵变的实力。

高力士和禁军的关系是怎样的?黄先生认为自开元十九年731年禁军首脑王毛仲、葛福顺等与高力士争宠不胜被贬逐后,禁军在另一长官陈玄礼统率下早投入高力士怀抱。因此马嵬驿事变就是高力士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攻击杨国忠未达到目的后,乘安禄山叛乱之机指使陈玄礼利用禁军所发动的一次清君侧行动。由于息扈从禁军全在高、陈掌握之下,肃宗还毫无实力可资凭借。对当时兵变的陈玄礼来说,他是不需要毫无实力可言的太子的支持,而且兵变发生后,陈玄礼与太子的另一位宦官李辅国之间更不存在特殊关系,故太子绝不可能是兵变的后台主谋人物。

公元755年,爆发。次年7月15日,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并强迫自尽,史称“”。

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过程

玄宗出逃

甲午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灵昌人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让将军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玄宗假称剑南节度大使颖王李将要赴镇,命令剑南道准备所用物资。当天,玄宗移居。天黑以后,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所做的这些事情外人都不知晓。

乙未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都不知道皇上在那里。于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还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崔光远与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杀了十多个人,局势才稳定下来。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仓皇失措

玄宗一行经过便桥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玄宗说:“官吏百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于是就把内侍监留下,让他把大火扑灭后再来。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诉郡县官作好准备。到吃饭的时候,抵达咸阳县望贤宫,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逃跑。宦官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已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于是百姓争献粗饭,并参杂有麦豆,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还没有吃饱。玄宗都按价给了他们金钱,并慰劳他们。众人都涕泣流泪,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这时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我还记得宋璟作宰相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从那时候以后,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那些远离朝廷的臣民早知道会有今日了,但由于宫禁森严,远离陛下,区区效忠之心无法上达。如果不是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能够见到陛下而当面诉说呢!”玄宗说:“这都是我的过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安慰了一番郭从谨,让他走了。不一会儿,管理皇上吃饭的官吏给玄宗送饭来了,玄宗命令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吏,然后自己才吃。玄宗命令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品,约好未时集合继续前进。快半夜时,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但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才能够吃饭。当时跟随玄宗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驿站中没有灯火,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王思礼从潼关赶到后,玄宗才知道被俘,于是就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禁军兵变

丙申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

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韦谔是韦见素的儿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与她的儿子裴徽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杀掉。

影响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评价

:九重城阙烟尘生,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蔡东藩: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犹归故乡,庸讵知王思礼等之窃议其旁,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杨玉环不顾廉耻,竞尚骄奢,看似无关治乱,而实为乱阶,盅君误国,不死何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生在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的“”,在历史上算不上一个重大事件,过程也不复杂。然而,其知名度之高、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因为这个事件的内涵相当丰富,透过它,可以看到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特点。

那么,这一事件何以发生?主谋,或者说策划者是谁呢?无可置疑,前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关于后者,学者们,争议颇多。是太子?龙武将军陈玄礼?还是宦官?学者们各持己见,各有其辞。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对开元、天宝年间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有所了解。

唐开元年间,由于励精图治,国运升平,百乐,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况。随着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兵力的强盛,唐玄宗的骄奢淫逸之心日趋显露,“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以声色自娱”《纲鉴易知录》卷四十九。尤其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入宫后更是沉湎酒色,倦于国事。而杨玉环的得宠,使其家族也一步“升天”:“姊妹兄弟皆列土”,特别是她的堂兄,位居右相,兼任四十多个职务。权盖朝野,势倾天下:“自公卿以下,皆,无不詟惮”《旧唐书》卷一百六。杨国忠掌握了如此大的权力,朝中文武百官无人能敌。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拥有重兵,实力渐大的边将。

开元末年,由于边疆形势的变化,唐玄宗对胡将的重用,使得安禄山很快崛起,其地位在天宝年间扶摇直上。到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赋予安禄山的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边地任何一个将领,身兼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恩宠特殊,总握兵柄。”安禄山的崛起,对杨国忠无疑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国忠知其跋扈,终不出其下,将图之,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旧唐书》卷一百六,二人之间颇多仇隙;而安禄山呢?他早已把朝廷的腐败、的昏庸看得清清楚楚。因此,他一方面用、奇珍异宝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博得他们的任;一方面加紧积累钱粮军资,招兵买马,伺机以反。和杨国忠的激化,更使他加快了反叛的步伐。

谈到“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忽视、不能不提及的。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和安禄山反叛没有关系,或者说不是导致“”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却与发生在“安史之乱”中的“马嵬驿兵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立第三子玙天宝三年改名亨为太子。起初唐玄宗还对他多有扶持,到了天宝九年公元745年,针对太子的韦坚、皇甫惟明、王忠嗣几次事件的发生,唐玄宗对李亨的疑忌逐渐加深,并予以防范。李亨为此极为忧虑和不安。而杨国忠呢?在李亨初为太子时拉拢不成的情况下,深恐日后太子监国与自己不利。几欲动摇李亨的地位,使李亨十分痛恨,又无可奈何。“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想亲自领兵平叛,让太子监国,亦担心李亨在监国过程中提高了威望。但出于对安禄山反叛的气愤,决定御驾亲征时还是准备让李亨监国,“逆胡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当高枕无为矣”《》卷217。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则利用上述唐玄宗的矛盾心理,鼓动姐妹、尤其是杨贵妃对唐玄宗施加影响:“太子素恶吾家。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夕矣”,“使说贵妃衔土请命于上,事遂寝。”《纲鉴易知录》卷五十使得李亨终未监国。这无疑更加深了李亨对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仇恨。

这些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对发生在“安史之乱”中的“马嵬驿兵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里,有必要略谈一下“马嵬驿兵变”: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自幽州南下诣阙,以诛国忠为名”《旧唐书》卷九,率十五万大军扯旗反唐。唐王朝由于承平已久,武备松弛,安史乱军一路攻城夺隘,。很快就兵进洛阳,逼近潼关。翌年六月,潼关失陷,唐玄宗携杨贵妃及亲信官员在龙武将军陈玄礼的保护下,仓皇逃蜀。十四日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马嵬时,“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杀了杨国忠极其家小,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命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处死杨贵妃后,唐玄宗这才得以逃往四川。

综上不难看出,“马嵬驿兵变”绝不是一次单纯的兵变,它实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场政治夺权斗争。从这个角度来说,杨贵妃不过是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而已。兵变后,李亨借口百姓“遮路乞留”,没有随唐玄宗前往四川,而是率众北上,并于一个多月后即公元756年7月12日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即位,即。可以说,太子李亨想除掉杨国忠,早登皇位是蓄谋已久的,而“马嵬驿兵变”不过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马嵬驿兵变简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马嵬驿兵变为何会发生?杨玉环为何一定要死?

马嵬驿兵变为何会发生?杨玉环为何一定要死?

唐玄宗,杨国忠,李亨,太子,杨玉环,事情,时候,士兵们,安禄山,李唐江山,杨国,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父老,皇帝,唐肃宗,建宁王,李亨来,李辅国,杨贵妃,王李,由太子,高力士,陈玄礼,诸胡,韦氏,龙武,大将军,一代佳人,一行

2020-10-04 #故事大全

“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能否逃生日本?

“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能否逃生日本?

杨贵妃,日本,杨国忠,陈玄,唐玄宗,杨玉环,马嵬驿,乱军,后代,宰相,官方,答案,没死,日本学者,日本人,俞平伯,久津,安禄山,埃及艳后,山口百惠,李亨,油谷,高玄,太子,公元,主谋,个体,京都,侍女,唐书

2010-12-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兵变马嵬驿——究竟是谁杀死了杨贵妃?

兵变马嵬驿——究竟是谁杀死了杨贵妃?

高力士,杨国忠,李隆基,陈玄礼,李亨,太子,杨贵妃,杨玉环,马嵬驿,行动,陈玄,大将军,对杨,公元,主谋,士兵,安史之乱,安禄山,李隆,玄礼,韦后,龙武军,龙武,内情,历史,力士,宰相,成都,拿掉,旧唐书

2013-12-08 #小故事

马嵬驿兵变 为什么人们最在意的是杨贵妃之死?

马嵬驿兵变 为什么人们最在意的是杨贵妃之死?

杨贵妃,唐玄宗,安禄山,皇帝,杨国忠,王朝,历史,长安,马嵬驿兵变,中国,众军,佳丽,光芒,朝政,父亲,百姓,禁军,都城,逃出,于是就,天宝十四年,越来越近,金银财宝,得让,杨玉环,陈玄礼,马嵬驿,龙武,大将军,世界历史

2018-12-09 #故事阅读

咸阳马嵬驿 唐玄宗逃命遭兵变赐死杨贵妃之地 如今也成4A景区

咸阳马嵬驿 唐玄宗逃命遭兵变赐死杨贵妃之地 如今也成4A景区

杨贵妃,马嵬驿,景区,民俗,唐玄宗,今人,博物,原因,历史,建筑,文化园,长安,马嵬驿兵变,为帝,从兴平,唐玄,子李,杨国忠,西约,约达,陈玄礼,久太,向西,名称,名将,兴平市,传说,东西,中都,东风

2018-06-03 #故事会

“马嵬驿兵变”真相是什么?究竟是谁逼死了杨贵妃?

“马嵬驿兵变”真相是什么?究竟是谁逼死了杨贵妃?

李亨,杨国忠,高力士,太子,宦官,权力,禁军,李辅国,陈玄礼,上呈,安史之乱,宰相,小事,观点,不可调和,上升到,为帝,余人,唐玄宗,内相,马嵬驿,寿王,李瑛,李瑁,李亨才,杨玉环,林甫,杨贵妃,褚遂,长孙无忌

2016-07-09 #故事大全

马嵬驿兵变 李隆基为啥不救杨贵妃?因为当时的他 是泥菩萨过河

马嵬驿兵变 李隆基为啥不救杨贵妃?因为当时的他 是泥菩萨过河

李隆基,杨国忠,陈玄礼,安禄山,潼关,叛军,禁军,哥舒翰,杨贵妃,朝廷,陛下,李亨,龙武,大将军,太子,马嵬驿兵变,大军,宰相,心腹,皇帝,统帅,队伍,唐玄宗,李光弼,李隆,禄山,范阳,陈玄,韦见素,马嵬驿

2008-12-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身死 杨贵妃不过是个背锅侠

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身死 杨贵妃不过是个背锅侠

唐玄宗,杨贵妃,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陈玄礼,驿站,李亨,将士们,贵妃,将士,安史之乱,众将士,原因,大唐,皇帝,陛下,国忠,士兵们,太子,回复,伏地,唐玄,罗巾,马嵬驿,一生,侍卫,性命,才能,杨氏

2013-03-0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