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真相正史

时间:2020-09-05

唐朝李世民的真实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7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玄武门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真相正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真的是被逼无奈吗?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真的是被逼无奈吗?

李世民,李渊,唐太宗,李建成,玄武门,司马迁,历史,史官,皇帝,起兵,史书,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隋炀帝,太子,事变,势力,史馆,史记,合理性,国史,形象,权力,秦王,统治者,专门负责,仁德,和起,有才,李陵

2010-08-01 #小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为何发动玄武门政变 说了你可能不信

唐太宗李世民 为何发动玄武门政变 说了你可能不信

时候,李世民,历史,历史故事,有许多,在那个,是非,皇帝,刚开始,真的是,都知道,都会,三妻四妾,玄武门,皇上,百姓,道理,不能说,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这样,说起来,都应该,唐太宗李世民,小妾,阿洋,好的,还记得,爱上了,都是为了

2020-04-20 #小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5-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5-28 #短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5-28 #故事会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9-06 #短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9-05 #故事会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魏征,李建成,皇帝,太子,李渊,长孙皇后,大臣,玄武门,事件,大殿,建议,手下,才让,事变,乡巴佬,大哥,兄弟,事情,压住,后宫,君主,弟弟,憋死,怒火,报告,时候,提意见,早晚,爱恨交加

2020-09-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