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0-09-01

王姓氏的故事简短

提示:本文共有 99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其起源有五: 1、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时期,祖先是周文王,具体始祖是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周文王是黄帝直系,周 文王朝第一位国王,太子晋为周文王22世孙,在位二十七年的周灵王是东周时期一个平庸的帝王,但太子晋却口碑极佳,温良忠厚,聪明博学,年纪较轻就开始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政。师旷是春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晋平公派他晋见太子晋时,曾与他探讨君子之德,太子晋联系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的作为,精辟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使得曾经劝说晋平公治国要以“仁义为本”的师旷心悦诚服。后来太子晋与周灵王在治洪策略上发生分歧。忠言逆耳,也许是太子晋的批评过于尖刻了吧,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太子晋被废黜后,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不到三年,就抑郁而终。太子晋去世后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山。娶杨氏国郡夫人。 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姬姓这支王氏有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的后代、周平王太孙赤的后代等等。 周初时封毕公高于毕,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另有春秋时魏献子之后。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浊父先他而死,浊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继承王位,但因势力不如胞弟强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以王为姓,是为山西王氏。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以王为姓。 另有爵位与官职两字氏的简化而来,有王子姓(周大夫王子狐)、王孙姓(周大夫王孙满)、王官姓(晋大夫王官无地)等等。其后多简化为“王氏”。 2、妫姓王氏,妫姓王氏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另有出自田姓的王氏,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八世被秦国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3、子姓王氏,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 赐姓、改姓王氏,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又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类似情况还很多。改姓王氏有明朝汀州府的王得仁本姓谢,因避仇家改姓王,清人王树荣本姓谢也改姓王。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 5、为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回纥、女真、蒙古、满族等改汉姓而来,有不少改为王姓,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从战国到秦汉,战与和,从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几个政权。匈奴人进入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在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迁到这里,很多代北鲜卑人也跟随到了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威王氏。比如唐代的霍国公王毛仲(高丽人)、唐朝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契丹人)、王廷凑(回纥人),金宗室完颜氏汉姓为王或陈,还有蒙古人、满族人宋朝以后,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族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编辑本段郡望堂号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此一支王氏,始祖为周灵王太子。 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胶南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北海郡:汉景帝置。治所营陵,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部潍坊地区。此支王氏,出自虞舜妫姓王氏。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省郯城北),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治所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天水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东平郡:汉代置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平东、泰安一带。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县一带。 新野郡:古置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新野(治所在河南省新野县)。北周时废。 山阳郡:汉代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东晋山阳郡在今天江苏省清江、浦安一带。 中山郡:汉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章武郡:西汉置县,西晋至隋初置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省大城县一带)。 东莱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 河东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金城郡:西汉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西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永靖县及兰州市一带 海汉郡: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长沙郡:秦置郡,汉置长沙国,并在此筑城,隋唐置潭。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明清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长沙历经国、郡、州、府、厅治。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 三槐堂:北宋王佑,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 王氏宗祠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佑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佑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 另外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太子,王氏始祖,后世又称王子晋、王子乔、王乔。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 太子晋谷、雒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以为不顺天心,不若修政。晋平公使叔誉聘于周,见太子,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归告平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誉弗能与言,君请事之。”平公遣师旷见太子晋。太子晋与语,师旷服德,深相结也。乃问旷曰:“吾闻太师能知人年之长短。”师旷对曰:“女色赤白,女声清汗,火色不寿。”晋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女慎无言,殃将及女。”其后三年而太子死。孔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传称王子乔仙。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 因氏王氏。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楚国屈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编辑本段王姓名人历史名人 王诩鬼谷子:春秋思想家、军事/政治教育家,战国军庠的创始人,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先生曾任楚 鬼谷子与弟子苏秦、张仪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他的四大弟子分别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著作《鬼谷子》留于后世。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陵前?~前181,沛县人,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请吕为王,罢相,改任太傅。 王吉: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官至博士谏大夫,“博”经术之博,吉能兼通五经。既精且博。西汉二百年间,据《汉书》记载能兼通五经者只有二人,王吉与夏侯始昌。 王昭君前~世纪中叶,西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王莽前45~后23,字巨君,帝王,极杰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王充27~96,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系元城王氏之后。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无神论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著作名之为《潜夫论》。 王允137~192字子师,太原祁人。汉献帝初年任司徒、尚书令,录尚书事、总朝政。当时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董卓大权在握。王允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但是没有逃过董卓余党的反扑,和他的家族一起被处死了。王允侄子王淩被曹操赏识,在魏国官至太尉。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 王浚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 王叔和210~280,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王祥185年~269,字休征,琅琊临沂人,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王导276~339,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爵至太保、司徒、录尚书事、进位太傅、又拜丞相。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谥曰文献。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后迁会稽(今浙江绍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兴),曾任过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有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等。 王猛325~375,十六国前秦丞相。字景略,北海剧山东寿光人。《晋书》载其“少贫贱”而“环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后为苻坚谋士,比之诸葛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执政时,“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370年,灭前燕,留镇邺。旋入朝为丞相。死前,曾说苻坚不要攻晋,但未被采纳。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晋代书法家、诗人,祖籍琅琊临沂,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晋代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司徒,去世后谥曰献穆。王珣曾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王珣真迹《伯远帖》,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王僧虔426~485年,祖籍琅琊临沂。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为王导五世孙,曾祖父王洽,东晋吴郡内史,善书。祖父王珣,东晋司徒,善书。父亲王昙首,右光禄大夫。王僧绰之弟。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王俭452~489,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字仲宝。祖籍琅邪临沂。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其父僧绰、叔僧虔,俱有文学才能。王俭1岁时,父被害,为叔父所养。自幼勤学,手不释卷。王俭是齐初文坛的核心人物,曾主持学士馆,以其家为馆舍。他大力倡导、殷勤奖掖,"虽单门后进,必加善诱"(《王文宪集序》)。任昉、王融、萧衍、钟嵘、萧子恪等人,都曾得到他的赏识。南朝文章,以用事为贵,数典为工,王俭是这些风气的推动者之一。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写到“一世表仪,诸儒之领袖矣”而被誉为一代儒宗。 王通584~617,隋哲学家。字仲淹,门人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曾上文帝《太平策》,为朝臣疑忌不见用。居河、汾之间,召徒授课。后屡拒廷召。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他顺一统之势,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其著作多佚。今存《中说》、《文中子》等。 王勃649~676,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诗文与于龙齐名,并称“王于”,亦称 “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作品有《滕王阁序》、《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并州人。祖籍太原晋阳,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因此人称“诗佛”。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冥》、《相思》等,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更是被誉为“文人画始祖”。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冰710~804,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在中原战乱之时,他以海陬蛮荒之区,取代中原而为衣冠上国,被尊为“开闽第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 王安石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变法,王安石在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宰相之后,他就提出计划,锐意革新。他说,商业、工业和农业必须要由国家来控制,免得工农阶级受到富豪的压迫。具体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有:均输法、市易法、免行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保甲法。制置“三司条例司”建立预算制度,由一个预算委员会从事考核会计,提出预算。由于这些预算与行政相配合,可以节省一笔相当数目的钱。其他还有发放养老金给伶仃的老人,发放救济金给失业和贫困的人。在教育方面,改革学校和考试制度;考试的题目从以前的诗赋改为策论实务;另立明法,试以律令刑统大义。减少使用拘泥和背诵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一时间,甚至连乡村学校的学生也丢掉他们修辞学的教科书,而改学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跨时代的伟大改革。 王旦957~1017,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丞相,监修《两朝国史》。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王旦曾推荐寇准为相,寇准终于不负推荐,成为宋朝贤相。天禧元年病故,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 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 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当时,宋朝与辽和议,派遣特使聘问,国书上称辽为北朝,宋自称南朝。询问王曾可否?王曾通晓司礼,毫无迟疑地说:“称他们国号就足够了 ,受到皇上的赞许,维护了宋国的尊严。宋真宗曾经几次召王曾问事,王曾的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颇有见地,受到朝臣们较高的评价和敬重。去世十余年后,仁宗亲篆其碑曰:“旌贤之碑”,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开始。王曾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王惟一987~1067,名惟德,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铜人和图经,在当时的医疗教学和医官考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统一和发展我国针灸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王韶1030~1081,北宋将领。字子纯,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举进士。熙宁初,上平戎策三篇,颇有见解,命为秦凤经略司札宜文字。因按边,擢龙图阁待制,知熙州,屡破羌众。元丰中,知洪州卒。韶起孤生,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要指,不复更问,每战必捷。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元城河北大名东人。少孤贫。平生教书为业。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反对天命论与性善论。擅诗文。其诗气势雄壮、奇崛,富有现实性。如《暑旱苦热》、《饿者行》。著有《广陵先生文集》等。 王柏1197~1274,南宋经学家。字会之,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何基,对《论语》、《大学》、《孟子》及《通鉴纲目》等标注点校,尤为精密。聚徒讲学,被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卒,谥文宪。生平著述甚多,所著书有《读易记》、《论语衍义》、《拟道学志》、《天文考》及《地理考》、《大尔雅》、《正始之音》、《文章指南》及《家乘》等。 王约1252~1333,祖籍汴京,迁居真定。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元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曾请发米续赈,前后救活京畿东道饥民五十多万人。仁宗时曾通告各大臣:“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 王实甫1260~1336,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有杂剧 莺莺听琴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等等。如《西厢记》从问世一直到今天都深得各时代观众的好评。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崔莺莺和张君瑞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及其与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矛盾冲突,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的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 王祯1271~1368,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著作《王祯农书》。《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最爱的是梅,其次竹,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 王蒙1301~1385,元朝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保保?~1375,蒙古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平章事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子。元惠宗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兵起后,率领元军与起义军作战保卫皇室,镇压红巾军,因其屡建战功,官至太傅、左丞相,封河南王,总制天下兵马。朱元璋称他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写得一手好文章。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 王守仁1472~1528,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王阳明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明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以文官授兵部主事。继任过南赣巡抚、南京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等职。平定宁王之乱、江西匪乱、叛乱等。曾谪贵州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思想成就: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思想主张: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唯求其是等。他还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影响很大。开派讲学,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他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著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 近代的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曾为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明朝潞(今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进士出身。王廷相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富有正义感,不畏权势,敢于批评时政,曾两次受宦官的迫害。他的主要著作有《慎言》、《雅述》和《王氏家藏集》等。 王锡爵1534~1614,明代内阁首辅,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太仓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任文渊阁大学士、又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王锡爵与独子王衡都是榜眼,人称“父子榜眼”。任职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 王象乾1546~1630,字子廓,号霁宇,桓台新城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内容,唐高宗,唐僖宗,时燕,朱明,王审知,王潮,陈政,陈元光,新朝,好的,公元,东南亚,互联网,信息,战国,后裔,历史,台湾,发邮件,名地,回复,属员,将佐,总章,年间,建议,族人,本站

2010-01-08 #短篇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历史,田氏,比干,信陵君,人们,内容,后代,后裔,秦国,王家,齐国,为帝,乌丸氏,刘邦,唐高宗,唐僖宗,完颜氏,魏昭,王之子,时燕,朱明,王为,王世充,王僧辩,王审知,王诸,王罕,王潮,陈政

2020-05-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后裔,王家,王为,人们,历史,秦国,田氏,姬晋,比干,先祖,信陵君,内容,后代,少数民族,王族,魏国,齐国,赐姓,居住在,为帝,乌丸氏,周文王姬昌,刘邦,周灵,唐高宗,唐僖宗,虞舜妫,完颜氏,时燕

2020-09-01 #经典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后裔,王家,王为,人们,历史,秦国,田氏,姬晋,比干,少数民族,先祖,信陵君,内容,后代,王族,魏国,齐国,赐姓,居住在,虞舜妫,为帝,乌丸氏,周文王姬昌,刘邦,周灵,唐高宗,唐僖宗,完颜氏,时燕

2020-09-02 #小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太子晋,祖籍,司徒,一带,王曾,太子,临沂,始祖,周灵王,王珣,王维,著作,汉置郡,王俭,王羲之,丞相,太原,师旷,三槐堂,中原,作品,匈奴,哲学家,帝王,宰相,山东省,思想家,战国,文学家

2020-05-25 #故事会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太子晋,祖籍,司徒,一带,王曾,太子,临沂,始祖,周灵王,王珣,王维,著作,汉置郡,王俭,王羲之,丞相,太原,师旷,三槐堂,中原,作品,匈奴,哲学家,帝王,宰相,山东省,思想家,战国,文学家

2020-05-26 #小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太子晋,祖籍,司徒,一带,王曾,太子,临沂,始祖,周灵王,王珣,王维,著作,汉置郡,王俭,王羲之,丞相,太原,师旷,三槐堂,中原,作品,匈奴,哲学家,帝王,宰相,山东省,思想家,战国,文学家

2020-09-01 #长篇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太子晋,祖籍,司徒,一带,王曾,太子,临沂,始祖,周灵王,王珣,王维,著作,汉置郡,王俭,王羲之,丞相,太原,师旷,三槐堂,中原,作品,匈奴,哲学家,帝王,宰相,山东省,思想家,战国,文学家

2020-09-01 #故事会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的由来?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氏,太子晋,祖籍,司徒,一带,王曾,太子,临沂,始祖,周灵王,王珣,王维,著作,汉置郡,王俭,王羲之,丞相,太原,师旷,三槐堂,中原,作品,匈奴,哲学家,帝王,宰相,山东省,思想家,战国,文学家

2020-09-0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