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时间:2020-08-24

史记人物故事简短50字

提示:本文共有 44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商鞅篇 先从商鞅这个名字说起。 商鞅,是姓商名鞅吗? 不,商鞅并不姓商,那么商鞅姓什么? 这,还真是个问题。 《史记》卷六十八,列传第八篇,首句即是: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这是一句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从这23个字,可以找到四个姓:商、卫、公孙、姬。 因此,在讲述商鞅故事之前,先简单地探讨一下中国姓氏的起源: 古姓氏来源,最初来自于对原始的图腾崇拜,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再往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姓氏的来源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类: ——缘于封地名和国名,如齐,鲁、宋、邓、韩、赵、吴、陈、蔡、卫等姓氏,均属此类。 ——缘于其居住地。平民没有资格分封土地,就退而求次,以所居之地为姓氏,如西门、东郭、西郭、南郭、北郭、邱等,此类姓氏,复姓颇多,一般都带有“门”、“里”、“闾”等字眼,以示不同的居住环境。 ——缘于家族排行。同姓家族随着人口膨涨,开始分划出不同的姓氏来,老大一支的称伯或盂、老二则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等。(有一成语叫“伯仲之间”,即缘于些) ——缘于官职的。西周时,设掌管土地、军政、工程、官吏、刑狱的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五官,均被后代取以为氏;别者诸如:钱、粟、军、仓、监、谏等,一眼望去,便知均属此类。 ——缘于爵位的。爵位得之不易,既可以视为对先人的怀念,又可回味一下昔日荣光,如,皇、王、公、候、霸等。 ——缘于所从事的技艺。屠、巫、陶、甄、匠、优、卜等,均属此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姓氏产生之初,正是母权制社会,因此最初的姓多从女旁,如姚、姬、妊、姒、妫等,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应该记得,周文王就叫姬发。 后人之所以多称鞅为商鞅,是缘于秦孝公封鞅“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书归正传。 翻史书,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即,每个非常人物的出场,背后必有一能识其他才者,为其垫场。 ——正所谓:千里马常在,而伯乐难遇。 商鞅早年事魏相公叔座,只可惜相见恨晚。“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 魏惠王前来探病,并请教公叔座,问他百年之后,对江山社稷之事,有何想交待的? 公叔座却只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商鞅。他给了魏王两种建议:一是用商鞅,“愿王举国而听之”;二是不用商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嘿然”,随口应了一声,就走了。走时,心里估计在想: ——公叔座啊,我看你已经老糊涂了!鞅是那根葱啊? 魏惠王前脚刚走,公叔座马上把商鞅叫来,坦诚心扉地对商鞅说: ——刚才我向魏王推荐你为相,看魏王表情,是不会用你的。我于是请求他,如果不肯用你,就一定要杀了你!你赶紧逃命吧…… 我看这个故事时,就觉得古人实在是太可爱了,那是一种存大智、得厚德的可爱。 在这一过程中,公叔座对其所遵崇的价值依次进行了选择排列: 先是,思社稷之兴旺,荐商鞅之才;再者,虑江山之存亡,灭商鞅之祸;最后,念人情之冷暖,保商鞅之命。 前二者,互为悖逆,却是两面一体,尽一国臣相之忠。而后者,满满的,全是浓而暖的人性。 无从得知,商鞅对公叔座此举做了什么样的解读。但他的判断,却实在是异于常人: ——既然魏王不肯听你建议用我为相,那他怎么又可能听你建议杀我呢? 这是一个很是令人惊讶与佩服的判断:惊讶,在于他逆向的思维方式;佩服,在于他过人的非凡胆识。 公叔座死后,一切正如商鞅所判断的那样,魏惠王那里记得商鞅是谁啊? 被魏惠王遗忘的商鞅,不久后离开魏国,来到秦国谋求发展。 在秦国,先是求助于孝公的宠臣景监,得到第一次进见孝公的机会,可惜首演就演砸了,“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瞧这无聊的,把孝公都给说睡着了。 五日后,得到第二次进见机会,有所进步,但进步不明显,“鞅复见孝公,益俞,然而未中旨”,比上次稍好点,但也仅是稍好点。 再求人,再努力,再得第三次进见机会,“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孝公听得太入神了,竟至于失了帝王之态。 前后反差,何竟以有天地之别? 商鞅对景监作了这样的解释: ——第一次我给他说的是帝道,成得一代帝王,需三代之努力,他说三代太久,只争朝夕;第二次我给他说的是王道,也需要一定时间,他同样等不及;第三次我给他讲的是霸道,只求国强,他要的就是声名显于在下,不在乎有如殷周那样的盛德。 秦孝公实在是个实在人。 关于商鞅变法,小学历史就开始学了,再当故事讲,多少有些乏味了。 倒是商鞅在变法前与保守派的论辩舌战,一字一言,闪烁着照耀千古的迷人光泽: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毫无疑问,它们与西方所推崇的民主精神相悖,是典型的精英治国理论。中国的政治,从两千多年前开始,就是这么写下来的——并且我始终认为,写的很好。 我还是喜欢李敖的那句话: ——群众,除了鼓掌和暴动外,别无用处。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投张选票,就是行使民主权利,就能够一同治理江山,那么,请你把我手里这张也拿去吧! 商鞅是个天才的政治家。所谓政治家,最起码应该具备两样要件:头脑、手腕。 头脑是天生的,对此我深信无疑——李逵,再勤奋也成不了李白。 商鞅生就一颗做政治的头脑,在他诸多的变法举措中,最令我拍手称叹的是:连坐制。这实在是个很变态、却又很天才的创造。这一制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被历朝历代所延用,甚至在上个世纪,国民党大溃败之前,推行的保甲制,即属此制。 舍弃道义的评判,单从管理学的视角来考量,它符合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即,管理目标越简化,管理效率越高——“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头脑是天生的,但手腕,却是可以后天学习来的——这大概也政治家喜欢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就曾经批阅过《二十四史》呢! 小学历史及过格的同学,都应该记得与商鞅变法有关的一个典故:立木赏金。 商鞅意在取信于民之举,付出的代价,仅是区区五十金。 这里耍弄的,就是政治手腕,很阴柔。 改革的本质:是新旧利益集团在秩序的构建、利益的分配等方面进行的博弈。如果我们给商鞅贴上一枚“改革派”的标签,那么秦公子虔的身上,就会自动贴上一枚“保守派”的标签。 公子虔反对变法,违反了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的态度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公子之身虽不能加以刑,但商鞅还还是坚持“黔其师公孙贾”。(黔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以墨刺面,意在使受刑者蒙耻。西方也有类似的刑罚,如小说《红字》)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劓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字面就可猜测,是割掉犯人的鼻子) 商鞅意在昭信于民,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惨重的。 这里坚持的,也是政治手腕,很阳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司马迁对商鞅的变法,给出了最高的评价:秦民大悦! 历史翻多了,总是能总结出些规律来的。譬如:凡是被史书所记载了的预言,都是最终得以印证的预言。(当然,事实的真相更可能是:因为那预言得到了印证,才被记载下来的。但如果做了这样的解读,历史的趣味,就难免打了折扣) 让我们进行回溯:追忆魏相公叔座临终托付魏惠王的那件事:用商鞅,或杀商鞅。魏惠王没当一会事,若干年后,他为自己当初的草率付出了代价。 商鞅带兵伐魏,魏公子印率兵迎战。春秋战国年间,两国交战,本就象幼儿园的小朋友吵架一样正常、平常、经常。 但商鞅却把这正常、平常、经常的事,做成了非常、失常、超常。 商鞅先派人到找到魏公子印,传话道: ——相当初,兄弟我在魏国时,咱们天天喝酒聊天,现在突然带兵要相互攻打,怎么下得了手呢?有空过来喝喝酒,然后咱各自带兵回去,并个差就算了。 公子印是个实在人,第二天就真去了,等他到了,商鞅端出来的不是美酒,却是刀剑。 魏军大败,最终魏“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失落的魏惠王,这才想起了当初公叔座的话,长叹道:“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恨,总是在既成事实之后。 商鞅破魏之后,政治生涯渐抵顶峰——“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商鞅这个为后人所熟知的称谓,缘此而来。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商鞅在抵达他人生顶峰的同时,进入了他人生的下滑的轨迹。 其兴疾者,其亡必速。 在商鞅身败之前,曾与赵良有过一段辩论。在这段辩论中,商鞅夸衿了自己对秦国的功劳,赵良则逐一予以了驳斥,最后留了这样一句话给商鞅: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蓄百姓之怨……亡可翘足而待。” 若干年前,公叔座预言了商鞅的将来;若干年后,赵良预言了商鞅的最后。 几个月后,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去,太子继位。早年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开始向商鞅的复仇,商鞅被举告以谋反之罪。 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商鞅,开始了落魄的流亡之旅…… 潜逃至关下,晚上借宿时,却被拒之门外。旅店的人很客气地告诉商鞅: ——这是商君颁布的法令,如果收留那些身份不明的来客,我全家都会被连坐的。 商鞅站在旅店紧闭的门外,叹气说道: ——变法的弊端,竟然会到了这种地步! 这是很好玩的一幕历史情景剧——我们看到,商鞅自己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商鞅接着进行他的流亡之旅,来到了魏国,魏国念恨着商鞅当初骗俘公子印的仇,坚决不接纳他。 这又是很好玩的一幕历史情景剧——我们看到,商鞅自己把自己赶出了魏国…… 商鞅走投无路,回到自己的封地,做了最后的拼死一搏——读到这里,我才又遇到了我所认为的那个商鞅。 商鞅的人生,就应该是只有两个终极的人生:若成功,应是生的大富大贵;若失败,必是死无葬身之地! 秦派兵攻打商鞅,“杀之于郑黾池”。 商鞅的故事,却并非就此结束。最精彩华丽、血腥骇人的结尾部分,在商鞅死后上演——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又称辕刑、辗裂,民间俗称“五马分尸”。 此刑的执行之法: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系于五车之上,后以五马驾车,同时驱马,使之疾奔,将受刑人躯肢撕裂为五块…… ——嗯,再仔细想一下:是五块吗?不对,应该是六块。 让我们一起臆造一下,商鞅被行车裂之刑的情景吧—— 清晨,最好是下过了一点小雨,地面湿湿的,空气湿润,因为据说血腥气味,在湿润的空气里会被传的很远…… 城里的百姓,一大早就来到了行刑的广场,最有利的观刑地位,已经被强壮的男子们占去了,孩子们爬上屋顶、或者远处高高的树上…… 商鞅的尸体被拖了上来,扔在了地下,五驾马车已经备好,马儿们昨夜定是得到了最好的关照,一匹匹神采飞扬,扬首奋蹄,跃跃欲试…… 人们期待已久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但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了,快的让人有些不能相信,继而有些失望了起来。 仅仅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五驾马车就分别向着五个不同的方向,如箭一样地射了出去! 它们各自拖着商鞅躯体的某一部位,越奔越快,越奔越远…… 商鞅留在原地的主躯干,从此与他的头颅和四肢,永远地迷失在了这样清晨之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5 #小故事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5 #小故事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4 #长篇故事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4 #故事会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4 #长篇故事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5 #故事大全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史记》之人物故事不断更新中……

商鞅,公叔座,商君,魏惠王,历史,姓氏,预言,公子,头脑,故事,手腕,政治,秦国,魏国,秦孝公,赵良,代价,刑罚,建议,政治家,机会,魏王,商十五邑,秦民,魏相,魏公,公子虔,商鞅变法,实在是,人口

2020-08-24 #短篇故事

《史记》中一些有趣的地方随时更新史记书评

《史记》中一些有趣的地方随时更新史记书评

蒙骜,蒙恬,情欲,临洮,欲望,君子,始皇,寡人,屈原,规矩,辞令,辽东,问题,乐钟磬,乐毅,其美,珍善,唐勒,宋玉,干别,延袤,扬其波,惠王,於乐,於燕,比干,通其意,箕子,蒙骜卒,齐之田

2020-08-2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