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中国文化的小故事

时间:2020-08-24

相关推荐

1、崔铉胸怀大志,前程万里

“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的样子,非常喜欢。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

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读后,连连称奇,称赞道:“好诗!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

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2、百里奚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本应该趁年轻时去外面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百里奚听妻子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心出去闯荡。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送行。可是柴房里却没柴了,于是妻子就把门闩拆下来烧了。百里奚告别了妻儿,开始闯荡。他到过很多地方,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人举荐,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很快,10年过去了,百里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里奚确实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百里奚尽心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4、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2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5、孔子编《春秋》

孔子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大乱,周天子的地位形同虚设,礼法遭到严重的践踏。看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孔子非常痛心,他认为,只有恢复周礼,天下才能大治。

于是,他带领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一个诸侯愿意采纳他的主张,孔子最终失意而返。回到鲁国后,孔子呕心沥血地编订史书《春秋》。《春秋》是著名的儒家经典,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在书中,他严厉斥责诸侯无视礼法的行径,体现出一种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春秋》面世之后,世间多了许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乱臣贼子”惧怕。因此有人说:“孔子编《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参考资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中国文化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老人,人们,问题,玉姑,好评,传说,初一,民间,牛郎,乡亲们,村里,老婆婆,节日,风俗,吴刚,故事,压岁钱,深山,说法,织女,饺子,鲤鱼,中国传统文化,农历正月,我国古代,习俗,传统节日,婆婆,怪兽,村庄

2020-06-25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老人,人们,问题,玉姑,好评,传说,初一,民间,牛郎,乡亲们,村里,老婆婆,节日,风俗,吴刚,故事,压岁钱,深山,说法,织女,饺子,鲤鱼,中国传统文化,农历正月,我国古代,习俗,传统节日,婆婆,怪兽,村庄

2020-06-25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老人,人们,问题,玉姑,好评,传说,初一,民间,牛郎,乡亲们,故事,村里,老婆婆,节日,风俗,吴刚,压岁钱,深山,说法,织女,饺子,鲤鱼,中国传统文化,农历正月,我国古代,习俗,传统节日,婆婆,怪兽,村庄

2020-09-03 #长篇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老人,人们,问题,玉姑,好评,传说,初一,民间,牛郎,乡亲们,故事,村里,老婆婆,节日,风俗,吴刚,压岁钱,深山,说法,织女,饺子,鲤鱼,中国传统文化,农历正月,我国古代,习俗,传统节日,婆婆,怪兽,村庄

2020-09-05 #故事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

老人,人们,问题,玉姑,好评,传说,初一,民间,牛郎,乡亲们,故事,村里,老婆婆,节日,风俗,吴刚,压岁钱,深山,说法,织女,饺子,鲤鱼,中国传统文化,农历正月,我国古代,习俗,传统节日,婆婆,怪兽,村庄

2020-09-2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