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时间:2020-08-23

概括一个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2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民间故事研究作为民间文学研究中的重点研究范畴,又一直是民俗学界的主要研究对象,保持着较好的学术传统。1996、1997两年来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它的显赫地位和学术水准。研究者的积极活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各民族故事资料的引证,都严谨阐发了其学术观点。主要特点表现在:1.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证结合起来;2.研究课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3.从流播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宗教或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的研究增多;4.结构类型研究仍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民间故事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是学者们最关注的研究课题。有不少论著,联系民俗文化学、宗教学或历史学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来研究民间故事,从中探寻它的表层至深层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马昌仪的《中国鼠婚故事类型研究》〔18〕,通过鼠婚故事的流布的研讨,发现“我国鼠婚故事与民俗信仰关系密切的特点”,把中国鼠婚故事归纳为民俗型和招婚型两大类型,并对中国鼠婚故事的类型进行考察,作者认为:1.其招婚故事素材及其独特的循环式叙事结构来源于印度;2.就其类型的整体来说,并非源于印度因为印、中鼠招婚故事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3.“民俗型是中国鼠婚故事的原型模式。”作者独到的见解是:鼠婚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中国鼠婚故事是我国农业文化中嫁鼠禳灾习俗和岁时文化中对子鼠女神信仰的产物。”在《吴地鼠婚俗信与艺术》〔19〕一文中,马昌仪还就吴地鼠婚作品的民俗型和招婚型的民俗文化现象及其特点作了具体、深入的探讨。君岛久子的《非稻作民的民俗与传承——瑶族的天鹅处女故事及其游耕文化》〔20〕一文,比较《五彩带》开篇、续篇母题、难题的异同,追溯、探究瑶族的天鹅处女故事的演变踪迹,断定《五彩带》开篇故事是茶山瑶的传承;而续篇坚美仔的故事则属于盘瑶的传承。因而得出结论:“盘瑶和茶山瑶的接触和交流中产生了这个故事”。“属于壮侗语族的茶山瑶从壮族借鉴了收割水稻的母题,而其天上的考验难题则是属于刀耕火种文化。”万建中的《民间故事与禁忌民俗的传播》〔21〕,则详细阐述了民间故事促使禁忌民俗传播的具体情形:1.理论上阐述禁忌的目的、实质,说明禁忌是一种最古老的社会规范;2.民间故事是禁忌民俗传承的“外部”因素;3.民间故事叙述守禁或违禁过程,以达到教育、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过伟的《侗族娘梅故事与文化生态研究方法》〔22〕,以侗族《娘梅》故事为例,着重从民族的、民俗的因素探索了用文化生态研究方法来研究民间叙事文学的路子。周北川、熊和平的《鄂西故事〈老鼠子嫁姑娘〉的文化内涵》〔23〕对土家族、苗族的《老鼠子嫁姑娘》新奇的情节结构、独特的形式作了简要分析,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发掘了故事背后蕴含着的深层的文化内涵——“鼠崇拜的信仰”。陈玉平《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24〕就田螺姑娘型故事大多与报恩主题、难题考验情节有关,探讨了“孤儿”角色的原型即成年仪式的受礼者,显示出“由原状态进入新状态”的成年礼内涵。林继富《藏族文化中的镜子》〔25〕以镜子——这一世界文化的共同母题探讨藏族创造的“镜”文化的共性和个性。 故事的作品研究重视故事的母题剖析与文化内涵的挖掘相结合,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从论文的数量、质量都可反映出民间故事研究的积极的发展态势。刘守华的《“羽衣仙女”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影响》〔26〕,以《毛衣女》、 《田章》和《金波聂吉新娘的故事》为例,概述了天鹅处女型故事由简到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的演变构成及其价值,“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以其优美的故事叙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27〕,从中国灰姑娘的型式、民族性特征和世界性意义三方面通过对灰姑娘的分类、比较研究,探讨中国灰姑娘型故事与其他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关系。指出:“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且,无论是母题的内涵,抑或是在生活史上的意义,灰姑娘故事都具有世界性。”刘守华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的科学幻想——鲁班造木鸟故事的古今演变》〔28〕认为鲁班造木鸟这个世界上同类型故事的最早记载或源头,“代表着一种新的故事体载——民间科学幻想故事”。作者强调指出,不能否认中、印文化双向交流的事实。吴效群《“问活佛”故事的原型解读》〔29〕,对AT461型“问活佛”故事“进行了‘本体’的或称是‘原型’的剖析。”刘晓春《英雄与考验故事的人类学阐释》〔30〕,从许多民族中存在着的英雄与考验故事型切入,为了揭示其真正的文化意义,作者“试用多种方式对故事进行历时和共时的研究”,认为“故事中母题的古老意味,决定了故事的文化渊源的深厚久远”,对其体现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了深层意义的阐释。 这方面的研究,还包括把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故事的成果译介到国内,以及中国学者介绍国外的研究情况。如:日本学者西胁隆夫关于AT301型故事和维吾尔族民间故事“英雄艾里·库尔班”火种和吸血鬼——“轻·吐米尔英雄”型故事的主要母题探讨的《轻·吐米尔英雄故事的母题研究》〔31〕,繁原央的《中国冥婚故事的两种类型》〔32〕结合具体故事比较分析了“慰灵·解冤型”和“幽婚·立嗣型”冥婚故事及其产生的影响。梁永佳的《俄狄浦斯型故事在西方的研究》〔33〕,则专门介绍、评述西方研究俄狄浦斯型故事的方法、流派及发展,对研究者拓宽思路、深入探索有积极意义。 刘守华的《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34〕将宗教信仰融于类型研究,评述道教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特别是幻想故事的影响,说明故事类型既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作者举例说明12个新类型“是融宗教性、世俗性于一体的地道的中国民间故事”,不同于国际标准类型,提出对世界各国、各族民间故事作类型学比较,应注意辨析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他的《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35〕,则侧重于探究道教借助民间文学之必要、道教对现存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尤其寓言借道教“来寄寓道德训诫和生活哲理”。孙正国《中国虎故事的类型研究》〔36〕一文,将37个民族中产生和传承的虎故事分为恶虎型、化身型、义虎型和其他类型这四类进行类型分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虎故事数量可观,展示了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及交流融合,“并对后世的志怪小说和传奇小说起到了借鉴作用,还具有审美的民族特征”。陈益源的《长牙·成精·水里摸——民间荤故事的三种类型及其性教育功能》〔37〕阐述了这三种故事类型在性教育上的实用的、正面的功能。 江帆的《辽宁民间故事及其类型特征论析》〔38〕一文,总结了辽宁民间故事丰富蕴藏的概况,以及具有辽宁本土文化特色的故事类型特征,为学界提供了故事类型研究经验。 下面一组文章结合各国、各民族的相关作品,对故事的某个具体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成绩斐然。色音的《蒙韩民间故事的影响比较》〔39〕一文,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主要对蒙韩的《长脖子哥哥》与《长鼻子哥哥》、《驴耳汗》与《驴耳王》这两组相同的民间故事进行影响比较,发现其故事类型与情节单元同出一源;故事的显层方面有相似特征,但隐层方面则“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这是互动影响、双向影响的必然结果。陈岗龙《流传于蒙古族的目连救母故事》〔40〕,分析蒙文几种版本、蒙族中流传的该传说及游历地狱的劝善故事等,认为蒙族中流传的这一故事与藏、汉的“有紧密的传承借鉴关系”。比较研究这一故事和蒙藏汉民族文化交流都有重要学术价值,并“开拓出更广阔的目连救母故事研究领域”。〔日〕斧原孝守《东亚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之课题》〔41〕,对以汉族故事之受容为中心的问题,故事所体现的东亚文化圈及东亚民间故事索引问题,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提出了比较研究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郭崇林的《中国东北地区赫哲、鄂伦春族与蒙古族民间英雄讲唱的比较研究》〔42〕对这三民族的《满都莫日根》、《英雄格帕欠》和《阿拉坦嘎鲁》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艺术表达形式、情节结构模式上的共同性,探讨其叙事背景、英雄形象及信仰观念内涵等方面的不同地域和民族特征”。赵永铣、巴图的《蒙古族民间故事与印、藏民间故事的关系》〔43〕分源流、变异两点进行阐述,认为“蒙古族民间故事受印藏故事,特别是佛经故事的影响极深”。傅尧宇的《〈召树屯〉源流辨析》〔44〕归纳了学者的“本地说”、“外地说”、“回流说”的不同看法,纵观诸家见解差异,对其源流新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林继富的《文化流程中的“中山狼”》〔45〕一文,描述了印度、中国汉族、藏族、阿拉伯三国AT155型故事中的“中山狼”故事,探索它的文化之源和流播情况。初步结论为:“‘中山狼’型故事既有民族文化之根,又有外域文化的因子”,显示出“中山狼”型故事交流的多元融合性。 一组研究民间故事与美学的论文,是值得重视的发展迹象。赵怀仁的《白族民间文学中悲剧形象的美学意义》〔46〕从美学角度探讨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指出其悲剧形象产生的基础是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宗教影响和心理气质。它孕育了白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趣味,创造了具有悲剧美学意义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蒙书翰《试论机智人物故事的喜剧美学特征》〔47〕,从喜剧主人公正面人物的喜剧性格、喜剧冲突和喜剧结局论述了机智人物故事具有的美学特征。穆萨的《回族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笑话的美学价值》〔48〕按其内容分述了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笑话的四个共同点,指出二民族的笑话,“正是通过对丑的否定来表现人民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对人民起审美教育作用,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阿扎提·苏里坦《论阿凡提的艺术形象》〔49〕一文对阿凡提形象的产生维吾尔人中具备着产生阿凡提形象的土壤和条件,其思想认识价值、教育作用及美学意义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指出美丑并存是阿凡提形象美学特征的关键问题,统一在阿凡提的幽默性格上,正是维吾尔民族性格的一个共同特征。 在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方面,陶阳的《民间文学随笔四则》〔50〕选取四个典型例证,结合当前实际问题,谈了自己的真切感受,颇有见地。其中维吾尔族《一块金砖》的故事描述的两代人比金子还宝贵的品格,对今天拜金主义的泛滥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傣族《忠实的西纳》讲述国王通过听铜铨和尝野果两件事,考验大臣们是否说实话,以此判断忠诚与否,颇值得今人借鉴。许钰的《口承故事概说》〔51〕,对口承故事的定义、起源、讲述的对象、作品间“雷同”现象、“体裁论”各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口承文学流传问题等作了扼要的理论阐述,既有学者的不同意见,更有自己的明确观点,强调重视故事的口头性和书面性。作者还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工作的价值及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韩致中《从无特定人物的民间故事到有一定个性的民间故事人物》〔52〕,对理论界不太注意研究的民间故事人物给予了重视,从千人一面的状况中突现出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人物,具有一定的新意。 关于古代故事史的研究,刘守华认为《搜神记》的材料是最丰富的。他的《〈搜神记〉中的魏晋民间故事》〔53〕,就神仙故事、精怪故事、动物故事和人鬼、人与动物精灵的婚恋故事作了深入探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高玉海《魏晋小说中的儿童故事管窥》〔54〕一文,就机智故事、勤学故事、寓言故事和民间笑话,论析魏晋小说中的儿童故事的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对古代儿童故事的改写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还有一些文章,从不同侧面诸如信仰、习俗及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等方面对故事进行研究,表现出研究者一定的学术水平。例如凯赛尔《伊斯兰教的传播与维吾尔民间文学的伊斯兰化》〔55〕、和平《龙女故事与古代婚姻形式》〔56〕、陈岗龙《论蒙古族的独眼巨人故事》〔57〕、李成贵《杜尔伯特民间故事初探》〔58〕、刘王英《侠义故事中“冯道母题”的深层结构》〔59〕、杨太《民间故事的群体性与阶级性》〔60〕、王克旺《畲族民间文学的拯救与发展》〔61〕、嘎玛光本《藏族民间故事的起源及发展概况》〔62〕、韩有峰《鄂伦春民间文学挖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发现》〔63〕、金荣华《冯梦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故事试探》〔64〕、朱迪光《中国古代精怪故事中的精怪人化》〔65〕、谭达先《赞刘守华著〈比较故事学〉的重大成就》〔66〕、傅光宇《“蛋生人”神话、传说与故事》〔67〕、林继富《AT115型故事的传承》〔68〕、李霞《破坏与维护——从“呆女婿”故事看中国男子的心态及笑话的功能》〔69〕、魏敏《新故事切入艺术谈》〔70〕,等等。 〔1〕《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2〕〔38〕〔60〕《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2期。 〔3〕〔52〕《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 〔4〕《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6〕〔22〕〔33〕《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4期。 〔7〕《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 〔8〕〔41〕〔42〕〔46〕《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9〕《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10〕〔15〕〔16〕〔50〕《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1期。 〔11〕《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12〕《艺术百家》1997年第2期。 〔13〕〔29〕〔37〕《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1期。 〔14〕《都江学刊》1997年第1期。 〔17〕〔20〕《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3期。 〔18〕〔32〕〔55〕《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 〔19〕〔31〕《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4期。 〔21〕〔5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23〕〔26〕〔36〕〔56〕《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4〕〔30〕《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5〕《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 〔27〕《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1期。 〔28〕〔45〕《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34〕〔64〕《黄淮学刊》1996年第2期。 〔35〕《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2期。 〔39〕《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40〕《民族艺术》1996年第3期。 〔43〕《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44〕〔47〕《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48〕《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49〕《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54〕《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57〕《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58〕《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3期。 〔59〕《济宁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61〕《福建民族》1996年第2期。 〔62〕《西藏研究》1996年第4期。 〔63〕《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1期。 〔65〕《衡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66〕《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67〕《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 〔68〕《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69〕〔70〕《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4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故事,研究,民间故事,类型,中国,文化,特征,民俗,母题,影响,作者,民间文学论坛,学报,意义,原型,民族,分析,阿凡提,比较研究,民族文学,作品,信仰,形象,方面,灰姑娘,禁忌,英雄,道教,考验,民族文化

2009-09-07 #经典故事

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故事,研究,民间故事,类型,中国,文化,特征,民俗,母题,影响,作者,民间文学论坛,学报,意义,原型,民族,分析,阿凡提,比较研究,民族文学,作品,信仰,形象,方面,灰姑娘,禁忌,英雄,道教,考验,民族文化

2019-04-13 #故事大全

论文: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论文:民间传说 故事研究概述

传说,故事,研究,民间传说,作者,文化,历史,观音,母题,民俗,中国,分析,典籍,印度,民族,宗教,智慧,西王母,难题,习俗,作品,关系,史官,姑娘,文学,时代,民间,民间故事,主题,佛经

2008-01-30 #经典故事

三峡民间传说与动画剧本改编研究

三峡民间传说与动画剧本改编研究

昭君,动画片,定位,故事,香水草,王昭君,公子,剧情,动画剧本,三峡,原作,戏剧化,现代人,结尾,信物,剧本,民间传说,悲情,框架,特性,片子,电影,细节,角色,研究,设计,瓦力,传统,使命,基础

2019-08-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教学研究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教学研究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教学,意识,单元,模式,附录,合作,故事类,文本,民间,片段,分析,研究,影视媒体,体裁,意义,策略,分布情况,应用于,研究现状,张玲玲,窦桂梅,蒋军晶,摘要,定义,全面提高,价值,人格健全,内涵

2020-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平鳌苗寨民间传说中爱情故事研究

平鳌苗寨民间传说中爱情故事研究

长工,故事,青蛇,王典,秋月,苗寨,伍秋月,姻缘,忠贞,老母,姜泽,武秋,夫妻,女子,寨子,毒蛇,爱情故事,爱情,王家,笔者,龙王,王鼎,龙源期刊网,从此后,那女子,人民,传述,宿命论,寺庙,志异

2020-09-15 #长篇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 整理与研究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 整理与研究

土地神,民间故事,潮汕,故事,伯爷,妇女,翁万达,小姑,研究,嫂嫂,百姓,伙计,伯公,先贤,传说,揭阳,潮州,土地,猪苗,民俗学,婆婆,歌谣,民俗,民间,黄月容,土地爷,土地庙,地方,杨梅,糟粕

2020-04-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 整理与研究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 整理与研究

土地神,民间故事,潮汕,故事,伯爷,妇女,翁万达,小姑,研究,嫂嫂,百姓,伙计,伯公,先贤,传说,揭阳,潮州,土地,猪苗,民俗学,婆婆,歌谣,民俗,民间,黄月容,土地爷,土地庙,地方,杨梅,糟粕

2011-01-0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