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星球大战》为什么在中国不火?2020版

时间:2020-08-20

凯叔讲故事便便去哪了

提示:本文共有 76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分享你的星级典藏片单,大奖系列/优秀影人系列/口碑系列,这些好片子怎么舍得倍速?参与投稿,赢取专属观影好礼!

不要对绝地武士使用同样的招式!

终于看了这部,《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作为阶段性完结故事,这不就是《圣斗士星矢》的剧情啊,结尾主角让人揍出幻听了,觉得所有人都在喊自己名字,然后就满血复活,胜利后“雅典娜”不惜代价给负责回血。

《星球大战》电影在西方乃是现象级的文化符号,超出了电影的范畴而上升到文化领域。而对于我们来说,会更加在意电影的娱乐性,从某种意义上,也更能察觉到电影的问题。

比如每三部出一个反骨仔的设定,因为家务事搞得整个银河系不安,突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不要问,问就是情怀。

要问《星球大战》在中国为什么不火?这是一个相对问题,只要搞清楚《星球大战》为什么在西方火就明白了。

一、南橘北枳?并不是

每到《星球大战》在国内公映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文章来普及《星球大战》的知识,包括其世界观设定,还有在西方的影响力等等,却很少挖掘《星球大战》系列的根源,也很少直视这个系列电影在内地不温不火的局面。

1、西方怎么样?

收购卢卡斯影业,让“星战”系列重新焕发了活力。从2015年开始,达成“星战年年见”,截止《星球大战8》.星战电影都呈现出了“毁灭级”的表现力,不仅连续三年霸占北美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且与第二名都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

看图即可,无须多言。

2、中国怎么样?

作为进口分账大片,内地对于引进如雷贯耳的《星球大战》电影一直是不遗余力的,算上最新这部,国内上映过7部“星战”电影,第一部还要追溯到2002年的《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战争》。

追溯到10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刚刚起步,对于当时的《星战前传》三部曲,国内只从第二部开始引进,这样没头没尾的待遇也是够奇葩的,两部《星战前传》在内地的票房分别为4500万与7554万,这个成绩是情理之中。

自从米老鼠让“星战”IP重新启动之后,从2015年开始,“星战”电影全部被引进。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拿下了8.1亿的票房,虽然跟该片在好莱坞的狂野表现没得比,但相对而言也算是个“大咖”级别的待遇。

但从外传《侠盗一号》开始,星战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侠盗一号》4.7亿的成绩几乎是前作的一半,要知道该片可是有着甄子丹、姜文等华语明星加盟的“亲华派”电影,搞得这部拥有“星球大战”四字光环护体的大片很没面子。

你以为这就完了?仅仅是开始而已,随后几部电影的表现几乎是“对折下跌”的表现。

《星球大战8》在内地票房仅为2.6亿,《游侠索罗》票房仅为1亿,前不久的《星战大战9》,吭哧半天,票房仅为1.4亿,别说干不过同期的《叶问4》等片,公映两周之后,我们的星战的排片直接被《宠爱》给挤没了。

3、“普通”的科幻片

究其原因,很简单,“星球大战”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在中国大家就算没有看过《星球大战》,也一定听说过。当时隔多年之后,《星球大战》系列再度来到中国,慕名而来的自然不在少数,所以《星球大战7》才一口气笑纳了8亿票房。

但是多数观众却发现,无论前传也好,正传也罢,大家看过之后多数表示,不明白这样的电影,经典在何处。现在的电影观众早已见过世面,各种新奇的视觉效果和科幻元素都在各种大片中有所领教,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收买。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星球大战》就是一个普通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而已,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很遗憾,这是事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星球大战》在东西方的表现吗?这是不对的,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全球化通用的语言,尤其是科幻电影这样强调感官效果的作品,几乎是不存在文化差异的。

之所以造成东西方如此差异化的表现,还是在于“趣缘文化”的形成。

二、《星球大战》在西方是怎样火起来的?

如今《星球大战》的粉丝遍天下,在中国也不乏少数,这几年每到《星球大战》公映的时候,就有粉丝自发或者结社组织观影,甚至会打扮成电影里的装束去电影院致敬自己的最爱,让《星球大战》在国内俨然获得了“cult邪典”电影的待遇。

但《星球大战》在西方能获得如今这个成就,绝非依靠粉丝的顶礼膜拜才达成的,换句话说,《星球大战》在西方不是粉丝电影,而是大众级作品。

或者说,“星战”在老外那边是粉丝邪典与大众流行文化二合一的作品,“星球大战”这四个字在西方不单单是家喻户晓,而且粉丝狂热程度与邪*教有的一拼。

1、天时:造神运动

在电影《星球大战》出现以前的世界,是一个电子产品并不发达的时代,个人电脑、手机(手机其实是1973年发明的,来自)远没普及,也没有人听说过“国际互联网”这个名词,人类也刚开始进入太空.

1977年那个夜晚,《星球大战》的成功在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1970年代是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的一个转折点,是纯粹艺术追求到通俗大众娱乐的转变阶段。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至此开创了“暑期档”这个热门档期。

《星球大战》这样的超现实科幻电影,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是享受到了时代红利的,相反,假如不是这个大众电影转型的时代,电影也不会被拍出来。

该片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而且对整个美国和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不再赘述。

2、地利:放飞自我

要知道,1970年代的西方也是很纠结的,冷战的阴霾挥之不去,越战的泥淖经久不散,再加上从60年代“平移”过来的嬉皮士文化、种*族主义甚至性*解放运动的综合影响之下,70年代是的西方五味杂陈的。

当时的文化基本形态就是一水的悲观论调,尤其是科幻片,以《2001太空漫游》(1968年)这样的电影告诉我们未来其实危机四伏,以《黑星球》这样的作品则告诉大众,当嬉皮士进入太空之后,那就做“太空有嘻哈”。

所以对当时的大众来说,对流行文化的精神需求是非常大的,说白了就是需要逃离现实的庞杂。就像“911”之后火了漫画英雄一样,大众需要这样“虚无缥缈”的精神食粮作为流行文化的载体,从而达到“放飞自我”的目的。

举个例子,1977年另一部电影,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片中黛安·基顿饰演的艾维·辛格既缺乏安全感,又矛盾不已的性格是20世纪70年代小知识分子的写照,直接打开了大多数观众的心扉,令这部反传统的爱情电影火爆一时。而她那一身男装打扮竟然引领了未来10年的潮流。

而《星球大战》这样极致追求娱乐化、主题积极的科幻电影,恰好满足了当下大众对流行文化渴求的心理。

3、人和:开拓眼界

《星球大战》不像《星际迷航》那样,专注于太空冒险和太空探索,而是将激光大战和空间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几乎变成了片中角色的日常。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的出现标志着好莱坞改变了七十年代以来拍摄表现复杂的精神状态和政治上愤世嫉俗的影片为主的倾向,转而拍摄更脱离现实、更讲究特技效果的影片。

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在那个“没吃过,没见过”的时代,大家发现电影竟然可以这样拍,我们的娱乐产品也能如此超脱现实,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是《星球大战》的另一层面影响,电影中的眼界和设定,才是前所未见的,更重要的是,别开故事和世界观天马行空,但角色却是脚踏实地,维系《星战》血脉的就是亲情和友情,比如著名“父子梗”,这是让大众在这个超现实的故事中,感受到情感共鸣的地方,这就是流行的产生之由。

如今,《星球大战》不仅仅在西方是圈子文化,更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星战》火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有一个词叫做“原力信仰”,比如英国在一次人口普查中,约四十万人在宗教信仰一栏填上Jedi或者原力,这个数字比英国的佛教徒和锡克教徒加起来还多。

这就是《星战》在西方的。

三、在“偷听敌台”的日子里

还不明白的话,就用我们这里一个案例来现身说法——1986年的《西游记》。

1、我们“芳华”的时代

《星球大战》在西方火爆的时候,我们这边是什么样子呢?

看看电影《芳华》就知道了,那是一个连历史课本都不会去关注的时间段,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还在筹备期,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有的人解放思想,有的人固守成规。

《星球大战》?大家对其了解,仅限于半夜里偷听敌台广播的高人们,才会了解在地球的另一边还有这样一部电影的存在。

所以在我们那个“没吃过,没见过”的时代里,一部电视剧《西游记》的诞生,让我们大开眼界,电视剧原来还可以这样拍。

《西游记》在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虽然以如今的眼光来看,86版《西游记》的水准早已无法达到如今的审美,但之所以该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百看不厌,就是因为情怀所在,已经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所以,《星球大战》在西方的地位,等同于86版《西游记》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乃至于如今经久不衰的原因就在于此,第一次让大家开拓眼界、引领流行文化。

而且与“原力信仰”类似的是,《西游记》如今也广泛存在于民间信仰中,至少在“迷信”领域,就出现了孙悟空这个神袛,这象征的传统文化的在民间的影响力,同理,《星球大战》在西方民间也是类似的存在。

2、曾经是有机会的

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大量外来新事物进入中国,《星球大战》原本有机会登陆内地的并且影响一代人的,因为电影中展示的内容,我们也没有见过,只要空降内地,同样可以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可惜事实并没有这样。

据资料,《星球大战》于1983年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一次,终究没有在内地大规模公映,错过了飞黄的最好时机。取而代之的是阿兰·德龙的《佐罗》,罗恩·哈珀的《加里森敢死队》、帕特里克·杜菲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乃至后来的《圣斗士星矢》、《》等动画片,

这些作品,在我们的“芳华”时代中崛起,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其中并没有《星球大战》的影子。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考证当时这套引领西方潮流的《星球大战》为什么没有机会大规模登陆内地,但假如《星战》能在80年代初期在内地大规模上映一次,或许就像当年的《少林寺》一样火爆,甚至也会产生如《西游记》般的影响力也说不准哦。

3、“两头堵”

但即便《星战》当年引进了,想必会轰动一时,也会成为一代人的情怀,但也不太会造成如西方那么猛的潮流化,原因还是在于文化土壤。

西方有天马行空的科幻,我们有飞天遁地的武侠。人家有原力,我们早就有了内力;他们有光剑,我们这六脉神剑、一阳指遍地都是;他们宇宙飞船到处飞,我们的人直接就能上天!

如今我们看得武侠片,其实就是受到《星战》的影响的。当年徐克看了《星球大战》之后,拍出来《新蜀山剑侠传》,开创了玄幻武侠的先河。然后也有了风格凌厉的《新龙门客栈》《新仙鹤神针》这样新派武侠电影。里面的角色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很难说这些电影都《星战》的影响,但可以说没有《星战》的话,我们的武侠片也不会是如今这样。

《星战》奇观式的拍摄技法和视觉张力,对电影同行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东方很大程度借鉴了《星战》的拍摄方式,将其用在了拥有我们文化特色的武侠、玄幻电影之上,这些才是我们的“趣缘”。

再加上《星战》当时的时代背景,电影中是银河帝国大量影射了纳粹德国,而帝国所实行的反绝地、歧视非人类种族政策也与纳粹臭名昭著的种族清洗政策有所关联。再加上冷战的阴霾,苏联此时针对美帝展开军备竞赛、也恰好赶上苏联苏联入侵阿富汗,倒是与银河帝国有些相似。

后来美国人受到电影的启发,开发了一个叫做“星球大战”的军事计划(是假的!忽悠苏联人的),成为西方阵营对抗东方的利器,这代表什么?《星战》电影中容纳的思想乃是典型的西方普世价值观,这是他们的”文化趣缘“。

4、国内星战粉丝的诞生

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的时代,大众对流行文化、外来新鲜事物的渴求也达到了新高。

因此这部受欢迎的西方电影在美国上映三年后,于1980年被一家求知欲极强的广州出版社制作成连环画,也就不足为奇,当然并没有被授权。

如今这套“小人物”的扫描版被发到网上,却引起了“星战”迷的集体吐槽。原因是这本“小人书”中的形象与《星球大战》差别巨大,比如书中的图像是这个样子。

看得出来,画师并没有看过《星球大战》这部电影,而是根据故事梗概和原著小说的中译版,依靠脑洞画出了一套混搭版的《星球大战》连环画,其中的帝国歼星舰的外形模仿了《宇宙战舰大和号》。

这本“小人书”与其说是表现《星球大战》,不如说更像是对80年代中国生活情趣的一种变形折射,颇有趣味。

这些案例都表明,在当时因某种原因《星球大战》无缘内地,但对外来事物渴求度极高的中国内地,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星球大战》的存在,不过仅仅是知道而已。

《星战》系列电影真正登陆内地的时候,还要到90年代之后了,第二部《帝国反击战》曾在90年代各大电视台率先播放,再加上录像厅、闭路电视的普及,不少观众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这套电影的存在,从而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星战”粉丝。

所以,《星球大战》之所以在东西方形成如此差异极大的表现,还是在于“趣缘文化”这种东西,就如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翻拍《西游记》那样,容纳于其中的趣缘效应,早已超过一部电影的体量,而上升到了文化领域。《星球大战》也是一样,只不过该片之下的趣缘,在西方,而没有代入到中国。

四、迪士尼为什么要重启《星球大战》

虽然《西游记》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极大,但随着近几年无数各种“西游”文化的泛滥,大众也不乏吐槽之声,《西游记》这个IP已经被消耗太多,各种西游电影,与之对应的,便是逐年走低的口碑。

同理,不要以为《星球大战》西方也是一帆风顺。

1、品牌的生命力

《星球大战》如今仍然能一呼百应,生机勃勃,已经是一个奇迹,这并不是偶然,完全靠着不同媒介产品在该系列诞生20 30年之后,在大众文化圈子的影响力。

趣缘之下的品牌,往往具备两层凝聚力:

★其中最大的便是凝聚于大众层面的“情怀”,比如主题公园、娱乐设施和文化产品,这是让一个品牌进入流行文化的根基。

★而对于品牌生命力的延续,要交给“粉丝”了,也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从1983年到1997年,十四年间《星战》没有任何新电影问世,但在游戏、漫画、文学,让“星球大战”这四个字仍然没有从大众领域消失。

★此外,《星战》最大的优势在于世界观的发酵。

偌大的世界观,有着大量空白等待着填补,这被粉丝们称为“衍生宇宙”。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WestEnd Games、黑马漫画、Bantam Spectra推出的一系列衍生作品(包括大受欢迎,当时被誉为“星战后传”的“索龙三部曲”),再加上无数游戏和动画片,让星球大战品牌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衍生宇宙往往被视为电影的附属品,仅仅被当作星球大战文化品牌用来吸金的工具,然而它们在提高粉丝忠诚度、延续品牌生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期间甚至还有海量的同人作品问世,以至于官方在开发《星战》新的衍生品时,还要从粉丝亲手建立的世界观体系中去挖掘“金矿”。

2、上了米老鼠的“贼船”

然而,没有什么品牌能够永葆青春。1999年,乔治·卢卡斯开发的《星战前传》三部曲,被誉为是“最后的星战电影”。

尽管“前传三部曲”在次时代下早已没有“正传三部曲”的开创性优势,三部电影在奥斯卡奖上一无所获,但好歹在粉丝粘合度和大众情怀向的趋势下,《星球大战》这样30年前的品牌,成功将热度拓展到了新千年之后。

但当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宣布打造全新的“星战”电影之后,就产生了让几乎让粉丝哗然的危机。在2014年以前,星球大战宇宙从未被重启过,然而迪士尼接收这个文化品牌,直接要面对的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衍生宇宙。多年来维持着影迷忠诚度的衍生宇宙,最大的副作用出现了。

因为这个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宇宙,几乎封死了将《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后续故事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

要想延续品牌的生命力,仅依靠情怀和粉丝凝聚力是不够的,“趣缘”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迪士尼重开《星战》,表面上是续写“星战”,实际上是为了大众趣缘,得罪了粉丝,《星战7:原力觉醒》故事延续《绝地归来》,其实是推翻电影之后历史线上的整个衍生宇宙设定的重启之作。

3、粉丝生气了

如果说《原力觉醒》乃至外传《侠盗一号》依靠复古的拍摄质感和30年之后老角色的重新亮相大银幕,获得了粉丝们的谅解。那么《星战8》的完全颠覆设定,《星球大战9》强行收尾的套路,才是真正让粉丝们大为光火的地方。

卢克·天行者、汉·索罗、莱娅公主等老角色的相继逝去,绝地原力与黑暗原力的相互“勾结”相互融合,伟大的天行者大师变得懦弱顽愚,到了最后,依然“我是你爸爸”,甚至还有升级版:“我是你外祖父”!

电影中出现的情节和设定,是“星战”40多年来衍生宇宙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这么的进入到了官方正统续集电影之中。

为什么?您能接受让我们的孙悟空死掉的设定吗?

以《星战8》为例,IMDB网站上该片热评榜,满分十星的情况下,遍地一星,真是惨不忍睹,就足以说明问题,粉丝们这次真的愤怒了。

尽管很多人在吐槽,但新的《星战》电影出现,西方观众依然会抢破头去看,《星战8》北美6.2亿,全球13亿的的票房成绩就说明了一切。

但这一切在随后却发生了变化,《游侠索罗》票房2亿,全球累计3.92亿,对比2.7亿的成本,这是自从1977年自从星战系列诞生40多年以来,第一部亏本的星战电影。

去年《星战9》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商业成绩依然可观,但该片IMDB仅为6.8分,豆瓣评分6.5分,是新三部曲中口碑最低的一部。关于电影的槽点,想必各位心知肚明。

编不下去?没关系,来一个老角色救场。又编不下去了,来,再上一个。大决战,看过《圣斗士星矢》的都不会陌生,把小宇宙换成原力就可以了。

不要问,问就是情怀。

作为新三部曲的完结篇,作为西方现象级流行文化电影的阶段性收官,如此重头戏的表现很没面子。

4、品牌的生命力

从电影的角度,迪士尼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推动新的星战作品,就是在挖掘这个品牌的全部潜力。

然而不得不考虑品牌生命力的问题,因为我们都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也清楚明白我们这边《西游记》如今的境遇,从昔日一代经典沦落到了“文体两开花”的吐槽对象。

IP的文化价值,对粉丝情怀而言,迟早有被耗尽的一天。

但话说又说回来,米老鼠高层也不是傻子,当然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新三部曲的完结,既代表着情怀的终点,也代表着颠覆的重生。没有颠覆怎能延续生命力呢,又怎么在未来持续性的吸金呢?

新的宇宙观、破陈出新的新设定,还有新的观众的加入,培养出新的粉丝,在流行文化中完成更新换代,最新剧集《曼达洛人》的火爆表现,正是这种趣缘文化代系更迭的代表现象之一。

如此30年之后,或许流行文化中不再是卢克和汉·索罗,而是蕾伊、芬恩或者凯伦·洛、曼达洛人,也是有可能。

旧的情怀逐步被耗尽,新的趣缘文化不断诞生,在口水和鲜花的交汇这种,如此循环,正是趣缘文化发展的动力。《星球大战》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影响力,还在继续,但老粉丝们,在这个转折期内,会比较郁闷,而新粉丝则会乐此不疲。

这大概就叫做“痛并快乐着”吧。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星球大战》为什么在中国不火?2020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手握光剑 阅文集团要如何讲述星球大战的中国故事?

手握光剑 阅文集团要如何讲述星球大战的中国故事?

星战,迪士尼,合作,小说,中国,作者,网文,用户,平台,网络文学,粉丝,星球大战,互动性,内容,参与度,国王,地位,游戏,角色,起点,阶段,陛下,创作,付费阅读,建立起,更不用说,文旗,文合,副总裁,中国作家

2017-01-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人自己写的星球大战小说即将来袭!热爱星战的你会看吗?

中国人自己写的星球大战小说即将来袭!热爱星战的你会看吗?

故事,作者,文集,世界观,星球大战,星战,中国,小说,士尼,迪士尼,卢卡斯影业,中文,书名,国王,大神,网文,官方,崩坏,底层,时候,灵剑,网络文学,读者,陛下,合作,创作,设计,大家分享,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元素

2014-05-07 #小故事

迪士尼“星球大战”IP牵手中国网文 架构好东方世界观的意义大于情怀

迪士尼“星球大战”IP牵手中国网文 架构好东方世界观的意义大于情怀

星战,世界观,故事,内容,情怀,中国,体系,星球大战,悟道,架构,网文,国王,文集,陛下,迪士尼,合作,中国元素,品牌,小说,杨晨,卢卡斯影业,个人,史诗,全球,作品,作家,核心,精神,网络文学,创作

2009-06-29 #故事会

与迪士尼共创“星球大战”首部中文小说 阅文集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与迪士尼共创“星球大战”首部中文小说 阅文集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粉丝,内容,星战,全球,网络文学,读者,文集,中国,作品,故事,平台,创作,副总裁,杨晨,好故事,品牌,基因,全职高手,卢卡斯影业,世界观,作家,小说,文化,星球大战,迪士尼,合作,世界,双方,总经理,深度

2008-12-23 #故事会

这个美国《西游记》远远被高估?《星球大战》风靡全球的原因在这

这个美国《西游记》远远被高估?《星球大战》风靡全球的原因在这

星战,大片,商业,电影,美国,影响,票房,星球大战,故事,科幻片,科幻,流浪地球,中国,剧情,后世,商业片,观众,市场,特效,电影工业,中国电影,商业电影,徐峥,中国商业,美国电影,原因,环境,年代,模式,发展

2010-07-09 #经典故事

阅文集团和迪士尼合作推出首部“星球大战”中文网络文学

阅文集团和迪士尼合作推出首部“星球大战”中文网络文学

星战,中国,文集,故事,星球大战,士尼,读者,中文,合作,全球,内容,品牌,网络文学,共同创作,上海,团旗,国王,陛下,卢卡斯影业,我们希望,数字阅读,各大,吴文辉,迪士尼,副总裁,中国元素,原创故事,世界观,中国式,中新网

2019-02-28 #小故事

《星球大战8》:俩小时太空肥皂剧更像催眠大片

《星球大战8》:俩小时太空肥皂剧更像催眠大片

剧情,星战,故事,星球大战,大片,中国,义军,画面,观众,卢克,女主角,人物,场景,天赋,肥皂剧,票房,特效,经典,身世,飞船,发展,训练,乔治·卢卡斯,何冲,本可,罗丝,芬恩,迪士尼,中国市场,一锅

2017-07-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死侍2在国际票房走出《独奏:星球大战的故事》

死侍2在国际票房走出《独奏:星球大战的故事》

万美,全球,星球大战,故事,战争,国际,市场,收入,绝地,独奏,冠军,中国,票房,巴西,德国,澳大利亚,范围,韩国,下降了,向海,比其,瑞恩·雷诺兹,迪斯尼,在英国,在海外,复仇者联盟,关键,力量,前身,北美

2018-12-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