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个人 一个作坊 一幅刺绣 一个故事

时间:2020-08-17

刺绣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中海大学子走访汉绣传承人,探寻汉绣背后的故事

汉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洪湖、仙桃,潜江一带。汉绣作品曾多次在国际社会上展出,名扬海外。2008年6月7日,汉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电动绣花代替手工绣花,如今汉绣风光不再。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电动绣花比手工绣花速度快,而忽略了汉绣不仅仅是刺绣,它承载着荆楚地区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远远超越了技巧的界限,民俗文化才是让它如此瑰丽珍贵的灵魂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汉绣的文化内涵展开分析,在地域的关联性、技艺的传承性、文化的渊源性以及文化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开展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汉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可行性传承、保护模式和对文化产业促进作用的发展提出思考与策略。

因此,我们围绕 传统手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特点 以湖北 汉绣 为例 的主题与对湖北省荆州市文化局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访谈,深入武汉、荆州三位汉绣传承者家中访谈并采访相关领导,了解汉绣现今形势发展和对未来的规划打算。参观武汉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艺术研究会单位,荆州博物馆,通过对其绣品种类、艺术风格和工艺特色等的了解,与相关部门、企业交谈,结合汉绣发展历程和现状。下面是我们的成果:

姜成国老师展示汉绣作品

手工作坊里的笑与泪

步入姜成国老师的工作室,五花八门的陈设映入眼帘:人体模型上刺绣精致的半成衣、色彩各异的滚轴状丝线、造型夸张的锦帽、门类齐全的裁缝用具 年逾花甲的助手在巨大的裁缝桌上裁制衣料,鬓角微白的女工在小桌上安静地踩着缝纫机,年轻的徒弟在绣架边一刻不停地绣着,于是火焰色的葵花在布绷上生长起来 似乎是默默在与这个浮躁的机器制造的时代做着无声的反击,姜老师小巧精致的工作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静谧、安详的作坊和手工艺人的辛勤工作,承载着汉绣继承与发展的笑与泪。

姜老师告诉我们,他在16岁时到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学习工艺美术,主修戏剧服装专业。1972年,他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体验当中。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专攻戏剧服装设计方面,兼顾道具、禳口、厂子等多种器具。

采访中,姜老师提出: 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培养绣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设计人员、画师。 他忧心忡忡地指出现在缺乏汉绣画师,很多人都在网络上图案直接刺绣。而这种方式虽然成效快,却没有汉绣的文化底蕴。

同时,姜老师向我们阐释了他对于汉绣发展的见解:汉绣有价无市,真正的汉绣鲜有销售门面。汉绣这种手工艺术品,在古今皆为奢侈品,就如现在人们常说的 高端定制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奢侈品转化为大众商品。因此需把现代工艺融入到汉绣在之中,使其成为市场中档低档和高档都可以接受的商品,去挖掘、开拓市场潜力。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机绣的汉绣衍生品,早年画稿,汉绣的手机套、美国画法、缠绕画法以及写有大武(w)汉的汉绣魔方等创新艺术品,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与尝试。

采访结束后,我们跟随着姜老师下楼欣赏其汉绣作品《蛟龙腾飞》等。

汉绣博物馆讲解员讲解任本荣老师的花轿作品

博物馆探寻汉绣本源

武汉市汉绣博物馆坐落于武汉市江欣苑,面积1000平方米,集齐民俗、宗教、戏装、饰品等四大类别的藏品1000余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汉绣作品70余幅。博物馆聚集了任本荣、张先松、黄圣辉、姜成国、任炜、王燕、王子怡等一大批优秀的汉绣传承人以及《九头鸟》、《梅开五福盛世中华》、《古黄鹤楼》等一大批汉绣精品。

我们来到汉绣博物馆,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所有展馆。展馆大多数展览物为任本荣先生的作品,种类繁多,有花轿、装饰画、服饰、宗教用具等,使我们领略最原汁原味的汉绣艺术风格。

荆州博物馆展品《龙凤虎纹绣罗》原件与复制件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 十佳博物馆之首 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 二年造律 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

我们在此先后参观了陶器、玉器、漆器等展馆,寻找到了汉绣图案的历史根源;参观战国丝绸展馆,瞻仰了许多古老的绣品、服饰、织物,对历史底蕴丰厚的汉绣文化进行追根溯源。目睹众多荆州出土的文物精品,我们领略了荆楚文化的璀璨风采。

历史老街上的汉绣遗韵

萧兰女士的汉绣作坊位于武汉的历史名街昙华林上。昙华林在老武昌城东北角下,此地又经岁月洗尽铅华之后,留下一些历史碎片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甲。梧桐小院、幽静陋巷、教堂钟声,古老的城墙砖,油漆剥落的木楼梯,别致的石柱,都珍藏着老武昌的城市回忆。萧兰女士的汉绣作坊,以及其师父杨小婷女士的作品展馆皆位于此,可以说是享天地之灵气。法国前总理夫人布里吉特.埃罗、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等一行人曾来访此作坊。

跨进小小的店铺作坊,清灰石板的地面生出细小的可爱的青苔,带着细纹的木制的绣架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桌上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汉绣制品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店里的空气静的我们不敢出声,几位女士正在绣着。她们灵巧的手,携彩线细针,穿越于布绷上下,生动的花鸟跃于 布 上。他们都是萧兰老师的徒弟。兴致使然,我们中的两位同学也此对汉绣进行了短暂的学习操作,接受萧兰老师的耳传口授,了解了一些基本针法。

据萧兰女士所述,她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接触到刺绣并对其产生了兴趣。后来因为一些机遇,选择了当初的兴趣,她师从杨小婷老师,走上了汉绣之路。萧兰女士一开始没有打算将其作为事业发展,因为汉绣在那个时候是不被重视的。但这几年由于政府的支持,她便将汉绣作为自己的事业其发展下去。 学习汉绣本身是很清苦的,如果不是对它有兴趣而是单纯为了商业利益的话,是学不好的。 萧兰女士耿直地说。

萧兰女士简单介绍了她的商业运作模式,即招收学员,象征性地收取学费,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五湖四海,甚至经常会有留学生在这里学习汉绣,曾有一个八岁和一个十岁的法国孩子在这里学习;出售作品。此外,她还经常接受大楚网等新媒体或传统媒体的合作邀请,举办的体验或者宣讲活动等。

采访中,萧兰女士陈述了自己对于汉绣产业化的独特看法:她不太支持汉绣产业化的目标。她指出,因为产业化这个词一般是指,有较多的人从事这个产业而形成的产业化,但是汉绣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精力的付出,在客观条件下并不符合产业化的要求。

和而不同的汉绣之道

我们是7月21号上午来到这个叫锦绣坊的工作室,面积不大30平方米不到,狭长的空间中间的走道都是绣绷,不多就三个。两旁摆着出售的作品,大的有如飞天的大画幅,小的有如车中的挂饰大小,但每一件都十分精美。其中有一位十分年轻的女生也坐在绣绷面前,低头专注自己的创作,在绣的是一朵牡丹,完成的部分都能看出花瓣的阴影重叠。后来听黄春萍老师介绍这位年轻的女生拍着她的肩膀特别开心,给我们介绍她才12岁,但是已经学了将近10年的汉绣,非常自豪自己的这位徒弟。

黄老师简单的带我们看了下在门面的作品,一边介绍还一边说抱歉,因为不久前的武汉特大洪水引发的涝灾许多作品都受灾了,不能给我们看。后来还请我们到她后面的一个小的仓库里面继续看一些作品。但由于受灾,很多作品都被摊在艺术城院子里面晒,无法参观。我们也就在仓库里面坐下来,对黄老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黄老师面对我们的问题,她的汉绣故事是什么?对我们说她也是从武汉市绣花厂开始接触汉绣,后来绣花厂倒闭,她没有选择依靠自己的画画专业从事其他的事情,而是继续坚持了汉绣工作。由一个人绣到和文化局合作出席一些文化活动宣传汉绣,到残疾人保护中心合作无私帮助残疾人学习汉绣在就业,到和一些大中专院校合作传承汉绣技艺 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获得2015网络感动中国十人之一,带着200多人从事汉绣产业,帮助他们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

当我们问到其他传承人说您是脱离了汉绣的传统,只是打着汉绣的旗号而已,而不是汉绣呢?她直言不讳道,现在在中国包括发展的最好的苏绣都很难说自己到底走哪一方向是正确的,而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也只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让汉绣去适应现在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同样也是我身上这担着200多号人的担子对我要求。而说我不是传统的汉绣的人,他们也有他们的方向和坚持,就像百家争鸣一样,可以是不同,但不应该是诋毁;

面对我们问到您是怎么做到现在产业化比较好的时候?她很淡然地说,我只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的作品质量过硬,我的顾客不仅变成了回头客,也会自动变成我的宣传者,加上政策上的重视也为我现在的产业化提供了支持。

张先松老师讲述他的汉绣故事

高怀独出世间痴

张先松先生的工作室位于荆州沙市中山公园中。绿树成荫,鸟啭莺啼,静谧自然的公园环境为张先生的创作提供了合适的环境。第一眼见到张先生,他发已花白,十分清瘦,脊背略弓,大概是长期伏案刺绣的缘故;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表情温柔和善,衣着质朴简约,却也掩盖不了其仙风道骨。

在凉亭里,张先松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他与汉绣的动人故事: 渡江战役时,因捡炸弹头,不幸把右手炸成了残疾,之后他与汉绣结缘;每日上下班途经一个汉绣厂,他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发觉自己痴迷于手工艺后,张先生毅然放弃了教书,决定去学手艺;文革时期,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张先生必须带头破四旧,于是他亲手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所有作品、资料,这便是张先生创作的休眠阶段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位德高望重的手工艺人,将他经历的人生风霜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种种苦涩、心碎、矛盾、喜悦、迷茫。

他简要介绍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挖传统,挖掘传统文化;二是细研究,即仔细地研究,发挥传统的作用,并将其系统化;三是创新路,做前人没走过的路,传统是创作的基础。

采访中,他主张把哲学融入汉绣等手工艺品的创作。其中主要提到马克思主义中的矛盾观点,级在刺绣设计时,需考虑主次关系的协调共存。 有了矛盾,也就有了韵律。比如一棵树为什么漂亮,它有主干的,干简有力,它有枝叶,婆娑舞动的样子,也有花有果,给你一种愉悦的美感,整合起来就是一棵树。所以在生产和设计当中有矛盾关系,我就在其中将其运用出来。 他说道。

张先生自诩 苦行僧 。他明白从事汉绣事业收利微薄,但他漠视金钱、名利,执着地寻找着汉绣的生存之道。作为汉绣省级传承人的他,深感 荣誉到身上,不能只是享受,得担上这份责任 。他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在汉绣设计、发展和对传承人的培养上。张先生坦言,这项工作很艰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么多年的努力,他还没有培养出一个诚心如意的汉绣设计人员。同时,他也提到了目前汉绣教育的 逐利 乱象,对于这种漠视艺术创作的价值而驱逐利益的行为,张先生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我是一个怪人,我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培养的,所以我现在为什么花这么多力气去挖掘,整理汉绣的资料,因为我要回报社会。可能这样说很空,但是因为你们现在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要找的是自己的生存之道,要生存只有生存才能发展。 采访结束后张先生与我们一行人漫步于公园中,徐徐走回自己的工作室,留给我们一路感动。

濒临失传的汉绣艺术虽已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拥有辉煌且鲜明的荆楚民俗文化特征,在现代如此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应得到珍视与宏扬,传承发展。

如果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城市的血脉,那么,文化底蕴无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和市民多年磨合而形成的一种默契。一个没有本土个性文化,没有悠久历史,只有满足物质需求的各种场所的城市至少是浅薄的。汉绣是荆楚地区的本土艺术,它代表着荆楚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的灵魂,值得提练、整理并发扬光大。在21世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城市文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等综合的效益,发展湖北的个性文化与本土艺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个人 一个作坊 一幅刺绣 一个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人 一个作坊 一幅刺绣 一个故事

一个人 一个作坊 一幅刺绣 一个故事

作品,萧兰,女士,发展,博物馆,张先生,产业化,传统,刺绣,城市,武汉,张先,作坊,工作室,展馆,老师,创作,历史,故事,文化底蕴,荆州,艺术,荆州博物馆,区的,黄老,合作,事情,徒弟,战国,文化

2020-08-17 #小故事

脱贫微故事丨苗族大叔在家自办刺绣“加工厂”产品远销海南

脱贫微故事丨苗族大叔在家自办刺绣“加工厂”产品远销海南

徐树德,苗族,平远镇,刺绣,工厂,机器,狮子山,绣花机,车间,销路,产品,大叔,壮族,小作坊,家庭,客户,工艺,徐家,广州,新平,村民,树德,民族,砚山,群众,社区,销量,创业故事,冯明,平远街

2019-03-19 #长篇故事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的:一个70后的悲催创业故事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的:一个70后的悲催创业故事

曹操,牛肉,豆瓣,项目,一家,味道,牛肉酱,产品,品牌,公司,双方,香精,合作,供应商,关系,青瓦,结果,香味,销售,酒业公司,业务,作用,事实,云南,作坊,厂家,古镇,商标,四川,团队

2016-02-19 #故事阅读

创业者的故事和经历 历练每一个人

创业者的故事和经历 历练每一个人

创业者,大学生,小罗,资金,客户,学会,心态,是非,网络,行业,过程,尤其在,是比较,有前途,发现了,大资,一步一个脚印,价格,全套,原因,利润,挫折,团队,客源,广告,小作坊,心理,成就,敌人,浮漂

2020-04-28 #故事大全

美姑破茧:最难扶贫县的蜕变

美姑破茧:最难扶贫县的蜕变

美姑,顺德,扶贫,海来,李福,尔西,工作坊,佛山,现代化,美姑县,群众,企业,产业,项目,协作,南方日报,收入,模式,凉山,作坊,刺绣工,基地,方式,工作组,工作,建设,马麻,安置点,公司,攻坚

2007-12-31 #短篇故事

解读亿万女富豪周晓光的个人创业史

解读亿万女富豪周晓光的个人创业史

周晓光,企业,新光,控股集团,周晓,夫妇,财富,家族企业,义乌,榜单,饰品,流行饰品,中国,价值,人大代表,夫妻,家族,浙商,胡润,虞云,投资,丈夫,低调,刺绣,地产,夫妻俩,富豪,机构,浙江,社会各界

2020-09-26 #经典故事

一定要有一场一个人的旅行

一定要有一场一个人的旅行

个人,世界,独行,一个人的旅行,信仰,地方,姑娘,你想要,还可以,京杭运河,人生,行李箱,生活,什么时候,很长很长,慢慢地,我们还年轻,更喜欢,没那么,那个地方,大冰,好的,杭州段,写文章,一念,交通,人们,伙伴,作坊,内容

2020-05-29 #经典故事

豆腐 一个有故事的豆腐 姑妈和她的豆腐作坊

豆腐 一个有故事的豆腐 姑妈和她的豆腐作坊

豆腐,姑妈,生意,越来越好,奶奶,东西,征用土地,时候,豆浆,豆腐脑,问题,这一生,豆腐作坊,姑妈家,寨上,都会,做好了,人家,人们,中心,农民,做生意,全家人,国家,卖东西,分量,卤水,味精,商机,声音

2020-01-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