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时间:2020-08-13

三国演义相关故事内容

提示:本文共有 289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8 分钟。

3、全诗结构 从“锦瑟”到人生 梦与现实的相对性 人生的悲哀 自己的迷惘 “ 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Fled is that music: do I wake or sleep?” —— Keats “Ode to a Nightingale” “这是幻觉,还是梦寐?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济慈《夜莺颂》 一李商隐诗中的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二)哭刘蕡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4 《锦瑟》诗中的意境 诗中所体现的意境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所有不能同时存在的事物被放置在一起:月光、阳光、海、山、现在的情愫、过去的经历,实际发生的、想象中的。诗中的现在不仅由诗人个体的过去,也由历史的过去(庄周)和神话的过去(望帝)混合而成,人类世界、自然世界、超自然世界融为一体。诗人的思想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因此诗人不仅在情感层面上反应了现实(诗人的悲伤、遗憾等等),也在智识层面上促使我们思考人生和爱的意义。 5、总结《锦瑟》主题 人生若梦:诗人在此思考普遍意义上的人生、爱情、诗!为什么锦瑟有五十弦五十柱,让人用以弹奏音乐呢?没有原因,这正如人的生命只有一定的时长一样没有原因。诗人可以把各种经历写成诗篇作为对人生的反应。可回首过去,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非真?人生若梦,当所有的爱、苦难、希望、失望,都犹如锦瑟上弹奏的音乐消失之后,弦仍在、诗仍存。 三、李商隐的影响 北宋初年的西昆派 二十世纪在英语世界的流行,被誉为“中国九世纪的巴洛克诗人。” “为什么李商隐对现代西方读者有特殊魅力。主要是他对人生复杂的态度和他同样复杂的表达形式更能通达于西方脾性。他对人生的信念使他诗中的境界比超然淡泊的陶潜和王维更可亲近。他探究人生经历并以一种激情或者反讽的眼光看待它的能力可能使他的诗比李白自我中心的倾诉或者白居易沉闷的说教更令人舒适。他对神秘或想象之境的探索也许拨动了对非理性和“荒谬”感兴趣的读者内心敏感的弦。同时,在他的一些诗歌探索的世界中,倦怠的美人、异国情调的芳香、奇异的药丸、刺绣和珠宝、音乐及舞蹈,都是一种波德莱尔式的往事回想。” 四:拓展学习——多面李商隐 * 虽然诗的题目是《锦瑟》,但这首诗并不是真的只说这种乐器。我们刚才说了,诗中的形象很重要,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字的本身。你先不用管它的意思,就是文字本身,它的形状,它的声音,它的本意都是有作用的。“瑟”是一种乐器,所谓“锦”者,是说“瑟”上装饰得非常美丽,这就叫“锦瑟”。“锦瑟”两个字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就是它的美好;还有就是不管说“琴”,不管说“瑟”,它们奏出的音乐是可以传达情意的。中国对于琴瑟有一个传统,你心里边有什么样的感情,你就会弹出什么样的音乐来。古代有个钟子期,当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高山,虽然他没有说出来,钟子期也一听就知道他的情意在于高山;他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他不用说出来,钟子期一听就知道他想的是流水。中国的古人一直相信音乐是一定能够把你内心的情意、品格都表达出来的。 “锦瑟”还有一个典故,古时候,天上的泰帝(是天上最高的神仙)手下有一个仙女,就是素女。有一次,泰帝请素女鼓瑟,弹什么样的瑟呢?就是这个锦瑟。据说,锦瑟上面有五十根弦。一般来讲,中国所说的琴有两种,有五弦的琴,有七弦的琴,中国所说的筝一般是十三弦,琵琶是四弦,可是这种瑟竟有五十根弦,它比所有的乐器都繁复,所以这种乐器弹出来的声音就比所有的乐器都悲哀。素女弹瑟发出的声音太悲哀了,使听者流泪,泣不可止。泰帝说,没有人能够忍受这样悲哀的音乐,就把瑟的弦减少了。“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所以后来的瑟最多只有二十五根弦。 所以说,光是“锦瑟”两个字在本身的文字上,在古典的联想上就有这么多的含义。“五十弦”所传达出的是那最繁复、最悲哀、使人不能忍受的感情。我以前说过,诗人的口气你要注意,李商隐说“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缘无故它为什么“五十弦”呢?其他的乐器是四弦、五弦、七弦,你干吗是五十弦?每个人天生的禀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别人没有像李商隐这么敏锐的感受、这么深刻的悲哀? “无端”,无缘无故为什么要这样?是它自己选择的吗?不是它自己选择的。它是生来就如此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情,是与生俱来的。 李商隐有一首七言绝句《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第一句“荷叶生时春恨生”,春天荷花发芽长叶的时候,那种悲哀就随着春天生长了,是跟它的生命一起长出来的。“荷叶枯时秋恨成”,等到荷叶干枯的时候,它的整个生命完成的时候,是一种悲恨的结果。“深知身在情长在”,“深知”是说确确实实地知道。那么你为什么要这么悲哀。你放下就好了嘛。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李商隐说,我没有办法,“深知身在情长在”,只要有我一天的生命,我的感情就没有办法解脱。“怅望江头江水声”,我满怀的都是惆怅。李商隐总是写惆怅。惆怅就是追求而不得,或得到了又失落,他总是写追求跟失落的感情,永远不能满足,所以他说“怅望”。“望”是用眼睛看,我的眼睛望过去,是无穷无尽的悲恨,而我在望的时候,不只是看到水东流下去了,还听到了滔滔滚滚的水流的声音,所以他前面说“望”后面说“声”,他把两种感受结合在一起了。 李商隐还写过《燕台诗四首》,他说,“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李商隐真的是无可奈何,他说,我只听见了天上的北斗的转动,转就是转好了,李商隐的感觉比别人更敏锐,他看到北斗星转的时候,好像还听到它转动的声音,所以他说“但闻北斗声回环”。北斗转动指的是什么?是光阴的流逝,时刻不停,宇宙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在光阴的流逝之中,人间、天上有没有改善?你说今天没有变好,订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以后就好了;订一个“十年计划”,十年以后就好了。可李商隐说,我只知道光阴的消逝,至于有没有改善,那是“不见长河水清浅”。天上的北斗旁边有银河,李商隐说,我从来没有看见那个长河的水有一点点减少的情况,我没有看见一点改善。为什么?长河的水代表的是阻隔,因为一边是牛郎,一边是织女,相爱的两个人永远在分别,什么时候能够把阻隔打通,能够使世上再没有遗憾? “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句就可以引起我们这么多的联想,就有这么多的感发。李商隐下一句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说,诗要看你怎样去写,写出来以后,带着多少感情。假如我们把第二句改一下,李商隐不是说“一弦一柱思华年”吗?“一弦一柱”就是说每一根弦每一根柱,但如果改成“每根弦柱思华年”那就很笨了,因为那样就只是在叙述和说明。李商隐说“一弦一柱”,他就一个一个地这么说,“柱”是弦底下的支柱,五十根弦,每根弦都有一个支柱才能弹,所以他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每一根弦只要你一碰它,每一个声音带出来的都是对过去的“华年”的追思。“华年”是说美好的年华,“思”者,就已经是追思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句就可以引起我们这么多的联想,就有这么多的感发。李商隐下一句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说,诗要看你怎样去写,写出来以后,带着多少感情。假如我们把第二句改一下,李商隐不是说“一弦一柱思华年”吗?“一弦一柱”就是说每一根弦每一根柱,但如果改成“每根弦柱思华年”那就很笨了,因为那样就只是在叙述和说明。李商隐说“一弦一柱”,他就一个一个地这么说,“柱”是弦底下的支柱,五十根弦,每根弦都有一个支柱才能弹,所以他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每一根弦只要你一碰它,每一个声音带出来的都是对过去的“华年”的追思。“华年”是说美好的年华,“思”者,就已经是追思了。 * 蘧蘧qú qú 悠然自得貌,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提出了物化的观点。李商隐还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秋日晚思》)他说,因为我的枕头很冷,像庄生梦蝴蝶那样的梦没有了,所以说“庄蝶去”。我的窗子也很冷,“胤”指的是一个叫车胤的人,车胤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没有钱点油灯或者蜡烛,所以他就找了一个透明的纱制的口袋,抓很多萤火虫放到里面,晚上借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可现在是秋天了,没有萤火虫了,所以李商隐说“窗冷胤萤销”。李商隐还有一首诗是送给当时的一个节度使叫卢弘正的,诗里边有这样一句话,“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他说,卢弘正请他到幕府去做官,因为卢弘正同情他在秋天寒冷的书斋中只能空空地梦蝶。所以“梦蝶”在李商隐其他的诗中是出现过的,而这种梦从他给卢弘正的诗来看,代表了李商隐对于仕途的一个梦想。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 ” — 《齐物论》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醒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 元?关汉卿《窦娥冤》曾引用该典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蜀右曰杜宇”晋张华注引注汉李膺《蜀志》曰: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 鲛?拼音:[jiāo]?中国古人对于蚌珠,有一个神话传说。古人说“月满则珠圆”,如果天上的月亮是圆的,那么蚌壳里的珠子就是圆的;如果月亮是缺的,那么珠子就不圆,这也是一种想象。“沧海”是产珠的,“沧海月明”的晚上,月亮是圆的,那珠应该也是圆的,是美丽的。可是李商隐说“沧海月明珠有泪”,每一粒珍珠上面都有泪痕,这其实是结合了另外一个神话传说。中国古人说海底有一种人叫“鲛人”,鲛人哭泣时流出眼泪,就变成了珍珠。李商隐是把最美丽的东西跟最悲哀的感情结合在了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也是说美好的东西结合着悲哀,玉被烟霭笼罩着,也是有一种悲哀,可是这两句并不合掌。为什么呢?因为前一句说“月明”,第二句说“日暖”;“沧海”这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寒冷的感觉,“蓝田日暖”所表现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沧海”是海,“蓝田”是山。中国陕西有一座山叫蓝田山,蓝田山是产玉的,当风和日丽的温暖的季节,太阳照在蓝田山上,那蓝田山上所产的玉石都在一片烟霭迷蒙之中,那么高远,那么美丽,那么温暖。这两句在对举之中使用了不同的形象,那就是说,无论是日,无论是夜,无论是冷,无论是暖,无论是海,无论是山,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得到那么美丽的东西,但这美丽永远是跟悲哀和失落结合在一起的。李商隐说,我所遇见的感情都是“珠有泪”和“玉生烟”,这是李商隐在对举之中有一种加强的意思。 * 鲛?拼音:[jiāo]?中国古人对于蚌珠,有一个神话传说。古人说“月满则珠圆”,如果天上的月亮是圆的,那么蚌壳里的珠子就是圆的;如果月亮是缺的,那么珠子就不圆,这也是一种想象。“沧海”是产珠的,“沧海月明”的晚上,月亮是圆的,那珠应该也是圆的,是美丽的。可是李商隐说“沧海月明珠有泪”,每一粒珍珠上面都有泪痕,这其实是结合了另外一个神话传说。中国古人说海底有一种人叫“鲛人”,鲛人哭泣时流出眼泪,就变成了珍珠。李商隐是把最美丽的东西跟最悲哀的感情结合在了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也是说美好的东西结合着悲哀,玉被烟霭笼罩着,也是有一种悲哀,可是这两句并不合掌。为什么呢?因为前一句说“月明”,第二句说“日暖”;“沧海”这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寒冷的感觉,“蓝田日暖”所表现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沧海”是海,“蓝田”是山。中国陕西有一座山叫蓝田山,蓝田山是产玉的,当风和日丽的温暖的季节,太阳照在蓝田山上,那蓝田山上所产的玉石都在一片烟霭迷蒙之中,那么高远,那么美丽,那么温暖。这两句在对举之中使用了不同的形象,那就是说,无论是日,无论是夜,无论是冷,无论是暖,无论是海,无论是山,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得到那么美丽的东西,但这美丽永远是跟悲哀和失落结合在一起的。李商隐说,我所遇见的感情都是“珠有泪”和“玉生烟”,这是李商隐在对举之中有一种加强的意思。 * 蓝田玉是古代名玉,早在秦代即采石制玉玺,有著名的和氏璧。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据记载,唐明皇就曾命人采蓝田玉为杨贵妃制作謦(一种打击乐器)。其《汉书?地理志》,说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 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是一个表示疑问的口气,他说就是这样的感情,要等到成为追忆的时候,你才怅惘哀伤吗?这是说一般人,一般人等到真的失落了,他才怅惘哀伤。而李商隐说,他不是,“只是当时已惘然”,就在当时,就在我“迷蝴蝶”的时候,就在那“玉生烟”的时候,我已经惘然了。 * 意象在感官上: 意象的本质:瑟:实际的物体,对人生、诗歌的象征意义。 蝴蝶:具体的,想象的 杜鹃: 具体的,想象的 月光、日光、 珠泪、玉烟(复杂意象,美好事物的不可企及)意象,除了描述和比较的功能外,还有象征的功能。瑟,诗中最关键的象征,既可以象征人生,又可以象征婚姻,诗。 蝴蝶处象征某种超越的自由,也象征人的存在的不真实。 杜鹃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也象征不合法的爱。 珠:可以象征分别的爱人,也可象征不被欣赏的才华,或二者兼有之。 玉:象征某种 不可企及的物或思想。意象,除了描述和比较的功能外,还有象征的功能。瑟,诗中最关键的象征,既可以象征人生,又可以象征婚姻,诗。 蝴蝶处象征某种超越的自由,也象征人的存在的不真实。 杜鹃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也象征不合法的爱。 珠:可以象征分别的爱人,也可象征不被欣赏的才华,或二者兼有之。 玉:象征某种 不可企及的物或思想。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 诗中所体现的境界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所有不能同时存在的事物被放置在一起:月光:阳光,海、山、现在的情愫与过去的经历,实际发生的与想象中的。诗中的现在不仅由诗人个体的过去,也由历史的过去(庄周)和神话的过去(望帝)混合而成,人类世界、自然世界、超自然世界融为一体。诗人的思想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物质层面上:锦瑟。想象层面上:沧海遗珠,蓝田暖玉。哲学家梦中的蝴蝶,神话中帝王灵魂所变的杜鹃进一步远离现实。当然,诗人也在情感层面上反应了现实(诗人的悲伤、遗憾等等)。也在智识层面上:(思考人生和爱的意义。) 这些意象、象征又与典故结合,庄周梦蝶,望帝啼娟,还有的也包含一些可能的典故,如素女弹瑟,这些典故,无论是指历史时间,还是传说,神话,也无论他们是否诗人的有意安排,都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 诗的上述各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诗中的字词、意象、象征,既唤起我们感光上对他们的感受,也使我们意识到他们隐含的意味。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情感和智识。使我们进入到诗中的特殊境界,它的指涉如此丰富、复杂,情感密集深切,语言和结构又是如此优美精妙。所以,《锦瑟》不愧诗中翘楚。 * 这些意象、象征又与典故结合,庄周梦蝶,望帝啼娟,还有的也包含一些可能的典故,如素女弹瑟,这些典故,无论是指历史时间,还是传说,神话,也无论他们是否诗人的有意安排,都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 诗的上述各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诗中的字词、意象、象征,既唤起我们感光上对他们的感受,也使我们意识到他们隐含的意味。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情感和智识。使我们进入到诗中的特殊境界,它的指涉如此丰富、复杂,情感密集深切,语言和结构又是如此优美精妙。所以,《锦瑟》不愧诗中翘楚。 * 济慈在《夜莺颂》( Ode to a Nithtingale)中的“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 哭刘蕡赏析 李商隐哭刘蕡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②,巫咸不下问衔冤③。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④。 只有安仁⑤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⑥,不敢同君哭寝门。 重点字词解释: ①刘黄:字去华,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应二年826进士。文宗大和二年828举贤良方正,对策痛论宦官专权,危害国家,劝皇帝诛灭奸宦,改革朝政。后得授秘书郎。因宦官诬陷,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此诗为刘黄病故,商隐初闻噩耗而作。⑦九阍:九重宫门。《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阊而望予。”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③此言帝官深遥。巫斌:传说中天帝的使者巫阳。此言朝廷不派人来了解刘黄的冤枉。④湓浦:指江州。《庐山记》;“江州有青盆山,故其城日湓城,浦日湓浦。”刘黄可能卒于此地。书:此指讣书。从江州传来刘黄的死讯,正是秋雨降落之时。⑤安仁:西晋潘安的字,他长于写作衰诔文。此二句以安仁、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作诗文以致哀悼,而无法使死者复生。⑥风义:风骨气节。此谓以交情而论,我们是朋友,但以风骨气节而论,我则敬之为师。 哭刘蕡 赏析: 此诗沉痛动人,既伤悼朋友,又为之鸣冤,深情而正义。 首联反用宋玉《招魂》中的故事,说屈原虽冤死,有天帝命巫成为他招魂。但对刘黄,上帝却高居深官,重门紧闭,不加过问,巫成也不下列人间为含冤负屈的人伸冤。“九阍”,天帝的九重官门。用“闭九阍”,极写冤诉无门。“天高”句从哭者“望天搏胸”的具象化动作来写刘黄冤情之重,此联则拟想天帝深闭官门、巫威不为查问,从而暗示由于皇帝的昏聩受蔽使贤豆逐死,比前句构想浪漫,却更具现实感,也更为深刻。 三、四宕开去,转写去年春天在黄陵与刘匆匆晤别,然后回到眼前,点明噩耗传来之时、之地、之景,情感激烈。“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靠近湘水人洞庭湖处。原来刘黄因被宦官嫉恨诬陷,于会昌初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李商隐这时也因辞职,南游江乡,所以这对老朋友终于在黄陵相逢又匆匆道别,刘赴柳州,李则在江乡漫游。“春涛隔”,不仅点明了去年晤别的时令,而且寓相思迢递于洞庭春波浩霖无际的苍茫别境之中。“秋雨翻”与“春涛隔”对仗精切。湓浦亦称湓口,在湓水流人长江之处。“翻”字极写江水在秋风秋雨中逐浪翻腾的情景、是讧求扬波,也示心潮起伏难平,气象涵浑,而“悲壮淋漓”,“字字沉郁”(纪昀评)。抒情主体“哭悼”的形象十分鲜明,而刘黄冤死之意也蕴古其中。 五、六进一步写“哭”。诗人以潘岳作诔和宋玉招魂自比。潘岳字安仁,善作哀诔奠祭的文章;宋玉作赋,为屈原的忠而见弃招魂。两句为协声韵,将词序作了调整,说我只能象藩岳那样为你写一点哀悼的文字,即使如宋玉为屈原招魂,又怎么能使你的魂魄复生呢?“只有安仁”、“何曾宋玉”的倒文,同“只有……能”、“何曾……解”虚词的搭配合用,使诗句在一气鼓荡之中,忽具转旋顿挫之致。在浓郁的悲哀中又平添一层无可奈何之情,益显其哀痛之沉至。 七、八结至平生情谊,不仅为益友,亦是良师,哀挽之中充满敬佩、赞颂的感情。诗人以刘黄的品德节操为师,所以说“不敢同君”,“同”是如动词:不敢与之等同,因此不能在寝门外哭,而应哭于内寝。末联就题面结,但语势舒缓,而有痛定思痛、沉挚抑郁之思。寄黄几复。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一生经历宪、穆、敬、文、武、宣六代皇帝,六个皇帝中,两个(宪宗、敬宗)被宦官杀死,两个为宦官(穆宗、文宗)拥立,大臣没有作为,生杀废立都掌握在宦官手中。 公元835(大和九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随以观露为名,将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带边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共289年 ,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舛(chuǎn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令狐楚将他聘人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楚子令狐绚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绚所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晶太学博土,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童年时代受业于一位精通五经、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十五六岁时曾在玉阳山学道。晚年,“丧失家道,郁郁不乐”,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的出世念头。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上崔华州书》云: 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予者独能耶?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是以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他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开头就展示了京西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的荒凉残破景象。接着,借村民口诉,展示社会症结。长诗体势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历史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赋税的苛重,人民 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等,都在长诗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揭示,而这些方面,李商隐在其他一些诗中也一再予以关注。 文宗大和九年(835)冬,甘露事变发生,李商隐于次年写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抨击宦官篡权乱政,滥杀无辜,表现了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当时慑于宦官的气焰,包括白居易、杜牧等诗人在内,还没有谁能像李商隐这样写出有胆识的作品。李商隐的朋友刘蕡,因反对宦官而被贬死。他在酬赠、哭吊刘蒉诗中,反复为刘蒉鸣不平:“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哭刘蕡》)把刘蒉受冤贬死的遭遇,放在宦官肆虐、皇帝昏聩的政治环境下加以描写,同时把比兴象征手法引入这种政治性很强的题材。 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一方面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歌颂在平叛中立功的将相;另一方面,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尖锐批评。如针对伐叛中暴露的军政腐败现象,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在思想深度上超出以前的同类作品。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而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慨。如《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写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宣室夜召一事,加以发挥,发泄了对于皇帝不识贤任能的不满。《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在传说的基础上虚构出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的场景,含意深长地说明了求仙无益,神仙也不能使遇仙者免于死亡。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如《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每一联都包含鲜明的对照,再辅以虚字的抑扬,在冷讽的同时,寓有深沉的感慨。他的《龙池》诗更为尖锐地揭露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连本朝皇帝也不留情面,不稍讳饰。 除政治诗外,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人扁舟”(《安定城楼》),希望有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然后归隐江湖。“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城上》),借历史人物喻自己的才能抱负和追求。但,无论怎样执着,生逢末世,现实总是不断让他感到抱负成虚。他在诗中抒写得更多的是人生感慨。“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写怀才不遇、命薄运厄之慨。“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伤春残日暮,与伤自身老大沉沦融成一体。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 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风城何处有花枝?”(《流莺》)流莺漂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流莺》慨叹不遇,还比较含蓄,《蝉》诗则出语愤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命运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他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开头就说尽了离情别恨。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比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颈联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末联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 李商隐则是偶然的机会注定他悲剧的一生。李商隐的祖籍是河南,我们只从他留下的文章里简单看看他的生平。李商隐是河南人,但是当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在浙江获嘉做县令(一说是幕府),一个很卑微的小官。所以他是河南人,但小的时候生长在南方。更不幸的是,李商隐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中国注重宗族的继承,也就是宗嗣。李商隐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要负起长子的责任,李商隐后来写了一篇文章《祭裴氏姊文》: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他说,正当我八、九岁,刚跟老师读书的年纪,家里就遭遇了灾难,而我作为长子要举着引魂幡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河南。然而四海虽大,却没有一个是我的家。他已经离开河南那么远,河南已经没有他的家,而这里说“九族”,亲朋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邱”是坟,我把父亲埋在祖坟里,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我们要想真正理解李商隐的诗,要对他的人有个理解。李商隐当年过的那种贫穷卑贱的生活,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什么叫“衣裳外除”,就是孝服,中国古人说服丧三年,因为父母抚养你至少要三年。守孝的期间是不准工作的,但是等到丧服脱下来,吃饭的问题就变得重要了。中国用“旨甘”两个字绝不会指自己,而是指孝敬母亲的。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所以我要赶快找个工作孝敬我的母亲。“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于是我赶快报了一个户籍把我的名字放进去,在东甸也就是洛阳城东的一个地方。把户口报到河南以后,用什么养活他的母亲?“佣书贩舂”,佣书就是他给人抄写,因为唐朝的时候印刷术还不是很流行,所以他被人雇去做抄书的工作;“舂”就是舂米,“贩舂”就是他贩卖劳力给人舂米。这是李商隐幼年时候所做的工作。作为长子,他不只要谋生。古人认为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这才是做子孙的一个更重要的责任。所以李商隐读书一定是苦读的,我们从他的文章辞藻那么丰富,就可以看出他的书读得好,文章也作得好。我们说“有才之人,譬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你如果是个普通人,那就罢了;如果你果然是个有才华的人,那么即使把你包起来,你的才华还是会像囊中的锥一样,锋芒显露。所以,李商隐很小就很有文名。 时运不济陷入党争 李商隐原来写的文章是古文,唐朝有古文,有骈文。据李商隐记载,他写过《才论》、《圣论》。《才论》也就是论说什么叫做才,怎样能够完成一个才。还有《圣论》,是说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圣人。“圣”是你所持守的一个做人的法则,而你所以能够成为“圣”,是因为你有从始至终不改变的持守,才能够达到你这个理想。他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写这样文章的,所以李商隐绝不是像一般人所误会的那样,认为他就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常常写爱情诗的人。 李商隐十五六岁的时候,认识一位叫做令狐楚的人,他镇守河阳,也就是河南。唐朝时有一个风气,就是“行卷”,你把文章献给别人,能得到别人的欣赏这就叫 “行卷”。于是李商隐把文章拿给令狐楚。令狐楚一看非常欣赏,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有才华,就叫李商隐跟他一起生活,跟他的儿子一起交游。令狐楚有一个儿子非常有名后来做了宰相,就是令狐绹,所以李商隐跟令狐绹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令狐楚就教李商隐说,你不要写古文了,古文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当时唐朝流行的是骈文,对偶的骈四俪六的骈文。所以令狐楚就训练李商隐写骈文。李商隐到了十几岁,也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所以令狐楚就给他资助让他去参加。李商隐接连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第二次考试又没有考上,第三次因为生病没有去考。这中间有一段时间他跟随一位叫崔戎的人。崔戎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带到兖海,也就是山东的沿海。 我刚才说到人的命运。李商隐很小的时候就遭遇了父亲的丧事,没有帮助没有依靠。有令狐楚欣赏了他,但是他考了几次试没有考上。现在有崔戎欣赏他。崔戎是兖海观察使,于是李商隐到了兖海。可是天下有不幸运的事情,他们到了那里,崔戎就病了,第二年就死了。李商隐再度落魄,不得已回来了,于是参加了第四次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跟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是很好的朋友。当时这些考官们有生杀取夺的大权,所以他问令狐绹,你父亲的门下你交游的人士中哪一个人最好?令狐绹说李商隐。过了一阵子主考官又问他说,你父亲的门下跟你交游的人中哪一个人最好?他说李商隐。令狐绹说了四次李商隐,所以这次科举考试,李商隐考中了进士。李商隐这个人真是命运中有很多不幸。崔戎是很欣赏他,带到兖海第二年崔戎死了。令狐楚是很欣赏他的,令狐绹给他揄扬考中了进士,这岂不是一个很大的转机?可是就在他得到令狐绹的揄扬,也考中了进士的那年冬天,令狐楚死了。刚才我说了父母之丧是三年。令狐楚死了,那么令狐绹就要守丧三年,这三年李商隐要依附什么人?这时候出现另外一个人,就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李商隐是新科进士,古来选女婿就从这些新科进士中来物色人选。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李商隐。李商隐的文才很好,令狐楚镇守河阳,欣赏李商隐,网罗到自己门下。王茂元欣赏他,也网罗到自己的门下,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唐朝时有政党的斗争,斗争起来有时是非常自私,也非常不理性的。我过去讲过苏东坡和周邦彦,他们同样经历了北宋变法新、旧两党的党争。苏东坡完全以国家民生为重,不管是王安石的新党还是司马光的旧党,苏东坡都不附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站在任何一党一边。跟苏东坡差不多同时,还有一个词人周邦彦。在新党主政的时候神宗扩建太学,周邦彦入学为太学生,他写了一篇《汴都赋》,于是从学生一升就升到领导。可是当神宗去世了,高太后用事的时候,周邦彦就被贬出去了;等到高太后死了,哲宗用事的时候,把新党又召回来。而周邦彦的作风跟苏东坡完全不相似。苏东坡完全以国家民生为重,而周邦彦在以前新党得势时颂扬新党,得到一个较高的地位;而当他第二次再回来,就既不敢歌颂新党也不敢歌颂旧党,就想苟且保全,“人望之如木鸡”。鸡是要打鸣的,可是人看他就像一个木头做的鸡,根本不会叫,闭口不言天下事,明哲保身。明哲保身也是很聪明的办法。可是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人格不同,一直到现在,周邦彦的词虽然富艳精工,可是以境界的高下来说,跟苏东坡是相差天地。所以文学里面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 李商隐则是偶然的机会注定他悲剧的一生。李商隐的祖籍是河南,我们只从他留下的文章里简单看看他的生平。李商隐是河南人,但是当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在浙江获嘉做县令(一说是幕府),一个很卑微的小官。所以他是河南人,但小的时候生长在南方。更不幸的是,李商隐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中国注重宗族的继承,也就是宗嗣。李商隐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要负起长子的责任,李商隐后来写了一篇文章《祭裴氏姊文》: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他说,正当我八、九岁,刚跟老师读书的年纪,家里就遭遇了灾难,而我作为长子要举着引魂幡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河南。然而四海虽大,却没有一个是我的家。他已经离开河南那么远,河南已经没有他的家,而这里说“九族”,亲朋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邱”是坟,我把父亲埋在祖坟里,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我们要想真正理解李商隐的诗,要对他的人有个理解。李商隐当年过的那种贫穷卑贱的生活,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什么叫“衣裳外除”,就是孝服,中国古人说服丧三年,因为父母抚养你至少要三年。守孝的期间是不准工作的,但是等到丧服脱下来,吃饭的问题就变得重要了。中国用“旨甘”两个字绝不会指自己,而是指孝敬母亲的。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所以我要赶快找个工作孝敬我的母亲。“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于是我赶快报了一个户籍把我的名字放进去,在东甸也就是洛阳城东的一个地方。把户口报到河南以后,用什么养活他的母亲?“佣书贩舂”,佣书就是他给人抄写,因为唐朝的时候印刷术还不是很流行,所以他被人雇去做抄书的工作;“舂”就是舂米,“贩舂”就是他贩卖劳力给人舂米。这是李商隐幼年时候所做的工作。作为长子,他不只要谋生。古人认为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这才是做子孙的一个更重要的责任。所以李商隐读书一定是苦读的,我们从他的文章辞藻那么丰富,就可以看出他的书读得好,文章也作得好。我们说“有才之人,譬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你如果是个普通人,那就罢了;如果你果然是个有才华的人,那么即使把你包起来,你的才华还是会像囊中的锥一样,锋芒显露。所以,李商隐很小就很有文名。 时运不济陷入党争 李商隐原来写的文章是古文,唐朝有古文,有骈文。据李商隐记载,他写过《才论》、《圣论》。《才论》也就是论说什么叫做才,怎样能够完成一个才。还有《圣论》,是说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圣人。“圣”是你所持守的一个做人的法则,而你所以能够成为“圣”,是因为你有从始至终不改变的持守,才能够达到你这个理想。他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写这样文章的,所以李商隐绝不是像一般人所误会的那样,认为他就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常常写爱情诗的人。 李商隐十五六岁的时候,认识一位叫做令狐楚的人,他镇守河阳,也就是河南。唐朝时有一个风气,就是“行卷”,你把文章献给别人,能得到别人的欣赏这就叫 “行卷”。于是李商隐把文章拿给令狐楚。令狐楚一看非常欣赏,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有才华,就叫李商隐跟他一起生活,跟他的儿子一起交游。令狐楚有一个儿子非常有名后来做了宰相,就是令狐绹,所以李商隐跟令狐绹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令狐楚就教李商隐说,你不要写古文了,古文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当时唐朝流行的是骈文,对偶的骈四俪六的骈文。所以令狐楚就训练李商隐写骈文。李商隐到了十几岁,也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所以令狐楚就给他资助让他去参加。李商隐接连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第二次考试又没有考上,第三次因为生病没有去考。这中间有一段时间他跟随一位叫崔戎的人。崔戎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带到兖海,也就是山东的沿海。 我刚才说到人的命运。李商隐很小的时候就遭遇了父亲的丧事,没有帮助没有依靠。有令狐楚欣赏了他,但是他考了几次试没有考上。现在有崔戎欣赏他。崔戎是兖海观察使,于是李商隐到了兖海。可是天下有不幸运的事情,他们到了那里,崔戎就病了,第二年就死了。李商隐再度落魄,不得已回来了,于是参加了第四次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跟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是很好的朋友。当时这些考官们有生杀取夺的大权,所以他问令狐绹,你父亲的门下你交游的人士中哪一个人最好?令狐绹说李商隐。过了一阵子主考官又问他说,你父亲的门下跟你交游的人中哪一个人最好?他说李商隐。令狐绹说了四次李商隐,所以这次科举考试,李商隐考中了进士。李商隐这个人真是命运中有很多不幸。崔戎是很欣赏他,带到兖海第二年崔戎死了。令狐楚是很欣赏他的,令狐绹给他揄扬考中了进士,这岂不是一个很大的转机?可是就在他得到令狐绹的揄扬,也考中了进士的那年冬天,令狐楚死了。刚才我说了父母之丧是三年。令狐楚死了,那么令狐绹就要守丧三年,这三年李商隐要依附什么人?这时候出现另外一个人,就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李商隐是新科进士,古来选女婿就从这些新科进士中来物色人选。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李商隐。李商隐的文才很好,令狐楚镇守河阳,欣赏李商隐,网罗到自己门下。王茂元欣赏他,也网罗到自己的门下,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唐朝时有政党的斗争,斗争起来有时是非常自私,也非常不理性的。我过去讲过苏东坡和周邦彦,他们同样经历了北宋变法新、旧两党的党争。苏东坡完全以国家民生为重,不管是王安石的新党还是司马光的旧党,苏东坡都不附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站在任何一党一边。跟苏东坡差不多同时,还有一个词人周邦彦。在新党主政的时候神宗扩建太学,周邦彦入学为太学生,他写了一篇《汴都赋》,于是从学生一升就升到领导。可是当神宗去世了,高太后用事的时候,周邦彦就被贬出去了;等到高太后死了,哲宗用事的时候,把新党又召回来。而周邦彦的作风跟苏东坡完全不相似。苏东坡完全以国家民生为重,而周邦彦在以前新党得势时颂扬新党,得到一个较高的地位;而当他第二次再回来,就既不敢歌颂新党也不敢歌颂旧党,就想苟且保全,“人望之如木鸡”。鸡是要打鸣的,可是人看他就像一个木头做的鸡,根本不会叫,闭口不言天下事,明哲保身。明哲保身也是很聪明的办法。可是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人格不同,一直到现在,周邦彦的词虽然富艳精工,可是以境界的高下来说,跟苏东坡是相差天地。所以文学里面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此时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意思是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两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崔珏 唐代诗人。字梦之,祁州人。生卒年不详。《全唐诗》有对他的介绍:“尝寄家荆州,登大中(847 860)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诗一卷。”与李商隐交谊甚厚,故有人称其诗“分有义山余艳”。《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 还有清朝王士祯的《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千秋毛郑功臣在,尚有弥天释道安。 王士祯所谓“释道安”是用《世说》的典故暗指明代末年的一个老和尚叫释道源,以前据说注解过李商隐的诗,所以可见李商隐的诗很迷人,连僧人都替他做了注解。总而言之,李商隐的诗像谜语一样很难解的。可是它的美是很吸引人的。《燕台》四首到底写的是什么呢?不管是《燕台》也好,《锦瑟》也好,你到网上一查就是几十几百种不同的说法, * 。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锦瑟》是一首悼亡诗。“悼亡”从字面上看就是哀悼一个人的死亡,可是中国人说的哀悼的对象,不是随便的一个人,凡是说“悼亡”,一定是丈夫哀悼妻子的死亡。李商隐跟他岳父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跟他妻子的感情是很好的,所以他的妻子死了以后,李商隐写了很多首诗怀念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死了以后,他到四川的一个幕府去做官的时候,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就是说,他经过大散关时,下了很深的大雪,他就回想,做了梦。旧日所谓的“鸳机”,就是女子织布的机器。他说,没有人再给他做衣服了,没有人给他寄寒衣来。他回到家里以后,又写了两句诗,“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曲》),这就是所以有人猜测《锦瑟》诗是悼亡诗的缘故。他说,我回到家里来,妻子已经死去了,但她弹过的锦瑟还留在这里。锦瑟这么一个小乐器,它的生命比人还长。人有生命有感情,最后要死去,可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这么小的一个东西却能留存下来。 认为《锦瑟》是悼亡诗的人对于这首诗是怎么讲的呢?考虑到关于“锦瑟”的神话传说,泰帝命令把瑟的五十弦分破为二十五弦。所以有的人就猜测,大概李商隐跟他妻子结婚的时候,两个人都是二十五岁。可是根据历史上的考证,没有这回事。 说是有关”锦瑟“、”飞鸾、”“青凤“其实都无法考证,而且第一句解释不通,而且不可能把两个官妓比喻为望帝。 庄子鼓盆而歌和庄子梦蝶不是同一个故事,前者是说哲学家的超脱,他不哀悼妻子的死亡,由此证明哲学家超越普通人情感之上,很显然没有人会应用这个典故悼念亡妻。而且把蝴蝶和杜鹃视为妻子死后所化为的新形式也有待商榷,用庄生望帝比拟女人不恰当。沧海月明珠有泪,暗示的是生离还是死别?蓝田日暖玉生烟,暗示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那可能就不是指妻子,而可能指别的不可结合的女人。而且指妻子的话,应该不会说此情可待成追忆(this feeling might have become a thing to be remembered.)自伤说是可以的,因为整首诗让人感到诗人深深地惆怅和感伤,但不一定珠非指李铁与死于碧岩,令狐綯的事业向蓝山的玉一样高贵,不可企及。 * 诗的上述各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诗中的字词、意象、象征,既唤起我们感光上对他们的感受,也使我们意识到他们隐含的意味。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情感和智识。使我们进入到诗中的特殊境界,它的指涉如此丰富、复杂,情感密集深切,语言和结构又是如此优美精妙。所以,《锦瑟》不愧诗中翘楚。物质层面上:锦瑟。想象层面上:沧海遗珠,蓝田暖玉。哲学家梦中的蝴蝶,神话中帝王灵魂所变的杜鹃进一步远离现实。当然, 这些意象、象征又与典故结合,庄周梦蝶,望帝啼娟,还有的也包含一些可能的典故,如素女弹瑟,这些典故,无论是指历史时间,还是传说,神话,也无论他们是否诗人的有意安排,都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 * 诗人在此思考普遍意义上的人生的不真实,真挚情爱的不真实。为什么锦瑟有五十弦五十柱,让人在上面弹奏音乐呢?没有原因,正如人的寿命为啥一定有定数,让人把各种各样的经历在人生的岁月中形成诗篇一样没有缘由。当回首过去时,谁能区别什么是真,什么是非真呢?庄子还是蝴蝶?望帝还是杜鹃?什么是已经发生的,什么是可能发生的?今生或者他生?(This life or life after death.)爱过的女人或者想象中曾爱过得女人,无论分别时流着泪的,还是死后像烟一样消失的,都是我无法触及的,正像阳光下的暖玉——是真是假?(当诗人自感怀才不遇是,他也觉得自己像沧海遗珠,想象中遗珠在深海里流着泪,徒劳地用诗试图去接近那不可接近的玉。所有这些过去可能会变成值得珍惜的记忆,但,只是在当时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人已经觉得迷惑,不确定是否是真的。)这样的理解并不排除怀念妻子或别的女人,也不排除诗人自伤或者思考自己的诗。这首诗可能写于李商隐晚年,回首自己的一生,当他把自己过去的人生看做像锦瑟的弦柱一样时,他感觉它们像一个梦。所有他的爱,他的遭际,他的希望,失望,都像锦瑟上弹奏的音乐一样消失了,只有弦仍在,犹如他的诗。阅读此诗,我们也分享了他的思索,他的回忆,他的迷惘。在最后,我们也和他一起问:这一切是否是真的,就像济慈Keats在他的《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末尾: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Fled is that music: do I wake or sleep? * 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对于英语世界的读者来说,李商隐诗的独特魅力首先在于其诗歌境界的吸引力。他多姿多彩的恋爱生涯和虽然颠沛流离却纵情生活的态度,以及诗中呈现的多种角色:父亲、情人、丈夫、下僚等等,对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命运、际遇的丰富性都无疑是最佳例证。“为什么李商隐对现代西方读者有特殊魅力。主要是他对人生复杂的态度和他同样复杂的表达形式更能通达于西方脾性。他对人生的信念使他诗中的境界比超然淡泊的陶潜和王维更可亲近。他探究人生经历并以一种激情或者反讽的眼光看待它的能力可能使他的诗比李白自我中心的倾诉或者白居易沉闷的说教更令人舒适。他对神秘或想象之境的探索也许拨动了对非理性和“荒谬”感兴趣的读者内心敏感的弦。同时,在他的一些诗歌探索的世界中,倦怠的美人、异国情调的芳香、奇异的药丸、刺绣和珠宝、音乐及舞蹈,都是一种波德莱尔式的往事回想。它们在不同层次上表现了物质享乐、肉欲放纵、道德败坏,这一切或许可以被称为中国9世纪的《美好生活》(La Dole Vita)” *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根据字词、意象、结构把握全诗情感、意境、主题 1:字词与典故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起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思忆青春年华,惋惜、伤感 锦瑟—— 美好年华 一弦一柱—— 一年又一年 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 之情。 颔联: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 《齐物论》 1、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迷惘之境。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动人心腑。 难言的怨愤。杜宇托春心于杜鹃,作者托春心于锦瑟,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 之情。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怀恋、迷惘之情。 颔联: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孤寂、悲戚。明月、珍珠、眼泪,既高旷皓净又凄寒孤寂,美丽与痛苦相连,凄美绝伦。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美好愿望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对于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戴叔伦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的典故 古时候,天上的泰帝(是天上最高的神仙)手下有一个仙女,就是素女。有一次,泰帝请素女鼓瑟,弹什么样的瑟呢?就是这个锦瑟。据说,锦瑟上面有五十根弦。一般来讲,中国所说的琴有两种,有五弦的琴,有七弦的琴,中国所说的筝一般是十三弦,琵琶是四弦,可是这种瑟竟有五十根弦,它比所有的乐器都繁复,所以这种乐器弹出来的声音就比所有的乐器都悲哀。 素女弹瑟发出的声音太悲哀了,使听者流泪,泣不可止。泰帝说,没有人能够忍受这样悲哀的音乐,就把瑟的弦减少了。 “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所以后来的瑟最多只有二十五根弦。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一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作者生平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chōng 。” 《祭裴氏姊文》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及衣裳外除丧服脱下来,旨甘是急。乃占数报了一个户籍把我的名字放进去东甸,佣书帮人抄写贩舂。 《祭裴氏姊文》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二) 锦 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思考尾联诗人的情感? 1.尾联有哪些矛盾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情感上的绝望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一切恍如隔世,不堪回首! 怅惘苦痛、无可奈何。 二、《锦瑟》赏析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论诗绝句》 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每一句都代表了一种心境、一种心绪。请你试着说说。 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坐在忒tuī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被比喻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一)前人有关此诗的各种解释 1:爱情诗说(对象分别是“锦瑟”,无名女,或飞鸾、青凤) 2:咏锦瑟说 3: 悼亡说 4:自伤身世说 与其胶柱鼓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2 意象、象征、典故的结合 瑟——实际的物体,对人生、诗歌的象征意义。咏锦瑟说 蝴蝶——具体的,想象的,蝴蝶象征某种超越的自由,也象征人的存在的不真实。自伤身世说 悼亡说 杜鹃——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也象征不合法的爱。爱情诗说 月光、日光、 珠——象征分别的爱人,也可象征不被欣赏的 才华,或二者兼有之。 玉——象征某种 不可企及的物或思想。 珠泪、玉烟:都是复杂意象,象征美好事物的不可企及。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一生经历宪、穆、敬、文、武、宣六代皇帝,六个皇帝中,两个(宪宗、敬宗)被宦官杀死,两个为宦官(穆宗、文宗)拥立,大臣没有作为,生杀废立都掌握在宦官手中。 公元835(大和九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随以观露为名,将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带边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共289年 ,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舛(chuǎn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令狐楚将他聘人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楚子令狐绚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绚所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晶太学博土,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童年时代受业于一位精通五经、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十五六岁时曾在玉阳山学道。晚年,“丧失家道,郁郁不乐”,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的出世念头。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上崔华州书》云: 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予者独能耶?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是以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他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开头就展示了京西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的荒凉残破景象。接着,借村民口诉,展示社会症结。长诗体势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历史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赋税的苛重,人民 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等,都在长诗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揭示,而这些方面,李商隐在其他一些诗中也一再予以关注。 文宗大和九年(835)冬,甘露事变发生,李商隐于次年写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抨击宦官篡权乱政,滥杀无辜,表现了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当时慑于宦官的气焰,包括白居易、杜牧等诗人在内,还没有谁能像李商隐这样写出有胆识的作品。李商隐的朋友刘蕡,因反对宦官而被贬死。他在酬赠、哭吊刘蒉诗中,反复为刘蒉鸣不平:“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哭刘蕡》)把刘蒉受冤贬死的遭遇,放在宦官肆虐、皇帝昏聩的政治环境下加以描写,同时把比兴象征手法引入这种政治性很强的题材。 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一方面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歌颂在平叛中立功的将相;另一方面,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尖锐批评。如针对伐叛中暴露的军政腐败现象,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在思想深度上超出以前的同类作品。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而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慨。如《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写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宣室夜召一事,加以发挥,发泄了对于皇帝不识贤任能的不满。《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在传说的基础上虚构出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的场景,含意深长地说明了求仙无益,神仙也不能使遇仙者免于死亡。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如《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每一联都包含鲜明的对照,再辅以虚字的抑扬,在冷讽的同时,寓有深沉的感慨。他的《龙池》诗更为尖锐地揭露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连本朝皇帝也不留情面,不稍讳饰。 除政治诗外,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人扁舟”(《安定城楼》),希望有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然后归隐江湖。“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城上》),借历史人物喻自己的才能抱负和追求。但,无论怎样执着,生逢末世,现实总是不断让他感到抱负成虚。他在诗中抒写得更多的是人生感慨。“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写怀才不遇、命薄运厄之慨。“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伤春残日暮,与伤自身老大沉沦融成一体。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 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风城何处有花枝?”(《流莺》)流莺漂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流莺》慨叹不遇,还比较含蓄,《蝉》诗则出语愤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命运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他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开头就说尽了离情别恨。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比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颈联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末联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 李商隐则是偶然的机会注定他悲剧的一生。李商隐的祖籍是河南,我们只从他留下的文章里简单看看他的生平。李商隐是河南人,但是当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在浙江获嘉做县令(一说是幕府),一个很卑微的小官。所以他是河南人,但小的时候生长在南方。更不幸的是,李商隐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中国注重宗族的继承,也就是宗嗣。李商隐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要负起长子的责任,李商隐后来写了一篇文章《祭裴氏姊文》: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他说,正当我八、九岁,刚跟老师读书的年纪,家里就遭遇了灾难,而我作为长子要举着引魂幡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河南。然而四海虽大,却没有一个是我的家。他已经离开河南那么远,河南已经没有他的家,而这里说“九族”,亲朋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邱”是坟,我把父亲埋在祖坟里,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 我们要想真正理解李商隐的诗,要对他的人有个理解。李商隐当年过的那种贫穷卑贱的生活,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什么叫“衣裳外除”,就是孝服,中国古人说服丧三年,因为父母抚养你至少要三年。守孝的期间是不准工作的,但是等到丧服脱下来,吃饭的问题就变得重要了。中国用“旨甘”两个字绝不会指自己,而是指孝敬母亲的。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所以我要赶快找个工作孝敬我的母亲。“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于是我赶快报了一个户籍把我的名字放进去,在东甸也就是洛阳城东的一个地方。把户口报到河南以后,用什么养活他的母亲?“佣书贩舂”,佣书就是他给人抄写,因为唐朝的时候印刷术还不是很流行,所以他被人雇去做抄书的工作;“舂”就是舂米,“贩舂”就是他贩卖劳力给人舂米。这是李商隐幼年时候所做的工作。作为长子,他不只要谋生。古人认为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这才是做子孙的一个更重要的责任。所以李商隐读书一定是苦读的,我们从他的文章辞藻那么丰富,就可以看出他的书读得好,文章也作得好。我们说“有才之人,譬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你如果是个普通人,那就罢了;如果你果然是个有才华的人,那么即使把你包起来,你的才华还是会像囊中的锥一样,锋芒显露。所以,李商隐很小就很有文名。 时运不济陷入党争 李商隐原来写的文章是古文,唐朝有古文,有骈文。据李商隐记载,他写过《才论》、《圣论》。《才论》也就是论说什么叫做才,怎样能够完成一个才。还有《圣论》,是说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圣人。“圣”是你所持守的一个做人的法则,而你所以能够成为“圣”,是因为你有从始至终不改变的持守,才能够达到你这个理想。他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写这样文章的,所以李商隐绝不是像一般人所误会的那样,认为他就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常常写爱情诗的人。 李商隐十五六岁的时候,认识一位叫做令狐楚的人,他镇守河阳,也就是河南。唐朝时有一个风气,就是“行卷”,你把文章献给别人,能得到别人的欣赏这就叫 “行卷”。于是李商隐把文章拿给令狐楚。令狐楚一看非常欣赏,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有才华,就叫李商隐跟他一起生活,跟他的儿子一起交游。令狐楚有一个儿子非常有名后来做了宰相,就是令狐绹,所以李商隐跟令狐绹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令狐楚就教李商隐说,你不要写古文了,古文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当时唐朝流行的是骈文,对偶的骈四俪六的骈文。所以令狐楚就训练李商隐写骈文。李商隐到了十几岁,也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所以令狐楚就给他资助让他去参加。李商隐接连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第二次考试又没有考上,第三次因为生病没有去考。这中间有一段时间他跟随一位叫崔戎的人。崔戎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带到兖海,也就是山东的沿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8-12 #短篇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7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7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7 #长篇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8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8 #短篇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7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ppt

李商隐,锦瑟,诗中,令狐楚,时候,诗人,父亲,宦官,感情,人生,崔戎,蓝田,中国,令狐绹,周邦彦,苏东坡,意象,河南,典故,情感,文章,王茂元,望帝,佣书,皇帝,刘黄,庄子,蝴蝶,幕府,新党

2020-09-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