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时间:2020-08-06

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156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2 分钟。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学习啦 欣怡 2017 10 18 15:42:51 孩子的有很多,为了帮助父母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 寓言急性汉子

从前有个急性汉子,刚跨进一家面馆就大声嚷道: 怎么还不拿面来? 店主拿来一碗面,往桌上一倒,说: 你快吃吧,碗我要拿去洗了。 这个汉子窝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告诉妻子: 真把我气死了! 话音未落,妻子连忙打起包袱要走人: 你死了,我得去改嫁啦。 妻子改嫁刚过了一夜,后夫就闹着要离婚。妻子问他是什么原因,后夫气冲冲地说: 怪你还不养出个儿子来。 [教学内容]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简要分析]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象这个急性汉子,办事情急于求成,企图立竿见影,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言典故姜从树生

有个楚国人首次看到生姜,就对别人说: 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 别人告诉他: 错了,这是土里生成的。 这个人固执己见,最后说: 我们打个赌,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 他们找了十个人问,结果个个都说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哑口无言,愣了半天,对别人说: 毛驴让你牵走,可生姜还是从树上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简要分析]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楚国人的固执也说明了这一点。

寓言典故庸医断箭

有个医生自称善长。军营里有位副将在战场上中了流箭,箭头深深地扎进膜内,他立即请那位医生来施行手术。医生掏出一把大剪刀,剪去了露在外面的半截箭杆,就要辞退。副将说: 箭头还扎在肉里头,怎么不取出来? 医生说: 这是的事,与外科无关。 [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简要分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这介医生则是在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寓言典故蓬头赤足

鲁国有一对夫妻,男的编得一手好草鞋,女的织得一手好麻布。有一天两口子到越国去发展。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搬到越国去,恐怕会穷得揭不开锅。 两口子不解: 为什么呢? 那人说: 草鞋是用来穿的,可越国人是光着脚板走路的;麻布是用来做帽子戴的,可越国人是蓬头披发、从不戴帽的。你们虽然手艺不错,可是到一个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去,不穷才怪呢。 [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简要分析]这对鲁国夫妻到越国去一定会受穷吗?未必!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旁人的劝说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质上是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越国人的 篷头赤足 ,对这对鲁国夫妻来说,实际上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只要引导得当,设法改变越国人 篷头赤足 的生活习惯,不愁生意没有。可惜寓言中的主人公目光短浅,没有看到这一点。

寓言典故黄公嫁女

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为人谦逊。他有两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人赞赏他的女儿,但他也常常说: 小女相貌丑陋,不足挂齿。 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因此,黄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卫国有个人死了老婆,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家求婚。等到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个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的。于是,二女儿便有许多名门望族来争相提亲了。[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简要分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谦虚本来是种美德,但过分了就会变成坏事。这位黄公的过分谦虚,结果是断送了女儿的青春。

寓言典故踊贵屦贱

齐景公在位时,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有一天,齐景公想叫晏子换一换住所,对他说: 先生的住宅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请换一个清静的住所吧。 晏子说: 这是先父住过的地方,我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是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齐景公笑着说: 先生住在市场旁边,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 晏子答道。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呢? 晏子答道: 假脚卖得贵且在天天涨价,鞋子卖得便宜且在天天跌价。 齐景公听了脸色大变,于是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教学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简要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类能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典故中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用 踊贵屦贱 这一事实揭示了齐国刑法残酷、荼毒人民的重大问题,不露声色地向齐景公劝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寓言典故凿湖容水

王安石任宰相的时候,力图变革,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等新法。一天,一位官员上堂启奏说: 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统统放光,然后垦成桑田,其利益不可小看啊。 王甚为高兴,但沉思了一阵说: 可这八百里湖水放到哪儿去呢? 国子监老先生恰好坐在旁边,开玩笑说: 可以在旁边另外挖一个方圆八百里的大湖用来容水。 王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教学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简要分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却是好大喜功,主观片面,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

寓言典故以羊换牛

齐宣王坐在堂上,有仆役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齐宣王看见了,问: 把牛牵到哪里去? 仆役答: 今天是祭祀日,杀牛祭钟。 齐宣王说: 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这副可怜相。没有罪而要它去送死,这有悖仁慈。 仆役: 把牛放了,钟还要不要祭呢? 钟怎能不祭?这样吧,杀一头羊来祭吧。 [教学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简要分析]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以羊换牛、以小易大,仅是事物的现象在变,但齐宣王要搞衅钟祭神的迷信举动没有变,因而用一头牲畜做牺牲品的需要也没有变。

寓言典故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也没什么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 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 庄王说: 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况。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于是,楚国大治。[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简要分析]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需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运用科学的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楚庄王莅政三年,没发布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

寓言典故扣盘扪烛

有个人生来瞎了双眼,从来没见过太阳。他想知道太阳的模样,便去问明眼人。别人拿来一只铜盘,告诉他: 太阳的形状象脸盆,是圆的。 瞎子接过铜盘,敲了敲,发出了当当的声音,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过了几天,瞎子在街上听见当当的钟声,高兴地说: 和知道,这就是太阳! 旁人对他说: 不对,太阳是会发出亮光的,就象点燃的蜡烛。 同时拿来一支蜡烛给他摸了摸。瞎子便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箫,便对别人说: 这肯定是太阳! [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简要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但要实现这种上升,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否则难免会闹出 扣盘扪烛 式的笑话。

寓言典故鲁王养鸟

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把它捉来,供养在宫殿里,把宫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膳食招待它。可这只鸟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教学内容]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简要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否则,就会象这个鲁王一样,用他供养自己的那一套来供养海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来养鸟,结果是把一只鸟活活养死了。

寓言典故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 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看了半天,答道: 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 客人听了,十分惊奇。[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简要分析]在叫维中作出正确判断,基本要求是: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判断应当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能够指导人们去进行实践活动。王安石之子的回答,表面看来,倒也没错,可究其实质,是废话一句,因为它没有回答任何具体问题。现实生活中也常有此情形:大块文章,洋洋洒洒,大会,滔滔不绝,但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寓言典故儿子也善泅

从前有个善于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他母亲回答: 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简要分析]这个母亲之所以得出 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得错误结论,是建立在她的 儿子必定象父亲 这个错误前提上的。我们在思维中进行推理,要获得新和正确知识,必须注意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

寓言典故凿壁移痛

有个生脚疮的人,流血流浓,痛不可忍,呻吟着对家里人说: 快,你们快把墙壁给我凿个洞。 洞凿成了,他忙把那只痛脚伸进邻里,足足有一尺多长。家人问: 这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 让它痛到邻居家去吧,这回跟我没啥相干了! [教学内容]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简要分析]分析也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只有全面考察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和提出有效方案。凿壁移痛是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因为他陷入了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

寓言典故负暄献曝

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厦温室和丝袄狐裘。他回头招呼妻子说: 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哩。 [教学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简要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也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密切相关。这个农夫有这样的想法,是由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社会存在决定的。

寓言典故子罕不受玉

有个热衷于拍马的宋国人弄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来献给子罕。子罕不要。那个人说: 这是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受贿的小人可不配用。 子罕说: 你把这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当作宝贝。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简要分析]这个宋人把这块玉视作宝贝,而子罕则把严以律己、不贪污受贿视作珍宝,这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致。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寓言典故反裘负薪

魏文侯出去游玩,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反穿着皮袄,毛向里,皮向外古时候的皮袄穿时都是毛在外的,背了一捆草。魏文侯问他说: 你为什么要反穿皮袄背柴呢? 那个人回答说: 因为我爱惜皮袄的毛。 魏文侯说: 你这样做,难道不知道皮弄掉了,毛就长不住的道理吗? [教学内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简要分析]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两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当然,两者相比,社会集体利益更具有根本性,占首要地位。人个利益必须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没有集体利益,也就不会有个人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寓言典故聪明的鸟师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 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 鸟师答道: 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 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把这些鸟儿都收拾了。[教学内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简要分析]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这就需要集体主义来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否则,象这网中之鸟,最终肯定是什么事也办不成。

寓言典故子夏胜肥子

夏去见曾子,曾子对他说: 近来你胖多了。 子夏说: 我战胜了,所以我发胖了。 曾子不解: 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说: 我在书房里读到尧舜禹的道德仁义,十分羡慕;走到街上看见世俗的富贵荣华,也十分羡慕。两种心思在心中斗个不停,未知胜负,茶饭不思,人也瘦了。 那现在谁战胜了呢? 先王的仁义战胜了。所以我就发福了。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简要分析]以追求利润获取自身利益去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驱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换句话说,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人们为 富贵荣华 而奋斗。但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手段必须正当、合理、合法。这个故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很有借鉴意义。

寓言典故埋两头蛇

孙叔敖还是小孩时,有一次出去玩耍,看见路上有一条两头蛇。他把这条蛇杀了埋到了地里。回到家里,他就哭个不止。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 我听人说看见两头蛇的人就会死。刚才我看见了两头蛇,恐怕要死了,再也看不到母亲了。 他母亲问: 两头蛇现在在哪里? 他说: 我怕别人看见,把它打死埋掉了。 他母亲听了说: 你做了一件好事,上天会给你好报的。后来,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全国人民都相信人的仁德。[教学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简要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确利益。孙叔敖面对 死亡 ,仍能做到 怕别人看见,把它打死埋掉了 。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寓言典故盗牛者说

衙役押着个偷牛的犯人经过大街,有个熟人见了犯人很惊讶: 你犯了什么罪啦? 犯人回答说: 悔气撞出来的,上次在街头上闲走,见地上有根草绳,以为有用,顺手拾了起来。 熟人回答道: 拾根草绳也犯法? 犯人回答: 说不清楚,我哪里知道草绳那头还拴着一头小牛呢? [教学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简要分析]这个犯人实属极端个人主义,但却还要给自己找美丽的借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寓言典故不死之药

有人来向楚王进献不死之药。传达官拿着药走进内宫,迎面碰到卫队手。射手问他: 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可以吃吗? 传达官说: 这是不死之药,怎么不可以吃? 射手听了,一把夺过药吞了下去。楚王大怒,命人将那位射手斩了。射手托人到楚王面前辨白: 射手是问了传达官 可不可以吃 ,传达官说 可以吃 ,他才吃的,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传达官的罪过。而且,这客人送来时说是不死之药,可是射手刚吃下肚,就要被大王杀掉,这就明明是催死之药嘛。这说明是客人在欺骗大王。您要是杀了射手,就是要让人都知道,大王宁愿听别人欺骗自己。 楚王听了这话,就把那个射手放了。[教学内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简要分析]人在界中生存和发展,总是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但历史上总有些人妄图长生不老,到处寻求不死之药。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死之药是没有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具有自然性。

寓言典故一目之罗

有一群鸟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结果网到了不少鸟。有个人在旁边仔细观察,发现一个鸟头只钻一个网眼,于是心里就想:何必那么麻烦,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他回到家里,就用一截一截的短绳子结成许多小圈圈,准备也去捕鸟。别人问他: 这是做什么用的? 他回答说: 去网鸟用的。反正一只鸟头只钻一个洞,我这种网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多么? [教学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简要分析]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这个典故正说明了这一点:捕鸟用的网固然是由一个个网眼构成,但如果离开了整张网,靠个的网眼是肯定捕不到鸟的。

寓言典故再作冯妇

从晋国有位勇士,名叫冯妇,善于打虎,闻名全国,被提拔作了士人。一次,冯妇和许多士人乘车经过一座山头,有许多老百姓举着锄头、木棒,正在追杀一只老虎。这只猛虎背靠山崖,面对众人,怒跳狂吼,吓得众人不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发现冯妇,大家连忙迎上来,请她打虎。冯妇二话没说,振臂下车,老百姓看了一起欢呼叫好;而车上那些士人都在嘲笑冯妇身为士人,却不成体统。[教学内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简要分析]老百姓欢呼叫好,并不是因为冯妇成了士人,而是由于冯妇下车打虎为民除害,这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而车上的其他士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寓言典故凿壁偷光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 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 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教学内容]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简要分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匡衡之所以终成大学者,是与他的个人主观努力分不开的。

寓言典故爱钱忘命永州地方的人都很会游泳。一天,江水暴涨,有五六个人划着一只小木船横渡湘江,船到中流,被大浪打翻,拼命向岸边游去。其中一位使出全部的力气,也游不了几尺。同伴问他: 平日你最会游泳,今天怎么了? 他回答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枚大钱,重得很,所以游不动了。 同伴说: 怎么还不丢掉呢? 他没有回答,只是摇头。不一会儿,更加游不动了。已经上岸的同伴对他说: 你好愚蠢,被钱迷得太深了!命都顾不上了,还要钱干什么? 他还是摇头,最后,沉到水下淹死了。[教学内容]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简要分析]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如不加以自觉的抵制,必象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会被金钱淹死。

寓言典故秀才断事有个乡下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说: 我要是有一百亩稻田就心满意足了。 邻居听了,心生嫉妒,便说: 你要是有一百亩田,我就养一万只鸭,吃尽你的稻子。 于是两人争吵不休,便去衙门告状。他们不认得衙门,经过一座学堂,见是红墙大门,就扭打着走了进去。正好有个秀才在大堂上踱方步。他们以为是县官老爷,便跪在地上,各诉状情。秀才说: 这样吧,你们一个买起田来,一个养起鸭来,待我做了官,再给你们审理这件案子。 [教学内容]在奋斗是实现理想[简要分析]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又可以转化成现实。但理想要转化成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就主观而言,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秀才所言,正是此意。

寓言典故愚公移山北山有位愚公,年已九十,立志要把阻挡门前交通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率邻子孙开山垦壤,用锹挖、用肩挑,用箕畚运到别处去,一年往返一次。智叟劝他不要白费劲。愚公说: 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吗? 愚公的这种干劲,感动了上帝。上帝就命令神把两座山搬走了。[教学内容]实践的特征[简要分析]这个故事的本意在于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我们深为愚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的同时,也不免要问: 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现代化的机器和运输工具呢? 因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其手段是客观的: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寓言典故马价十倍

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整整站了三个早上,连上来问个价钱的人也没有。这人便去求见伯乐,说: 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消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小人定有酬谢。 伯乐就踱到集市上,在经过马身边时瞟了两眼,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听说了,蜂涌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立刻提高了十倍。[教学内容]实践的特征[简要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客观物质性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卖马人为什么要去求助于伯乐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伯乐的活动来提高马的知名度,从而顺利的把马卖出去。这正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看完了吧,请您留吧,您的孩子是最棒的!

寓言典故杀龙妙技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 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 上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 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 杰作 ,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寓言典故画鬼最易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齐王问他: 画什么东西最难呢? 他说: 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 齐王又问: 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 客人说: 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 象箸 推出来的,是 从端倪推测后果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 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 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 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 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寓言典故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 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 他说: 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 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 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 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 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简要分析]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 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齐王说: 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 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 撤掉他。 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寓言典故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 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 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寓言典故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 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寓言典故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 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说: 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寓言典故治驼背术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 你要杀死我啊! 这位医生说: 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寓言典故打即不打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 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 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寓言典故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 善搏 ,又弄来一条看门狗,取名叫 善噬 。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来了,整整三年。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朋友对他说: 你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老汉恍然大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简要分析]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其实名字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笑。

寓言典故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艾子

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 你的儿子几岁了? 艾子回答: 四岁。 虞任沉下脸来: 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艾子不明他的意思: 为什么呢? 虞任说: 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 幼女配老翁 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 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 乙回答说: 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 腌鸭生腌蛋 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寓言典故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 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 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 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典故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 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寓言典故富翁借牛

下一页更多精彩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

2020-04-04 #长篇故事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20-04-18 #故事阅读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20-04-24 #小故事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 典故 教学内容 简要 分析 事物 人们 发展 故事 女儿 客观 客观事物 弥子瑕 问题 集体主义 变化 活动 东西 儿子 国王 射手 母亲 越国 冯妇 齐宣王 个人 主观 作用 医生 太阳

2020-04-30 #故事大全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女儿,故事,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20-06-25 #长篇故事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11-04-23 #故事大全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100个故事具体有哪些

寓言,典故,教学内容,简要,分析,事物,人们,发展,故事,女儿,客观,客观事物,弥子瑕,问题,集体主义,变化,活动,东西,儿子,国王,射手,母亲,越国,冯妇,齐宣王,个人,主观,作用,医生,太阳

2015-12-0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