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传统故事如何赢得孩子喜欢?以《金嗓子和狐狸》和《月出》为例

时间:2020-08-05

狐狸与月亮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9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动物寓言、成语故事等传统故事都经常出现在推荐书目和必读书目中,有的甚至进入了教材和课堂。另外,为了孩子有书可看,很多父母也自发地给孩子挑选各种经典的传统故事。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这些传统故事被重述之后的面貌,尤其是那些明确说明是给“孩子们的书”。重述的方式有改写、插画、缩编、动画等,尤其是做成绘本,这种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图书类型,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接受。如果说现在出生的孩子还没有看过绘本,感觉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重述时,传统故事与插画绘制结合起来,或融合,或矛盾,或延展,或想象,或现实……就变成了给孩子们的绘本。当越来越多的大人热爱绘本这类童书创作后,“孩子们的书”就变得丰富起来。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故事被任意缩编和改写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插画的粗制滥造、歪曲故事情感、凸显大人们的“为了教育孩子”的观念、对传统故事不加选择等都行为不利于做出优秀的“孩子们的书”。

一、传统故事在现代社会的尴尬

(一)忽略其中的“神奇”

在科技文明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人类的视野和想象受限较大。故事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人类能够代代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故事的滋养,尤其是神话和传说。就如河合隼雄所言:

“各部落、各民族为了回答‘我们是怎样存在于这里的’,这类对于人来来说的根本性的神奇问题,而产生了故事,也就是神话。那不但是为了解释神奇,而且也与存在整体息息相关,并能够升华这种存在,使其变得更加丰富。”

当代社会,很多大人对神话和传说已经不那么相信了,觉得它们只不过是骗孩子的故事。这样很有理性的认识不知道是被教育的呢,还是人类成长到一定阶段就自认认识的?这种“不相信”已经把人类本身所拥有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侵蚀殆尽,也把与人类“存在整体息息相关”的情感淡化了。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频繁的经济生活中,我们的知识看似丰富了,我们的理性看似增强了,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被拘束感和不安感”呢?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在和情感被外在的物质、金钱、知识、理性等冲击了,我们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爱与喜欢。

幸好还有儿童,儿童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着发现世间真相的执着和大胆;幸好还有童书,真正的孩子们的书是有孩子们看事物的眼睛的,有孩子们明确而真诚的态度,也是有大人也能理解的语言的;幸好大人还要带孩子一起读童书,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简单地享受阅读的快乐,不去想很多关于阅读的意义和教育的目的等大道理。

如果在大人心里,古老的神话和传说都变成了幼稚语甚至谎言,或者说变成了一堆说教的文字,亲子阅读将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啊。即使大人不再相信神话和传说,觉得古人的见识真浅,大人也要对人类早期的见识抱着“了不起”的心态。这不仅是一种有爱的表现,还可以看出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战胜了自己。

试想一下,现在人们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可是古人为什么还要相信有十个太阳炙烤大地,要让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掉九个呢?古希腊人则相信赫利俄斯驾驶着四匹火马拉着的战车东升西落,晨出晚没,太阳的光芒也随着战场起落照耀着大地。古人对自然现象有着如此形象的想象和审美,如果仅仅变成干巴巴的科学叙述,其形象性和趣味性是不是就少了很多?

后来的童话、民间故事、传奇等带着想象的色彩和理想的味道,宗教进入后甚至有了令人敬畏的情感,著名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可以说是童话中的经典。包括安徒生在内的很多作家每年圣诞节都会给孩子们至少准备一份礼物:一本童话故事。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大人慢慢出现了。

再后来有了绘本这一出版类型,有了凯迪克大奖、格林纳威大奖等绘本奖项的设立,很多作家都以给儿童创作为职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放在如何给儿童讲好一个故事上。以前那些适合儿童的传统经典故事被重新发现,以图文各自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受到了儿童读者的喜爱。

(二)榜样的力量

出版于1959年的《金嗓子和狐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者

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1917 2000)

是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已出版了100多本图画书。

其中《金嗓子和狐狸》获得了1959年凯迪克金奖,《赶牛车的人》获得了1980年凯迪克金奖,其他作品有《花婆婆》《艾玛画画》《篮子月亮》《别了,欢河谷》等也深受读者喜爱。

《金嗓子和狐狸》取材于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卡特伯雷故事集》。故事有着寓言的味道,趣味十足。哪怕是一个传统故事,芭芭拉·库尼也努力还原传统故事的场景,希望用一种写实的风格再现14世纪的环境。“这本绘本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根草都长在当时14世纪乔叟时代的英格兰。”

取材于传统故事的绘本还有很多经典:《拔萝卜》《手套》(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灰姑娘》(取材于《格林童话》)《从前有一只老鼠》(取材于印度《五卷书》)《诺亚方舟》(取材于《圣经》)《不莱梅的音乐家》(取材《格林童话》)《丢饭团的笑婆子》(取材于日本民间故事)《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来自非洲民间故事)《野马之歌》(来源于古老的印第安传说)《三只山羊嘎啦嘎啦》(取材挪威民间故事)《晴朗的一天》(来自亚美尼亚的民间故事)《苏和的白马》(来自中国的民间故事)《狮子和老鼠》(来源于《伊索寓言》)《风铃草姑娘》(取材于《格林童话》)《聪明的变色龙》(来自非洲民间故事)。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三度获得凯迪克大奖的华人绘本画家杨志成根据中国传统故事创作了《狼婆婆》《叶限》《生肖鼠的故事》《塞翁失马》等,他也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故事中选材,比如取材印度民间故事的《七只瞎老鼠》等。谈到为什么要创作这些传统故事绘本时说:

“我从事儿童绘本工作的动机,一方面是想引介中国的故事——我们有太多好故事了!另一方面,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来到美国,我也希望多理解西方的故事,好拓展我自己的眼光和表现形式。每次我投入一个异域文化故事,我都从中受益匪浅。”

等绘本在中国大陆不断发展之后,从传统故事而来的绘本也有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面孔:《大闹天宫》(梁川 绘)《老鼠娶新娘》(张玲玲 文,刘宗慧 绘)《桃花源的故事》(松居直 文,蔡皋 绘)《一园青菜成了精》(周翔 绘)《老猫老猫》(刘腾骞 绘)等。传统故事如何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如何选择适合的传统故事进行绘本创作?作为先民的生活和想象的缩影,现代人需要在这些故事中找到与我们内在精神世界有联系的东西,并且还能够与现在产生联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月出》是2019年魔法象和松雀书店联合推出的一本原创绘本。故事以一只神奇的玉兔的冒险经历为线索,把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王书音以无字长卷的形式,把神话传说、成语故事、文化典故等用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连接起来。这根线由嫦娥奔月中的神奇玉兔开始,或走或停,或蹦或跳,把读者带入了奇妙的故事氛围和想象空间中去。

二、传统故事如何改编?

传统故事毕竟时代久远,要想原封不动地去还原某个历史时期是不太现实的,只可能尽量做到用艺术的方式去再现当时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以便可以更贴近那个时期的故事。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则:

一是要尊重传统故事,要在此基础上去补充和发展;二是要联结孩子,要让孩子愿意走进故事;三是画面要传递故事的核心主题和核心情感,也能体现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想象。

(一)尊重故事细节

在《金嗓子和狐狸》中,芭芭拉·库尼对细节非常重视,她努力去还原真实的环境和人物,以及故事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某种情感。她说:

“有多少孩子会了解或者关注这些细节呢?或许一个也没有。但我还是一个接一个地画。除了我自己,我在讨谁的欢心呢?我不清楚。可倘若画里的细节足够多,每个人总会了解一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但也许现在人们知道了一些,或许将来了解得更多。”

无论怎样,画面都要尽量多地呈现与故事相关的细节,而且要立足将来的影响。这样的创作态度其实就是要尊重故事本身的背景和人物,尊重各种元素组合起来的某种情感。无论是传统故事还是当代故事,都要让细节来说话。更何况,绘本这样的载体会更形象、更具体、更鲜活地呈现出故事的风格。

《金嗓子和狐狸》中的房屋的草顶和屋内的摆设符合主人公生活的时代特征和贫穷现状。院子是用树枝围起来的;黑乎乎的屋子里没有灯,只有一盏油灯悬挂在中央;餐具也很简陋,地上甚至有老鼠出没,完完全全一个贫穷家庭写照。妈妈穿的衣服也是牛奶工打扮,似乎没有太多的钱买衣服;为了缓解顿顿吃不饱的情况,她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野果。

《月出》里的细节值得细细品味。既然是传统故事,那得有故事所产生的时代的物件,比如那面神奇的铜镜,如果变成了一面工业文明里的玻璃镜子,就会有问题了。作为一只有着灵气和仙气的玉兔,而且还是从月宫里“逃出去”的兔子,必然有着不一样的经历。

让玉兔产生“逃出去”念头的,正是那面在月圆之夜发出轻轻的神秘声音的铜镜。铜炉、草席、罩着黄披风的铜镜、空白的厚书、寂寞的玉兔、露出尾巴的纸鹤……安静的月宫里,寂寞的兔子翻着没有文字的书本,真像一个写作者苦思冥想却无米下锅啊,无素材可取啊。怎么办呢?

随着铜镜里那一阵神秘的声音传来,玉兔犹如梦中惊坐起,心神摇曳,拽起铜镜上的黄金色披风,骑上纸鹤开始了冒险的旅程。在带着各种愿望的纸鹤的护卫下,玉兔飞向了一群喜鹊。一群成千上五只喜鹊搭建起来的鹊桥上,牛郎织女正在相会,而他们的孩子已经与好奇的兔子聊在了一起……

玉兔从月宫里出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又回到了月宫里。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细节来支撑:为什么要用纸鹤作为飞行伙伴呢?为什么要乘牛车到空中楼阁呢?如何从空中楼阁来到人间呢?人间的旅程结束后,又如何才能返回月宫呢?

虽然是一只不一般的兔子,但是如果有了纸鹤,意味就丰富了很多。在故事中,纸鹤不仅仅是玉兔的坐骑和引路人。这么多代表愿望的纸鹤,到底是谁折的呢?思念丈夫的嫦娥吗?牛郎织女通过鹊桥可以相会,那么嫦娥和后羿可以通过纸鹤吗?我们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是故事结尾处,纸鹤已经飞走了,离开了月宫,它到底飞去哪儿呢?

还有一个细节也令人惊叹。玉兔和两个孩子到了愚公移山的现场时,接下来要到哪里去呢?怎么去呢?王书音解释道:“纸鹤由纸张折就,‘愚公移山’的山体逐渐幻化成纸页,也说明了一切故事最终都会由书页流传……‘愚公移山’之后,愚公一众变成了山体上的壁画,石壁变成纸,纸张飞散。”“山体幻化成纸页”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画面的呈现是玉兔和两个孩子从破了的山体(破了的纸页)跌了下去。

愚公移山绝对有石破天惊的震撼和神奇。愚公的真诚行动感动了天帝,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得以移走。在《月出》中,愚公子子孙孙的移山行为被作者用壁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历史感和故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个被世世代代讲述的、已经载入书籍的故事。玉兔从嫦娥奔月的故事里来,又从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回去(掉进破了的山体),神奇的玉兔,神奇的传统故事,就这样跨越时空联系了起来。

(二)紧密联结孩子

日本的松居直在谈到怎样认识图画书时说:

“想了解图画书或者图画书的世界,首先要一本一本地阅读。然后给孩子读图画书。如果你不与孩子一起欣赏图画书的世界,就很难理解图画书,无法知晓图画书对于儿童意味着什么。”

图像表达除了重视真实情境中的生活细节外,更需要连接孩子。孩子是绘本的第一读者,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画面,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故事,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丝毫马虎不得。大人在创作绘本时,需要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事物,需要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述故事,需要用贴近孩子生活和心灵的图画来表现故事。

孩子的真实和纯洁来得自然,孩子的生气和愤怒来得也自然,它们从孩子那里由内而外表现出来,是不需要加以雕饰的。知晓了这一点,喜欢谦虚、爱面子、金钱欲十足的大人就会有很多反思。在这种心境下去创作给孩子们的书,就会多了很多愿意与孩子接近,甚至有与孩子做朋友的意愿和行动。

正如丰子恺先生在1928年的《儿女》中写到:

“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

丰子恺先生把儿童房子与神明、星辰和艺术放在同等地位,并时不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在一次过完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后,他写道:

“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金嗓子和狐狸》中的孩子是两个需要被养活的女儿。两个女儿在困境中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妈妈干活,比如去放牛牧羊,但是她们没有失去玩耍和活泼的天性,反而相处得如朋友一般,家庭生活的幸福并没有被穷苦破坏。一个女儿牧羊时,就给羊编织了一个花环,这也是一只有着自己的名字的羊,看起来这个女儿和羊相处得很不错。

这一家子啊,包括金嗓子、七只母鸡、三头母猪、三头奶牛和一只绵羊,共同生活在一栋用树枝做篱笆的房子里,相处和谐,其乐融融。直到有一天,一只狐狸的出现打破了这里的融洽。“坏人”形象在故事里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孩子们也特别愿意看到坏人被戏弄、惩治。因为坏狐狸把金嗓子叼走了,七只母鸡撕心裂肺的叫声惊动了所有人。

一家子全体出动去追赶坏狐狸的场景真是太有趣、太震撼了。得知金嗓子被叼走,母女的喊声也大得出奇:“救命啊!救命啊!我好命苦啊!看,一只狐狸!”她们就这样尖叫着去追赶狐狸。奶牛、绵羊,就连母猪都被她们的叫喊声吓坏了,也去追赶狐狸。他们一起拼命地跑,拼命地追,觉得自己心脏都要爆炸了。邻居家的鸭子嘎嘎嘎叫着,成群的蜜蜂倾巢而动,天都好像要塌了。

故事的结尾很圆满,金嗓子依靠自己的力量骗了狐狸一把。等寡妇带着女儿们和动物们赶到时,狐狸只能乖乖地溜走了。寡妇抱着金嗓子回到了小山谷的院子里。

《月出》里的孩子形象与《金嗓子和狐狸》里的两个孩子的地位和功能差不多,但是没有他们的话,故事就会显得不好玩,不神奇。大家可以仔细对比读一下这两个故事。玉兔本来就是月宫里那只神奇的兔子,两个孩子又是一对神仙眷女的子女,玉兔与他们相遇必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

当牛郎织女的一双儿女迎接玉兔上牛车的时候,相信玉兔和孩子们一定都会有一种“好神奇啊”的心情。他们内心无法平静,一定要做点什么才好,于是便有了他们一起驾驶着牛车,去其他地方看一看、探一探的经历。

“空中楼阁”之所以浓雾迷漫,原来是张僧繇正在这里画龙点睛呢。对于玉兔和孩子们来讲,“点睛”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这条可以兴风作浪的龙会去哪里呢?所以我们看到,接下来的故事是玉兔、两个孩子与龙玩在了一起:两个孩子扯着龙须、拽着龙发玩得起劲呢;玉兔也不甘示弱,直接骑在龙头上。另一边那位喜欢龙的叶公,居然被这条真龙吓得瘫倒在地……

不得不承认,画家这样表达完全抓住了孩子又好奇又胆大的心理。他们接着会去哪儿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相信读者跟主人公一样好奇。等一个又一个的谜底真正揭开时,读者又会禁不住恍然大悟或者由衷感叹:“哦,原来如此!”“这样想真是太神奇了!”

(三)用画面传递故事核心情感

传统故事的当代呈现,离不开各种绘画技法和材料。选择什么技法和材料才能更好地呈现传统故事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亲近这个故事呢?那么画面就需要承担起吸引孩子们的职责。

“绘本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它应该让孩子产生一种亲切感,不知不觉引领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芭芭拉·库尼在《金嗓子和狐狸》中采用了刮画板。这种画法非常复杂,操作起来也不容易。画家先要在涂有光滑石膏底的版纸上涂上墨水,然后在墨水上刮出线条和区块,露出底板上的白色。有了黑白轮廓之后,画家还需用分别制作不同的黄、红、青三个版,最后套色拼版,完成一张又一张的画。能有这样的精力和智慧进行创作,能有如此丰富的细节和想象呈现给读者,真是令人佩服。

《金嗓子和狐狸》虽然只用了五种颜色呈现一幅幅画面,可是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一点也不少。不管是画单个的形象,比如自信满满的公鸡和狡猾多变的狐狸,还是画一幅画,比如有一个跨页为了表现一家子(妈妈和两个孩子,三头条,三头猪,一只羊)去追赶狐狸的场景,都各有各的特征和动作,把追赶的焦急神态展露无疑。

随着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画面也随之延展开来。无论是留白,还是用五色勾勒场景和形象,都可以恰到好处地传达故事韵味。黑色和红色可以说是书中的主色调,黑色代表危险、未知和神秘,比如黑黑的森林、黑黑的狐狸、黑洞洞的房屋和蜂巢;而红色象征热情、大胆、活泼、自信等,比如红红的鸡冠、狐狸红红的舌头、孩子们红红的衣服等。

当黑黑的狐狸吐着红红的舌头从黑黑的树丛中钻出来的时候,黑色和红色在这一刻融合在了一起,一股又恐怖又有生命力的情感传递出来了。小小的红色舌头在一团阴森的黑色中格外引入注目,似乎有些危险正在悄悄逼近,可是狐狸那么小,又不能让人感受到异常的恐惧。等放到后面一页时,狐狸变得温文尔雅,颜色柔和起来,小狐狸只能靠骗来获取公鸡金嗓子的信任了。这种画面处理也为后面金嗓子实现反转奠定了基础:如果狐狸超级强大,公鸡摆脱它是很困难的。等金嗓子飞上树,逃离狐狸之口后,甚至比狐狸的个头更大了!

《月出》的故事建立在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基础上。在《月出》里,玉兔成为了一位不安分的主角,她去看了在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并带着牛郎织女的儿女去“空中楼阁”遇到了正在给龙点睛的张僧繇,接着骑着令人胆寒的龙到了叶公家把叶公吓得够呛,等龙被哪吒降服后,玉兔他们来到了还在傻傻等待兔子撞树桩的农人面前,农人看到这只玉兔不知道作何感想?或许从今以后不会再“守株待兔”了吧。玉兔也似乎替同类出了一口气,无论怎样,逃出来的玉兔该回月宫了。在被世人传诵的愚公移山故事里,带着故事的玉兔掉进了一个有着无数故事的洞里。

玉兔在洞里看到的这些故事,不是别人的,正是她自己的经历。当然,一页一页的故事,一个一个的时代,同样被人们传诵着,是它们滋养了读过和正在读这些故事的你我。所以,当画面以富有表现力的水彩,把各个人物的情感凸显出来,把整个故事氛围烘托出来时,我们会留下深刻印象,会被打动。

《月出》里的图画都是基于传统故事而绘制的,那么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是最好的选择。无论场景的营造,如月宫和空中楼阁的氛围,愚公移山中山体幻化成纸片等,还是人物的变形,如玉兔遇到守株待兔的人,飞翔的纸鹤,都努力从整体上传达玉兔的“离家—冒险—回家”这一核心情感。

玉兔走了一圈回到月宫,状态肯定变得不一样了。作者在图画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很值得仔细品味:开头原来空白的书页在这里都变成了一个个有味儿的故事;带着玉兔飞翔的纸鹤继续向前飞,又会有谁很幸运地遇上它呢?嫦娥望着远去的纸鹤,又会想些什么呢?……

这样的玉兔,真是像极了现在的孩子,只有在不断地“出去”和阅读中才可能有读写的兴趣,才可能让空白的书页变得有内容。待在书房里,埋在作业堆里是得不着活泼泼的情感的。或许,这也是《月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最后,以河合隼雄的一段关于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话送给大家:

“小孩子觉得一件事情非常神奇,他们通过向大人求教来吸收知识,但是有时候他们也会想到一些自己对神奇事物的解释。小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大人不马上回答,而是反问:是呀,为什么呢?有时候就会从小孩子那里得到非常有趣的答案。”

大人如果这样做了,生活中一定会有趣、丰富得多,而不是整天想着1+1必须等于2这种正确的答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统故事如何赢得孩子喜欢?以《金嗓子和狐狸》和《月出》为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足球巨星罗纳尔多 为什么当年要给金嗓子代言?

足球巨星罗纳尔多 为什么当年要给金嗓子代言?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19-03-20 #经典故事

这所学校堪称“金嗓子”的摇篮 全国最好听的声音都在这里!

这所学校堪称“金嗓子”的摇篮 全国最好听的声音都在这里!

中心,实验教学,北京广播学院,金嗓子,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学部,孔子,技术人员,主持人,北京市,动画,硕士学位,白岩松,李咏,明德,陈鲁豫,一级学科,高校,中央广播事业局,一大,共性,专业,全国,单位,博士学位,大学,工程,学科建设,学科

2018-04-10 #故事阅读

金嗓子周璇为何曾被拐来卖去 还差点被卖进妓院?揭秘上海周璇故居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金嗓子周璇为何曾被拐来卖去 还差点被卖进妓院?揭秘上海周璇故居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璇,周小红,王小红,养母,名人故居,周文鼎,歌舞,养父,文化,黎锦晖,联华,人家,叶凤妹,欧阳玉珍,信息,上海,作者,养女,名人,处所,故事,女佣,故居,盘点,父母,经人介绍,鸦片,一个国家,软实力,被遗忘

2011-05-26 #故事大全

2岁女宝“华佗在世” 网友看后忍俊不禁:辛苦狗子和猫咪了

2岁女宝“华佗在世” 网友看后忍俊不禁:辛苦狗子和猫咪了

孩子,父母,狗子,职业,宠物,宝宝,小猫,行为,宝妈,家长,悬壶济世,捷径,网友,病情,狗狗,常常会,给孩子,李湘,伙伴,世家,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凳子,内心世界,兴趣爱好,养家糊口,创可贴,前人,初中

2017-12-11 #故事会

91岁夫妻为71年爱情补结婚照:经历过丧子和生死 我不要和你分开

91岁夫妻为71年爱情补结婚照:经历过丧子和生死 我不要和你分开

爷爷,李爷爷,奶奶,李环环,孩子,老两口,老伴,李爷,孙女,生孩子,婚纱,时候,辈子,人生,婚礼,姐妹俩,对方,穿着,衣服,生活,直播,刘爷爷,孩子们,小镜子,很高兴,这一生,婚纱店,个人,二哥,侄子

2013-01-29 #故事大全

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 忠贞爱情故事将拍成电影

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 忠贞爱情故事将拍成电影

小野洋子,列侬,约翰列侬,爱情,艺术,时候,音乐,张约翰,比约翰,约翰,女主角,好的,甲壳虫乐队,世界,专辑,丈夫,上个世纪,事情,乐队,制片人,作品,切片,倡导者,名字,卡耐基,剪刀,咖啡馆,地位,寡妇,孩子

2018-02-12 #小故事

从高甜到分手!阚清子和纪凌尘再一次向情侣证明一个真理!

从高甜到分手!阚清子和纪凌尘再一次向情侣证明一个真理!

阚清子,凌尘,情侣,刘涛,客栈,对象,微博,恋情,节目,网友,很多时候,高颜值,上公,公主,事情,吵吵闹闹,合约,女孩子,味道,大海,心思,真理,理由,方式,手心,想法,情绪,爱情,条件,本真

2011-03-25 #长篇故事

纯阳子和《八仙过海》

纯阳子和《八仙过海》

吕洞宾,八仙,投水,八仙过海,杂剧,玉版,蓝采和,何仙姑,吕洞,韩湘,断无,纯阳,吕岩,吕让,吕纯阳,张果,有诗云,曾自言,明之神,曹友,曹国舅,柳升仙,李名玄,游长安,蓬岛,言吾飞,贾仲明,马致远,鲁迅,龙子

2012-01-14 #短篇故事